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 Tony Buzan 在 20世纪70 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个思考工具与笔记技巧。
他本人在大学时代,就曾经把 100 页左右的笔记,简化成只有 10 页的关键词,然后再整理成 5 到 6 页的信息卡,努力想要记住所有信息卡上的内容。他不断地思考如何记住大学中所有的知识,及如何开发大脑的潜能,终于在 1974 年出版的著作Use your head 中开始讲授脑力开发技巧。
苹果公司企业顾问Ben Elijah赞叹于透过思维导图能简单地将复杂的数据迅速制成结构化的呈现方式。他除了自己运用思维导图外,并在个人著作中公开推荐,思维导图是整理会议大纲与简报的最佳思考工具。 以下是我把厚达 576 页的《快思慢想》 一书,用一般条列式笔记的写法整理成三页 A4 纸张的内容,让各位知道: 只要你会抓重点,不管多庞杂的内容,你都能简化它。
大脑有两种思考模式——“快思”与“慢想”。
“快思”是直觉的、是冲动的,是自动化的思想,是自由联想的能力,容易凭感觉、凭印象下决定。倾向于专注特例而忽略整体观,并专注在容易记住的事情上,故容易形成偏见或刻板印象。
“慢想”的能力可经由学习训练来建立。是透过理性的自我控制去刻意思考,可填补快思的副作用。倾向于用过去主观的经验来推演现在,会透过比较与规则来思考。以书面列出各种想法,可以帮助“慢想”做得更好。
系统一:快思
1. 特色:
(1) 来自自动化、印象、感觉、天生共有的技能、联想能力、直觉、冲动。
(2) 建议用“慢想”来补足“快思”(直觉、意图)的不足。
2. 缺点:
(1) 易有偏见。
(2) 难以防止。
(3) 倾向于回答“容易回答的问题”。
(4) 无法被关掉。
(5) 会专注在特定单一事件上。
(6) 因为选择性记忆、形成偏好的关系,会倾向于记住“容易回忆的”。
(7) 消除过去的记忆时,等于降低过去经验的价值。
3. 会依循:
(1) 关联性。
(2) 去类比过去事件。
(3) 注重特例,大于关注平均值。
(4) 故事性,有故事性的内容会比较容易记住。
(5) 技术。
(6) 专业上的重复经验。
(7) 内在的看法。
4. 会形成:
(1) 促发下列的反应:
A. 见 P80,如微笑、金钱、死亡、罪恶
B. 潜意识
C. 锚点——相信这就是全部(可以调整的方法,见 P169)
(2) 会倾向于做“合理化”处理的情况:
A. 找出因果关系
B. 信息不足时
C. 骤下结论
D. 找出最可能的
E. 不会记住其他可能性
(3) 依赖常模——刻板印象
(4) 产生月晕效应:
A. 消息不足时会太过自信
B. 马后炮,会颠倒因果
C. 改成单项来评估会更准确
(5) 出现框架效应——以为看到全部,会聚焦在“已经知道的事情”。
(6) 忽略基线:
A. 可用性偏见,会受提取度影响
B. 受乐观程度影响
C. 忽略运气因素
D. 偏向控制性的错觉
(7) 出现情意快捷方式,会依照感情来判断决定。
(8) 出现表征快捷方式:
A. 依照外表&行为来判断决定
B. 过度偏好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会发生
C. 对讯息品质不敏感
(9) 会骤下结论(效度的错觉):
A. 认知错觉比视觉错觉更顽固
B. 每次评估极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10) 产生沉没成本的谬误:
A. 不卖赔钱的股票
B. 做不常做的事情却失败了,会怪罪自己,会倾向保守
(11) 跟人格特质有关。
系统二:慢想
1. 特色:
(1) 来自:
A. 主观经验
B. “快思”不能作用时
C. 自我控制——需要专注力,专注时瞳孔会放大,也需要记忆力
(2) 信念:因为无知、懒惰,故会支持“快思”的结论。
(3) 需要改正依赖直觉下决定,要特意去选择答案。
(4) 需要理性,但“理性不等于智力”。
(5) 要小心翼翼,记住凡事都有不确定性、要保持怀疑的心。
(6) 要改变“快思”的结果,你可以这么做:
A. 需要重新设定注意力、习惯性的记忆,要注意概率问题。
B. 记住你可以改变最后决定权。
C. 尽量事前检讨。
(7) 你会处于“心流”状态——不花力气的专注状态,浑然忘我时。
(8) 可透过下列方式来学习训练:
A. 及时回馈更可以培养成专家B. 像商人一样思考
C. 放慢速度D. 增加选项
E. 当观察者F. 团体决策
G. 了解“如何下决定”的过程
(9) 平时会懒得运作。
(10) 会自我批评。
(11) 会想要多一点选择。
(12) 缺点:
A. 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才能开始运作,导致无法执行例行性决定
B. 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时候,就容易犯错
(13) 会依循“规则”“比较”。
(14) 生活满意度比较高,但生活满意度并不等于幸福感。
(15) 青少年时期所建立的观念(金钱观、人生目标),会影响未来生活满意度。
同样是《快思慢想》的书籍笔记,以下改用思维导图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