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本序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6)之所以被众多读者熟悉,更大程度上得益于那部同名银幕旷世之作。甚至,也有许多人说电影超越了文学作品。究其根本,除了银幕的影画、音响魅力和导演演员的精湛演绎之外,还因为电影截取了作品最精华紧凑的情节,没有把生活的琐碎杂沓一一铺陈。然而,对小说《乱世佳人》的阅读,则常常会让读者不时激动澎湃的心情不断地平复下来,让他们静静地等着、观察着、体会着人物经年累月的变化和水到渠成的生命领悟。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困顿失意的时刻,不断引用斯佳丽激励自己的那句话,“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从中汲取那桀骜不驯的任性和偏执,从而继续固执地追寻目标,哪怕头破血流。

据说,在美国的大众文化领域,内战是最具吸引力的主题,而《乱世佳人》则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虽然批评界一般将它归为“通俗小说”,在文学史上提及不多。而且,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还有瑰丽的银幕制作等,都把这部小说的作者抛到了聚光灯之外,使我们在感动和欣赏中,几乎忘却了作品的创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忘却了重要的一点,即她才是故事的源头,是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畅销小说的母亲。

米切尔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一个在美国内战(1861—1865)中遭受重创的南方城市。米切尔的长辈们大多对内战有着切身体会,常常对她诉说那段封存的记忆。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生活后,米切尔开始靠写作为生,自一九二二至一九二六年,她一直担任《亚特兰大报》( Atlanta Journal )的专栏作家和记者工作,由此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素材,从而开始了《乱世佳人》长达十年的创作。十年后,这部厚实的作品一经问世,就立即荣登畅销书榜首,创下了一日销售五万册的记录,并获得了一九三七年的普利策奖。一九三九年,同名电影问世,赢得了八项奥斯卡电影大奖。此后,狂热的读者和观众渴望知道斯佳丽在小说结尾之后的故事,可是,米切尔断然拒绝续写小说,而这部作品也成了作家一生唯一一部小说,从此她再无文学作品问世。

在美国,《乱世佳人》为重新理解内战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甚至,它也从价值和伦理观点上颠覆了斯陀夫人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以美国的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中的佐治亚州为背景,从南方人的视角出发,叙述了以斯佳丽为核心的人物情感和生活经历,反映了在美国旧南方向新南方转折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在情感选择、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上的变迁。斯佳丽是爱尔兰移民杰拉尔德·奥哈拉的女儿,她从小生活在父亲所拥有的塔拉庄园,一个富饶美丽的农庄里。十六岁那年,任性而漂亮的斯佳丽爱上了邻居阿希礼,而当时正值南北战争爆发之际。令斯佳丽伤心欲绝的是,阿希礼却打算娶表妹玫兰妮为妻。一气之下,斯佳丽冲动地嫁给了玫兰妮的哥哥查尔斯。此后,亚特兰大落入北方联军的手中,查尔斯不幸死于战场。不久,斯佳丽的母亲也因为伤寒病逝,父亲因此神志不清,丧失了劳动力。斯佳丽只得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在此期间,她与妹妹原来的未婚夫弗兰克达成了权益婚姻,用丈夫的资金保住了塔拉庄园,并在亚特兰大开了一家木材场,还把阿希礼和玫兰妮夫妇留在了身边。一次,斯佳丽遭黑人袭击,弗兰克为她复仇而被枪杀。很快,斯佳丽又和在内战中发家的瑞特结了婚。玩世不恭的瑞特从很久以前就深爱着斯佳丽,一直希望以自己的真情赢得斯佳丽的真爱。可是,婚后的斯佳丽依然自以为是地幻想着要得到阿希礼的爱情。直到玫兰妮逝世,斯佳丽才终于明白自己深爱的人就是丈夫瑞特。但是,在一系列的变故中,瑞特对斯佳丽的感情已经渐渐枯竭,最后他只能黯然离去。

其实,在小说的所有女性人物中,最令人钦佩的应该是玫兰妮,她弱小纤细,却能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候,表现出惊人的强悍。哪怕玫兰妮的生命像游丝一般细弱,她也能为大家呈现绵延无尽的坚韧。正是在玫兰妮绵绵若存的性格衬托中,斯佳丽的个性才得到了不断的张扬。或许,我们喜欢斯佳丽的原因之一在于,她几乎帮所有女人说出了心底里的话,甚至是潜意识中的丑陋想法。她对玫兰妮的态度,其实也是许多女性面对优秀、卓越的对手时,那种半是嫉妒、半是自以为是、自我慰藉的态度。如果说玫兰妮的苍白生命映衬了斯佳丽的绚烂个性,那么,她的存在也让斯佳丽明白了:阿希礼只能给予她友谊,而非爱情。

斯佳丽颠覆了我们对魅力女人的期待,她果敢、算计、狡猾、顽强,甚至具有强烈的征服欲。但是,瑞特对她的着迷却每每让我们在阅读中深叹:按说情感的发生是没有理由可言的,可是瑞特却在小说的许多片断中,不断地剖析他的情感,袒露他醉心于斯佳丽的原因。当然,原因是作家给的,如果人物能自主思考的话,他们两人的相像或许不应该是瑞特坠入爱情的主要原因。南方女性少有斯佳丽这种强悍的生命力,和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执拗,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有理由相信,瑞特的爱来源于一份男性的征服欲: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始终知道斯佳丽不可救药地爱着阿希礼,而他此后的所有努力,就是要将这份感情夷为平地,虽然他最终颓然放弃。

因此,阅读《乱世佳人》,我们的心会始终纠结在那份征服与被征服之中,斯佳丽要征服爱情、征服贫穷的境遇,征服要达到目的的一切人和事,却忘了倾听内心;瑞特要征服斯佳丽,要征服她的芳心,挑衅制度和伦理规则,可是他最终承认了失败。阅读着这样的故事,从长卷式的岁月中,看到沧海桑田的变迁,从十几岁的豆蔻年华,直看到人物铅华殆尽,渐渐老去。难怪,很多人面对《乱世佳人》,有阅读《红楼梦》的相似感慨,南方神话和战争荣光的破灭,在我们心中引发的是更为沧桑的生命领悟。

美国内战已然遥远,但是,我们依然爱看电影和小说的《乱世佳人》,爱那种不问对错、不扪良心的第一反应——或许,因为我们仍然死心眼地偏爱真实,偏爱不加虚饰的真话,哪怕它们粗糙丑陋。我们喜欢斯佳丽,喜欢那份拒绝打磨、粗糙直接的强悍,更喜欢斯佳丽在粗糙之下又有着美丽剔透形象的矛盾错愕。

阅读小说《乱世佳人》,我们还发现,米切尔写得很琐碎,琐碎到我们常常找不到主线,迷失在大堆的细节中。难怪人们一致认为电影版本比小说精彩,因为那里的主线被精炼了,情节走向也清晰化了。但是,读书的乐趣或许就在于从琐碎平淡的细节中,从历史的深重和广漠中,建构出一个个丰满生动的、仿若生活在我们四周的人物。瑞特对女儿美蓝的痴爱似乎是他对斯佳丽无望的爱情的转移,他因为女儿怕黑,坚持在房间里全夜点灯,在女儿恐慌哭泣时,紧紧地搂住女儿……这一切,都琐碎得令人感动。作为机会主义者,瑞特比谁都敏锐地看清局势,把握时机,甚至,在斯佳丽的丈夫弗兰克刚死去时,他就不失时机地求婚了,因为他害怕失去斯佳丽,这个同样是机会主义者的狡黠女人。阅读的痛快或许还在于我们一次次的期待最终落空:每次当我们以为,敏感现实如瑞特,他不会有真情了,可是偏偏他对斯佳丽,还有他们的女儿如此透彻心脾地爱着,甚至不惜绝望地盼着。每次当我们觉得斯佳丽应该对阿希礼死心了,觉得她应该意识到瑞特的真爱时,她却偏偏执拗地坚持少女时期就有的最初的爱恋。现实自私如斯佳丽,可是她却始终不放弃心中那份纯真的情愫。读到这里,掩卷长叹,人啊,每每有着不可捉摸的地方,参不透的那个灵魂黑洞。玫兰妮虽然是个几乎完美的人物,可聪明的她偏偏坚定地把斯佳丽的一切表现崇高化,以天真的信任来以一当十地维护自己的爱情。

或许,很多读者会醉心于瑞特近乎鲁莽仓促的求爱,感动于他在黑夜里抚慰妻女的那对温暖坚强的臂膀。欲言又止的他,看似轻狂的他,举重若轻的他,只有面对纯真善良的人,如玫兰妮、黑妈妈、继子韦德时,才会抛却他的浪荡形骸,露出严肃、真诚、文雅的一面,可是,天知道,哪一面更加真实呢?瑞特在斯佳丽小产后的病重时分,曾哭着对玫兰妮说,他一直认为斯佳丽看不上他,从来心中没有他,他为之付出了尊严,可是依然换不回她的情感。酒醉后的瑞特撕开了那道玩世不恭的面具,赤裸裸地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可是,瑞特和斯佳丽从来都是一对战斗的敌人。瑞特违背常理的付出,和他常常言不由衷的挖苦,让那个不懂爱情的斯佳丽陷入了困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斯佳丽,因为我们不惧跌落摔伤的危险,执意要摘那个遥不可及的月亮,要求得到那份其实不合适的爱情,却漠视了身边最好的、最适宜的爱人。

很多人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看了电影《乱世佳人》,也有很多人在小说中继续追寻。电影已经对这段爱情进行了诠释,我们却还要继续探询着新的意义。我们发现,和斯佳丽一样,一个再现实自私的人,也会在心中留一个虚幻的高贵的影子当作期盼的目标,人生就是如此矛盾,人人都要找一个平衡点。其实,玫兰妮在无意中成了最睿智的人:不论事实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让善良和纯真来捍卫尊严,也让自尊和信任使威胁自己、羞辱自己的人汗颜。有时候,固执己见并非弱点,善良也并不是软弱。人身体最坚硬的部分总是最早衰竭,而最顽强的,能坚持到最后的,总是那柔软娇嫩的部分。

我们发现:战争在摧毁自然和人文的同时,也把人性剥得赤裸裸的,让不同的人在战争的非常态下,显现出真实的自己。斯佳丽常以为“当我经历过最坏的事情后,什么都不再可怕了”,可是,生活给她的答案却是:我们从来都敬畏生命,因为我们的自以为是常常落空。每一次不期而遇的遭遇,都仿佛是天大的事,而这,或许就是生命的神秘。小说中,方丹奶奶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这些人要是有条座右铭的话,那就是:‘别抱怨——面带微笑,等待时机’。我们就是这样熬过了不少事情,面带微笑,等待我们的时机,我们终于成为熬过来的专家。”阅读小说,我们不断感叹:美国南方真是片蕴藏着无数故事的土地,在文明进程中,它不断地分崩离析,而这个过程,却如此绚烂美丽。

一次次从故事里阅读自己的人生,把它当镜子照出自己的内心。《乱世佳人》最精彩的,或许不是细腻详实的背景描述,而是那注定会不断上演的悲喜轮回。斯佳丽之所以占据着无数读者、观众的心,也是因为她真实地让人们恍惚中以为是自己,或是自己所爱的那个人。她让人们更多地记住了她那些基本可归为缺点的个性:贪婪、自私、固执、好嫉妒、虚荣……,可是却因为这些缺点而成为了大伙念叨不已的精灵。

张琼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hSFIwn3d8L/VTBqg7ptKU44j4yj22WYcwQpEggNM59vhEoktRiio9YPnecBI3m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