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储位之争波及内廷

一、父幸子宅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对大唐王朝而言又是辉煌的一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者禄东赞携五千两黄金至长安,正式向大唐求亲。两强相争终化玉帛,李世民以宗室女加号文成公主,赐松赞干布为妻,并派江夏王李道宗为使,护送公文前往吐蕃成婚。而从遥远的西域也传来捷报,侯君集、薛万彻大军在大将契苾何力引领下,向西涉过千里大漠直捣高昌城,高昌国王麴文泰猝不及防,竟被唐军之势活活吓死,其子麹智盛仓促继位无力回天,开城投降——屹立漠北二百年,丝路第一重镇的高昌国就这样被大唐消灭了。

平灭高昌国不仅缓解了漠北的军事隐患,而且打开了通往西域的财富之路,无疑这是大唐迈向盛世的又一序曲,普天同庆万民欢悦,州县百官再次奏请封禅。而抛开国家大利,这一年对李世民个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杨花不开李花绽,就在武媚苦练《兰亭序》时,沉闷已久的尚仪局反而传来喜讯,皇帝要举办一次宴会,才人们多年的枯燥排练终于有用武之地。但奇怪的是这场宴会并不在皇宫举行,而是在魏王李泰的府邸。常言道“君不入臣府,父不进子宅”,堂堂贞观天子把宫宴摆到儿子家里,这真是出人意料之举。

这次宴会不仅仅是对吐蕃、高昌用兵胜利的庆祝,而且还因为李泰主持修编的《括地志》即将完成,至少媚娘听说是这样的。魏王的府邸在长安城中部偏西的延安坊,占地一个里坊,但与庞大的皇宫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王府正堂也不能与皇宫大殿相媲。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受邀参与宴会的除了在京的皇族,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和各部尚书、门下侍郎、中书舍人,都是当朝实权派高官。宴会的美酒菜肴皆由宫中所出,宴乐所用也是太常寺的乐工。

无论如何妃嫔们终于有了一次走出皇宫的机会,天不亮掖庭已经忙碌起来,所有嫔妃才人都精心妆扮,换上自己最漂亮的衣裙——这不仅是一次宴会,更是一次机会,所有人都期盼皇帝能在万千春色中注意到自己。

滴漏日晷恰在辰时,掖庭宫门大开,媚娘和其他才人女官出离皇宫,羽盖如云,车马如簇,真有点儿出游的感觉。

“圣驾在哪里?”媚娘前后瞻望。

范云仙一边将车帐掩上,一边道:“才人别找了,圣上要到临近午时才驾幸王府。宫人先行一步为了是安置宴席,准备迎接圣驾。”

媚娘不禁苦笑——是啊!天子怎么可能与卑贱的才人一起出行?

她转而向远处遥望,想要看看繁华的长安城。虽然已在这座雄美的国都生活了三年,却还是两眼一抹黑,她真想仔细看看长安究竟是什么样;可她目光所及处只有遮挡的旗帜,迷迷糊糊行了片刻工夫,跟着前导的宦官向西转个弯,王府已经到了——什么也没看见。

迎接众才人的是魏王妃阎氏,她是工部侍郎阎立德之女,无论相貌气质均不逊色于宫妃。不过这位阎王妃对媚娘等人似乎过于热情了,不但与她们平礼相见,还把她们请入内堂落座,献上果品香茶,陪她们聊东聊西的,最后竟每人送了一件珠宝。

按理说宫人不能接受外人馈赠,但阎氏显然是个有心人,拿来的都是金钗、臂环一类的小饰品,戴在身上谁也不会察觉。

媚娘攥着自己得到的金钗细看,这东西虽不甚显眼,却嵌着黄豆大的一枚宝石,价值不菲啊!这哪是来准备酒宴,简直成了当座上客,至于杂七杂八的事务早就由宦官和王府仆从张罗着,根本无需她们操心。

过了半个多时辰,王府渐渐热络起来,即便隔着重重院落,媚娘也能听到外面的声音,想必赴宴的王公大臣们都到了,所有人都在等皇帝驾临。不一会儿王公公跑进来:“各位才人,休息得怎样?圣驾已出承天门,该准备差事啦!”

年纪最长的崔才人戏谑道:“出了承天门,还没出长乐门!姐妹们心里有数,天大的事耽误不了,用不着你这老儿多嘴。”大家欢笑而起,准备接驾。媚娘心不在焉有些粗疏,竟失了方才得的金钗,找寻一番才发现遗落床下,连忙拾起戴好,因而落在了最后;迈出堂屋那一刻,却意外瞥见王妃正把一只锦盒往王公公怀里塞,不知是什么珍宝,王公公赧然一笑,啥也没说便揣起来——如此驾轻就熟,不是第一次收魏王的东西吧?

王府正堂早已布置妥当,龙床高置,几案两列,氍毹铺地,熏香缭绕,虽然正午之时窗明几净,仍嫌不够光华,里里外外点了十几只红烛宫灯,将一切照耀得光辉灿烂,犹如天上凌霄。正中御座之后是檀木黄绢的屏风,上面提着首皇帝御诗,且是李世民亲手所书,笔力雄厚飘逸,确是右军一脉: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除了规模稍小,王府正堂已与皇宫正殿别无二致,但华丽的堂上却一个人影不见,所有王公大臣乃至宦官都列于院中,一时间人头攒动,各自整理衣冠;太常乐工也都在廊下布置钟鼓乐器,忙得不亦乐乎。

才人们不能与外臣同列,都被引到西厢,垂了一扇纱帘,各色礼器、酒具也在这里。她们有差事在身不必出去迎接,可这会儿谁也没心思筹划礼仪,才人女官都隔着纱帘看热闹。

“瞧见魏王没有?”

“没有……那是房宰相,白发银髯的是魏徵,个子最高的是黄门侍郎刘洎,他身旁是岑文本、马周、刘德威、宇文节,李靖老将军也来了,国舅在最前面……那个相貌俊朗之人是谁?”

“哦,是黄门侍郎张行成,再英俊也一把年纪了。”

“那他身后那个少年呢?”

“在哪里?在哪里?”

众人叽叽喳喳,媚娘也在努力寻找,并向旁询问,她找的是堂舅杨师道——前不久她听说堂舅升任了中书令,一定很威风吧?

无奈机会难得,人人争睹熟识之人,没人顾得上理她。媚娘无奈摇头,偶一回首却见有个娇小身影心无旁骛,不问帘外之事,正拿着尚仪局列的册子,细细核对满屋器皿,那人正是徐惠。

这个新入宫的才人着实引起了众宫人一阵醋意,从初见天子吟诗开始,许多人预测她将成为争宠的最大强敌。可她的经历似乎也只是媚娘往事的重复,李世民连续宠幸她数日,然后就置于掖庭,泯然众人矣。

在这个难得开眼的时刻,大家都看热闹,唯独徐惠默默忙着,这种执著令媚娘觉得既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这种执著就像自己刚入宫时一样,可悲的是她非常清楚,这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是换不来任何回报的,皇帝根本看不见也不关心。

因为年龄相近、遭遇相似,媚娘还是动容了,轻轻走到她身边:“我来帮你吧。”

“多谢姐姐。”徐惠露出真诚的微笑——徐惠从不抱怨、从不生气、从不拒绝,她对所有人都是友好的。

等了好一阵,终于听到陈玄运那不阴不阳的声音:“皇上驾到!”

才人女官听到这个声音,立刻排成一列,整整齐齐跪倒——明知隔着帘子,明知皇上看不见,却依然要跪拜。

媚娘跪在那里,低着头,想象外面的情景,这会儿皇帝一定是在群臣簇拥下款款步入正堂。她思忖着,直至听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号声,赶紧跟着动动嘴巴。其他才人也都动嘴巴,只有徐惠响亮地喊了出来。

“速速准备《七德乐》!”徐惠起身朝站在帘外的司仪吩咐道。媚娘却颇感诧异——什么是《七德乐》?天子大宴伊始不应该奏《秦王破阵乐》吗?徐惠一时紧张说错,还是临时有变?

出人意料的是司仪太监竟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即高声唱道:“乐起……”

乐工早已候命,一听招呼立刻起乐。黄钟编磬,笙管笛箫,行云流水,飘若烟云,乃是正宫雅乐之音;但须臾间羯鼓声声,义觜突兀,宛如一阵刺耳的杂音打破和谐,羯鼓的敲击声越来越密,继而又融入隆隆大鼓,将清雅之乐全然掩盖,便如万马奔腾沙场喧嚣;继而箜篌琵琶随之响起,此起彼伏,婉转纠结,风驰电掣,动魄惊心,如战场争斗反复厮杀;激烈之声相持许久,琵琶越来越强,箜篌则越来越弱,后来俨然成了琵琶独奏,重复着那激昂破空的曲调,却在反复中变得越来越强,最后“铮”地响起一个最高音。

顷刻间乐声停息,唯有那最高音兀自绕梁余韵不绝,隔了片刻乐工歌童齐声吟唱起来,黄钟编磬、笙管笛箫、羯鼓义觜、箜篌琵琶又同时奏响,宫商相济,奇正相合,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杂糅成一曲热烈喜庆的颂歌。

王公大臣、宦官宫娥乃至羽林士兵人人皆会,都随着乐人合唱起来,歌声悦耳曲声悠扬:“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直至此时媚娘才方松口气——原来还是《秦王破阵乐》。

皇家雅乐之中原本没这首曲子,直至先皇之时宫宴奏的都是清商之乐。当年李世民南征北战,在美良川追击刘武周、宋金刚,三日不解甲、两日未进食,艰苦鏖战终获全胜,军中因此流传出一首称颂其勇武的军歌,因为当年他还是秦王,所以起名为《秦王破阵乐》;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为彰显自己功劳,也为提醒自己不忘创业艰辛,又重编此曲,并请魏徵、虞世南、李百药等七位大臣写了七段唱词,每逢大宴先奏此曲成了固定的仪式,朝廷上下无人不会唱。若是遇到国家大典,奏曲时还要有一百二十名武士,身披银甲手执大戟,列出阵法边歌边舞,彰显大唐的威武气魄。

“《七德乐》便是《秦王破阵乐》吗?”媚娘不免好奇。

“正是。”徐惠笑道,“我在尚仪局翻阅礼仪典册,载有十五年前圣上关于此乐的一段话,圣上曾改《破阵乐》名为《七德乐》。”

“七德……”这典故媚娘倒是知道,出自《左传》,楚庄王曾言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徐惠一本正经道:“大唐定鼎,对内干戈止息,以德易武乃治国正道。再说圣上既已践祚,又怎好再称秦王呢?《七德乐》乃正名,大家都称《秦王破阵乐》乃是多年口耳相传固于旧名,其实是误称,圣上宽宏没苛求大家纠正罢了。”

帘外的司仪宦官闻听此言,不禁回头作揖:“徐才人见识好高,这正式的曲名除太常寺的乐工没几人记得,您小小年纪竟知道这么多!”

媚娘不得不佩服了。她在尚仪局混了这么多年,见识还不及入宫仅半年的徐惠——固然因为徐惠精于诗赋,偏爱关注乐曲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媚娘从来就不曾真的对这些繁琐礼仪上心,或许她根本就没有循规蹈矩的天赋吧。

二、捅破窗纱

慷慨激昂的《七德乐》换成了清雅流畅的《清商伎》,御宴随之开始。正堂之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才人们却只能一面张罗宦官进献酒食,一面守在厢房门口向那边张望。媚娘的运气还算不错,虽然从这个位置看不到皇帝,却能隐约听到他那洪亮的声音,而且坐于东面席位上的人尽收眼底,在旁人的指认下她终于看见了杨师道。

堂舅胡须花白,一直低着头,与其说他老态,不如说过于拘谨,即便旁人咀嚼之余笑谈几句,他也只是点头附和,一句话都没说过。媚娘大失所望,虽然她不太了解朝局,但从堂舅的一举一动也猜得出他并不是很得皇帝器重,自从老宰相温彦博去世后继任的中书令皇帝皆不满意,堂舅可能也只是一时之选,不可能靠他帮自己赢得圣宠。

闲极无聊,媚娘趁着宦官掀起门帘之际,偷偷踱了出来,向院中凑几步,想要一睹李世民今日的风采。可惜正堂太大太深,即便如此还是看不到皇帝,只能看见御案的一角,而就在最靠近皇帝的地方,坐着一名少年——媚娘的目光顿时被这个人吸引了。

多么特别的一个少年啊!

他十四五岁年纪,有一张白皙俊美的脸,浓眉大眼,挺直而秀气的鼻子,精致的下巴,还有那努力想梳好却偏有些天生卷曲的黑发,小巧玲珑的耳朵……若非他堂而皇之坐在那里,媚娘简直怀疑那是个扮成男装的姑娘。

确实,无论他的神态,还是那自然而然有些撅着的小嘴,粉嫩的双唇,都有些像女孩。不过他的美给人一种病态之感,仿佛那娇嫩的一张脸从没被阳光直接照射过,更不消说狂风暴雨;单薄脆弱的身躯似乎一阵风就能吹走;尤其那双明亮却略显无神的眼睛,叫人觉得空荡荡的,忧郁?伤感?无奈?畏惧?

另外他身后还站着两个女人,看容貌都已年过四旬,一个神采奕奕气质不俗,一个低眉顺目相貌朴实,绝非一般宫女。堂上之人都没有仆从伺候,唯独他身后多两个人,格外突兀。

媚娘正看得出神,徐惠却探出身子拉她臂膀:“姐姐,不可冒见外臣,有悖礼法。”

媚娘只好缩回去,但那美少年的身影却印在她脑海中久久不去,她忍不住问入宫最久的崔才人:“万岁身边那个俊俏郎君是谁?”

“俊俏郎君?”

“十三四岁年纪,有些腼腆娇弱的样子。”

听到“腼腆娇弱”四字崔才人立刻知道了:“那一定是晋王。”

“晋王?”媚娘有点儿不相信,晋王李治之名她是听说过的,但作为李世民之子竟一点儿不像父亲,无论相貌还是气质。

“他是文德皇后最小的儿子。”崔才人话说得轻巧,且带着一丝不屑之色,“晋王自幼体弱,至今还留在宫中,这位皇子跟他哥哥们不一样,娇气得很!”

媚娘倏然想起昔日洛阳之时,李世民曾对她提及,他有一个儿子长得很像长孙皇后,还说要把他留在身边——想必就是晋王吧?此儿像母,想来长孙皇后也一定是国之殊色。

“他身边还跟着两位宫人,看样子都年岁不轻了,又是谁?”

“最好笑的就是她二人,跟庙里的哼哈二将一样,年纪稍轻的是薛婕妤……”

“婕妤?”媚娘越发不解,“我怎不知宫里还有一位薛婕妤?”

“薛婕妤是先皇的嫔妃,文德皇后生前请她教晋王读书,所以留居皇城。另一位姓卢,是晋王的乳母。”

“乳母?晋王的年近舞象,不算小了,怎还要乳母整日相随?”媚娘也觉好笑,她印象中自己记事以来就不需乳母相陪了。

“他幼时多病,又没了母亲,万岁未免有些偏怜。薛婕妤教他读书,卢夫人照顾起居,晋王对她俩颇多依赖,久而久之就离不开了。”

媚娘感觉此事甚是荒唐,连连摇头:“圣上是果决英武之人,怎纵容儿子至此?”

“唉!帝王之家也有世人常情。”崔才人叹了口气,“说起晋王倒也是善良至孝的好孩子,颇能哄圣上高兴,再则文德皇后除他之外还留下晋阳、金城两位更小的公主,有这个哥哥留在宫里,陪着两个妹妹也是安慰。晋王离不开万岁,万岁更离不开晋王,莫说叫他出镇外藩,前年刚在保宁坊给他建了王府,结果才住三天万岁便不忍了,又把他接回宫里。抛开性情才干而言,其实万岁最疼他啦!”

“善良孝顺也算个佳儿吧……”媚娘勾起心事——我身在宫中,即便想在母亲膝前尽孝也是不能。

崔才人却不这么看:“生于帝王之家,善良未必就是好,他那俩哥哥……”话说一半她意识到自己话太多了,虽说媚娘是直率之人,不至于存心害她,但这话题实在危险!

其实崔才人过虑了,大家都是寂寞深居之人,今天有了热闹都三三两两向堂上张望,议论各自的话题,没人在意她的话。唯独徐惠认认真真注视廊下的乐工,喃喃道:“昭和乐……又是昭和乐,皇帝举酒则奏昭和之乐。奏了三次,万岁已敬了三杯,不知群臣们又敬他多少……万岁忙于国事日日操劳,可不该喝这么多啊!”

“是魏王!”不知哪位才人嚷了句,“魏王离席下拜,是受赏了吗?”

媚娘忙回头观瞧——闻名不如见面!魏王之名震天下,甚至压过太子一头,但长相实在不敢恭维。他像父亲一样高大,但身材却臃肿肥胖,粗胳膊粗腿,胖得看不见脖子,圆鼓鼓的大肚子,连下拜都很吃力,虽说从厢房望去看不见正脸,想必也是肥嘟嘟无甚好看。

这一刻,媚娘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此正式的宴会,魏王、晋王都在,太子怎么反而没来?

关于太子的种种离奇之举,朝廷上下无人不知,早已不是秘密。李承乾自小好武,虽因坠马摔伤一条腿,却未因此消减玩乐的兴致,据说他私自招引了一群突厥人,整日在宫苑厮混,与俳优艺人杂坐,喝酒跳舞通宵达旦;还经常化装成突厥首领,带着亲兵玩“打仗”的游戏。每当这种荒唐的游戏进行到高潮时,承乾总会仰面倒地装作阵亡之状,部下们就要按照他的指示骑马环绕他的“尸体”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还要按照突厥人的风俗割耳嫠(li)面、血泪交融,而在众人的痛哭声中他又一跃而起,仰天大笑:“等到我坐天下,当率一支劲旅前往金城,委身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岂不快哉?”

这固然是戏言,但身为帝国的太子说出这种话,实在荒唐至极。东宫臣僚无一日不在苦苦规劝,而太子只当作耳旁风,甚至企图刺杀对他劝谏最激烈的右庶子张玄素……凡此种种恶劣之举,连掖庭中人尚且耳闻,皇帝又怎不知?媚娘虽然听不见李世民父子说什么,但今天这场宴会恐怕不那么简单……

殿堂之上酒过三巡,宴乐也停下了。李世民褒奖李泰勤奋好学,又说去年他老师王珪去世时他吊祭守孝很知礼仪,宣布从今以后他不需奏请随时可以入宫。李泰叩首谢恩,群臣表面微笑心中忐忑——这场宴会太不同寻常,宫宴的规模、宫宴的礼乐,把实权派高官都召集过来,却在魏王府中摆宴,皇帝的意思不言而喻。

坐在西席首位的魏徵面沉似水。此时这位老臣已病体沉重,一般朝会已不参与,实是拖着病体来赴御宴,并没有饮酒,一见皇帝如此小题大做褒奖魏王,不禁心慌气短头晕眼花,但为了国家安稳、社稷无恙,还是忍不住要进一言。

可他嘴唇微微一动,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御座上的李世民抢先开口:“魏公……房公……”

“臣在。”魏徵无奈,只能和房玄龄一同起身。

李世民见二位老臣起身颇为吃力,连忙摆手:“两位爱卿年迈,不必多礼。朕近来时常忆起创业往事,今吐蕃求亲,高昌殄灭,黎民安泰国用日足,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陛下仁德所致。”二相哪敢居功?

“朕确有功劳,但也少不了你们。”李世民举酒独酌,似有无限感慨,“细细想来,贞观以前从朕平定天下周旋艰险者,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朕,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大唐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徵而已!”

魏徵拱手施礼:“陛下过誉,臣不敢当。”

李世民却越发夸赞:“德才冠世功劳赫赫,古之名臣何以复加?在座臣工共同举杯,敬二位宰相。”

昭和乐再度响起,文武群臣乃至魏王、晋王一齐举杯,魏徵实在盛情难却,只得陪房玄龄一起把酒喝了。他久病之身,一杯酒下肚越发觉得胸闷气短,昏花迷离的视线也越发模糊,还没缓过这口气来,又听李世民道:“来人呐,赏赐二公。”

陈玄运早已备妥,捧出两把佩刀——这是两把黄金佩刀,有三尺多长,瑞锦结襻,朱红流苏,刀鞘上各镶一颗宝石,还有御笔题写的赞颂之辞。这样精美的刀当然不能用于厮杀,而是象征荣誉,以后在满朝官员面前身配御赐的黄金佩刀,将是何等荣耀?

君王有赏就再不能坐着不动了,魏徵跪爬离席,双手接过金刀,只觉刀身沉重,难道并非鎏金,这整口刀皆是用黄金打造?房玄龄也接了金刀,两人再三叩拜谢恩。

李世民心血来潮:“带上,让朕和文武群臣们看看。”

二公皆非喜好炫耀之人,但君命不可违,房玄龄立刻佩戴起来,魏徵手脚不便,是陈玄运帮忙将刀挂在了腰间。

“贤臣良相配上金刀,更显凛然之色。”李世民欣然一笑,把玩着手中酒杯,隔了片刻又呼唤魏王,“青雀,听说你那部《括地志》即将修成?”话题微妙地绕个圈子,又回到李泰身上。

“回禀父皇,《括地志》共五百五十卷,今已成书五百卷,详述天下十道、三百五十八州、三千五百五十一县,各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历代沿革、兵要地志无不囊括其中。儿臣不敢断言前无古人,但此书修成必会对父皇治理天下有裨益。”李泰博闻强记娓娓道来。因为肥胖的缘故,他一双本来不小的眼睛挤成了两道缝,总是笑眯眯的感觉,这相貌固然难言英俊,却显随和亲切,“儿臣随身带了一本,正想请父皇御览。”

陈玄运接过书卷呈献上来,李世民手捻龙须仔细浏览,竟然拍案盛赞:“我儿功劳不小!”

“为臣为子理当如此。近来国事繁忙,孩儿常虑父皇身体,修成这部书或可减轻父皇一些操劳,就当是孩儿一点儿孝心吧。”这点儿孝心也太大了吧?李泰不仅学识好,嘴巴之甜也是旁人莫及。

魏徵冷眼旁观,一直在静候插言之处,听李泰说《括地志》即将修成,随即有了办法:既然书将修成,那就不必再遥领都督,可以去相州上任了吧?

想至此刚要开口,却又被李世民抢了先:“好!为父感念你这片孝心……”说着他伸手右臂,拉住身边晋王李治的手,又道,“为父真的是有些老了,越发思念你们母后,有你们常伴身边心情才好些。前几年还曾筹划再立皇后之事,现在朕也想开了,后宫未必一定要有女主,有你们这些孝顺的儿子在身边,朕就知足了!”

魏徵的嘴被堵了个严严实实——皇帝的话虽然是跟俩皇子说的,但暗示得很明确,因怀念文德皇后,皇后嫡子一律不离京任官,而且他表示不再考虑立后之事。立后也是群臣力阻的,现在皇帝退一步,那群臣是不是也该退一步?不要逼君过甚!

群臣都听懂了皇帝的弦外之音,脸上虽带微笑,心里却如同开了锅——魏王留京已成定局,看来圣上打算废立太子的这层窗纱已经捅破。

所有人都缄默不语,只有李世民洪亮的嗓音萦绕堂上:“青雀,助你编书的文学馆之士可在府中?”

“圣驾降临,焉敢不奉?都在偏院之中候旨。”

“把各位学士请过来,朕要赐他们一杯酒喝。”

“是。”李泰甚喜,肥硕的身躯竟毫不费劲蹦了起来,亲自跑去传令。不多时院中济济,十几位学士以及府中幕僚向皇帝跪拜施礼,他们品阶不高,不敢登堂入内。

一直乖乖坐在父亲身边的晋王李治看得分明,著作郎萧德言也在其中,忙奏请:“父皇,萧公曾教我读书,也算孩儿的老师,别让他老人家在外面跪着了。”他嗓音轻柔,还有些害羞,说得磕磕巴巴;但群臣闻听此言无不点头——晋王真是个善良老实的好孩子。

李世民也很高兴:“雉奴说得对,皇家尊师重道当为天下表率。请萧著作进来……杜长史也请进来。”杜长史乃是故相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他以工部侍郎之职兼魏王长史,近年来为李泰出谋划策、笼络人心可谓不遗余力。

西厢之内一阵乱,连媚娘她们都跟宦官一起忙活起来,取了十几只新杯斟上御酒,端给院中诸人以及堂上杜楚客、萧德言;众人齐饮再度叩拜天恩。李世民扬手道:“众卿皆有功之人,于公者修编典籍造福万代,于私者善导我儿多有益举,朕感谢你们,各赐缗钱锦缎,待全书修成还会另加封赏。”

“谢陛下洪恩。”众人谢恩而退。

李泰再度离席施礼:“儿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但言无妨。”

“儿臣有两个朋友,也是赫赫功臣子弟,他们也为儿臣修编书籍出力不少,可否准他们见驾问安?”群臣不禁皱眉,这种做法无异于公然举荐,魏王今天实在是有些得寸进尺了。

李世民却毫无愠色:“叫他们来吧。”群臣开始揣测,他们父子是否事先就串通好了。

李泰前去招呼,不久又有两个年轻人快步而来,一进院子便挥洒衣袖趋步婆娑,双双舞蹈起来——这是舞拜礼,初次面君蒙受天恩,以手舞足蹈之状表示喜悦。这俩年轻人一个相貌清秀身材健美,一个精悍雄武微有虬髯,两人似乎早就排练过,舞姿矫健步伐对称,犹如一对展翅高飞的雄鹰翩翩翱翔,随着乐声渐行渐近,直至阶前双双跪倒:“陛下万岁万万岁!”

霎时间,群臣的眼光都扫向房玄龄——不用李泰引荐,许多人都认得他俩,那个相貌清秀的是已故驸马柴绍的次子柴令武,另一个就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莫说群臣惊讶,连房玄龄都惊出一身冷汗。他当然知道儿子与魏王交情不错,却没料到魏王会向皇帝引荐,父子竟在这场诡异的宴席上碰面,实在始料不及。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识,李泰还是规规矩矩做了介绍,毕竟他二人都不是嫡长子,没有面君的机会。李世民似乎被刚才那番热烈的舞蹈感染,见他俩一表人才颇有喜色:“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双双英雄,为大唐立下无数战功,可叹皆以亡故,今见令武,可谓后继有人……房公,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个英气勃勃的小儿子,为何不早把他推荐给朕啊?”

“陛下过誉,犬子顽劣不才。”房玄龄心知肚明,他这二儿子不怎么成器,好勇好武性情粗率,不惹祸已属万幸,他是绝不敢使其面君的;没想到这小子走魏王的路子,还是冒出头来,糟糕糟糕!

“虎父无犬子,房公过谦。”李世民对房遗爱的印象倒是不错,“你们两个进来……你们一是我李家贵戚之子,一是我大唐功臣子弟,当多自勉励不负祖志,修文练武报效国家。”

“谢陛下教谕。”二人恭敬再拜。

“起来。”李世民细细打量二人相貌身姿,“你们成婚没有?”

“尚未娶亲。”

“朕给你们个大恩典。今宫中巴陵、高阳两位公主待字未许,朕见你二人才貌出众,又系高门子弟,愿将女儿出降,你们可愿意?”

柴令武、房遗爱怎会不愿?忙叩首:“谢陛下洪恩,愿报效皇家肝脑涂地!”

李世民大袖一挥:“报效皇家理所应当,肝脑涂地就不必了,朕可不愿女儿守寡,哈哈哈……”

事已至此所有人都认定今日之事他父子必有预谋——固然柴绍和房玄龄是贵戚重臣,但皇帝也不可能仅以一面之识就草率配婚,这必定是李泰长期美言的结果,就是要当群臣的面公然宣布。虽然不少人心存异议,但皇家婚姻谁好作梗?只得举酒相庆:“恭贺陛下。”

只一个人没向皇帝恭贺,国舅长孙无忌。他满脸肃然坐在那里,待群臣呼贺完毕倏然端起酒杯,朝身旁的房玄龄眼前一举,冷冷道:“恭喜宰相!”

房玄龄悚然——国舅认为我攀附魏王!

群臣都被这一幕怔住了,半晌无人出声,连御座上的李世民都觉尴尬。在旁战战兢兢的杨师道端杯而起:“姻缘难得……是、是该恭喜宰相才对……”这一句打破了沉默,群臣也三三两两向房玄龄恭喜,这尴尬的气氛总算应付过去。

大家品着杯中酒,各怀心事,唯有李世民兴致盎然:“战事告捷,《括地志》将成,朕两位女儿也有了夫婿,今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驾临魏府也当有所表示,朕宣布大赦天下,延康坊附近坊人租客全部免税一年!”

“皇恩浩荡!”群臣齐声欢呼,但欢呼之后却是静谧的沉默。

魏徵低头注视着皇帝刚赏的黄金佩刀——此刀千斤之重啊!皇帝想用尊崇和美誉压得我不再说话。可是不行啊!太子一时顽劣尚可收拢规劝,而废长立幼破坏宗法,李唐子子孙孙夺位之争将永无休止。玄武门前手足相残血流成河,先帝已误,今上不可再误!苟利社稷,死生不避,莫说金刀挂在我身上,就是钢刀架在脖子上,老夫也要阻拦到底!

长孙无忌一杯接一杯喝着,仿佛想用美酒熄灭胸中怒气——都是我外甥,手心手背全是肉!为什么要争?天下之主真那么好当?那是责任,是辛劳!两个都不省心,还是小雉奴最懂事!老儿房玄龄,若非玄武门事前我把你找来,焉有今日富贵?攀附李泰是欲谋子孙前程还是要与我争权?亏我那苦命的妹妹临终之前说你好话,你竟挑唆我两个外甥手足相斗……其心当诛!老夫饶不了你!

房玄龄看着跪在门外的儿子,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身为臣子谨守本分,皇上说什么听什么就行了,为何非要伸一脚进去?如今的富贵还不够么?国舅欲专权久矣,与我早有芥蒂,你又招了一位公主进门。常言道“娶妇得公主,无事登官府”,驸马真那么好当?以后我房家还有太平日子过吗?你把老子我也拖进去了,叫为父怎么办?恪守嫡长,还是跟着你一条道走下去?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师道紧紧攥着酒杯,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如履薄冰半辈子,这宰相当得实在窝囊。身为前朝宗室,我谁也得罪不起,除了和稀泥还能怎样?魏徵力保太子,房玄龄恐怕要支持魏王,我怎么办?唉,随遇而安吧。

为李泰而大赦天下,皇帝用心太明显,太迫切了,这个风放出去,恐怕朝廷中承风顺旨支持李泰的人就会陆续出现。世事轮回,又一场储位争夺已敲响战鼓,这不仅是两个皇子的争斗,还事关满朝文武的前程乃至身家性命。

殿堂之上忽然安静了下来,只闻乐声清扬,连厢房内的几位才人都感觉到这氛围不对头。武媚斜倚门框——她不关心发生了什么,她感到的只有无奈,仅仅一屋之隔却不能面君,她真的还有希望吗?还有……那个晋王。为何自从看过一眼,那身影就牢牢印在心里?因为他的俊秀容貌,还是因为他独特的气质?或许都不是,只是太寂寞。

十四岁就开始侍奉中年天子,那不是爱,顶多是对天子的崇敬,甚至没有崇敬也要装出崇敬,她从没遇到甚至没幻想过年貌相当举案齐眉的如意郎君,从来没有真的爱过,也从没被人真的爱过……

红日西斜,折腾一天的才人们也感觉疲倦了,唯有徐惠还在那里清点着收回来的酒器。崔才人打个哈欠,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唉!拿人家手短,魏王的钗环珠宝恐怕不是白送咱的。” PF2f34eE77cIBfc7yrlnn/7nFDuwiAcjHvRlNo8oe+6AKI+OaDCvAtvTYKdeWu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