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壮医针灸的前景与展望

壮医针灸疗法的挖掘、整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临床应用规模也还比较小,然而,壮医针灸疗法不仅在历史上曾经为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壮医针灸疗法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费用低廉,并具有简、便、验、捷、安全无毒副作用、易于学习推广等特点,这是壮医针灸疗法得以广泛流传和传承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壮医专家黄瑾明在临床中将现代针灸技术与传统的壮医针灸疗法有机结合,借助现代的毫针、壮医的莲花针及壮医药线,运用传统壮医针刺的理论与方法,整理出系统的壮医针灸疗法并形成体系,于2010年著成《中国壮医针灸学》,并在临床大力验证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开创了壮医针灸流派。2012年,壮医针灸流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批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传承工作室”,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黄贵华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主持开展传承工作,壮医针灸传承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同年,黄瑾明正式招收学徒,传授壮医针灸疗法的学术思想及经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被吸引到壮医针灸流派的传承发展中来。至今,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已传承至第四代(图2-2、图2-3)。

图2-2 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传承图

图2-3 黄瑾明的壮医针灸传承团队

基于壮医针灸的特色和优势,壮医针灸的学习热潮正在兴起。早在20世纪,壮医针灸就开始走出壮乡,走出国门,传播到欧美等国,为当地群众认识和接受。1990年,应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邀请,黄瑾明作为“百名中医专家进京”成员,在特邀门诊,首次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为首都人民群众服务。1991年,应澳大利亚自然医学院邀请,黄瑾明前往布里斯特讲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课程,授课时间达半个月。1994年,黄瑾明赴美国参加生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在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向世界宣传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同年,黄瑾明应美国南加州针灸中医师公会邀请,做专题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学术报告,在美国推广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进入21世纪,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医学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传统医学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发展传统医药作为今后世界卫生保健事业的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也将继承发展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作为国家大法和法律条文规定下来。201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7月1日施行,这为壮医的发掘、整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事实上,壮医药的挖掘、整理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中共中央领导曾在南宁亲切接见和宴请广西壮医药专家,并勉励科研人员为发展民族医药事业、丰富祖国的医药文化宝库而努力奋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甘苦同志,生前多次亲临广西视察民族医药,对抢救名老壮医的宝贵医疗经验和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做了极为重要的批示。国家有关部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许多负责同志,更是十分关心壮医药的挖掘、整理。卫生部前部长崔月犁、陈敏章,都曾亲临广西视察民族医药工作。2007年12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一行在自治区卫生厅高枫厅长、韦波副厅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广西中医药大学考察,王副部长赞扬广西中医药大学在探索民族医药人才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5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挖掘研究壮医药、培养壮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张声震、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韦继松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诸国本会长共同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成立揭牌,并对壮医药的发展规划做了指示,《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新闻报道。壮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党和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壮医针灸更是风生水起。2009年10月,在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举办的传统医药展上,壮医、蒙医、维医、傣医、朝医等民族医药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黄瑾明介绍的壮医针灸疗法特色鲜明,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欢迎,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员,成为传统医药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关注和赞誉。2010年,黄瑾明作为2010桂台经贸文化代表团成员到台湾进行访问,并应邀前往台北市中医师公会讲授壮医针灸学,深受欢迎。2011年,在全国中医学术流派研讨论坛(广州)上,黄瑾明做了壮医针灸专题演讲。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举办的“全国壮医特色疗法学习班”“壮医的相关理论及操作及疾病诊疗技术学习班”“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骨干医师培训班”和“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教授学术经验研修班暨壮医针灸培训班”黄瑾明均进行了壮医针灸疗法的主旨演讲,深受学员的欢迎(图2-4)。

图2-4 黄瑾明为壮医针灸传承人授课

目前,壮医针灸已在全国300多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并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广为传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黄瑾明主持完成的“壮医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于2011年通过广西科技厅专家鉴定,被认定为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2011年被评为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交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壮族及讲壮侗语的诸民族(布依、傣、侗、黎、水、仫佬、毛南族)与东南亚的泰、老、掸、岱、侬等民族有着文化上的渊源关系,是同源异流的民族。东南亚壮侗语族十几个民族约有9000万人口,从文化方面看,壮侗语族各民族有很多共同之处,因而壮医针灸疗法容易被东盟各国所认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以及南宁东盟国际医药博览城项目的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以及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尤其是壮医药将是一个突破口。这为壮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壮医针灸在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基于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依靠广大民族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良好发展机遇,壮医针灸疗法已成为壮医极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有望在今后取得更快的发展。古老的壮医针灸疗法是一朵民族奇葩,它将以崭新的姿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已走出国门,将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bNVCAGeHMzmhlfMEDZ48lrDHVwKNMK9DHHZqyRe66n1fLuWLi4TcvsKOhozXKc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