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丹田呼吸法

张小明和韦本科是儿时的死党兼好友,两人在同一家医院里出生,在同一个院子内长大,在同一所学校里上学,而且两人的父母相处得也不错,所以在二人还很小的时候,便已经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如不是现在的社会不流行“结拜”这套把戏,估计二人早就结为异姓兄弟了。

时光流逝,张小明和韦本科都读到了高三,这么多年以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深得老师的喜爱,而本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从来都是老师眼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成绩的好坏从来都没有影响小明和本科之间的关系,所以本科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较过真。直到高考来临,本科才慢慢为自己的成绩担忧起来。

这几日,韦本科为了能够和小明考进同一所学校,开启了夜以继日的疯狂学习模式。虽然这一次他很用心,但由于高三需要复习的知识面太广,他在之前学习的过程中又“光荣”地发扬了丢三落四的精神,使得他不得不从头开始复习。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记忆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韦本科显然并不具备这一点,所以他费尽心力开启的疯狂学习模式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张小明同样为韦本科感到焦急,他在仔细询问了韦本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后,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丹田呼吸法。

韦本科的学习之所以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他欠缺良好的记忆能力,虽然自己曾经将丹田呼吸法教给他,但他从来都不相信这种方法能够让他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好。现在无论如何也要让他再试一试这个办法了。

张小明再次向韦本科讲述了丹田呼吸法的窍门,并要求韦本科在学习的时候坚持使用该窍门进行呼吸。一开始本科有些将信将疑,他一直都不相信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丹田呼吸法可以让人变得聪明,但此时已经别无他法,所以也就老老实实地按照张小明的要求做了。

一个月后,韦本科的成绩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还发现自己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好,再也不会在读书的时候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而且随着坚持使用丹田呼吸法,他觉得自己的精力越来越足,思维变得清晰、敏捷,好像身体中的潜能被完全开发出来一样。就这样,韦本科坚持使用该方法,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研究发现,空气中含氧负离子会在通过呼吸系统融入血液的过程中,释放出离子电荷,并随血液运送至脑部,使脑内中枢神经功能得到增强,脑内合成有益物质的能力大幅提升,以此来保证大脑始终保持处在清醒敏捷的状态。

古人就非常重视养生呼吸之法,这些呼吸法种类繁多,所求目的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结合呼吸进行“气息”锻炼的方法。丹田呼吸法又被称为腹式呼吸法,是最基础且易于掌握的呼吸法门。通过有节奏的呼吸,可以起到开发脑功能,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呼吸法就是瑜伽功法了,这种呼吸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节奏的呼吸使人的神经系统变得更加平和,起到平静心灵的作用,在这里就不多作介绍了。我们主要讲的是如何通过丹田呼吸法来为大脑输送大量氧气,这些氧气就是大脑进行运算、学习、记忆所必不可少的“燃料”。

美国加州心理学家罗伯特·雷维拉通过试验发现,人在进行过深呼吸之后,智商就会上升10~20点左右,并据此推出了丹田呼吸法的浅显法门——深呼吸。深呼吸要求人们用力呼吸,在吸气的时候让腹部凸起,尽量让下腹向外膨胀,使下腹达到弧状形态,呼气时缓缓将气息呼出,并使下腹在这一过程中向内凹陷,整个呼气的过程应该以缓慢、绵长且不中断为佳,以保证大脑从血液中获得充足的氧气。

坐卧式丹田呼吸法要求我们先以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沙发、床上,保持放松的姿势,闭上眼睛,用鼻子缓慢地深呼吸,尽力吸气,慢慢呼气。几分钟后,等身体适应了深呼吸的状态再慢慢吸气,并在吸气的过程中从1默数到4,然后屏息,屏息的同时再从1数到4,然后缓缓呼气,同时从1数到4,气息呼尽之后再屏息,并从1数至4。吸气、屏息、呼气、屏息作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循环,即算掌握了初步坐卧式呼吸法。

待身体适应4循环之后,即可让呼吸再缓慢一些,呼吸的同时将数4变为数6,即吸气的同时默数1~6,然后屏息,默数6个数,再呼气默数6个数,再屏息默数6个数。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之后,再次让呼吸变得更缓慢一些,并在呼吸的同时默数8个数,即吸气时从1数至8,屏气时从1数至8,呼气时从1数至8,屏气时从1数至8,如此作为最终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够将坐卧式丹田呼吸法熟练掌握,并将该呼吸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就能使大脑保持在最敏锐、最宁静、最清晰、有最强记忆能力的状态。除了坐卧式丹田呼吸法之外,还有立式丹田呼吸法。

立式丹田呼吸法要求人们在站立时,双脚微微分开,在用鼻子呼吸的同时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个给肚子内的大气球打气的动作,慢慢地吸气,数8个数,然后屏息数4个数,然后呼气,数8个数,最后屏息,数4个数。在做立式丹田呼吸法的时候,人的脚趾要牢牢地抓紧地面,如此循环4到5次便可迅速消除疲劳,使大脑进入高速记忆状态。

有研究认为,如果在进行丹田呼吸法的过程中,思维主体脑海中的杂念太多,并不能顺利消除的话,那么就应该在采用丹田呼吸法进入状态的同时,在脑海中默念一些有助于提高脑功能的句子。比如:“我的眼睛越来越明亮,看得越来越清楚,我的头脑越来越清晰,思维越来越敏捷,记忆力越来越强,什么事情都能牢牢记住;我的精力越来越充足,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什么问题都能一看就懂,一解就会。”

这些话会随着丹田呼吸法的运用,把思维主体脑海中的杂念驱除,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记忆力这个问题上来。而且这些在进行丹田呼吸时所默念的话可以在思维主体的潜意识里树立起很强的自信心,让思维主体彻底丢掉自卑,重拾自信。 i+opLKWk5rXe3Q8ZKai5qWKBj+OtvP+QvPT3Fdhrtc3ARKI1y/MIs0u9yl2I0JHC



第二节
提高观察力法

李小玉在学校里很有名气。她既是学校老师眼中的学习标兵,又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痴”。李小玉是三年级二班学习最认真,最用功的学生。她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她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学习上,但她的学习成绩却并不是班级里拔尖的。

小玉的生活很单调。如果你有事情需要去找她,除了熄灯之后,她一准就在教室内苦读。小玉的学习生活非常枯燥,她一如既往的坚持是其他同龄人难以想象的,从来没有哪一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小玉式”的学习过程,这也是小玉“不合群”的另一个原因。

每当老师在课堂上看到有不专心或者睡懒觉的学生时,都会用小玉的例子将其狠狠地批评一番,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小玉也成了这些“坏学生”的眼中钉。久而久之,针对小玉的流言在校园内慢慢地流传开了。

“哎,你知道三年级二班的李小玉吗?”“知道知道,不就是那个死学也不成事的蠢材嘛,全校谁不知道她?要是小爷我这般努力一番,早就是清华的学生啦,哪像她那样半死不活的。”“别吹牛,要我说,这小玉很可能是脑子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这样苦学都没有成果呢?”

类似的流言就像洪水猛兽一般不断地向小玉发起攻击。这些流言最终使一直承担着巨大学习压力的小玉崩溃了。因为她接连几次做出了轻生的举动,学校不得不让她休学回家,接受心理治疗。为了拯救小玉,父母带着她前往首都接受治疗。在这里,心理医生明确地指出小玉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这一诊断结果让小玉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心理医生还认为,小玉之所以没能在勤学苦练之下取得优异的成绩,很可能与她不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关。很多能够做出一番成就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着其他人不曾拥有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良好的观察力更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与记忆。

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观察开始的,然后才会开始注意、记忆以及进行思考的过程。假设思维主体的观察力不够,那她对记忆对象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模糊且不真切、不鲜明的,所以思维主体在回忆过去感知过、记忆过的事物时,所得到的结果也就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自然其记忆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就很差。可以说观察力就像树木生存的土壤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维主体的成长程度和记忆深度。

心理医生认为小玉经常独处,生活在一个单调枯燥、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那么她所获得的观察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大脑中的大部分脑细胞一直处在不活跃的状态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脑的发育。所以医生认为小玉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她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难题。

果然,经常有意识地锻炼自我观察力的小玉终于克服了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她在复学后急流勇进,用自身的实力驳斥了流言蜚语,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市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研究表明,观察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如果思维主体可以从小自觉自发地认真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养成用心观察的兴趣和习惯,那就可以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各种现象的感性认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一般情况下,想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首先就要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观察该事物的目的和动机,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观察方法,这样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被观察的事物上,抓到该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才能尽快提高自身的观察力。

顺序观察法是提高观察效率的方法之一。这种观察法要求思维主体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或者整个事件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根据场景的空间顺序进行观察。这样一来,我们观察到的事物就有非常清晰的脉络,便于被思维主体所记忆。

比较观察法则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使思维主体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区分、记忆。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不同事物区分开来,然后对事物进行分析,让思维主体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事物的不同本质,给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定点观察法则要求思维主体在对某一事物(多指建筑物、器物)进行观察之前,先选择一个观察点,在确立了观察点之后,思维主体立足于观察点对事物进行观察。这种定点观察法多被画家作画、摄影师摄影时所使用,定点的好坏决定了画作和图片的好坏。这种观察法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观察某一点、某一处、某一面的具体景物形象特征,来使思维主体获得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记忆储存。

随意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在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被观察的事物或对象,然后在有意无意之间对被观察事物产生了兴趣,顺便对该对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因为是在思维主体的日常活动中自然采用的,所以能够得到很多刻意观察时所得不到的信息,见人之所未见。

积累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将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养成积累观察资料的习惯。这种观察法是培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够通过系统化的观察、记录来提高思维主体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丰富思维主体的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在使用这种观察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记录的时候切忌含混不清的现象出现,记录的资料应全面、及时、准确。

重复观察法是指,思维主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再次或者多次观察。这种反复观察的方法往往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清楚它的本质,而且有些事物的发生或者发展的特征与周期也要求观察者必须对其进行重复性的观察。重复性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深刻、更全面地接近、揭示事物、事件的本质,这种看似简单、机械的观察方法才是不断进步,不断接近事实、接近真相的观察法。 i+opLKWk5rXe3Q8ZKai5qWKBj+OtvP+QvPT3Fdhrtc3ARKI1y/MIs0u9yl2I0J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