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天命”观的特点

与商朝的“上帝”观念比较,孔子“天命”观有其特点。首先,从“天命”的内涵看,孔子的“天命”观念与人性或“道”论有密切联系,减少了殷商“上帝”观念的神性,增加“德”为核心的人文理性因素,使朴素的宗教神学思想进展为理性的人学。其次,从“天命”与人的关系看,孔子的“天命”观念与重“民”的思想有密切联系,不仅减少了殷商“上帝”观念的人格神色彩,而且将被周天子垄断的“天”扩展成为生成、主宰、照顾天下所有人的“天”,增加了至上神的人文精神成分。最后,孔子创建儒学,为一般社会成员提供了一套通过学习、克己等活动,使现实的人成为理想的人的可操作方法。

可见,孔子是一位理性的思想家,不是巫师或算命先生;孔子还是一位将所有人都当作“人”来看待,一生始终为一般社会成员(“人”)着想的思想家、学者,孔子绝不是只为治国者筹谋利害、计算得失的一般文人。

与基督宗教的“上帝”观念比较,孔子“天命”观有重人而轻“神”的特点。第一,孔子的“天命”有一定的主宰人的权能和人格色彩,但不是全知全能的典型人格神;第二,孔子敬畏、尊重外在的“天命”,但又用人学做括弧,将它括起来,在人学思想中,不直接探讨“天命”,也不追求它;第三,孔子创建儒学,努力追求用理性代替信仰,以理性能力建立信念,以理性活动求证信仰,用人学代替神学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作用。孔子是一位人文学者,不是教主或神学家或传教士。

和一般人通常的信仰或信念比较,孔子“天命”观更能体现出人活着的神圣性。将“人”的一切看成“天命”的结果,将人性看成与“天命”有内在联系者,将人的理想定位在通过理性的学习、生活、实践等求“道”活动,实现人的“天职”,使人的世俗生活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理性地充实了人生的意义,提高了人生的价值。此外,孔子第一次睁开眼睛,理性地看世界,发现了人不同于自然的特殊价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发现人是“人”的第一人;他也是借助仁义道德等人性修养,实践人成为“人”(人概念,即人性,圣人的实质)的第一人;结果,他自己由凡入圣,借助人性觉悟,成为追求、实现人成为“人”的鲜活榜样,所以被后人尊为圣人。儒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人作为“人”的觉醒。 d8m4sitnFwuzsc6HR1vip2cBLI8ZfNnlAnfqoNm1VEZ1HVUtN9vil7+1kO6d9O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