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广西中医药大学黄瑾明教授等所著的《壮医针灸学》一书即将出版,作为长期从事针灸研究的同行,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
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同属传统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技法、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民族医药体系中独树一帜。《壮医针灸学》是一部融理论与临床实践于一体的壮医经典著作。全书以壮医针灸为主线,将壮医阴阳理论、气血均衡理论、道路理论、毒虚致病理论、三气同步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用以指导壮医针灸临床应用。该书阐述了壮医针灸特定穴位和独特的取穴用穴原则,介绍了61种临床各科常用病证的壮医针灸治疗经验,并附以大量治愈验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壮医针灸体系。书中明确提出壮医针灸不是以经络作为传导和调节系统,而是通过壮医道路系统进行传导和调节,推崇针灸并用,善用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倡导龙氏取穴和壮医特定穴。尤其是该书提倡“无痛针灸、舒适为要”的理念,强调针管进针,而非酸麻胀痛的针感,让患者在无痛胀感中治愈疾病,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处。纵观壮医针灸法门,与中医针灸相比有诸多特色与优势,可以与中医针灸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针灸临床工作者,以及民族医药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壮医针灸学》全书从历史源流、理论基础、刺灸方法到取穴用穴原则和治疗方案,都具有浓厚的壮族传统文化色彩,是民族医药挖掘整理研究的典范,必将促进壮医的传播推广,其价值不言而喻。期望《壮医针灸学》的出版,对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壮医学临床各学科的构建和完善、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文化发挥应有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石学敏
2017年4月10日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