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美国人的家园:从昏暗隔离走向明亮通达

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间,世界许多地方的企业经营者、城市管理者以及工程师开始指导安装有轨电车、自来水、下水道、电话、燃气以及电力等网络。

——罗斯(Rose,1995,第2页)

引言:住房

与第3章分析得出的1870—1940年衣食方面的缓慢渐变不同,本章要考察的家庭住房及住宅设施却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美国农民用更加坚固结实的住宅替代了包括边远地区的土坯房和小木屋在内的原始农舍。城市公寓居民从又臭又暗的旧式公寓搬到了装有电梯的现代公寓大楼和高层建筑。70年间,绝大多数美国农村或者小城镇家庭,甚至绝大部分城市居民,都不再居住在多户家庭的公寓内,而是住进独门独户的住宅。

到1940年,57%的美国居民居住在2500人以上的城镇,该比例是1870年的2倍多。这个时期的美国城市变革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网络化。数十年内,美国的城市家庭以难以再现的速度实现了向网络化的巨大转型。每户家庭都通上了电,安装了电灯,不再用蜡烛和煤油灯照明,并且添置了种类日渐增多的家用电器。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两个以上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用于供应洁净的自来水,另一个系统用于排放废水,户外厕所和化粪池被逐渐淘汰。富裕阶层在1880年之后,工人阶层在1910年以后,开始增加集中供暖。自1940年开始,大多数集中供暖系统都使用燃煤炉或者燃油炉。但是,那时的煤和燃油都是通过卡车运输,而不是通过管道自动输送。1940年,美国已经开始努力建立可靠的天然气管道网络。1890年之后,另一个网络即电话网络也快速普及(详见第6章)。

网络化本质上意味着平等。每个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连接着相同的电力、自来水、下水道、燃气以及电话网络。虽然穷人比富人晚一些,但是,他们最终都能连接上同样的网络。相比而言,在1870年,网络化变革还未展开,当时的富人需要仆人来搬运生活必需的水、煤以及木柴,而当时的工人阶层以及中产阶层不得不自己完成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运送到中产阶层和上层社会家里的水也要比运送到工人阶层社区的水更洁净,但是,这类不平等现象到1929年在美国的城市大多消失了。

不管是同1870年之前还是同1940年之后的任何年代相比,1870—1940年美国城市的网络化变革都非常迅速。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1940年美国77%的存量住宅建于1900年之后,而且大部分住宅在一开始建造的时候,就融入了一些新技术,包括通上了电、自来水以及下水道。1940年,美国城市已经普及电力网络,其中拥有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家庭已达到40%,电话、自来水、带有现代卫浴设备的私人卫生间以及采暖系统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尽管美国小城镇和农场花了更长的时间才赶上这一变革,但是截至1940年,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大部分变革已经完成。从1800年至1940年,美国从一个几乎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城市化率达56%的国家。 仅仅从住宅更加密集,就可知道在城市配置现代设施要比偏远的农场和小城镇容易得多。比较而言,现代便利设施首先进入城市,然后是中等城镇,接着是居住人口少于2500人的小城镇,最后是通常彼此相距至少半英里的农场,在这里,“密度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本章首先讨论的是美国住宅的面积、位置以及外部环境。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图景,区分了农场、小城镇和城市,独栋住宅、旧式公寓和新式公寓,城市和郊区,同时我们承认美国南部地区的状况特别差,尤其是南部农村地区。 实际上,在1940年,南方地区的农民仍没有享受到城市地区已经普遍享受到的任何现代便利设施。

本章的中间部分追溯了家庭照明的演变,其中包括爱迪生1879年的伟大发明。除此之外,还阐述了铺设自来水与下水道的规模和时机。本章对每一项变革的解释都是从消费者角度展开的:这些变革是何时发生的?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截至1940年,变革的范围有多广?

由于坚持从消费者视角分析生活水平的改变,我们省略了很多与城市规划、城市政治以及电力设施规划相关的主题。关于城市规模扩展的论述主要在第5章,因为交通工具的创新稳步缩短了家庭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所以城市的发展被看作一系列交通工具创新的必然结果。本书第10章主要阐述的是“二战”以后支持城市扩张的一些政策以及1940年以后的住宅详情。本章也有意省略了商业周期的影响。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在各个经济衰退期会发生变化,在大萧条时期生活水平的下降十分突出。但是大萧条并没有导致家庭住宅不再使用电、自来水以及下水道系统;在大萧条时期,1929年前购买的家用电器也仍旧在使用,继续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且20世纪30年代见证了电冰箱和洗衣机普及率的急速提高。

本书的一个核心主题是,许多伟大发明只可能发生一次。在1870—1940年的70年里,城市住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难以想象的原始状态(详见第2章)变革至1940年的状态——一种同我们现在的居住方式惊人相似的状态。住宅革命的核心是在新房建设、旧房改造时配备现代便利设施。这次革命对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女性解放的影响,是1870—1940年生活水平提高的核心部分,但官方人均GDP数据很大程度上一直忽略了这一点。

美国人居住的地方:城市的重大转型

人们对19世纪末住宅的印象受到了社会改革家的极大影响。根据报社记者丹麦移民雅各·里斯在《美国另一半人如何生活》( How the Other Half Lives )一书中对纽约市工人阶层脏乱的居住环境所做的描述,1890年时,处于收入分配底层的那一半人所居住的公寓不仅狭小、拥挤而且通风差,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发出阵阵恶臭的通风井,公寓里面很多房间根本没有窗户。 实际上,在1890年,纽约市有2/3的居民都居住在旧式公寓内,这种旧式公寓是有三套或者三套以上公寓的建筑物。1867年通过的公寓法规定,每20个人使用一个抽水马桶,而且下水道的要求也只是“尽可能”铺设。但是,这类规制实际上执行不力。

直到1920年美国农村人口依然超过50%,因此里斯的《美国另一半人如何生活》可能夸大了整个工人阶层的悲惨生活。1920年占一半人口的美国农民住宅均是独栋住宅,四周都有空地,而不是有多户家庭的旧式公寓。但是,纽约市作为移民的重要入境港,不管有多重要,它也只能代表美国城市人口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根据罗伯特·查宾1909年的调查资料,里斯描绘的旧式公寓主要集中在曼哈顿下东区,而且在美国其他城市,多户家庭住宅单元数很少超过两个或者三个,总层数也不会超过三层。

关于住宅的差异性数据详见表4.1。该表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快速增长。在1870—1940年,人口增加了2倍多,家庭数量增加了将近4倍。实际上,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家庭数量与住宅单元的数量非常接近,这表明,度假住宅和其他第二套住宅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1870—1940年,家庭的平均人数从5.0人跌至3.7人。平均家庭规模的缩小反映了出生率的下降,这使居住环境相对来说不再那么拥挤。

表4.1 1870—1990年城市、农村非农场以及农场人口、家庭和自有住宅数量

资料来源:(1)美国人口普查以及HSUS序列Ae85,其中缺少1890年以及1930年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将相邻几十年内的总人口比例(Ae7)补充到家庭人口中而获得的。(2)HSUS序列Ae79,美国人口普查。(3)HSUS序列Dc660,美国人口普查。(4)(1)/(2)。(5)HSUS序列Aa728/Aa716,美国人口普查。1950年改变了城市的定义;1950年之后的数据根据1950年前的定义进行了同口径调整。城市的百分比从Aa728获得,该百分比可追溯至1880年;1870年人口比例与Haines(2000,表4.2,第156页)提供的1880年数据相关联。(6)100%减去(5)减去(7)。(7)1910年前的数据来自HSUS序列Ae81/Ae79,1910—1990年的数据来自HSUS序列Da2。1910年前,家庭数量代替人口数量。1980年改变了农场的定义。农场主的数据来自农业普查,对1990年之后使用的数据比率进行了调整。

表4.1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位置来区分住宅。1940年,城市住宅占56.5%,与1870年的23.2%相比增加了1倍以上。1870—1940年,农场住宅比例从38.2%跌至23.2%,跌幅将近一半。农村非农场住宅(如小城镇住宅)比例也出现类似降幅,从38.6%跌至20.3%。但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乡村以及小城镇人口比例在战后出现上升,到1980年恢复到了1890年时的水平,而居住在农场的人口比例却萎缩到几乎为零。

1870—1940年的住宅主要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表4.2是1940年的住宅统计数据,其中包括住宅使用年限和位置。尽管在人口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并非意料之外,但是1940年的存量住宅几乎都是在1880—1940年建成的,这一现象仍然非常引人注目。1940年的存量住宅里,只有7.3%建于1880年之前。

表4.2 将1940年的存量住宅单元按建造年份(1859年前至1939年)、类型和位置分类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1940年美国住房统计》( U.S.Census of Housing:1940 ),第12页,表5。

因此,第2章中对1870年原始住房条件的描述,仅仅适用于1940年人们居住的很小部分住宅。即便是农场住宅,也有89%建于1880年之后。我们今天对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和佐治亚州萨凡纳市内战前历史街区的印象,极大地高估了美国南部旧式住宅的重要性。1940年美国南部的住宅中,96%建于1880年之后。表4.2的最后一行是1940年住宅的使用年限中位数,为25.4年。美国北部住宅建造年份的中位数是1910年,南部是1919年,西部是1922年。大部分住宅,至少在城市地区,都是在城市接入电力以及铺设自来水和下水管道等城市卫生基础设施之后建造的。

拆掉旧住宅并用新住宅替代的速度有多快呢?如果从表4.2中抽出1880年前建造的住宅,并加入未报告建造年份的那部分住宅,那么可以得出,1940年存量住宅中有270万套是建于1880年之前。有资料显示,在1880年,有610万套住宅单元。 因此,1880年的存量住宅单元中,至少有一半的住宅单元在1940年前就已经消失了。

1880年之后,多户家庭住宅的重要性增加,但是其重要性并没有达到旧式公寓批评者所说的程度。在1900—1939年的40年内,53%的新建住宅为独栋住宅。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独栋住宅都用于出租。 除此之外,19%的住宅为两户式住宅。这类双层住宅的住户,有两个单元,分别位于住宅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每个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与独栋住宅相同,通常有一个院子和花园。剩余29%的城市住宅建于1900—1939年,结构包含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住宅单元。但是,大部分这类住宅都不是旧式公寓。20世纪头几十年建造的包括三个单元的木制“三层住宅”在波士顿市仍然随处可见。三层住宅具备双层住宅的所有优点,不仅采光充足,而且通风很好,但缺点在于,顶层的住户需要爬更多楼梯,而且每家去院子或者花园的通道相对较少。与此对应的是带电梯的多层建筑,这类住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住宅建筑高速发展时期,在纽约中央公园、第五大道、芝加哥湖滨大道周围,以及其他高档多户住宅小区中间的街道上,现在依然可以见到。

住宅单元演变:房间更少,人口甚至更少

评价居住条件要用动态的观点,要考虑到生命周期和时间的变化。在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工人阶层的孩子居住在拥挤的卧室内,平均两三个孩子使用一间卧室。到了生命周期的婚前阶段,青少年或年轻人可以选择离开家庭,暂时居住在短期租住的房屋或者学校宿舍内。结婚之后,他们可能会搬进小型公寓。在孩子在家居住的20年里,一个家庭的住房拥挤程度会日渐提高,而在孩子长大成人从家里搬出去后,拥挤程度就会下降。不过,空巢老人届时并不需要搬回小型公寓,他们可能会继续住在现有住宅内,并主要照料着独栋住宅的花园。

除生命周期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每个生命阶段的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因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人们不再从事辛劳、乏味或卑微的工作,而是从事更加令人愉悦的营销、服务以及白领职业,所以,工人阶层的孩子就有了更好的机会进入中产阶层。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同一年(1882年)出生的孩子,可能跟随其移民父母,随着19世纪80年代的移民潮抵达美国,在大城市内拥挤的移民工人阶层住宅内度过自己的童年。这一代人自己的孩子可能出生于1910年左右。当时住宅内已经安装了电灯和自来水,汽车也进入了家庭。出生于1882年的父母和出生于1910年的孩子一同见证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那场变革,进入一个消费品充足和安全、便利的新世界。1910年出生的孩子,很可能读完了高中,有些已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孩子可能在1940年左右出生,在50年代长大成人,周围充斥着家用电器、电视以及唱片,并能够驾驶汽车。

动态观点的另一个方面涉及美国人特有的城际和州际迁徙。除了外来移民,美国的国内移居也处于一种连续且无止境的状态。这意味着“美国不仅仅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移居者的国家”。据估计,1890年波士顿的人口为45万,这少于前10年进入波士顿市的60万人,也少于已经离开波士顿的50万人。根据《米德尔敦》一书 关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曼西市米德尔敦镇的研究,在1893—1898年,曼西市家庭的迁徙比例为35%;1920—1924年,迁徙比例增加到了57%。

由于城市居住人口增加,农场居住人口下降,住宅质量最显著的变化是密度增加,以及城市环境固有的外部空间减少。如果“空间”是一件正常商品,每栋住宅的内部空间是否会同我们预期的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扩大呢?尽管每个住宅单元的房间数量有所减少,但这完全是因为1870—1940年,平均家庭规模从5.0人降至3.7人(详见表4.1)。由于每个住宅单元房间数量的减少更为缓慢,所以每个住宅单元的人均房间数大约增加了10%。 不过,另有资料显示,1910—1940年,人均房间数量增长了35%。 无论增长多少,人均空间的这种增长都代表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方面。

相关证据表明,1910—1930年,住宅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高效。每个住宅单元的投资资源下降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无效区域”的减少,其中“无效区域”包括“过去典型的住房框架”中的楼梯、走廊以及那些不能利用的角落等。 住宅实际变小而非统计假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普遍拒绝维多利亚时代那种中上等阶层对住宅过于华丽精致的装饰。下文对此将有详细描述。自20世纪伊始,住宅开始向精简转变,减少或者淘汰了大型门厅以及多个正式会客厅,这在1910—1930年的平房建设高潮中达到顶峰。

城市住宅:独栋住宅逐渐取代旧式公寓

190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被称为“改革时代”,当时,有许多出版物抱怨工人阶层住宅质量差。人们对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以及许多其他城市的工人阶层居住条件进行了很多详细调查。 “各处的居住条件基本上大同小异,过度拥挤、房间光线不足、缺水、卫生便利设施缺乏、住宅破败、火灾风险过大以及居住在地下室。”

一份关于纽约城市工人阶层住宅的最重要的定量实证材料,来自罗伯特·查宾1907年针对400户家庭展开的详细调查。查宾得出的结论是,平均五个人居住在三个房间内。 除此之外,根据报告,60%的家庭有至少一间“黑屋”(即没有窗户的房间)。同时期的观察家认为,黑屋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一些旧房子的里间没有窗户,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对没有研究过该问题的人而言,是难以置信的。在1901年,美国纽约有超过35万个房间没有窗户……有数百万个房间条件稍微好一点点,它们都有窗户,但是,透过这些窗户只能看见昏暗、狭窄的街道和过道,甚至有时候只能看见另一堵墙。”

一份更加生动的记述记录了纽约市贫民窟的居住条件:“肮脏的厕所;污秽不堪的污水坑,脏水滴答流下的楼梯井;在墙角小便的孩子,危险失修的楼梯;下水道破洞中冒出的有毒且易燃的臭气。” 尽管如上所述,“旧式公寓”这个词最初仅仅是指任意含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住宅单元的多户建筑。但是,该词的意思在内战之后发生了变化,指的是“贫民窟住宅”。 旧公寓法时期的许多旧式公寓都是哑铃式设计,街边住宅从街道延伸至地块后方,中间的住宅向内凹陷,只有一个小型通风井。这种设计能够容纳20户以上的家庭居住在一个25英尺宽、100英尺深的小地块内。这种结构通常有5层、6层或者7层,其中每层有4套公寓共14个房间。通风井大都是典型的5英尺宽、60英尺深。因为很多人会向通风井内丢掷垃圾,所以,每到夏天,打开窗户之后,家里会充斥着恶臭。在1901年,这一哑铃式的设计终于通过立法改革和引入新公寓法而被禁止。

即使当代评论家的批评也认为,纽约的住宅条件非常差:“纽约工人居住的条件,要比文明世界里任何其他城市都糟糕。” 不过进一步的证据表明,纽约市只是一个特例。尽管在1885年,有一半的纽约工人居住在有6户或者6户以上家庭的公寓里,但是,在费城只有1%的居民居住在这样的公寓里。在芝加哥和波士顿,当时容纳两三户的住宅占一半。 其他城市的外来移民通常居住在一层或者两层结构的住宅里,而不是居住在砖混高层建筑里。“在(芝加哥)的贫民区,高层旧式公寓并不常见。” 另一个权威机构也认为,芝加哥“几乎没有像纽约一样的大型旧式公寓”,并且指出,“人们不想建设此类旧式公寓,开始关注居住在较小旧式公寓里的城市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这些都可以解释发生在芝加哥的住宅建设活动。”

住宅密度:公共交通带来城市扩张

按照欧洲的标准,不管是英国狭窄的带露台的住宅,还是欧洲大陆多户式公寓大楼,美国中西部城市的开放空间绝对属于意料之外的事情。詹姆斯·布赖斯在他的经典作品《美利坚联邦》中提道:

在克利夫兰或芝加哥这样的城市……绵延数英里的郊区,到处都是整洁的木屋,每栋木屋都带有一个小花园,木屋的主人是店员或者手工艺人,他们会在晚上下班之后乘坐有轨马车回家……这种舒适和富足因为怡人的空气和清新整洁的城市而愈发令人印象深刻。英国城镇充满烟雾和煤灰的肮脏不堪的环境,在这里不见了踪迹;你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界,在一个还能见到太阳的世界。

布赖斯仔细审视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城市,并与同时期拥挤、烟雾缭绕的英国城市进行了对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城市的密度要比欧洲城市低。根据阿德纳·韦伯1899年的计算:美国有15个样本城市的人口密度为每英亩22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国有13个样本城市的人口密度为每英亩158人。

渐渐地,在1840—1870年,理想的郊区住宅邻里之间需要一定距离而非物理上的相连。“草坪是一道屏障,是一条将家庭与城市危险和诱惑相隔离的翠绿护城河。” 1870年之后,开发城市郊区时,产权契约通常要求住宅与街道和人行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刘易斯·芒福德如此描述城市空间形象的改变:“成排的建筑物不再充当连续墙,将街道形成一条封闭的走廊;建筑物不再同街道相连,而被风景环绕,成了风景的一部分。” 19世纪60年代,人们发明了轻型剪草机,这使得在住宅周围铺种大片草地成为可能。

新建的市郊距离市中心两三英里,可乘坐有轨马车到达,因此最初被称为“有轨马车郊区”。观察者注意到,这些新型有轨马车“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郊区的(家)”。 因为这些新建市郊是提升工人阶层居住环境的第一步,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新兴区域”。 甚至到19世纪末,芝加哥等地的开发商仍在大片土地上建造有轨马车郊区,并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对外出售,有些住宅开发商同有轨马车的轨道开发商之间存在着关联财务关系,因为如果不连接有轨马车,新开发的住宅就可能卖不出去。

布赖斯在芝加哥观察到的住宅被建筑历史学家称为“工人的小屋”。 它们是单层结构的建筑物,内有四到六个房间,建造朴素,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尽管有一部分房屋已经破败,或者被拥挤的多户住宅单元替代,但是,很多这样的住宅保留了下来,并在20世纪初得到改造,通上了电,铺设了管道设施。这类住宅所在社区为当时蜂拥而至的南欧和中欧移民提供了住所。在美国的中西部城市,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密尔沃基,其移民的居住环境要比纽约市的旧式公寓好得多。很大一部分住宅所有权都属于住宅的使用家庭,随着住宅的所有者能够承担起安装现代便利设施的费用,这些家庭逐渐在小屋里添加了现代便利设施。

19世纪末,芝加哥工人住宅的典型面积为25英尺×125英尺。 在1886年,建造一栋有四个房间的单层住宅需要花费600美元,建造一栋两层带有壁炉的住宅需要花费大概1300美元。 另有独立的证据表明,在1880—1905年,工人阶层住宅的建造费用为每平方英尺1美元。 一开始,这些房屋都没有安装浴室或者采暖系统。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发明出煤炭炉子和木柴炉子之后,这类炉子成了主要的供暖设备。由于没有单独的供暖,这些房屋的卧室在冬天会非常寒冷。19世纪60年代,这类住宅内首次出现了地下室,可提供多余的居住空间。有时候,地下室也被用于出租。地下室可以为家庭招徕寄宿者,为家庭增加足够的收入来支付自有住宅的费用。

寄宿或者房间出租的情况要远比住宅出租普遍。许多工人阶层的家庭妇女因为有多个孩子,所以被羁绊在家中。在1870年,如果一名家庭妇女有五个孩子(假设孩子之间出生的间隔较短),那么,在最小的孩子满16周岁之前,她抚养孩子的时间预计会超过20年或者22年。如果该名女性在23岁时有了第一个孩子,那么她在45岁或者更年长之前,都不可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为数不多的家庭妇女可以增加收入的办法中,其中之一就是接收寄宿者。在1870—1920年,美国城市里寄宿现象非常普遍。根据查宾1907年的报告,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1/3的家庭接收寄宿者,寄宿收入能让家庭总收入增加10%~15%。

一些寄宿者的账簿显示,单个寄宿者会在厨房的一角或者一些其他不起眼的地方租一张床位,但是,也有其他寄宿者反映,会有多达6~12位寄宿者挤在一套只有几个房间的住宅内。 一些外来移民采用双班轮班制租赁床位,在不同时间工作的工人可以共用一张床位。寄宿协议包含由家庭主妇提供多项服务,其中包括做饭和洗衣服。表4.3第1列显示的是接受寄宿者的城市家庭比例的时间序列,在1900—1930年,该比例从23%跌至11%,并由于30年代出现经济大萧条而在1940年暂时升高。不过,寄宿现象到1960年实际上已经消失了,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大学校园附近一些较大房子为大学生提供房间。

表4.3 1900—1970年的寄宿者、拥挤程度和自有住宅

资料来源:Lebergott(1976),表3、表6和表7,第252~259页。

在19世纪末,新兴的美国中西部城市,比如密尔沃基等,并没有老旧的存量住宅可以提供给新来的工人移民,所以,新房子并非只为中产阶层建造,也是在为移民建造。在城市最贫穷的地区,有为波兰移民新建的住宅。克利福德·克拉克描述了一栋“典型”住宅,屋子比院子低30英尺。 建造于19世纪90年代的住宅有一层半,房屋的外围面积为22英尺×40英尺,总面积大概为1250平方英尺。一个家庭里有丈夫、妻子,还有六个孩子。一个被称为已经爬到“社会阶层上一层”的二代德国铁铸工,就居住在两层结构的住宅内。

尽管工人阶层居住的独栋住宅可能比较小,但19世纪末典型中产阶层住宅的面积同今日郊区独栋住宅的面积相当。远在西尔斯公司20世纪初开始邮购销售整套住宅之前,建筑师设计的定制住宅就与低成本的邮购“住宅设计书”竞争。典型的住宅为两层结构,每层有四个房间。根据某些平面图中关于房间面积的详细说明,典型住宅大概有1000~1500平方英尺。 住宅普遍可见精心的装饰,因为建筑商用现代机械替代了技术精湛的技工,所以住宅建造成本大大降低了。“不再需要石雕工来凿刻檐板,因为机器可以冲压出便宜的锡制仿制品。不再需要木雕工,因为液压机可以将木头挤压成复杂精细的形状。”

19世纪80年代,一些主要城市大概有10%的居民都拥有坚固的房子,而且因为足够大,所以需要至少一名仆人提供服务。这些房子大多在1850—1900年建成,位于连接有轨马车的郊区。从一开始,郊区住宅就是为不同阶层和不同收入的人设计的,这样工人、零售商和家庭的用人可以很方便地为中上层家庭提供服务。“与‘二战’后经济社会相对而言比较同质的郊区不同,在有轨马车郊区中,并非只有一个经济阶层。” 伊利诺伊州欣斯代尔和埃文斯顿等郊区的早期地图显示,这些郊区被分成了面积不同的地块,临街面宽30英尺到200英尺不等,这与市中心普遍的较窄地块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天,得益于对房子不间断的修葺和改造,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建造于19世纪末期的大多数房子。 同1900年之后相比较,1870—1900年住宅发展最明显的不同,是特定社区内住宅风格和住宅面积的多样化。

平房运动:变化的象征

在描述1870—1930年美国城市住宅变化时,一些人认为,1910—1930年建造的较小且较简易的平房取代了1880—1900年建造的大型维多利亚式住宅。 但是,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平房代表的是1900年前的工人阶层逐渐迈向20世纪50年代及此后的中产阶层的第一步。平房设计效率的提升与实际收入的稳步增加是同步发生的。其中,一些创新减少了住宅建筑结构的实际成本,很多工人阶层家庭因此得以从又小又不牢固的房屋和拥挤的经济公寓搬入坚固的住宅。通过分期付款,这些家庭都负担得起这类住宅。本章之所以重点强调平房,是因为在20世纪早期,平房在自有住宅民主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汽车也使许多家庭的自由迁徙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平房最初建于洛杉矶地区,1905年传入芝加哥。在芝加哥,平房建筑使工人阶层家庭进入了现代时期,用上了现代便利设施。 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总结,“比较富裕的工人阶层成为20世纪20年代新型(平房)建筑的主要受益者”。 时至今日,平房建筑依然是芝加哥庞大“平房区”的主要建筑,约占芝加哥市区面积(225平方英里)的1/3。 约8万套平房建造于1910—1930年,另有2万套平房建于相邻的郊区。“平房不仅变成了芝加哥现代住宅市场上的主要住宅,也是城市社区的主要住宅。平房如此成功地将人们负担得起的艺术与舒适结合在一起,为20世纪的城市建筑做出了突出贡献。”

“平房与维多利亚式住宅的特点截然相反,它简单、随意且高效。” 标准的平房只有一层结构,但是有的平房也会在屋顶上另加一层充当卧室,卧室内配有低而扁的老虎窗。平房外部优先使用的是不需要维护的材料,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红木、芝加哥红砖、新英格兰石块和亚利桑那的土坯砖。典型的平房,其第一层的面积通常为1000~1200平方英尺,第二层另加的卧室面积通常为300或者400平方英尺。 芝加哥建造的平房,有“巨大的窗户、大地下室,还有采暖系统、电力以及室内管道等现代便利设施”。

在1900—1930年,芝加哥作为一座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因此其平房区的独有特点格外引人注目,成为那个时期全国进步的主要典范,许多其他大中型城市竞相模仿。所有的平房后面都建有车库,每个街区之间有一条小径隔开,供汽车行驶以及垃圾回收,这也反映了汽车时代的到来。因为电线杆和电话线杆都被藏到了巷子里,所以芝加哥街道看起来非常整洁。在铺石人行道与街道之间是特色公园大道,公园大道边上种植了树木,风景如画。

平房第一层的平面图与标准的维多利亚式住宅完全不同。战后家庭活动室通常与厨房合并在一间房内,平房则通常将起居室和餐厅融合成一个与厨房相连的更大的公共空间。平房内没有维多利亚式住宅的门厅,进门后通常直接进入起居室与餐厅合在一起的公共空间。从现在来看,我们可能会觉得25平方英尺或者30平方英尺的地块小得难以接受,但这是从外部观察而产生的一些误解。毫无疑问,平房之所以受到普遍欢迎,是因为它的建造成本非常低,剔除土地成本,有些平房每平方英尺的建造成本只需要1美元。 同时,能以如此低价建造平房,还要得益于美国西尔斯等公司激进的销售策略,这些公司向房屋建造地运送预制材料,人们只需要把这些预制材料组装起来就可以了。

即便经过了“一战”后的通货膨胀,西尔斯公司提供的芝加哥式平房的所有零部件费用也都在750美元至2000美元不等。购买者除了需要支付西尔斯公司提供的材料费用之外,还需要支付土地费用以及组装这些材料的劳务费用。 西尔斯公司曾经宣称,工匠可以用预制材料在352个小时内组装一套房子。 使用标准化方案和预制材料来建造平房,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建筑业长期创新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居民因此拥有独栋住宅。丹尼尔·西塞证明,钉子的实际价格在1830—1930年下跌了90%。 相较于技术精湛的木匠利用当地材料建造住宅的工艺,新开发的薄木板“轻捷骨架结构”,加上更便宜的钉子,大大降低了住宅的实际建造价格。

尽管芝加哥等城市的平房面积基本一致,且空间布局紧凑,但是建房者还是利用许多不同面积和形状的窗户、不同颜色的砖块、装饰石灰岩窗框、楼梯间承台以及窗台上的石头花盆箱等,使平房的外观有所不同。和许多建造于1945年之后的房子相比,平房内部都比较高档,配有嵌入式家具、陈列柜、壁炉和硬木地板。大批量制造的木质家具是购置平房时的标准配置,其中包括“嵌入式书架、窗座、壁炉架、瓷器陈列柜、早餐长凳、梳妆台和带罩壳的散热器”。 除了石匠和木制品工业提供了数量繁多的装饰品外,还有资本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生产的管道、采暖以及厨房设施等。

大都市与农场之间:小城镇和中型城市

我们关注最多的一直是大型城市。那么,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居住的“中型”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林德夫妇1929年对印第安纳州曼西市的经典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住宅条件的详细记录,当时曼西的城市人口为38000人,住宅单元为9200套,平均4.13人共享一套住宅单元,这同表4.1中1930年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4.0非常接近。

在曼西市,86%的住宅单元都是独栋住宅,“每栋住宅都独立地建造在单块土地上”,10%的住宅为双户结构,新式公寓的比例只占1%。接受采访的1/3的工人阶层家庭和80%的“商业阶层”家庭居住在两层独栋住宅内。与芝加哥平均25~30英尺的临街面宽不同,曼西市的临街面宽达到了40英尺。住宅的使用年限与表4.2中所列的1940年普查数据相近,从中可以看出,1929年的存量住宅中,72%的住宅都建造于1900—1929年。因为需要建造车道和车库,所以缩小了院子和花园的面积;因为相较于19世纪80年代的街区,20世纪20年代的街区日渐缩小,所以花园面积被进一步挤占。

林德夫妇区分了“贫穷的工人”和“比较有钱的工人”的住宅。除了住宅面积,不同之处还包括住宅的特点、家居和设施。贫穷的工人回家时,“走在未铺设的街道上,拐进院子之后,可以看到院子里被丢弃的生锈的三轮车或者旧汽车轮胎,打开松垮的门……整个房子一目了然——厨房里的桌子和地上的苍蝇、面包屑、橘子皮、废纸、煤块和木头块”。 相反,较富裕的工人回家时会穿过“窗台上种满天竺葵的花盆箱……缝纫机放置在起居室或者餐厅,熨衣板和一摞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厨房一角”。 不同阶层的人居住的房子不同,阶层低的人居住的房子“破旧杂乱”,阶层高的人居住的房子“宽敞舒适”。

在20世纪早期,小城镇上的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的住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初,小城镇街区网格中的地块面积都是相同的。上层社会回避这种约束的办法只能是将好几个地块连在一起。因为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都居住在独栋住宅里,房子质量的差别是难以察觉的。“20世纪早期,美国小城镇里穷人和富人成为邻居的可能性很大。通过穷人和富人混居,促进了小城镇的社会平等。” 与里斯、伊迪丝·伍德(Edith Wood)和其他社会改革家描述的城市旧式公寓拥挤的居住条件相比,小城镇居住密度要低得多。很显然,小城镇周边都在农村,对上层人士和工人阶层而言,走几步就可以从乡村到小城镇。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花园,夏天在花园里可以种植一些蔬菜。“五月份收草莓,然后是豌豆和新土豆,接着是菜豆、甜菜、胡萝卜、甜玉米、番茄以及各种夏季水果。”

同北部和西部坚固的农场独栋住宅相比,南部的农场住宅要差很多。根据20世纪20年代北卡罗来纳州的一项调查,绝大部分黑人佃农居住在“小屋”内。黑人住宅内大概有1~3个房间,而白人住宅平均有4个房间。房屋的墙壁上没有石膏或者其他涂料,而且玻璃窗户也不是推拉窗。为了防雨,一些窗户装有百叶窗。大概有1/4的家庭至少4个人共用1间卧室。 尽管许多美国人的住宅质量都有了改善,但是不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别。

农场住宅的改变:现代便利设施的制约

詹姆斯·布赖斯对中西部城市郊区街道上的工人住宅的评价平平淡淡,而对美国农场的生活却狂热赞美。 “在整个宽广的西部,从安大略湖到密苏里北部,人们经过一个个200~300英亩的农场,每个农场的果园和草地之间都建有宽敞的农舍……”

正如不变的街道网格(street grid)确定了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城市的空间关系一样,在西部,网格也划定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外西北部地区的农场界限。西北地区和路易斯安那购置地出售农业空地时,按平方英里来划分土地,布赖斯在北部以及中部各州观察到的“200~300英亩”的农场就来自此处。1平方英里即640英亩的一半是320英亩,这与布赖斯看到的农场面积非常接近。但是,根据历史统计,美国的中型农场面积不到如上提到的农场面积的一半,1870年为153英亩,1900年为147英亩,1930年为157英亩,这么大的面积对欧洲人布赖斯而言,依旧是非常大的。

如表4.2所示,我们看到1940年的存量美国农场住宅中,2/3以上都建于1900年之后,考虑到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1893年提出的备受争议的“边疆假说”,这种情况有些出乎意料。外来农民移民最初建造了草屋和小木屋来躲避北部和西部平原的冬日严寒,后来,这些房屋都被许多新建的农舍取代了。“早期的农舍更像是棚屋,而不是坚固又舒适的房子。” 在1870年至1940年,农舍的质量,至少是南部以外的农舍质量变得越来越好。

在19世纪末期,两层单户独立式农舍与小城镇和除一些最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的独栋住宅相似,其中就包括林德夫妇所描绘的印第安纳州曼西市上层工人阶层的标准住宅。 住宅的第一层由厨房、客厅,也许还有餐厅组成。第二层通常有三个卧室,父母一个卧室,男孩一个卧室,女孩一个卧室。1870—1900年,供暖系统从使用开放式壁炉变成了封闭式铁炉和锅炉。

在1900—1920年,伴随农场繁荣而来的是农村住房的改善。部分原因是农场家庭可以很便利地通过沃德和西尔斯的邮购商品目录购买家具、纤维织物和厨房设施。通过手动泵将水箱连接至厨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取水问题,也减少了家庭妇女无休止地取水和倒脏水的负担。除了新安装的水泵之外,农场住宅还安装了纱窗和纱门来防止飞虫飞进农舍。

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美国农民还是越来越落后,其中部分原因是现代便利设施进入农村太缓慢。截至1940年,很少有农舍能够通上电,装上自来水和室内管道。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场不仅经济萧条,农民情绪也很消极。他们因为感到没有赶上现代发展而焦躁不安。有一首“一战”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见过巴黎之后)人们怎么还能留在农村?[How Ya Gonna Keep’Em Down on the Farm(After They’ve seen Paree)?]”就很好地捕捉到了人们的这种不安。 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到处充满激情和流行文化,然而,当时的农场却弥漫着“经济贫困、人口下滑、心理怀疑和绝望,这些好像都是破坏农村生机的根源”。一位来自田纳西州的农民就通过令人难忘的对比描述了这种不安:“地球上最大的事就是心中有上帝,第二大的事就是家里通上电。” 而这正好与本章主题相符,那就是现代便利设施使城市居民之间更加平等,却让城市与农村生活的差异更大。

仅此一次的变革浪潮:1870—1940年的现代住宅建设

重塑美国住宅和美国生活水平的革命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相对很小的片段,主要集中在1910—1940年。从经济千年停滞的角度来看,网络化的现代便利设施来得非常迅猛。1910年这些设施在美国城市还基本杳无踪迹,但到1940年已经无处不在。本部分提供了1890—1970年每10年各种便利设施的普及率:自来水、室内抽水马桶、集中供暖、电作为主要照明来源、洗衣机和机械式冰箱。为了能够对比,我们也标注了汽车(详见第5章)和收音机(详见第6章)的普及率。

表4.1和表4.2的所有普及率都来自同一部著作,这部著作里有大量细致而连贯的相关资料。 为了看起来更清晰明了,相关数据通过两张图来表示。图4.1列出的是嵌入式住宅设施,图4.2列出的是家用电器和汽车。自1900年伊始,现代便利设施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已经有1/3的住宅接入了自来水,但是只有15%的住宅安装了室内抽水马桶。这两组数据表明,截至1940年,所有标绘的线条都已经超过了40%。在1900—1930年,用电量和汽车实现了从零开始的暴增。当电力普及率达到68%的时候,汽车普及率达到了60%,室内抽水马桶普及率达到了50%。尽管在30年代经济比较萧条,而且在“二战”时期生产受到限制,但是1930—1950年是机械式冰箱和集中供暖普及最快的时期。

图4.1 1890—1970年现代便利设施的普及率

资料来源:Lebergott(1976,第260~288页)。

截至1970年,普及率分成了两组。汽车、洗衣机和集中供暖的普及率达到80%左右的高水平。一些居住在纽约等密集城市环境中的家庭选择不购买汽车,而利用公共交通出行。一些新式公寓的住户家里没有放置洗衣机的空间,所以选择去附近的自助洗衣店洗衣服。在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温暖区域没有必要安装集中供暖系统。除此之外,所有标绘的线都在1970年达到了96%~100%。一场革命用了70年,其中很大一部分仅仅用了40年。住宅质量的这种根本变革只可能发生一次。住宅在1900—1940年的变化要比1940年至今的变化大得多。

图4.2 1890—1970年现代家用电器和汽车的普及率

资料来源:Lebergott(1976,第260~288页)。

电气化的奇迹:1940年前的照明和早期家用电器

尽管电气化用了50年的时间才进入大部分城市家庭,并且用了更长的时间才改变了农场和农村非农场的生活,但是电气化的影响是普遍的,也是革命性的。富裕阶层获得室内管道、自来水和集中供暖等现代便利设施的时间要早于中产阶层和穷人,城市要早于小城镇和农场,北部和西部州要早于南部州。在短短50年内,美国居民就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需要自己劈柴、运煤和使用煤油灯来取暖和照明转向使用燃气和电力的新时代。燃气和电力作为商品,购买后自动抵达住宅单元,不需要人力搬运。 通电之后,人们不再生活在黑暗中,再也不会因为使用蜡烛、蜡制灯、煤气灯以及需要“添油、倒油和修剪灯芯”的煤油灯等而污染空气。但是,即便如此,电力并没有彻底消除污染,因为燃煤发电厂发电时会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所以电只是将室内污染转移成室外污染。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1870年住宅最关键的特征就是天黑之后房间昏暗。一根蜡烛在一英尺距离的特定角度上发射的光通量为1流明。一根蜡烛可以发出13流明的光,而100瓦的白炽灯泡大约可以发出1200流明的光。1870年,没有什么照明设备能够超过6~8根蜡烛时间,也就是发出大约80~100流明的光。当时最先进的灯具使用的是民用煤气、鲸脂油或者煤油,其发出的光通量大概只有100瓦灯泡发出光通量的1/12~1/15。

在1879年发明电灯之前,晚间的照明都需要燃料,所以在照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气味和烟雾。在1870年,煤油灯是一个相对新的发明(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的很多家庭依然在使用蜡烛和鲸脂油灯。煤油灯因为火焰明亮而备受青睐,一盏煤油灯的照明亮度可以抵得上10根蜡烛。同鲸脂油灯相比,煤油灯的危险性更小,闪燃点更高,重量更轻,价格只是鲸脂油灯的1/10。 “宾夕法尼亚州石油的发现,不仅将煤油推向了世界,也拯救了濒临灭绝的鲸鱼。” 煤油灯的一个主要缺点是需要定期清洗灯具,以保证其亮度与安全。

民用煤气是将烟煤变成焦炭时的副产品,自19世纪开始一直在英国使用。民用煤气第一次用于照明,是在英格兰北部的棉纺厂,当地的棉纺厂要保证工作时间,一年有半年时间需要晚上照明。与油灯和蜡烛相比,煤气灯的火焰更亮更白,但是煤气灯的光线比较闪烁,而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氨气、硫、二氧化碳和水。除此之外,因为煤气灯消耗氧气,所以如果在通风较差的房间里使用,会引起人们的呼吸问题。如果煤气灯在户外使用,那么其燃烧后排放的物质以及对氧气的消耗都不成问题,所以,后来煤气灯成为标准的街道照明设备,19世纪20年代的巴黎、30年代的纽约,都是如此,当时惊艳了很多观光游客。

在大部分城市里,只有最富裕的街区才能享受到煤气灯的好处。尽管煤气管道还没有铺设到较贫穷的街区,但是煤气厂建在那儿,“煤气厂发出的臭味非常浓郁,到处弥漫着硫黄的臭味。煤气厂发出的氨气和硫黄污染了附近的土壤、下层土和供水,使得周边街区一片惨淡”。 因为瓦斯爆炸时常发生,所以煤气供应非常不稳定。许多家庭同时使用煤气灯和油灯,并且因为煤气灯的味道比较大,所以人们尽量避开在卧室等私人空间使用煤气灯。 这类灯具,加之在采暖时产生明火,在19世纪时导致了大量的家庭火灾风险。

托马斯·爱迪生并没有发明电灯,但是他于1882年在纽约市的珍珠街建设了发电站,开始将具有实用性的电灯与发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使电灯商业化变得可行。 爱迪生的独特贡献是他找到了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发明了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有效率的灯泡,还同时建立了发电厂,将电力供应到了每家每户。

与1869年宣告横贯美国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完工而举行的黄金道钉国际庆典(参见第2章)相比,电灯在商业上变得切实可行的瞬间显得安静很多。在整个1879年,爱迪生位于新泽西州门罗帕克的实验室一直在努力寻找灯丝的最佳材料。最终,在1879年10月22日的那天晚上找到了答案。

凌晨一点半,巴彻勒和杰尔观察着爱迪生开始使用第九段纤维,这是一段扁平的碳化棉线细丝……安装在一个真空玻璃灯泡内。他们接通电池之后,灯泡开始发出柔软的白炽灯光,照亮了昏暗的实验室。架子上摆放的瓶子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正如许多其他的实验模型一样,灯泡发出明亮的光芒。但是这一次,电灯在整个晚上一直持续发光。第二天,上午过去了,棉线细丝依旧发出白炽灯光。午餐过去了,碳化的棉纤维依然在发光。当天下午4点,玻璃灯泡破裂,灯光随即熄灭。灯泡发光时间持续了整整14个半小时!

任何其他发明都没有像电灯的发明那样受人欢迎。在1879年至1880年整个冬天,数千人来到门罗帕克参观“未来之光”,其中也包括在有生之年其住宅都不可能实现电气化的农民。乘坐宾夕法尼亚州铁路旅行的乘客都可以看到爱迪生办公室发出的明亮光芒。1879年12月21日,《纽约先驱报》( New York Herald )用一整版向世界宣告了这个消息,它的长标题非常引人注目:爱迪生的灯光——伟大发明家在电气照明领域的胜利——小碎片——创造了光,没有煤气、没有火焰,比石油还便宜——棉线带来的成功。 在1879年的新年前夜,3000人乘坐火车、四轮马车和农用运货马车齐聚爱迪生实验室,见证灯泡发出光芒。在那一天,实验室安排了开放参观日,用现代化的光芒开启了新时代。

与之前所有的灯光相比,电灯非常清晰,亮度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爱迪生在向投资者和纽约市政府领导展示电灯的过程中,有一次是将300个户外灯泡同时关闭,随后瞬间同时打开。电灯最让人惊讶的一点就是,开灯或关灯只需要轻轻一按即可,这跟煤气灯需要一盏盏单独点燃或者熄灭非常不同。

只需要轻轻一按,真空玻璃内就会有光,再不需要与火苗连接,也不再需要小心摆弄,慢慢调整;灯光不会摇曳不止;灯不会翻倒、漏油、发出臭味,也不会消耗氧气;它不会点燃工厂里的衣服,也不会点燃牧场的草堆。孩子单独和它在一起也很安全。

最初的电灯比最亮的煤油灯亮3倍,但是到1920年用金属灯丝改良电灯之后,新的电灯要比煤油灯亮10倍,要比一根蜡烛亮100倍左右。 电灯是1880—1920年及日后科技创新大爆发的一个实证。尽管到1950年,荧光灯已经成为工商业环境里的主要照明设备,但是从1920年至1990年开发出节能灯之前,家庭照明设备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在过去百年里,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火光照明和电气照明之间的巨大差别。但是也有人认为,机动车辆代替马车是更为根本的创新(这是第5章的主题)。

威廉·诺德豪斯曾付出极大的努力,尝试计算过去几个世纪灯光的价格。 1875—1885年,一盏有效的煤油灯发出1流明的光所需费用大概是1800年蜡烛所需费用的1/10。如果用其他的度量标准来计算,那么每晚点燃5根蜡烛3个小时,也就是每年点燃5500蜡烛小时,所需的成本是20美元。在1890年(发明电之前),20美元的民用煤气和煤油灯相当于每年73000个蜡烛小时。

最初,爱迪生电灯泡的价格与最好的煤油灯的价格相同,这个价格到1920年大约下降了60%。考虑到1920年的电灯要比煤油灯亮10倍,用同样的20美元可以每年购买440万蜡烛小时。名义上,1990年细丝白炽灯泡每流明的成本与1920年相同,但实际上1990年的成本要更低,大约是1920年成本的1/8。迄今为止,官方的价格指数并没有包括这种价格下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价格下降产生的消费者剩余,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1890—1940年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被大大低估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价格比较都是基于设备发出的光流量来计算的,所以灯光质量提高带来的价格下降是被低估的。质量的提高包括不再有气味、不再需要清理玻璃灯罩、不再有火灾危险以及灯光不再闪烁。生活成本的传统测量完全没有计入这些质量提高,而且,诺德豪斯试图将蜡烛、燃油灯和电灯泡的每流明价格联系起来的创造性努力也完全没有计入这些品质的提高。

1900年,只有3%的美国家庭用上了电。1912年,在爱迪生珍珠街发电站建立30年后,只有16%的美国家庭通上了电。 1902—1915年,人均年发电量每7年翻1倍。1915—1929年,人均年发电量每6年翻1倍。 电力不只供应给家庭照明与家用电器,也供应给制造业、零售业、电气化铁路和有轨电车。电力消费之所以快速增长还受到电价下降的刺激。1902—1929年,每千瓦时名义价格从16.2美分降到6.3美分,经通胀调整后的不变价格在27年内就下跌了81%,即每年下跌了6%。

表4.4比较了1940年美国城市和美国农场(尤其是南部农场)之间电气化程度的差异,对图4.1做了补充。表4.4显示,使用电力照明的住宅比例在城市约为96%,在小城镇约为78%,在农场约为31%,而南部农场只有约16%。爱迪生成功发明电灯泡60年之后,仍有80%左右的南部农场家庭在使用煤油或者其他燃料作为照明材料。

表4.4 1940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带有现代便利设施的住房百分比(%)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1940年美国住房调查》表7、表7a、表7b、表8、表9b、表10a以及表12a制作。

从又脏又累的家务劳动向20世纪50年代现代电气化厨房的划时代转变在1917年才刚刚开始。在那一年,通用电气公司将电气设施的吸引力概括为“可以帮你洗涤、熨烫、清洗、缝纫的电动仆人。它们可以替你完成所有的烹饪——没有火柴、没有煤烟、没有煤块,也没有争吵——让你的厨房变得非常酷”。 家用电器很快便被发明出来,但进入普通家庭的速度很慢。因为进户电线最初仅仅可以用来照明,容易损坏,所以开始时遏制了家用电器的推广。电炉、电冰箱、洗衣机和电熨斗的电力消耗过大,需要重新布线,而在1900—1920年,一个现实的障碍是,没有标准化的电源插头和电源插座。实际上,因为一些电气公司直到30年代仍然提供直流电,所以,交流电时至今日也没有规范化。除此之外,电压也不相同。

到1940年,洗衣机发展迅速,已经有40%的家庭购置了洗衣机。1928年,西尔斯公司的邮购商品目录上推出了两款带甩干功能的电动洗衣机,售价分别为79美元和92美元。相比而言,印第安纳州曼西市家庭收入的中位数1925年为1450美元,大概是每周28美元。因此,最便宜的洗衣机大概相当于家庭三周的收入。 慢慢地,由于洗衣机连接上了自来水和排水管,每周在洗衣服时要做的多项任务都开始集中到地下室,而地下室也是使用集中供暖系统时提供热量的火炉或锅炉所在的位置。

因为价格昂贵,电冰箱的普及最初较慢,而当时冰盒到处可见,冰块运输既可靠又便宜。实际上,1920年之前就没有机械式冰箱。1930年,8%的住宅安装了电冰箱;直到1928年,西尔斯公司的邮购商品目录还将冰盒称为“冰箱”。但是,到1940年,家庭拥有电冰箱的比例骤然上升至44%。虽然出现了大萧条,但是20世纪30年代冰箱使用率还是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反映出冰箱最初的价格比较贵,1919年冰箱的价格为775美元,1926年为568美元。电冰箱销量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猛增,1919—1929年仅销售了100万台冰箱,而1932年销售了250万台,1941年销售了600万台。1931年,西尔斯公司的邮购商品目录首次提供了价位在137~205美元的电冰箱,电冰箱出现了价格下调。 如表4.4所示,在1940年,美国城市电冰箱的使用比例为56%,而在南部农场只有约10%。

除了电灯之外,被人们热情接受的另一类家用电器是电熨斗。第一个电熨斗于1893年售出。电熨斗让人们不需要在煤气炉或者木炭炉上不断加热或者再次加热那沉重的铁熨斗;因为铁熨斗的温度很难调整,所以烫坏衣服是常有的事情。在家里洗衣服之所以又费时又单调,除了因为没有洗衣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铁熨斗需要单独加热。正如大多数家用电器一样,电熨斗在数十年之后才出现了关键技术的改良。1927年才引入电熨斗的自动恒温器,在这之前,电熨斗只有两个调节器,一个是开,一个是关。1928年,西尔斯公司的邮购商品目录展示了四款不同类型的电熨斗,价格从1.98美元到4.95美元不等,其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温度控制的描述,而且只有较贵的型号设有开关。 参考曼西市中位数家庭收入,一个电熨斗的价格要低于一天的收入。

到1940年,有79%的美国人使用电灯,使用电熨斗的比例与此相当。另一个流行的家用电器是真空吸尘器,价格相当于曼西市中位数家庭一周的收入。 然而,在1929年,美国家庭的电气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1929年的美国家庭平均耗电量相当于3个100瓦电灯泡每天照明5个小时。1910—1960年,住宅耗电量增长率大约每10年翻一番。

1929年,芝加哥一家电气公司调查的消费者可选家用电器种类里,超过80%的居民有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53%的居民有收音机。其他的家用电器里,使用比例超过30%的只有烤面包机和洗衣机(分别是37%和36%)。1929年,芝加哥居民家用电器使用比例在10%~30%的分别是咖啡渗滤壶(16%)、电冰箱(10%)、电风扇(10%)和电暖器(10%)。

当代的相关解释关注的不是这类比例,而是电力革命本身。自然的昼夜循环不再能约束家庭成员的活动。因为电灯要比煤油灯或者煤气灯明亮得多,所以到了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人们可以借着电灯做很多事情。家庭的电气化,尤其是照明设备电气化和家用电器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万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水流进流出:最伟大的变革?

自来水和室内卫生间等现代便利设施花了很长时间才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在19世纪90年代,“只有非常富有的少数人才知道”这类便利设施。 在19世纪90年代,大部分家庭,不管是密集的城市旧式公寓还是单户农舍,都没有自来水。其中,旧式公寓的居住条件最为糟糕:

他们不得不去走廊使用马桶,或者去外面的院子里上厕所。在私人住处外使用马桶或者厕所非常不方便;如果两户或者两户以上的家庭共同使用一个马桶,会让人感觉非常尴尬。有时候因为厕所或者马桶有人在使用,有的人不得不去附近无人的角落或者空地上方便。

让农村和城市家庭主妇最为头疼的事情是,她们需要将洁净的水运进家里,并且将污水运出。甚至到20世纪初,工人家庭的主妇还不得不从街上的给水栓拉水,这与几个世纪以来农场家庭主妇从最近的小河或者井里拉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用来做饭、洗碗、洗澡、洗衣服和清扫房屋的水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用完之后再把污水运出去。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速度非常重要;只有建成网络,人们才有可能使用现代便利设施。正如只有电力公司将电线接入小区以后,小区的居民才能买电一样,人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出去购买自来水,必须等到市政自来水厂将管道铺设到所在地区之后,才能购买使用。最早的市政自来水厂1801年建立于费城,但在1870年前发展非常缓慢。“大多数社区饮用的是被自己污染的水或者其上游邻居的污水。伤寒症和痢疾当时非常普遍,而且城市的死亡率非常高。” 但随后,市政自来水厂的数量急剧增加,从1870年的244个增加到1924年的9850个。 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消除水传疾病,而不是为了减轻家庭主妇来回运水的负担。除此之外,还包括消防、街道清洗和制造业等其他动机。在世纪之交,大部分城市都铺设了下水道,但是直到1900年之后才配有水处理、净化和过滤设备。

资料显示,第一个柱塞式抽水马桶发明于1875年,这也就意味着,在1870年,城市居民除了使用户外厕所,主要通过“夜壶、开窗户以及后院来处理他们的排泄物”。 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有了厕所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主要用来防止下水道臭气回流入室内。 1870年之前,只有相对较少的居民家里安装了室内管道设施,通过劣质水管和泵网系统将水输送进家里,水管另一端连接着私人水井或者水箱。污水直接进入化粪池,所以供水和污水与外界相分离。 实际上,在一些大厦以及奢华的郊区住宅里,虽然可能已经安装了现代卫浴设备,但是没有连接下水道,所以“化粪池渗漏”进基础墙让人们非常头疼。而且维修开裂的基础管道,会让下水道臭气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市政自来水厂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进入住宅内的水增加了,但是在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发展之前,增加的废水却无处可排。因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所以波士顿市颁布了一条法令,没有医生的允许禁止洗澡。公众因为不想再三清理厕所和化粪池,所以迫切想要建立污水管道系统。 1870—1900年,公共给水增长快速,家庭管道系统最终连接到了铺满整个城市的自来水和废水管道网络。1920年,全国室内厕所比例在10%~20%,1930年增加至50%,1940年增加至60%。

1885年前,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还没有自来水。截至1890年,“整个城市配套齐全的浴室数量还不到24个”。 人们需要费力地将水从井里或者水池里运到后门或者厨房里。1890年,在大概95%的家庭,“洗澡”意味着需要将笨重的木制或者锡制浴盆拖到浴室,或者更多时候是拖到温暖的厨房里,然后用抽水泵灌半浴盆水,用厨房炉子加热。到1925年,曼西市75%的住宅都通上了自来水,2/3都安装了下水管道系统。在那个时候,除了非常便宜的房子之外,所有的新房都建有浴室,较旧的房子也都在安装浴室设备。

在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扩张的同时,企业家也一直在努力开发人们负担得起且可靠的现代管道设施。管道供应行业一直在努力实现大批量制造性能佳、不泄漏的管道设施;这一目标到1915年终于达到了。 世纪之交,管道设施行业飞速发展。虽然在1897年,西尔斯邮购商品目录里提供的卫浴设备只有面盆,但是到1908年,西尔斯邮购商品目录就提供了几套卫浴设备,其中包括弓形足浴缸、陶瓷面盆,还有装了“金橡木”水箱和坐垫、现已成为古董的马桶。这三件套只需要43.80美元,在当时大概是工人阶层三周的收入。三件套的运输重量为480磅。

表4.4显示,1940年安装室内抽水马桶和室内浴室的家庭没有安装自来水的家庭多。全国大概有60%的家庭安装了室内抽水马桶,其余40%的家庭有的使用公共厕所,有的同上个世纪一样,使用户外马桶或者厕所,有的根本没有厕所。正如电力和自来水一样,美国城市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比例非常高,而在小城镇和农场则低得多。1940年,城市居民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比例为83%,南部农场的比例为4.7%;城市居民使用室内浴缸的比例为77.5%,南部农场的比例为5.4%。

截至1940年,美国浴室已经达到了其标准样式,与今日相比几无差别,包括一个嵌入式浴缸、瓷砖地板和瓷砖墙体、一个马桶、一个陶瓷面盆和一个药柜。自来水、室内管道以及室内浴室的逐渐普及,为人们带来了另一种不那么显眼的奢侈品,即个人隐私。19世纪末,不管是城市家庭还是郊区家庭,因为热源在厨房,所以家庭成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厨房度过的。人们不仅在厨房做饭、吃饭,还在厨房洗澡、洗衣服和开展社交。在那个时候,洗澡(虽然跟今天的标准相比很少洗澡)是公共事件。室内浴室的快速增长唤醒了美国家庭祖辈们没有过的一种新意识,即个人隐私。

采暖:从壁炉到集中供暖

正如我们所见,在1870—1940年的开端,不管是在农舍还是在城市住宅,大部分是通过开放式灶台或壁炉来取暖的。尽管在19世纪40年代就发明了铸铁取暖器和厨房灶具,但是它们到了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才成为重要的热源。不过,这些热源虽然能为厨房和重要生活区域供暖,却几乎不能为卧室供暖。在北方,尽管房主会从厨房的炉子里将温暖的铁锭或者陶瓷“床砖”带进卧室,但是在20世纪之前,美国北方的卧室基本上同室外一样寒冷。

19世纪40年代早期,有一段关于第一次尝试安装集中供暖设施面临困难的奇闻逸事。由于蒸汽锅炉容易爆炸,所以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一书中半开玩笑地写道,在圣路易斯内河船上寄宿的人们只有一半的概率能安全抵达新奥尔良。在19世纪中期,每周都会发生四起锅炉爆炸事故。1888年发生了246起锅炉爆炸事故。 有资料显示,在每三起爆炸事故中,会有两人丧生。 虽然如此,19世纪五六十年代,某些地方还是在房间内安装了带有散热器的第一代蒸汽供暖系统。 在确定了低气压标准,用低气压代替了容易导致锅炉爆炸的高气压,并改进了管道设计和通风之后,原来的安全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蒸汽、热水式和热气式集中供暖系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在最初的时候,它被安装在上层人士的大房子里。 在1880年之后的半个世纪内,这种创新慢慢进入了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的家里。到1925年,俄亥俄州赞斯维尔市有48%的家庭都通过中央加热炉采暖。 这与表4.4中显示的有57.9%的城市家庭在1940年安装有集中供暖系统相吻合。

表4.4还显示,在小城镇和农场,集中供暖的普及程度要低得多。1940年,只有1.3%的南部农场安装有集中供暖系统。调查发现,这既是因为南部气候温和,也是因为南部农场基本上没有安装现代便利设施。在拥有集中供暖系统的城市住宅中,有3/4以上的住宅使用煤或者焦炭作为燃料,这意味着需要运送煤炭并移除煤渣,且大气污染要比天然气作为集中供暖主要燃料的今天更为普遍。

集中供暖的一个副产品是窗户可以做得更大。据印第安纳州曼西市“建筑专家”的估计,“为了使房子内可以保留更多的热量”,所以1915—1929年建造房子所用的玻璃“要比1890年房子的玻璃多出50%”。 集中供暖也推动了地窖变成地下室的进程。在19世纪末期,地窖是在地下挖的基本不通风的一个洞,由石墙和土质的地面构成,仅用来储藏东西。但是集中供暖锅炉或者中央加热炉的到来,使地窖转变成由水泥墙壁和地板构成的地下室,空间变得更大。

结论:住宅的转变

1870—1940年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有时被描述成从开放空间和单户农舍向拥挤的旧式公寓转变。而且这些旧式公寓的房间里没有窗户,有限的光线从充满恶臭、洒满垃圾的通风井透进来。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观点过于简单且不准确。当时大部分城市住宅并不是旧式公寓,而是拥有一两个住宅单元的建筑,这种结构有一块露天的地方,而且通常带一个小院子。1870年时,并不是所有的农场住宅都是经典的中西部两层农舍。南部的农场住宅大多是原始小木屋、泥屋和棚屋。

1870—1940年,城市居民主要居住在独立式住宅内。19世纪末期工人阶层的原始小屋在1905年以后被现代城市平房所取代。这些新型住宅用一两年的收入就可以购买到,而且从一开始,这类住宅就已经安装了电、自来水、至少一个室内浴室和集中供暖等现代便利设施。这类平房到今天依然是中心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尽管它们坐落在狭窄的地块上,看起来可能有些拥挤,但是它们代表了从原始住宅到现代住宅的革命性飞跃。

1870年之后,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依靠自己运水和运燃料转向依靠网络化。新建的电话线、上下水管道、电力电缆的网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都是逐渐建成的,并且从城市核心区域向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逐渐扩展。在发现需求之后,政府基础设施机构与私人资本结合起来,以满足这类需求。向网络连接的逐步转变,伴随着千年以来基本日常生活的另外两种改变。1870年,因为依靠壁炉,且没有第二个热源,所以大部分住宅内的温度跟室外的温度一样。让室温常年保持在70华氏度(21℃)左右通过两步就实现了:第一步是20世纪上半叶集中供暖的逐渐推广,第二步是20世纪下半叶空调的逐渐普及。

向网络化住宅转变产生了多大的经济价值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房价或租金与住宅设施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包括有没有室内浴室或者空调。与不配备全套卫浴设施的住宅相比,配备全套卫浴设施的住宅租金要高出82%。相较于壁炉式厨房,有集中供暖设施的住宅租金要高出28%。因为电力的普及速度太快,所以没有关于电力的独立研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电力的价值与集中供暖的价值一样大。将所有这些改进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由于在住宅内引入了电力、卫浴设施和集中供暖,所以住宅单元的品质认知度提高了3倍。 本章所讨论的发明意义巨大,其价值可能比本书第一篇其他各章所述的发明意义都要大,当然除了第7章婴儿死亡率的降低。

在完成网络化住宅革命的过程中,私人企业家的角色同之前章节里讨论的衣食革命中私人企业家的角色相当不同。在衣食革命中,我们对很多企业家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包括食品加工方面的皮尔斯伯里和盖尔·博登,市场营销创新方面的马歇尔·菲尔德、R.H.梅西、亚伦·蒙哥马利·沃德和理查德·西尔斯等。相比之下,除了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和开发电力的威斯汀豪斯,基本上没有与住宅相关的“名人”。大部分美国城市住宅实现网络化的创新都是匿名和分散式的,其中,相关的创新涉及家用电器、卫浴设施、卫生间和炉灶等方方面面,更不用提核准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其改造而尽力的成千上万市政工作人员了。

美国住宅的革命性转变说明了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些创新只可能发生一次。尽管现代便利设施直到1929年才进入大部分美国城市住宅,进入小城镇和农场的时间要更晚一些,但是一旦住宅内安装了这些现代便利设施,住宅的革命性转变也就随之完成。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持续的创新流。大部分家用电器在1940年前都已经被发明出来,进入绝大多数家庭只是时间问题。1940年后,除了空调之外,再没有发明能有如此大的影响了。如本章讨论的,这些发明使人们从需要手拉肩扛到只需要轻轻点击开关和旋转阀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5E4EBtvobOol34wrwKSonFBpvTjl3+ksGNQoQfx+3iVKnZWtK53CbmE9hojcnZ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