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古庵药监 |
|
风属阳,善行数变,自外而入,以郁正气,故治风多行气开表药。又风入久变热,热能生痰,宜用祛风化痰药。又热极生风,风能燥液,宜用清热润燥药。
行气开表药
羌活苦甘辛平微温 独活同上 防风甘辛温 细辛大辛温 升麻甘苦平微寒 麻黄苦甘温 白芷辛温 藁本辛苦温 天麻辛甘平 秦艽苦辛平微温 威灵仙苦温 葈耳实苦甘温 蔓荆实苦辛微温 牡荆实苦温 恶实辛苦平 紫苏辛甘温 薄荷辛苦凉温 荆芥辛苦温
袪风化痰药
天南星苦辛平 何首乌甘苦微温 白附子甘辛温 皂荚辛咸温 藜芦辛苦寒 瓜蒂苦寒 蝉蜕咸甘寒 蝎甘辛 白僵蚕咸辛平 白花蛇甘咸温 牛黄苦平凉 虎骨辛微温
清热润燥药
菊花苦甘平寒 密蒙花甘平 蒺藜子苦辛微寒 青葙子苦微寒 木贼甘微苦 白薇苦咸平寒 女萎甘平 巴戟天辛甘微温 天竺黄甘寒五加皮辛苦微寒
主治各经风药
肝川芎 心细辛 脾升麻 肺防风 肾独活 胃升麻 大肠白芷 小肠藁本 三焦黄芪 膀胱羌活
以上诸药发散风寒,升散郁火,兼治表湿之剂。
治热以寒,寒药属阴,故治热多阴药。又郁火宜发散,宜用风门药,火郁则发之,升阳散火也。夫热燥皆属阳,宜与治燥门通看。
治上焦热药
黄芩苦平寒 栀子苦寒 沙参苦甘微寒 玄参苦咸微寒 前胡苦微寒 青黛咸甘寒 山豆根甘寒 百部根甘苦微寒 桑白皮甘辛温 丹参苦微寒 白前甘辛微寒 桔梗苦微温
治中焦热药
黄连苦寒 胡黄连苦平 连翘苦平微寒 葛根甘平 香薷辛微温 石斛甘平 滑石甘寒 石膏辛甘微寒 玄明粉辛甘寒 茵陈蒿苦辛平微寒 大黄苦大寒 芒硝辛咸寒 犀角甘辛咸寒 羚羊角咸苦寒
治下焦热药
檗木苦微辛寒 柴胡苦平微寒 龙胆草苦涩大寒 防己辛苦平寒车前子甘咸寒 地肤子苦寒 石韦苦甘平微寒 通草辛甘平 地榆苦甘酸微寒 苦参苦寒沉 秦皮苦寒 文蛤咸平 龟甲咸甘平 鳖甲咸平
主治各经热药
肝气,柴胡;血,黄芩 心气,麦门冬;血,黄连 脾气,白芍药;血,生大黄 肺气,石膏;血,栀子 肾气,玄参;血,黄柏 胆气,连翘;血,柴胡 胃气,葛根;血,大黄 三焦气,连翘;血,地骨皮 膀胱气,滑石;血,黄柏 大肠气,连翘;血,大黄 小肠气,赤茯苓;血,木通 胞络气,麦门冬;血,牡丹皮
主治骨肉分劳瘵发热药
肝气,当归;血,柴胡 心气,生地黄;血,黄连 脾气,芍药;血,木瓜 肺气,石膏;血,桑白皮 肾气,知母;血,生地黄 胆气,柴胡;血,瓜蒌 胃气,石膏;血,芒硝 大肠气,芒硝;血,大黄 小肠气,赤茯苓;血,木通 三焦气,石膏;血,竹叶 膀胱气,滑石;血,泽泻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热,兼治湿热之剂。
湿因气虚不能运化水谷而生,宜用补气除湿药,又宜调中消导药、行湿利大小便药。外湿宜汗散,宜用风门药,风能胜湿也。夫湿寒皆属阴,宜与治寒门通看。
补气除湿药
黄芪甘微温 人参甘微苦温微寒 甘草甘平生寒熟温 白术苦甘辛温 茯苓甘淡平 薯蓣甘温平
调中消导药
苍术苦甘辛温性烈 半夏辛微苦平,生寒熟温 橘皮辛苦温 青皮苦辛寒 枳壳苦酸辛气微寒 枳实苦咸寒 厚朴苦辛温 射干苦平微温 旋覆花咸甘温 大腹皮辛微温 白扁豆甘微温 大麦糵咸甘温
神曲甘温 山楂子酸苦 京三棱苦辛平 蓬莪术苦辛温 阿魏辛平热使君子甘温 薏苡仁甘微寒 罂粟壳甘平性涩
行湿利大小便药
猪苓甘苦淡平 泽泻甘咸寒 瞿麦苦辛寒 紫草苦寒 木瓜实酸温赤小豆辛甘酸温平 百合甘平 葶苈辛苦 大寒 牵牛子苦寒 大戟苦甘寒 芫花辛苦温 甘遂苦甘大寒 海藻苦咸寒 昆布咸寒
主治各经湿药
肝白术,一云川芎 心黄连,一云赤茯苓 脾白术 肺桑白皮 肾泽泻 胃白术 小肠车前子 三焦陈皮 膀胱茵陈 大肠秦艽 心包络茗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湿,兼补气调气之剂。
燥因血虚而然。盖血虚生热,热生燥是也。宜用解热生津药及滋血润燥药。夫燥热皆属阳,宜与治热门通看。
解热生津药
天门冬苦甘平大寒 麦门冬甘微苦平微寒 知母苦辛寒 贝母辛苦平微寒 栝蒌根苦寒 枇杷叶苦平 五味子酸温 地骨皮苦寒 兰草辛甘平寒 梅实酸平 马兜铃苦寒 款冬花辛甘温 紫菀苦辛温 阿胶甘辛平微温 诃梨勒苦酸温喜降 淡竹叶甘辛寒 远志苦温 菖蒲辛苦温 酸枣仁酸平 牡丹皮苦寒
滋血润燥药
生地黄甘苦大寒 熟地黄甘苦寒微温 当归甘辛温 芎辛温 芍药苦酸微寒 麻子甘平 杏核仁甘苦温 桃核仁甘苦平 红蓝花辛甘苦温 蜀葵花甘寒 郁李仁酸苦平 苏方木甘咸酸平 槐实苦酸咸寒 柏实甘辛平 蒲黄甘平 牛膝苦酸平 枸杞苦寒 肉苁蓉甘酸咸微温 琐阳甘咸 鹿茸苦辛温
主治各经燥药
肝当归 心麦门冬 脾麻仁 肺杏仁 肾柏子仁 大肠硝石 小肠茴香 三焦山药 膀胱茴香 心包络桃仁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燥兼补血和血之剂。
治寒以热。热药属阳,故治寒多阳药。外寒宜汗散,宜用风门药,寒从汗解也。夫寒湿皆属阴,宜与治湿门通看。
治上焦寒药
附子辛甘温大热 乌头辛甘温 生姜辛甘微温 桂枝辛温
治中焦寒热药
干姜辛温大热 桂甘辛大热 高良姜辛苦大温 白豆蔻辛大温 草豆蔻辛温 肉豆蔻苦辛温 莎草根甘辛气 微寒 缩砂蜜辛苦温 益智子辛温 藿草甘辛微温 丁香辛温 巴豆辛温 蜀椒辛大温 胡椒辛大温 艾叶苦微温 韭子微辛酸温 白芥子辛温 莱菔子辛甘温 木香辛苦温 槟榔辛苦温 紫真檀咸辛温 沉香辛温 常山苦辛温 草果辛温延胡索辛苦温 郁金辛苦寒 姜黄辛苦寒 五灵脂甘平
治下焦寒药
菟丝子辛甘平温 山茱萸酸涩平微温 怀香子辛平 吴茱萸辛苦温大热 补骨脂苦辛大温 杜仲辛甘平温 萆薢苦甘平 乌药辛温
主治各经寒药
肝气,吴茱萸;血,当归 心气,桂心;血,同上 脾气,吴茱萸;血,同上 肺气,麻黄;血,干姜 肾气,细辛;血,附子 胆气,生姜;血,川芎 大肠气,白芷;血,秦艽 小肠气,茴香;血,玄明 三焦气,附子;血,川芎 膀胱气,麻黄;血,桂枝 心包络气,附子;血,川芎
以上诸药治上中下三焦内寒兼治湿寒之剂。
疮属热属毒,故治疮多清热解毒药,亦因气逆血滞,又宜行气活血药。其内服药已见前五门下,此惟赘其外敷药而已,又有各门载不尽者,亦附于此焉。
敷诸疮药
白及苦辛平微寒 白蔹苦甘平微寒 五倍子苦酸平 商陆辛甘酸平茺蔚子辛甘微温 蒲公草甘平 狗脊苦甘平微温 蛇床子苦辛甘 平 芜荑辛平 雷丸苦咸寒 松脂苦甘温 枫香脂辛苦平 乳香辛苦温 没药苦辛平 麒麟竭甘咸平 龙脑香辛苦温 麝香辛温 芦荟苦寒 樟脑辛温 丹砂甘微寒 雄黄苦甘辛平寒 水银辛寒性滑重 硇砂咸苦辛温 蓬砂苦辛温 无名异甘平 凝水石辛甘寒 五石脂甘平 石硫黄酸甘温 矾石酸涩寒 砒霜苦酸 青礞石微寒 伏龙肝辛温 龙骨甘平微寒 牡蛎咸平微寒 斑蝥辛寒 蟾酥微寒 鲮鲤甲微寒 乌贼鱼骨咸微温 水虻苦平微寒 水蛭咸苦平微寒
以上诸药敷贴疮肿及理气血之剂。
上五品药性乃治风、热、湿、燥、寒五气切要之剂,除治风门通用外,治热门宜与治燥门兼用,治湿门宜与治寒门兼用,热燥属阳,寒湿属阴故也。盖瘦人血虚多热燥,肥人气虚多寒湿,宜仔细分类治之。
又按:药有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泻补之能。经曰: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故辛以散之谓散其表里怫郁也,甘以缓之谓缓其大热大寒也,淡以渗之谓渗其内湿利小便是也,苦以泄之谓泄其上升之火也,酸以收之谓收其耗散之气也,咸以软之谓软其燥结之大热也。春气温而宜凉药,夏气热而宜寒药,秋气凉而宜温药,冬气寒而宜热药。若病与时违,不拘此例。病在上而宜升药,病在下而宜降药,病在外而宜浮药,病在内而宜沉药,故曰升降浮沉则顺之谓顺其药之升降浮沉之性也,寒热温凉则逆之谓逆治其时之寒热温凉之病也。
附 药监何哉?盖欲人按病察方,按方察药,俾药性与病情相对,坦然无疑,慨然乐服,则药无不效,病无不瘳者也。夫医之为道,曰药性,曰脉理,曰病机,曰治法,曰经络,曰运气,六者不可缺一焉。然学之之序,必先于药性,何以言之?良医之用药如良将之用兵,良医知药之性则可以处方而愈疾,良将知兵之法则可以破敌而取胜,其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