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中国人历来都非常强调和崇尚自强自立的精神。自立是指靠自己的能力行动和生活,不论碰到什么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思考,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自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立足于社会。自立自强是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不能自立自强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一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有一首诗写得好:“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孩子的一生最可依赖的是什么?是父母留下的财产还是自食其力的能力?当然是后者。人们常说:“靠人种地满地草,靠人盛饭一碗汤。”父母都不可能依靠一生一世,何况他人?因此,家长从小要让孩子明白,自立与自强是任何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素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而男孩更要自立自强。男孩要成为勇往直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不能成为畏缩不前的胆小鬼。
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经受磨砺,多吃苦,这样孩子才能在自立中学会自强。下面是一些方法。
1. 凡事都包办代替不是爱
学走路的孩子总是要摔跤的,现今,家长为孩子事事代劳的现象举目皆是。孩子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整天为“小太阳”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参加学科竞赛等,哪一项不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千个用心,一万个在意”,这样温室中出来的花朵缺乏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而无力的翅膀又怎能在蓝天里飞翔?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永远是温室中的花朵;如果家长从小能让孩子经历风雨见世面,小树苗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2. 要让男孩学会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要告诉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一定会成为人才。
3. 让男孩有自主的权利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原来的乖宝宝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常常变着花样和自己对着干。这让很多家长都不习惯,感叹孩子越大越难管!
其实孩子想自己拿主意有什么不好呢,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限定在一个早已安排好的模式中,家长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模式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其结果就造成许多孩子遇到困难时常常难以独立解决。有些孩子甚至进了大学校门,还缺乏基本的自主能力,稍稍遇到一点儿困难便迫不及待地向家长求助。
让孩子早点儿学会拿主意,对他将来的成长意义重大,尽管他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和孩子做出的选择不可能完全一致,此时家长不应该与孩子出现不同意见就扼杀孩子的想法,否定孩子的选择,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尊重自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拿主意,但不是代替孩子做选择。当孩子认真考虑后做出了决定,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和自强精神。
4. 尊重孩子,锻炼孩子敢想、敢说、敢做的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要了解并且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敢想、敢说、敢做,不打击他的这种积极性。
男孩通常自我意识强,善于钻研,善于探索,但他们服从于理,而不服从于力,对家长的强制做法,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极强的反抗心理,有时即使表面服从了,实际上心里并不服从,而家长若事事都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就会压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变得胆小怯懦,缺乏创造精神,失去自立能力。这样的男孩怎么可能成为男子汉呢?
5. 给男孩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男孩爱在别人面前充当男子汉的角色,喜欢自己做主。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他可能会判断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他也需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真正地自立。
当然,这不是说家长对孩子可以撒手不管了,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自己做主。
比如,有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他一段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他可以自己安排最愿意做的事。孩子有时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书,有时会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了做事安排和计划。
6. 培养男孩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义务感
家长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小就不应该做家务,而要让他知道不管在哪里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男孩,更应该有责任感。家长要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家务劳动,学会生活自理,与朋友玩时,主动承担一些义务,这样在长大成人后才能真正地在社会上自立自强。
7. 发挥父爱的力量,锻炼男孩的意志力
男孩要应经得起各种摔打,这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父亲不仅是男孩的男性榜样,而且要常给他鼓励、支持,帮助他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