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提高观察力法

李小玉在学校里很有名气。她既是学校老师眼中的学习标兵,又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痴”。李小玉是三年级二班学习最认真,最用功的学生。她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她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学习上,但她的学习成绩却并不是班级里拔尖的。

小玉的生活很单调。如果你有事情需要去找她,除了熄灯之后,她一准就在教室内苦读。小玉的学习生活非常枯燥,她一如既往的坚持是其他同龄人难以想象的,从来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小玉式”的学习过程,这也是小玉“不合群”的另一个原因。

每当老师在课堂上看到有不专心或者睡懒觉的学生时,都会用小玉的例子将其狠狠地批评一番,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小玉也成了这些“坏学生”的眼中钉。久而久之,针对小玉的流言在校园内慢慢地流传开了。

“哎,你知道三年级二班的李小玉吗?”“知道知道,不就是那个死学也不成事的蠢材嘛,全校谁不知道她?要是小爷我这般努力一番,早就是清华的学生啦,哪像她那样半死不活的。”“别吹牛,要我说,这小玉很可能是脑子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这样苦学都没有成果呢?”

类似的流言就像洪水猛兽一般不断地向小玉发起攻击。这些流言最终使一直承担着巨大学习压力的小玉崩溃了。因为她接连几次做出了轻生的举动,学校不得不让她休学回家,接受心理治疗。为了拯救小玉,父母带着她前往首都接受治疗。在这里,心理医生明确地指出小玉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这一诊断结果让小玉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心理医生还认为,小玉之所以没能在勤学苦练之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很可能与她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关。很多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其他人不曾拥有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良好的观察力更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记忆。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观察开始的,然后才会开始注意、记忆以及进行思考的过程。假设思维主体的观察力不够,那她对记忆对象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模糊且不真切、不鲜明的,所以思维主体在回忆过去感知过、记忆过的事物时,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自然其记忆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就很差。可以说观察力就像树木生存的土壤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维主体的成长程度和记忆深度。

心理医生认为小玉经常独处,生活在一个单调枯燥、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那么她所获得的观察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大脑中的大部分脑细胞一直处在不活跃的状态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脑的发育。所以医生认为小玉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她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难题。

果然,经常有意识地锻炼自我观察力的小玉终于克服了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她在复学后急流勇进,用自身的实力驳斥了流言蜚语,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市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研究表明,观察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如果思维主体可以从小自觉自发地认真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养成用心观察的兴趣和习惯,那就可以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各种现象的感性认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一般情况下,想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首先就要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观察该事物的目的和动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观察方法,这样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被观察的事物上,抓到该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才能尽快提高自身的观察力。

顺序观察法是提高观察效率的方法之一。这种观察法要求思维主体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或者整个事件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根据场景的空间顺序进行观察。这样一来,我们观察到的事物就有非常清晰的脉络,便于被思维主体所记忆。

比较观察法则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使思维主体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区分、记忆。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然后对事物进行分析,让思维主体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事物的不同本质,给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定点观察法则要求思维主体在对某一事物(多指建筑物、器物)进行观察之前,先选择一个观察点,在确立了观察点之后,思维主体立足于观察点对事物进行观察。这种定点观察法多被画家作画、摄影师摄影时所使用,定点的好坏决定了画作和图片的好坏。这种观察法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观察某一点、某一处、某一面的具体景物形象特征,来使思维主体获得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记忆储存。

随意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在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被观察的事物或对象,然后在有意无意之间对被观察事物产生了兴趣,顺便对该对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因为是在思维主体的日常活动中自然采用的,所以能够得到很多刻意观察时所得不到的信息,见人之所未见。

积累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将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养成积累观察资料的习惯。这种观察法是培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够通过系统化的观察、记录来提高思维主体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丰富思维主体的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在使用这种观察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记录的时候切忌含混不清的现象出现,记录的资料应全面、及时、准确。

重复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再次或者多次观察。这种反复观察的方法往往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清楚它的本质,而且有些事物的发生或者发展的特征与周期也要求观察者必须对其进行重复性的观察。重复性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地接近、揭示事物、事件的本质,这种看似简单、机械的观察方法才是不断进步,不断接近事实、接近真相的观察法。 4J3u9vOjeJ7JOhIcYWqTyByGpLvgyhOFGmI52PlCL3XoC9y/iuwygZZKYYK6s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