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异常与否测出来
——心理测验

情绪低落,沮丧,斗志寥寥,遇到开心的事儿也开心不起来……遇到朋友,见一副忧郁状态,难免被调侃道:“哥们儿,今儿抑郁了?”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抑郁,又不想去医院挂号求助心理医生,那么怎么办呢?《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或许可以帮上忙。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设计的,量表编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包含21组,共84个问题。与其说问题,不如说是对自身感觉的描述。测试者可以根据自己在一个星期内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感觉选择适合自己的情况。每一句描述跟随着一定数量的评分,做完21组题目,计算总分,便可以知道自己的“抑郁”是不是抑郁症的那个“抑郁”以及抑郁程度如何。

下面我们抽取《贝克抑郁自评量表》中的几个描述,近距离感受一下这张量表。

1.

A.我不感到悲伤。

B.我感到悲伤。

C.我始终悲伤,不能自制。

D.我太悲伤或不愉快,不堪忍受。

2.

A.我对将来并不失望。

B.对未来我感到心灰意冷。

C.我感到前景黯淡。

D.我觉得将来毫无希望,无法改善。

3.

A.我没有感到失败。

B.我觉得比一般人失败要多些。

C.回首往事,我能看到的是很多次失败。

D.我觉得我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人。

4.

A.我从各种事件中得到很多满足。

B.我不能从各种事件中感受到乐趣。

C.我不能从各种事件中得到真正的满足。

D.我对一切事情不满意或感到枯燥无味。

5.

A.我不感到有罪过。

B.我在相当的时间里感到有罪过。

C.我在大部分时间里觉得有罪。

D.我在任何时候都觉得有罪。

6.

A.我没有觉得受到惩罚。

B.我觉得可能会受到惩罚。

C.我预料将受到惩罚。

D.我觉得正受到惩罚。

7.

A.我对自己并不失望。

B.我对自己感到失望。

C.我讨厌自己。

D.我恨自己。

8.

A.我觉得并不比其他人更不好。

B.我要批判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C.我在所有的时间里都责备自己的错误。

D.我责备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坏了。

9.

A.我没有任何想弄死自己的想法。

B.我有自杀想法,但我不会去做。

C.我想自杀。

D.如果有机会我就自杀。

10.

A.我哭泣与往常一样。

B.我比往常哭得多。

C.我现在一直要哭。

D.我过去能哭,但现在要哭也哭不出来。

……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只能说明是否抑郁以及严重程度,但是对于哪种抑郁,是原发性抑郁还是继发性抑郁,量表不能提供诊断,需要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

心理测验并非可有可无的评估方法,也不是场场挂帅的穆桂英,非它不可。治疗师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如果怀疑来访者存在智力问题,比如面对学习困难儿童,首先要排除智力障碍带来的学习困难,这时候,智力测验必不可少。常用的测验用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修订量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等,这些测验对于智力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记忆等很有效。

智力量表的缺陷是不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智力测验所用的量表会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因此,每个国家的心理测验研究者都在尝试编制适合本国国民的智力测验或者将已经成行的智力量表本土化。

评价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时,可以选择用人格量表,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这套量表中包含了与道德、社会态度、行为、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的描述,用于测试正常人的人格类型,也可以用于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

因为涵盖范围比较广泛,MMPI一共有566道题,从1~399题是与临床量表有关的题目,400~566题与另外一些研究量表有关,题目内容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到精神状态、家庭、婚姻、宗教、法律、社会等无一不包。不过,因为MMPI供精神科临床使用,测试时一定要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指导才行。

除了这些,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也会成为评估、诊断的辅助工具,前提是,这些测验都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之下进行。如今互联网发达,有的人投机取巧,不想为心理测验额外破费,更不想经过预约、会谈、测试等烦琐的环节,于是在网络上随便找一些测试问卷,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人格障碍、精神障碍、抑郁症等,结果本来没什么问题,测试之后反而“无中生有”得了病。

另外,心理测验涉及很多个人隐私,如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一样,测验的程序与结果,测试者的个人信息都需要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2017年2月,真人秀节目《我们的挑战》以“精神挑战”做了一期噱头十足的沙盘推演测验。在节目组安排的沙盘测验中,参与节目录制的六位明星,刘烨、阮经天、岳云鹏、沙溢、黄晓明、薛之谦纷纷摆了自己的沙盘,并且由心理医生当场解读。

从沙盘解读带来的收视率来看,观众如探秘明星隐私一般窥到了喜闻乐见的秘密,比如刘烨内心矛盾敏感,年近不惑却在男人与男孩之间摇摆不定;看似风流不羁的阮经天却是一个向往家庭生活的人;每日行程满满的小岳岳内心朴实,是一个恋家、追求平淡生活的人;以“段子手”身份再次走红的歌手薛之谦则有抑郁倾向……

这些看似权威又恰到好处提供娱乐信息的心理解读让观众和粉丝眼前一亮,心中不免感叹,“哦,原来光鲜的背后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内心情感”,可是,心理医生对这些明星进行的心理分析实则已经违背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的治疗伦理。不可否认,一档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强调的是“真”,参与的明星也会配合节目组安排演出“真”的感觉,可是演绎与真实之间,有些底线并不应该逾越。

可以想象,在演员们看似一脸茫然的真实反应下,他们一定是被告知并且提前熟悉一切流程的,尽管结果是明星们为了节目效果曝光了个人隐私——心理测验,即便是沙盘推演的结果也需要保密。在正常程序里,治疗师不仅要为当事人保密,而且不能给他人拆解测验报告,讲解时,只能以一对一的形式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这关乎个人隐私,也是心理测验的伦理底线。 AmJ6Noo99DHW30aZ37KVt6yWzN5uvYQ92kZm23cCC3zANx+BUR23YfH/ycbsX+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