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叩拔结合的一种疗法,即莲花针叩刺与拔罐相结合使用,可祛瘀生新,增强疗效,属壮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为以泻为主、活血化瘀之法,可有效祛除体内道路中瘀滞之气血,畅通三道两路。壮医临床应用广泛,凡属气血瘀滞者,均可应用。但对正气明显虚弱的患者,则不宜应用。
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操作前需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器具,包括莲花针具、拔罐器具、复合碘皮肤消毒液(或碘酒、酒精)、棉签、止血纱布片、止血棉球、镊子、一次性手套、口罩、壮医通路酒等。因莲花针针具有多种规格,临床需根据不同的病种、病情及部位择而用之。较轻浅的疾病可选用独脚针、一字针、三角针或梅花针;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多用梅花针;较顽固的各类疾病,如偏头痛、顽癣等可选用莲花针。
选取莲花针时须检查针尖是否平齐、无钩、缺损、生锈,针柄与针体连接处是否牢固。
术前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做出诊断,根据患者患病情况选取莲花针叩刺、拔罐的部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了解施术部位的特点。对初次行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的患者,因须排出病血,并可有疼痛感觉,故需提前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配合。
根据患病具体情况选取体位,一般取卧位或坐位,避免强迫体位。
施术前须充分暴露穴位。
将莲花针针具、拔罐器具及叩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治疗室最好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莲花针消毒用75%酒精浸泡消毒,或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目前多采用一次性无菌莲花针,一人一针,不提倡重复使用莲花针。用完即置于利器盒中集中销毁处理。
(2)罐具消毒用含氯消毒片溶液浸泡消毒;或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
常用茂康碘消毒液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也可用碘酒和75%酒精消毒(图9-3)。
图9-3 消毒
用一次性无菌莲花针叩击相应穴位或部位(图9-4),每穴叩刺1分钟左右,以刺破龙路、火路网络分支,使之形成比罐口略小的梅花形状。叩打强度视患者及病情而定。具体方法是以右手拇、食两指握莲花针针柄尾部,食指放在针柄下,拇指压在针柄上,针尖对准叩刺部位,用腕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叩打时针尖应垂直,避免勾挑。循路(龙路、火路)叩打时,每隔1cm左右叩刺一下,一般循路叩打10~15次。若叩打出血,应注意清洁消毒,防止感染。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烂者,不宜叩刺。
图9-4 莲花针叩刺
图9-5 拔火罐
莲花针叩打完后,紧接着用罐具对准叩刺部位吸拔逐瘀(图9-5),以吸出瘀滞之气血。拔罐器具可选用壮医竹罐、壮医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其中壮医针灸最常用的是抽气罐,因其使用方便,易于观察,吸拔效果较好(下篇各论疾病治疗中用到的拔罐疗法,拔罐器具均为抽气罐)。
(1)圆口罐圆口罐因外口为正圆状,故称圆口罐。适用于平整部位的吸拔。
(2)歪口罐歪口罐因外口为多形歪圆状,故称为歪口罐。适用于关节部位及表面不平整部位的吸拔。
留罐10~15分钟(图9-6)。若病情较轻或面部拔罐,可行闪罐,不必留罐。留罐时间视病情和叩刺部位而定。
图9-6 留罐
起罐时将气罐活塞拔起,将罐向一侧倾斜,让空气进入罐内,同时让瘀血流入罐内,慢慢将罐提起后,清洗干净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备用。用无菌纱布或棉球擦拭所拔部位,将渗出的瘀血清理干净,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及瘀血下流污染皮肤和衣服。
用壮医通路酒(图9-7)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酒等涂搽患处,一可消毒,二可散瘀,三可提高疗效。
图9-7 壮医通路酒
壮医通路酒,是用多种壮药精制而成的药酒,具有活血祛瘀、调气止痛、温通三道两路等功效。用来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常于拔罐结束后涂擦患处。壮医通路酒的特点是对叩刺伤口不但无刺激,涂搽后反而有非常舒适的感觉。
莲花针叩打皮肤时,需注意掌握叩打手法,临床根据叩打的力度、局部皮肤出血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
用较轻腕力叩打,以局部皮肤潮红无出血、患者无疼痛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及头面等肌肉浅薄处。
用较重腕力叩打,至局部皮肤轻微出血,感觉疼痛,但仍可忍受为度。适用于体壮、实证及肌肉丰厚处。
介于轻叩刺手法和重叩刺手法之间,以局部皮肤潮红、隐隐出血、患者稍觉疼痛为度。适用于一般疾病及多数患者。
循路叩刺是指根据龙路、火路循行路线进行叩刺,如项背腰骶部的循路叩刺。
循点叩刺是指根据三道两路在体表穴位的主治病证进行叩刺,常用于各种特定穴,如华佗夹脊穴、反应点等。
局部叩刺是指取局部病变部位进行散刺、围刺,常用于跌打损伤的局部瘀肿疼痛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