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一、脑心通胶囊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一类常见的慢性病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其发病较隐匿、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不愈,常造成心、脑、肾以及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结构或功能损害,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报告称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约30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已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大力开展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促进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类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类死亡或致残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降低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仍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虽然近20年来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我们也看到尽管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但并非解决了所有问题。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环节、多靶点的相互作用,目前单一应用西药干预方法似乎仍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多,机制也越来越清晰。

近代中医学家结合西医学发展总结前人经验,提出:“盖以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主神明,所得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聚众理而应万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相成,神明既有‘元神’‘识神’之分,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神明往来于心脑之络,脑为统帅,心气上入于脑,心脑神明贯通。因心脑共为神明之府,又有血脉相通,故‘一处神明伤,则两处俱伤。’”因此中医学认为,络脉瘀阻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共同病机,而西医学研究表明以上两种疾病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教授多年来在探究和发展中医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总结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的学说,并根据心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共同的发病学和病理学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20世纪90年代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理论体系——“脑心同治”理论,并开创性地将“脑心同治”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之中,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思想体系。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3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而成脑心通胶囊,针对动脉粥样硬化这一共同病机,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一)方解

脑心通胶囊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的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系根据现代人体质及发病特点,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味虫类药和活血化瘀药等16味中药组成的现代中药方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扶正固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有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之功,体现了中医脑心同源、异病同治之义,通瘀散结,使瘀散血行气畅,心脑络脉得以濡养,则病减痛安,身体康复。临床应用多年,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脑心通胶囊依益气活血大法而立方,源于补阳还五汤,又优于补阳还五汤,赵步长教授的立方之本,应从补阳还五汤讲起。

补阳还五汤是补气活血的经典古方,临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心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各种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十分显著。黄芪用量占全方的83.9%,从其特别倚重补气之黄芪看,益气活血法的重点在于益气,其用意本于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的病理认识思想。纵观王氏对益气活血法的用法,其益气的目的在于促进活血,益气亦即活血,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及加减诸药相伍,可补气活血,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瘀,有效清除脑内及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改善心脏的微循环和心肌缺氧状态,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扩张血管持久增加脑血流量,并能显著促进自体血肿的吸收,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因此能明显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气滞血瘀病证。脑心通胶囊由黄芪、水蛭、地龙、全蝎、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乳香(制)、没药(制)、赤芍、鸡血藤、桑枝、牛膝、桂枝16味中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性温味甘,能大补元气,使元气充盛。现代人群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气虚血瘀已成为现代人群主要的体质和病理特点。

脑心通胶囊源于补阳还五汤,优于补阳还五汤,从补阳还五汤到脑心通胶囊,从古方到现代方剂,从汤剂到胶囊剂,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汤剂的不方便性,扩展了方剂的疗效,达到了古方今用的创新,保证了安全性,提高了疗效。

“脑心通胶囊”系根据现代人体质及发病特点,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重用黄芪,药量为30g,在方中16味药中占23%的比例,故突出补气以活血,发挥益气活血之效,通过补气使元气充盛,达到气行则血行之功。臣药是虫类药水蛭、地龙、全蝎,取其药性善走,破血逐瘀,能搜剔络中之邪,发挥通经透络之功效。佐药: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红花等十味活血化瘀药,共助君、臣药疏通瘀阻之力。桑枝、桂枝针对上肢、半身不遂,可引药直达病所,温经通脉;牛膝逐瘀血,通经络,引血下行共为使药。

纵观脑心通胶囊全方,虫类药与植物药有效结合,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扶正固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有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之功,体现了中医脑心同源,异病同治之义,通瘀散结,使瘀散血行气畅,心脑络脉得以濡养,则病减痛安,身体康复。诸药配伍,主次得当,标本兼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既通脑络,又通心络,发挥脑心同治作用。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1)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脑缺血所致脑血管通透性及脑含水量增加等病理改变。

(2)脑心通胶囊对麻醉犬脑血流量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显著增加麻醉犬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对动脉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3)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动脉血栓的溶解作用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开展的实验以电极刺激大鼠颈总动脉,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经灌胃治疗性给药,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血栓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对动脉血栓具有明显溶解作用。

(4)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开展的实验中以电极刺激大鼠颈总动脉,造成血管内壁损伤,引起血栓形成,经灌胃给药,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明显延缓大鼠血栓形成时间。

(5)脑心通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能明显降低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延长血小板聚集时间。

(6)脑心通胶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7)脑心通胶囊对麻醉犬心脏外周阻力及冠脉流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显著增加犬冠脉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因此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8)脑心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实验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脑心通胶囊对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心通胶囊大、中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纤颤的发生率。

2.毒理学研究

(1)急毒实验

根据《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对脑心通胶囊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因无法测出LD 50 ,进行了最大给药量的测定。小鼠灌胃给药,累积剂量为42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25倍。

(2)长毒实验

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心实验室应用Wistar种大鼠80只连续给药3个月,观察3个给药剂量的动物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药对大鼠体重、血象、心、肝、肾功能等10项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各脏器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未见中毒性病理改变。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抗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团队采用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敲除小鼠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发现脑心通可能部分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脑心通能够显著降低血浆IL-1β水平,提示脑心通在调节机体炎症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进而发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本研究发现,脑心通可以显著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从而增加斑块稳定性。脑心通能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初期ApoE-/-小鼠主动脉弓处斑块形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脑心通能够增加主动脉流出道斑块中胶原含量,进而提示其增强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韩际宏教授团队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脑心通对血脂变化影响甚微,但能够抑制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脑心通提高了主动脉壁的胶原含量,抑制了血管钙化和巨噬细胞富集,这表明脑心通可以提高斑块稳定性。另外,脑心通还促进了主动脉平滑肌22(SM22mRNA)的表达,并抑制了骨调素(OP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mRNA的表达。结果证明脑心通能够抑制ApoE-/-小鼠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提高斑块稳定性。

2.血管方面作用机制

(1)脑心通能够通过促进内皮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调整ET/NO比值,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2)脑心通通过减少LOX-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而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3)脑心通可显著降低主动脉血管壁MCP-1基因的表达、抑制MMP-3基因的表达,提示脑心通具有抗AS炎症作用。

(4)脑心通有轻度抑制CD36及SR-A表达的作用,提示脑心通有可能通过此机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5)脑心通胶囊能通过降低血脂、hs-CRP和MMP1水平等机制稳定易损斑块。

(6)脑心通能有效降低血清TLRs-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斑块。

(7)通过控制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清ApoB水平,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3.血液方面作用机制

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对血液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孔德梅等研究显示,脑心通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姜月峰等的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全血黏度(中切)、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心通具有降脂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③脑心通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明显抑制血栓形成和增加纤溶酶的活性。

4.脏器组织损伤保护方面作用机制

脑心通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抑制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善高血压所致的心肌重塑;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心脏的舒缩功能。可减轻远隔部位脑水肿,表明脑心通胶囊对全脑有保护作用。曲立新等研究显示,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小胶质细胞活化、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白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脑心通胶囊可通过阻止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霍海如等研究显示,脑心通胶囊主要对缺血早期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异常变化有改善作用,而对缺血后期神经肽尚无明显影响,且以升高血浆及下丘脑中CGRP水平为主,对ET的升高也有一定影响。

(四)临床研究
1.心血管疾病

在观察脑心通治疗冠心病疗效的过程中发现,脑心通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各种症状改善作用显著,对冠心病所致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脑心通对心绞痛的中医证候显效率达21%,有效率达72%,总有效率高达93%,明显优于对照组。

通过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10年发表的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脑心通胶囊治疗心绞痛改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此外,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疗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果进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2.脑血管疾病

脑心通能有效治疗脑中风所致各种病症。对中风病中医证候的愈显率达57%、总有效率高达9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中风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謇等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药。脑心通组对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言语謇涩、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脑心通在中医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近10年发表的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Meta分析,说明脑心通对中风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患者的生活状态、偏瘫患者活动功能,且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达到治疗脑卒中的作用。同时步长脑心通胶囊单用或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张微微教授牵头,联合21家三甲医院开展的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多中心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2013年);本项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北京21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528例急性脑梗死伴心肌缺血患者。脑心通组291例,对照组237例,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基础治疗加服脑心通12周后,mRS得到显著改善;基础治疗加服脑心通从第8周开始,心肌缺血得到显著改善,第12周仍旧进一步改善;脑心通可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的改变,且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脑心通胶囊主要从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血黏度,稳定血压来达到微血管病变的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控制饮食、降糖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脂、血黏度,减轻眼底病变。脑心通胶囊改善视力的机制可能是增加血管内皮NO含量、降低血管内皮素水平,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从而使眼底血运得以改善。脑心通胶囊能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解除血管痉挛。单用脑心通胶囊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尼莫地平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DPN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脑心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DN可明显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降低血脂等,更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从而有效地延缓DN进程。

4.代谢综合征

顾小琼等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发现患者假性血管血友病因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降低。提示脑心通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血脂蛋白、阻断脂蛋白对内皮的损伤,抑制AS发生及发展。代谢综合征与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王勤建等发现,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后,其血糖、血脂、血压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脑心通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全国专家制定的2010年和2012年《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有直接写出治疗药物脑心通胶囊是用药建议。

2.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规司标准化办公室中医脑病临床诊疗指南规定的用药品种,如脑心通进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病名脑梗死1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用药建议。

3.2012年脑心通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2版《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气虚血瘀证。“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

4.脑心通进入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的脑病分册“脑病脑梗死病种指定用药和释义用药建议和心病分册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悸三个病种的释义建议用药,已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5.脑心通胶囊入选《慢性心率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杂志[2014,7(14):1258-1260]。

6.脑心通入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4):389-390]。

7.脑心通被纳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等编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心血管疾病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47-149。

8.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编写的《中国缺血性中风中成药合理使用指导规范》在2017年中国脑卒中大会上隆重发布,该规范中脑心通胶囊作为示范用药作为推荐。

9.2017年陈可冀院士牵头带领全国专家制定的《脑心通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权威发布,由《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

(六)临床用药建议
1.推荐临床使用的适应证

临床上脑心通胶囊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变异型),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发病用药。

2.使用方法

(1)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变异型)

治疗:一次4粒,一日3次,连用8周;预防:一次2粒,一日3次,长期坚持服用,防止复发。

(2)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后恢复期的治疗,一次4粒,一日3次,显著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功能。

(3)无症状心肌缺血

一次2粒,一日3次,连用8~12周。

(4)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

急性脑梗死后恢复期的治疗,一次4粒,一日3次,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次4粒,一日3次,明显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6)慢性脑供血不足

一次2粒,一日3次,连用8周,明显缓解眩晕、头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7)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

一级预防,一次2粒,一日3次。可长期服用。

3.注意事项

(1)胃病患者饭后服用。

(2)孕妇禁用。

(七)循证医学研究

1.关于脑心通胶囊累计发表SCI论文20多篇,Meta分析15余篇,发表国内科技核心3000多篇论文。

2.高润霖院士牵头开展了脑心通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氯吡格雷)基础上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循证医学课题研究。

3.陈香美院士开展了脑心通对糖尿病肾病,研究脑心肾一体化防治循证医学课题研究。

(八)最新科研成果

1.福建省立医院陈慧教授在2014年的中国中西医结合英文版SCI杂志第12期第894~902页,附加脑心通胶囊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在携带CYP2C19*2基因变异的PCI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减少PCI术后一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率,优化了现行抗血小板治疗的策略。

2.Chen H,Wu XY,Wu HX,Wang H.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junctive Bunchang Naoxintong Capsule Versus Maintenance Dose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CYP2C19*2 Polymorphism.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4;20(12):894–902.Epub 2014/11/28.doi:10.1007/s11655-014-2023-z PMID:25428337.

3.福建省立医院陈慧教授2016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英文杂志》上发表文章,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在携带VKORCl基因变异的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可作为不能耐受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

结论: 一年随访期内,在预防脑卒中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方面,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可达到调整剂量华法林治疗相似的效果,但与华法林相比,联合治疗可降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脑心通联合阿司匹林可作为不能耐受华法林的老年NVAF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临床试验编号ChiCTR-TRC-13003596)。

4.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血管生物中心韩际宏教授科研团队开展的“脑心通胶囊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机理研究”,其科研成果于2015年4月30日发表在英国《循证与补充替代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http://dx.doi.org/10.1155/2015/242517;Full-text Available from:Jihong Han,Apr 30,2015)。

5.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血管生物中心韩际宏教授科研团队开展的“脑心通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的深层次研究——脑心通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机理研究”,以炎症-基质-凋亡为研究切入点,深入阐明脑心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作用与机制。题目:NaoXinTong Inhibits the Advanced Atherosclerosis and Enhances the Plaque Stability in Apolipoprotein E Deficient Mice。文章已发表在2015年心血管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影响因子2.135。

6.杨洪军、许海玉2016年发SCI论文:Haiyu X,Yang S,Yanqiong Z,Qiang J,Defeng L,Yi Z,et al.Identification of key active constituents of Buchang Naoxintong capsule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s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by using an 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approach.Molecular bioSystems.2015;12(1):233–45.Epub 2015/11/21.doi:10.1039/c5mb00460h PMID:26588440.

翻译: 杨洪军、许海玉,步长脑心通胶囊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效果使用一个综合pharmacology-based方法鉴定的主要有效成分。分子生物系统。2015;12(1):233-245。Epub 2015/11/21。doi:10.1039/c5mb00460h PMID:1039。Molecular bioSystems,影响因子:2.829,2016年1期,2015年12卷。

7.董震,赵步长,孙爱军,葛均波.脑心通对高脂饲养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5,15(3):1337-1340。

二、丹红注射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十年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2014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心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方解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两味药组成,丹参和红花均为临床多年经典活血化瘀用药,丹红注射液在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基础上,最大化减少了药味数,从而有效保障了药物的安全性。

中医药典籍对丹参、红花这两味药的功效有如下描述:《本草正义》载:“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能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癥癖破,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则腰健而痹著行。”《本草纲目》载:“丹参活血,并能破宿血,生新血;红花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依据中药性味归经理论,丹参味苦性微寒,红花味辛性温,二药都入心经和肝经,二药相辅可以起到祛瘀生新、除邪而不伤正的效果。此外,血性属阴,得温则行、遇冷则凝。丹参性微寒,若辅以红花,则可借其温性以助消散瘀血,温运血行,可以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依据中药升降浮沉理论,丹参为植物根茎,具有沉降之功,红花为植物花蕾,具有升浮之效。如唐·王冰所言:“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丹参与红花二药同用,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行气活血之功尤为显著,同时兼具养血生血之功。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1)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肾静脉血栓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高(2mL/kg)、中(1mL/kg)、低(0.5mL/kg)剂量均可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丹红注射液2mL/kg剂量可显著降低结扎后的血栓的重量。

(2)丹红注射液对家兔凝血指标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2mL/kg剂量可显著延长APTT、PT、TT及降低给药后血小板黏附率。

(3)丹红注射液对沙土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可减少造模后沙土鼠局部脑缺血的范围并可缓解由于造模致使沙土鼠的行为障碍。

2.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单次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浓缩液)的LD 50 值为1062mg/kg。

(2)长期毒性研究

SD大鼠连续13周尾静脉注射给予丹红注射液,确定其无毒反应剂量为66.7mg/kg/d,约相当于临床静脉滴注最大日剂量的17倍和大鼠起始药效剂量的38倍。

(3)常毒性、过敏反应研究

小鼠尾静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25g/kg和3g/kg,该剂量下异常毒性检查结果为阴性;豚鼠隔日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0.5g/0.5mL/只,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共同的病理机制,韩际宏等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基因敲除(Ldlr-/-)和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付婷婷等发现,丹红注射液可显著减少家兔主动脉斑块面积。

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颜程光等发现丹红注射液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ET、MDA,升高NO、SOD含量,显示丹红注射液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3.抗血小板作用

付樱等发现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家兔血栓形成,减轻血栓湿质量,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

4.改善血液流变学

李莎等发现,丹红注射液显著降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四)临床研究

丹红注射液自上市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截至2016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英文SCI文章50余篇,Meta分析20余篇。张伯礼院士、葛均波院士、301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梁春教授等高端专家牵头多项临床和基础课题,验证了丹红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

1.心血管方面

(1)稳定性心绞痛

盛颖等做的系统分析研究共纳入28个研究,其中丹红注射液组为1306个病例,对照组病例数为128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绞痛疗效比对照组高23%,心电图疗效比对照组高29%)明显优于对照组。

(2)急性冠脉综合征

陈伯钧等发现,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加西医常规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总有效率、心功能(EF%,6分钟步行试验)、心电图有效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3)急性心肌梗死

Pengda Liao等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丹红加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心绞痛复发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衰发生率并可改善心脏再灌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脏功能。

(4)慢性心衰

李金等发现,丹红注射液加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显著改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2.脑血管方面

(1)急性脑梗死

杨杨等的研究共纳入27个研究,其中丹红注射液治疗组1312例,对照组1271例;两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刘震等发现,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3.肺源性心脏病

曹鸿雁等的一项研究中共纳入了21个文献,其中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基础治疗+丹红注射液)960例,基础治疗组(低流量给氧、控制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9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OR)3.95,95%CI[2.95,5.27])。

另外,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有效地提高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丹红注射液+常规治疗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改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清除率、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方面没有差异;与丹参相比,丹红注射液在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方面较优;与脉络宁相比,丹红注射液在降低24小时尿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文献均未报道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对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及尿量有一定疗效,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胰岛素加丹红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等具有很好疗效。治疗后观察组UAER、ET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TC、TG、BUN、Scr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

(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较西方人高。邢湘君等发现,基础治疗加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自觉症状、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谭刚等的研究还发现,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础治疗加丹红注射液可降低HbA1-c、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后。

(3)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万继峰等发现,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李贤临床观察发现丹红注射液加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助改善患者预后。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马爱霞等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甲钴胺,OR值为5.61,95%CI[3.81,8.27](P<0.00001)。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六)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衰;急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肺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

2.使用方法

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疗程:10~14天为一个疗程。

3.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2)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药品,不超剂量和长期连续用药。

(4)本品为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使用本品前应认真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5)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内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时间间隔、输液容器的冲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6)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过敏体质者、肝生化指标异常患者、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使用本品时不宜再合并用其他活血化瘀注射剂;与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等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如确需使用,应加强监测。

(7)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本品的系统研究资料,不建议儿童使用。月经期妇女忌用。老年患者用药应加强临床监护。

(8)药品与稀释液配药后,应坚持即配即用,不宜长时间放置。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滴注,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前30分钟。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采取积极措施救治患者。

三、稳心颗粒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近20多年来,先后证实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却有增加死亡率或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领域当今的热点。

稳心颗粒临床应用及研究已有30年历史,多项研究表明: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在心律失常治疗机制方面,稳心颗粒不仅有明确的中医、中药治疗的理论基础,而且经中外学者应用现代临床及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证实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外专家,经过广泛的文献回顾和多次深入的学术研讨,起草并通过了“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一)方解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和甘松五味中药组成。党参为君药,其甘平,补中益气,安神定悸,药性柔和,润而不燥;黄精为臣药,其甘平,补脾气而润心肺,辅助党参益气以生血。其余三者为佐药,三七甘而微苦,性温,行瘀止血定痛,兼有补益之力;琥珀甘平,活血化瘀,兼平肝安神之效;甘松甘温,开郁散滞,疏理肝脾之气。全方药仅五味,但方简药精,配伍严谨,共奏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祛瘀、定悸安神之功,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夜寐不安、胸闷胸痛等症。

该组方特点有三:一是切中病机,张仲景首先提出“里虚”,立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症;《金匮要略》明确提出:“寸口脉细而弱,动则为悸。”综上所述,心悸病机多为气阴两虚、心脉不畅,故以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祛瘀、定悸安神。二是顾护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故心脉气血不足,治当固护脾胃,以党参、黄精补益为主,脾胃充实,则气血生化有源。三是兼及气血,气虚血少,心脉不充,运行必然不畅,多由滞而成瘀,故虚中多夹瘀血。方中党参益气,三七、琥珀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充盛则血脉通畅、动悸自止。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的研究

(1)抑制乌头碱、氯化钡、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早期的药效学研究多以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乌头碱、氯化钡、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成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稳心颗粒。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能明显推迟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降低缺血再灌性合并的心律失常。

(2)抑制心肌梗死后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制成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稳心颗粒、胺碘酮和安慰剂,其后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稳心颗粒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减少程度与胺碘酮相当。

2.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

受试动物小鼠,一次性稳心颗粒灌胃,给药容积0.04mL/g,剂量80g/kg(相当于成人患者应用剂量的88.9倍)。给药后观察7天,小鼠安静,饮食、大小便正常,毛色光滑,无一例死亡。提示稳心颗粒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

(2)最大给药量试验

受试动物小鼠,24小时内灌胃给药3次,首次给药容积0.04mL/g小鼠,剂量为80g/kg(相当于成人患者服用剂量的88.9倍),第二、三次给药量分别为第一次的80%。连续观察7天,服药小鼠活动减少、安静,个别动物出现腹泻并于24小时后恢复,无一例小鼠死亡,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

(3)慢性毒性试验

受试动物小鼠,稳心颗粒灌胃容积为13.3mL/kg/日,给药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量的40、25和10倍,对照组给予同容积的自来水。连续给药90天,与对照组相比,稳心颗粒组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稳心颗粒无明显慢性毒性作用。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

国内外专家应用膜片钳技术,对单个心肌细胞进行了电生理作用研究,证实稳心颗粒对多种离子通道有抑制作用。

(1)钠通道阻滞作用

①抑制快钠电流INa: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单个兔心室肌细胞,甘松提取物(稳心颗粒主要成分,浓度5g/L和10g/L)可显著降低INa峰值(INa max ),减慢钠通道失活后的恢复过程,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和反转电位。进一步在兔心室肌及浦肯野细胞上,稳心颗粒对快钠电流的半效抑制浓度(IC 50 )分别为10.6±0.9mg/mL和13.3±0.9mg/mL。

②抑制晚钠电流:在钠通道开放产生快钠电流(或称峰钠电流)之后,由于部分钠通道失活减慢或者失活后重新开放,在复极期仍有少量钠离子内流,持续时间长,称为晚钠电流,在正常心肌细胞其幅度仅是快钠电流的千分之一,但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病变心肌(如缺血或心衰等)中晚钠电流增大,导致复极时间延长、复极不均一性增大,促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年来晚钠电流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兔心室肌及浦肯野细胞的研究表明:稳心颗粒有选择性抑制晚钠电流的作用,抑制晚钠电流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3.8±0.4mg/mL和4.3±0.5mg/mL。因此,稳心颗粒抑制晚钠电流所需要的浓度比抑制快钠电流的浓度低2.8~3.1倍。

(2)钙通道阻滞作用

甘松提取物5g/L和10g/L对L型钙电流有抑制作用,使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和反转电位,高浓度时作用大。

(3)钾通道阻滞作用

①抑制缓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s ):5g/L和10g/L的稳心颗粒主要成分甘松提取物可降低IKs尾电流(IK-tail),降低幅度分别为20.9%和41.6%。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无明显影响。

②抑制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稳心颗粒10g/L抑制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峰值,降低幅度为57.9%。在犬心室肌细胞,5g/L和10g/L的稳心颗粒分别使Ito的幅度降低41.9%和69.8%,这个结果与组织水平上抑制Brugada波和多形性室速的结果相一致。提示稳心颗粒可用于J波综合征包括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

2.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1)对心室肌钠电流及传导性的影响

细胞电生理研究提示抑制晚钠电流是稳心颗粒的作用特征。稳心颗粒在较低浓度下由于抑制晚钠电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减小T波峰谷时间(Tp-e,与复极离散度相关)、抑制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而对快钠电流作用很小。较高浓度的稳心颗粒虽可抑制快钠电流使QRS波时限轻度增宽,但无明显的使用依赖性,即不同心率时QRS波时限变化很小,这种作用特点与Ic类抗心律失常药明显不同,而和Ib类利多卡因相似,机制可能与稳心颗粒可迅速从钠通道蛋白解离有关。这些机制可以解释稳心颗粒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同时,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并不明显。

(2)对心房肌电生理的作用特性

稳心颗粒对心房肌抑制快钠电流INa的作用高于心室肌,表现为缩短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但显著延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从而产生明显的复极后不应期(PRR),起到抗房性心律失常作用。

这种心房选择性的发生不仅与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本身电生理特性的不同有关,也与稳心颗粒使心房肌细胞钠通道进一步失活,达到心房选择性有关。与心室肌相比,稳心颗粒在相对低浓度下即可抑制心房肌快钠电流,增大舒张期刺激阈,降低心房肌兴奋性,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介导的心房颤动。

3.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对心肌细胞的研究表明:稳心颗粒能抑制钙内流而降低其收缩力;但对心室肌组织块的研究结果则与前不同:稳心颗粒可浓度依赖性增强心室肌组织的收缩力。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与稳心颗粒在组织水平可引起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有关。应用酪胺灌注心室肌组织也可引起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强心室肌收缩力。稳心颗粒的作用与应用酪胺引起的变化相类似,因此可以认为稳心颗粒具有酪胺样作用。

(四)临床研究
1.适应证

稳心颗粒主要用于有症状的非器质性心脏病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合并的房早和室早的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2.临床应用

(1)房性早搏

应当指出,大多数房早,包括频发房早,甚至形成房早二联律时都可不治疗,当症状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或生活质量时才考虑治疗。临床患者常因更年期综合征或心神经官能症而存在一定的焦虑,以及焦虑伴有的全身症状。对这些患者伴发的房早,稳心颗粒有治疗优势,即不仅治疗房早,也可直接或间接改善主观症状。

单中心研究结果:稳心颗粒对房早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76.7%vs30.0%,P<0.05);与普罗帕酮(150mg,3次/日)相似(75%vs7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窦性心率减慢作用弱。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国内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稳心颗粒治疗房早的总有效率为8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室性早搏

单中心研究:稳心颗粒治疗室早的有效率为68%~85%。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稳心颗粒使室早和短阵室速减少83%。

3.房颤

基础研究表明:稳心颗粒能有效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及心房超速刺激诱发的房颤,有效率达100%。目前还无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与预防房颤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资料。少数单中心研究表明,加服稳心颗粒能够提高其他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乙吗噻嗪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对慢性房颤患者,稳心颗粒联合地高辛或美托洛尔治疗可使心室率进一步下降、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提高。

4.其他

对老年人、高血压、心衰、肺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甲亢、心绞痛、更年期综合征和焦虑症等患者合并的早搏,稳心颗粒都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5.中医证候群的改善

稳心颗粒在有效治疗房早、室早的同时,对中医学范畴内的证候和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证候及症状的适应证是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合并的心悸、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不寐,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2.J波综合征共识。

3.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六)临床用药建议
1.常规应用

稳心颗粒为处方类中成药。包装规格是每袋5g(无糖型)或每袋9g(有糖型)。常规用法为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

2.特殊应用

(1)加量使用病情较重者可增加剂量至:一次两袋,一日3次;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常规剂量维持。

(2)长期应用

根据病情需要可长期应用,有报道连续应用稳心颗粒6个月和12个月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3.联合应用

文献报道,稳心颗粒可以与胺碘酮、普罗帕酮、地高辛和美托洛尔等药联合应用。

(七)循证医学研究

华伟、高润霖、赵步长、王靖、陈旭华、蔡池、张澍完成了“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的多中心试验”。

研究背景:室性早搏在人群中很常见,而频发室性早搏会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使心功能受损。本实验在较大的中国人群中研究了传统中药稳心颗粒在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试验。共有1200个符合条件者入组进行试验,并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接受4周的稳心颗粒或是安慰剂治疗。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分别是,与基线相比,经过4周治疗后频发室性早搏的次数和相关症状的变化。此外,在安全分析评估中纳入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参数。

结果:在初次评估时,稳心颗粒组和安慰剂组在基线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异。与基线相比,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频发室性早搏的次数均减少:稳心颗粒组(5686±5940vs.15138±7597次/天,P<0.001)和安慰剂组(10592±8009vs.14529±5929次/天,P<0.001);而且,稳心颗粒组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程度比安慰剂组更加显著(P<0.001)。在整体分析中,稳心颗粒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总有效性比安慰剂组高(83.8%vs.43.5%,P<0.001)。单个试验分析获得了类似的结果(83.0%vs.39.3%,P<0.001)。与安慰剂相比,稳心颗粒在治疗室性早搏相关症状方面有更好的优势。未发现稳心颗粒有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 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病人中稳心颗粒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室性早搏的发生,减轻了室性早搏相关的症状,而且无严重副作用。

(八)最新科研成果

1.周前,李毅刚.Brugada综合征的药物治疗[J/OL].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30(4):363-368.(2016-08-15)

2.张家伟,王晓明,潘桂湘,李婷婷,朱彦.UPLC-MS/MS法测定大鼠灌服稳心颗粒后血浆中3个皂苷成分及其药动学研究[J/OL].辽宁中医杂志,2016,43(8):1717-1720.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稳心颗粒药动学研究。

3.王泰一,姚茜,解微微,崔英,朱彦.从稳心颗粒的药理学研究进展探讨抗心律失常复方药物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和研发未来[J].天津中医药,2017,34(1):13-17.

4.《稳心颗粒在心脏浦肯野细胞中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潜在机制》。

5.郭继鸿.稳心颗粒:国际研究最新进展[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24(1):51-64.

6.苗鹏伟,张明妍,张莉,商洪才.稳心颗粒治疗成人房性早搏的Meta分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3):160-166.

7.《稳心颗粒在心脏浦肯野细胞中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潜在机制》。

8.《稳心颗粒与索他洛尔治疗甲亢诱发的阵发性房颤》。

四、参仙升脉口服液

(一)方解

本方所治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和轻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眩晕”“厥怔”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致心脉不振,心血瘀阻。心气、心阳不足,鼓动无力,心脉不振,心体失于温煦,故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脉迟;心肾阳虚,寒从中生,故见畏寒肢冷;腰为肾之外府。肾阳虚弱,外府失养,则见腰腿酸软;舌有瘀斑、瘀点,脉结,皆为心血瘀阻之征。治宜温补心肾,活血化瘀。

方中红参味甘味苦,微温不燥不热,用以大补元气,生津安神,以振复心脉,故为君药。淫羊藿辛甘温,助阳之力较强,长于补肾阳,与君药相伍,调补心肾之阳,丹参长于活血,兼可养血安神,用以活血祛瘀,与君药相配,益气活血,以通心脉,共为臣药。补骨脂补肾助阳,与淫羊藿相配,助阳之力益彰;枸杞子滋补肝肾,寓阴中求阳之义;水蛭活血祛瘀以助丹参;少量麻黄开泄腠理,发越阳气,与温阳药相配,可解散寒凝,以上四味助阳、活血、散寒共为佐药。细辛为少阴经引经药,并能托里寒外出,用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补心肾、活血化瘀之功。俾阳气得复,鼓动有权,心脉流畅,诸证可愈。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用20%甲醛外敷窦房结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参仙升脉液1~3组按成人日用量40mL/60kg计算,0.67mL/kg×5、0.67mL/kg×10、0.67mL/kg×15倍量,分别加入5%葡糖注射液90~100mL中,静脉滴注。阿托品阳性对照组按成人日用量2mg/60kg计算,0.03mg/kg×倍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99mL中静脉滴注。葡萄糖空白对照组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各级静脉滴注速度均为30~40滴/分。观察动物:

1.心律失常变化

75只兔制成模型前均为正常心电图,模型制作完毕,并稳定30分钟后。心电图显示多种心律失常,但用参仙升脉液治疗后异常心率消失或好转,而两个对照组则无此作用。

2.心率变化

模型前5个组间,F值为1.9871,无组间差异(P>0.05);模型后各组间,F值为0.4822,无组间差异(P>0.05),这表明分组合理,模型稳定可靠;给药后即刻各组间比较,F值为10.45,P<0.01,有组间变化,参仙升脉液10倍组及15倍组与阿托品组及葡萄糖组比较,P均为<0.01,5倍组与阿托品组比较P>0.05,与葡萄糖组比较P<0.01;停药后2小时各组间比较,F值为9.024,有组间差异(P<0.01)。参仙升脉液10倍、15倍组与葡萄糖组、阿托品组比较P<0.01。且心率仍维持在停药后即刻的水平,而5倍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P>0.05,心率有所下降;各组模型与模型前比较,心率明显下降,P<0.001,这说明本模型确实造成了窦房结损伤;参仙升脉液5倍组及10倍组给药后即刻与给药前相比,心率明显增快,P<0.05,15倍组给药后即刻及停药后2小时与给药前相比,心率增快更显著,P<0.001,而阿托品组及葡萄糖组给药后即刻及停药后2小时与给药前比较,心率不但没有增快,反而逐渐减慢。

3.心房调搏指标变化

模型前各组,SNRT(窦房结恢复时间)下值为1.8329,SACT(窦房传导时间),F值0.7515,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给药前)各组,SNRTF值为1.8923,SACTF值为0.4938,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模型稳定可靠,分组均匀,给药后即刻SNRTF值为40.4392,SACTF值为5.2718,其P值均P<0.001,各组间差异显著,而且停药后2小时,参仙升脉口服液3组之间及与两个对照组之间仍有显著差异,P<0.001,但阿托品组与葡萄糖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各组内模型后与模型前比较,SNRT、SACT均明显延长,P<0.001,说明本模型确定引起了窦房结的损伤;仙参升脉液3个组给药后即刻与给药前比较,SNRT、SACT明显缩短(改善),P<0.01~0.001,而且在停药2小时后,仍维持在给药后即刻水平,阿托品组及葡萄糖组则无此作用(P>0.05)。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增加心率,改善窦房结传导。

2.改善血流动力学。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明显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能提高心率,增加冠脉流量及降低冠脉阻力,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3.抗血小板聚集。参仙升脉口服液对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0.71%~53.80%。

4.抗血栓形成。参仙升脉口服液具有明显抗激光致栓作用。可显著延长初栓、全栓形成时间。

5.增强免疫功能。参仙升脉口服液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四)临床研究
1.缓慢性心律失常

韩伟观察了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将7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口服参仙升脉口服液,每次20mL,一日2次;对照组35例,口服心宝,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4周为一疗程。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和心律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均有疗效,参仙升脉口服液组总有效率为90.00%,心宝组总有效率为65.17%,且参仙升脉口服液在提高心率,改善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优于心宝组(P<0.05或P<0.01)。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窦缓及病窦综合征

经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等单位与心宝丸做对照组验证,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窦缓及病窦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4.25%及91.80%,可有效地提高心率及降低阿托品实验阳性数,提高转阴率,改善心电图ST2T变化,说明参仙生脉口服液能有效地治疗心肾阳虚、血瘀寒凝脉迟证。

3.心动过缓

赫联胜用参仙升脉口服液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动过缓进行了疗效观察。将9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一次20mL,一天2次;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一天1次。两组均以3周为一疗程。结果参仙升脉口服液有显著提高心率的作用,且疗效优于环磷腺苷葡胺。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4.老年窦性心动过缓

李菡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茶碱缓释胶囊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进行了疗效观察。将老年窦性心动过缓1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茶碱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茶碱缓释胶囊的同时加服参仙升脉口服液。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改善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86.9%,显效率57.9%,对照组总有效率68.3%,显效率3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和24小时总心搏数为(64±6)/分钟和(8.258±0.359)万次,对照组为(52±8)/分钟和(7.718±0.628)万次,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茶碱缓释胶囊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茶碱缓释胶囊。

(五)临床用药建议
1.用法用量

口服液制剂,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2.用方指征

本方是治疗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和轻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脉迟、脉结、心悸、胸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气短乏力或头晕为用方指征。

3.使用注意

运动员慎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药期间注意心率、血压的变化,如发现心率改善不明显,应加用其他治疗措施,如血压过低或过高者,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忌食生冷;治疗期间如发现病情加重者,应坚持中西医综合救治措施;肝阳上亢,湿热内盛者禁用;本品不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慢-快综合征;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有严重心脏病者慎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要安装起搏器者不推荐使用本品治疗。

4.现在运用

常用于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和轻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合并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心肾阳虚、寒凝血脉证。

(六)最新科研成果

1.刘越,刘宁,李蒙,陈韦,肖蕾,刘仕利,于开锋,侯平.参仙升脉口服液调控心率作用机制的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1):23-26.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通过cAMP-PKA-ICa信号通路来提升心率可能是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之一。

2.刘洪军.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3):530-531.

结论: 参仙参麦口服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3.姚茜,杜群群,王泰一,解微微,崔英,朱彦.以HCN4为靶向的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机制探究[J/OL].中南药学,2017,15(3):264-267.

结论: SXSM对HCN4编码的If电流有明显提升作用,提示SXSM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通过影响If电流发挥其药效。

4.周璇,马斌武,吴俊兰.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6):84-85.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茶碱。

5.刘桂勇,潘迪光,蒋靖波,李斌,路华,李薇,张伟,伍于斌.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人工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16-2018.

结论: 临床应用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大大改善起搏器功能与降低心脏起搏率,具有延长起搏器寿命与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临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6.胡宇才,毛静远,侯雅竹,杜廷海,王永霞,朱明军.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1059-1063.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率提升等有效安全。但由于纳入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7.金莲子.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5):55,58.

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8.危义兵,吴楚才.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9):33-34.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山莨菪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9.许庆丽.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144-145.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

10.刘秋丽.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OL].中国民间疗法,2016,24(6):53-54.(2016-06-08)

结论: 心宝丸与参仙升脉口服液合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种药物以不同机制发挥兴奋心脏、增加心率、缩短窦房结传导时间的作用,对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郭雪娅,魏涛涛,张贵斌,祁玉璟.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OL].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3):228-233.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2.刘桂勇,潘迪光,伍于斌,庄燕妮,余均知.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6,40(12):1145-1146.

结论: 临床应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自主心率增加,降低了起搏频率,不影响生活质量情况下,节约起搏器用电量,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3.孙琳,罗亚锋.参仙升脉口服液辅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24(7):406-408.

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有效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4.王勇,徐启耀,倪利华,王贤恩,雷玉华.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1):1656-1658.

结论: 联合运用参仙升脉口服液和稳心颗粒比单独运用稳心颗粒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更显著。

15.贾建军.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3):29,31.

结论: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采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16.董春花,马效钢.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53,55.

结论: 参仙升脉服液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7.张辉,魏丰贤.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6):69-73.

结论: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单独应用或加用参仙升脉口服液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同时并不增加患者24小时总心搏数,但限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尚需要开展高质量的RCT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支持。

18.胡正波,卢海波,朱龙社,韩玉霞.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21):2953-2955.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长期RCT进一步验证。

19.刘仕翔.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检验[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198-200.

20.高占义,魏月娟,吴林林.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79-4080.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提高心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21.杨会萍,任骞.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60-162.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老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2.吴俊兰,朱菊花,杨潇宇.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5,34(3):184-187.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优于心宝丸或氨茶碱。

23.胡宇才,王永霞,李彬,杜廷海,朱明军.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37-141.

结论: 参仙升脉口服液可能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心率提升等有效安全。但由于纳入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期待更多设计合理、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五、冠心舒通胶囊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是导致发达国家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对中国内地16省市五百万人口的统计显示,近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虽然近几年在内外科治疗上有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疗效有一定的限制,病死率及病残率仍很高,且治疗费用昂贵。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痹”的范畴。提高对冠心病诱发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胸痹病名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正式提出来的,并首次明确提出“阳微阴弦”是形成胸痹的主要病机,且认为其病因是由于阴寒、痰饮、气滞、阳(气)虚致病。之后历代医家对其病因都有不同认识,由浅入深,并且不断完善。《赤水玄珠·心痛门》云:“今之治例,皆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脉络,或手心主之脉络,或胃脘,或胸膈,或食伤,或寒伤,或痰饮,或死血,或虫,或郁火,皆致痛也。”《济生方》曰:“夫心痛之病,皆因外感六淫,内沮七情,或食生冷果食之类”。《圣济总录》描述本病“胸痹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肩脚”,认为疼痛的发生多与“从于外风,中脏既虚,邪气客之,痞而不散,宣通而塞”相关,且关于本病之病因,多认为与脏腑内虚、外邪侵犯、饮食失调、情志不节等有关。现在认为胸痹的诱发因素为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虚。西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及性别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蒙医学认为“心脏如同国君,脏腑之主,居于胸腔中,属‘巴达干’(痰)之范畴,其本身主‘赫依’(气)和血”,故心脏为“赫依”和血的运行之路。蒙医对冠心病心绞痛很早以前就已有所认识。公元8世纪著《四部医典》心疾疗养篇记有:“心刺痛分为风痛与血痛……风痛头眩胸痛气促热,眼布丝而口干舌粗糙;血痛舌干痛如钉木楔,怒目而视气促常忿瞋。”所述病证与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相吻。可见心刺痛主要由“赫依”(气)滞血瘀所致。

(一)方解
1.处方

广枣为“高鲁拉嘎其”(与君药相似,下称君药),主“吉如很额布钦”(心病),用于心悸不安,心区作痛。为蒙医治疗心刺痛的常用药材;丹参为“德德勒格其”(与臣药相似,下称臣药),具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等功效,以助君药活血化瘀,清心止痛;丁香为“哈布斯拉嘎其”(与佐药相似,下称佐药),其功能为行“赫依”(气),温中调胃,用于“命脉”(主动脉)“赫依”病、心“赫依”病、失眠等,其质多油而润,该药芳香之气能行血中之气;制冰片为“德木吉格其”(与使药相似,下称使药),具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等功效。

根据蒙药炮制学理论,冰片的使用,须与天竺黄共研,具有清热祛痰、凉心定惊等功效。

2.根据蒙医药有关理论结合实践经验作为本方论述

《月王药诊》(8世纪初叶)载:“广枣形似心,功效治心病。”《晶珠本草》(18世纪)载:“广枣性温、味酸。清心热除烦,止痛,治心病。”《四部医典》记有:“风痛肉蔻小茴香广枣汤……血痛广枣苦参诃子汤。”“心热、心颤、心刺痛广枣配以白檀香肉蔻,强心、止痛、气促闷广枣配以沉香肉蔻野牛心。”根据上述广枣功效之有关记载及长期应用于临床的实践经验,方中广枣为君药起到主导作用。丹参性寒,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等功效。蒙医临床常以此为主药配伍广枣、檀香、荜茇、肉豆蔻等治疗心刺痛病。方中丹参作用有三:一是加强广枣活血止痛;二是加强广枣清心除烦;三是以其寒性相配于广枣之温性,使之平和。丁香性温,具有行“赫依”,温中调胃等功效。临床上用于“心赫依、命脉(主动脉)赫依并及心刺痛”,治疗心刺痛等病时配伍“阿敏-11”“阿敏·额尔敦”等蒙成药制剂。方中丁香主要作用为:一是以其芳香之气行血中之气;二是以其协助君臣药调理命脉“赫依”、心“赫依”及止心刺痛;三是以其温中调胃之功效,助药物之吸收。制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等功效,能协同加强上述诸药的功效。

蒙药炮制学理论中冰片须与天竺黄同用,天竺黄仅作为炮制和吸附挥发油使用。

综上所述,冠心舒通胶囊方中的广枣改善血运、止痛;以丹参主血化瘀;以丁香行气、活血、运转;以制冰片开窍醒神、止痛。全方四味药相辅为用,共奏活血化瘀、疏通脉络、行气止痛之功。主治心刺痛、胸闷、心悸、气短、眩晕等病证。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有人采用心外膜电图标测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定量组织学(N-BT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同时测定血清CPK活性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研究了冠心舒通胶囊消化道给药对实验性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冠心舒通胶囊具有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减轻由心外膜电图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ST)及心肌缺血范围(N-XT);明显减小经N-BT染色所显示的梗死区;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引起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升高;有效地降低低切速下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改善血液流变性。

同时观察了冠心舒通胶囊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冠心舒通胶囊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增加左室内压、dp/dt max 及动脉血压,但不增加心室做功,从而调整心脏血管的顺应性,改善血管内血液的淤滞状态。表明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调整和改善作用。

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能够明显减少室性早搏个数,缩短室速与房颤总时程,与阳性药心律平作用相似,同时冠心舒通胶囊能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中MDA含量。

采用Born比浊法,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7天灌胃给药,冠心舒通胶囊明显降低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P<0.05~0.01)。提示该药具有明显抵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利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破坏局部管壁,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法,以血栓形成时间(OT值)为指标,观察冠心舒通胶囊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

2.毒理学研究

根据《新药审评办法》有关规定,对冠心舒通胶囊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因无法测出LD 50 ,进行了最大耐受量的测定。小鼠灌胃给药,累积剂量为75.0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92倍。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应用Wistar种大鼠60只,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两个剂量的冠心舒通对动物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药对大鼠体重、血象、心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各脏器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未见中毒性病变。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药理学结果显示,本品具有调整、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表现在:①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能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及减小梗死面积,并能抑制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引起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升高;降低低切速下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改善血液流变性。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调整心脏血管的顺应性,改善血管内血液的淤滞状态。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④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四)临床研究
1.上市前临床研究

自1999年5月至2000年8月观察试验组302例,对照组130例,共计432例。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5%与69.2%,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电图显效率为15.0%与11.5%,总有效率为45.5%与40.0%,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证候总疗效显效率为31.8%与22.3%,总有效率为87.7%与68.5%,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1)研究方案及设计

冠心舒通胶囊临床试验选取国内12家临床研究中心,其中沈阳军区总医院为组长单位,韩雅玲院士为主要研究者,试验设计方案由12家临床研究单位的研究者共同讨论决定。试验研究的适应证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纳入30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参与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为10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本次试验为加载试验,两组患者必要时都可以服用硝酸甘油。

试验周期为6周,其中导入期2周、治疗期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心绞痛;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硝酸甘油减停率、西雅图痛量表(SAQ)、平板运动。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不良事件。

参与临床试验的医院均采用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并对参加试验的有关医务人员进行同期培训,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均在严格的盲态下进行。临床试验中检查项目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试剂、标准品等,均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并确保是在正常状态下工作。CRO公司对试验实施的各个环节质量严格把控,使得试验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并成功完成。

(2)基线可比性分析

北京赛盟公司在统计分析中将患者分为全数据分析集(FAS)、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安全数据集(SS),其中FAS和SS患者两组均为50例,PPS冠心舒通胶囊组为143例,安慰剂组为142例。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试验人群包括人口学资料、生命体征、既往史、过敏史等总体基线特征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两组脱落率、合并用药等情况也均衡可比。

对主要、次要疗效指标的基线分析显示,两组基线中医证候分级评分的均衡性(除胸痛、心悸不宁评分外)、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西雅图痛量表、平板运动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3)疗效分析

主要疗效指标分析显示(FAS),冠心舒通胶囊组心绞痛改善显效的患者为2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9%(P<0.001);冠心舒通胶囊组有效的患者为5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87%(P<0.001)。PPS分析结果一致。总之,与安慰剂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疗效30%以上。

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显示(FAS),冠心舒通胶囊组显效+有效的患者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P<0.001)。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分析显示(FAS),冠心舒通胶囊组硝酸甘油停药+减量的患者为81.20%,安慰剂组为49.59%,差异显著(P<0.001)。西雅图痛量表分析结果显示(FAS),平板心绞痛发作运动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8626),平板压低1mm的运动时间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3744)。PPS分析结果一致。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心血管病分册——中成药治疗用药。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六)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用于胸痹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2.使用方法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4周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慎用。

(2)重度心绞痛患者不宜单独使用本品,可与硝酸甘油等药物合并使用。

(七)循证医学研究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在服药时间、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方面的安全性均无显著差异。将不良事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毒和重度,两组均未发生重度不良事件。冠心舒通胶囊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为6例,对照组为3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5011)。

(八)最新科研成果

1.张艳,王懿,礼海,王思尹,田淼,宫丽鸿.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衰大鼠ATP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OL].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523-1525,1531.(2016-12-15).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可通过增加线粒体的产能,来改善和纠正治疗心衰。

2.王卫明,邢晓雪,高慧,王玲燕,刘敏娜,樊官伟.冠心舒通胶囊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动脉收缩作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104-108.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对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确切疗效。

3.邓套图格,奥·乌力吉.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易患因素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8):10-11.

结论: 经过系统地临床观察,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植入支架后发生心血管事件易患因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4.周菲菲,王彬杰,张元媛,毕开顺,陈晓辉,张晖芬.冠心舒通胶囊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16,47(7):1137-1141.

结论: 此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冠心舒通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5.张艳,刘秀娜,王懿,王思尹,宫丽鸿.冠心舒通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23):2054-2057.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可能通过激活与心肌能量代谢有关的PGC-1α、NRF-1、mtTFA因子,增加线粒体的产能,从而改善和纠正心力衰竭。

6.赵康,孟康,葛长江,吕树铮.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双心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2):184-187.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确切,亦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障碍,发挥双心治疗效应,并且较为安全可靠。

7.姜丽红,吴成哲.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451-453.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8.霍煜,梁卓,韩雅玲,姚天明.冠心舒通胶囊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5):463-466.

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可以对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以及通过降低斑块内MMP-9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纤维分解,稳定易损粥样斑块。

六、龙生蛭胶囊

脑血管疾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也高的一类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后不仅要经历生存的考验,还要和家庭一起面临智力障碍、肢体残疾、心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更严重的是复发的二级预防,如何遏制疾病的再次来袭是很严峻的问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医可以追溯到中医学发源最开始的典籍《五十二病方》,历代医家亦各有论述,至今其发病理论涉及风、火、痰、虚、瘀等多个方面,病机为诸因素扰动脑神、壅塞经络致神识昏蒙、半身不遂等。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手段,我们不断积累完善着相关的中草药现代研究和治疗知识。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虚、火、风、痰、气、血,其中气虚多为其形成之本,血瘀又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而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多兼有风痰上扰的表现。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较为多见的证候类型即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证,针对这一证候,根据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治疗原则上应该以益气活血、祛风化痰、通络为主。遵照这一治疗原则,我们通过长期临床上的处方筛选,结合现代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龙生蛭胶囊的配方,处方用药符合现代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经验。

(一)方解

龙生蛭胶囊的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关于“正本清源”“标本同治”的辨证论治原则。方中以黄芪、水蛭为君药:黄芪味甘微温,善能补气升阳,《日华子本草》更言:“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本经逢原》又称其“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使正气旺盛,则肢体得以温养,其运动自可有力,且本病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重用黄芪以补元气;水蛭味咸性寒,善于破瘀通经,《神农本草经》云:“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又谓:“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功久积之滞,自有力而无害也。”以上二者配伍,黄芪补气以治本,水蛭逐瘀以治标,可收标本同治之功。

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为臣药,此五药皆为活血祛瘀之品,以助水蛭逐瘀通经之力。桃仁味甘苦性微温,能活血破瘀而润燥,《药品化义》云:桃仁“主破蓄血,逐月水,及便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红花味辛性温,能活血通经散结,《本草疏经》云:“红花,乃行血之要药……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赤芍味苦性微温,能散瘀止痛,凉血消肿,《名医别录》云其“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川芎味辛微温,为血中气药,不仅活血,且可行气,《本草正》云:“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痛经。”当归味甘辛性微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本草正》称其“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本品与活血化瘀药相伍,可活血而不伤血,与补气养血药合用,可补血而不留瘀,且有祛瘀生新之妙。

方中佐以刺五加、桑寄生,取其补肝肾、壮筋骨,以治筋骨痿软。《本草求真》云:“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名医别录》称刺五加能治“两脚痛痹风弱,五缓虚嬴,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佐以石菖蒲,取其芳香化浊开窍,以治舌强难言或健忘恍惚,《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配以地龙以通经活络,木香以理气开郁,此二者均可助活血药以行血滞。

全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症。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本品能降低家兔全血及血浆黏度、血球压积,抑制大鼠、家兔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及小鼠出血时间,能增加犬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实验性脑血栓大鼠运动状况和脑水肿。

2.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龙生蛭胶囊一日内小鼠灌服剂量203.1g/kg,相当于临床治疗量的423倍,给药后观察7日,未见小鼠死亡。

长期毒性:大鼠按0.8g/kg每天给药一次(相当于成人一次治疗量的20倍),连续给药90天,大鼠的一般行为、各器官功能及病理检查无异常。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龙生蛭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胆固醇、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浆凝固、抗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外血栓形成。

2.对血管系统的作用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动脉硬化斑块、溶解血栓、扩张血管、建立侧支循环,能迅速改善大脑缺血缺氧。

3.对脑组织的作用有:保护缺血脑组织、促进大脑恢复;可以提高低压缺氧存活率、延长缺氧存活时间、降低脑指数、脑含水量、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

(四)临床研究
1.上市前临床研究

由卫生部批准,由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临床药理基地为负责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省中医院为参加观察单位,开展400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龙生蛭胶囊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引起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疗效卓越,对脑梗死总有效率达91.7%,对中风后遗症常见的中医证候改善率均在80%以上,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

龙生蛭胶囊上市后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龙生蛭胶囊或者联合其他中药应用均取得卓越的疗效,另外对于脑痴呆、脑萎缩、帕金森等其他神经科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具体临床应用成果如下:

(1)龙生蛭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除语言积分外,其他各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定向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回忆积分及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提示龙生蛭胶囊联合西药相比单纯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性及安全性。

(2)龙生蛭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龙生蛭胶囊可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3)步长龙生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48例结果表明:龙生蛭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总有效率为95.8%。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好转,患者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降低。

(4)龙生蛭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hs-CRP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生蛭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hs-CRP浓度,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5)丹红注射液合并龙生蛭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合并龙生蛭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临床未出现不良反应。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神经内科分册——中成药治疗用药。

(六)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中风中经络者,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

2.使用方法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疗程4周。

3.注意事项

本品有较强的活血作用,脑出血者禁服。孕妇忌服。

(七)最新科研成果

1.方欢乐,陈衍斌,张飒乐,马怀芬,贾航欢,赵铭.龙生蛭胶囊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1):6-13.

结论: 龙生蛭胶囊可显著性降低AS大鼠血脂水平;改善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抑制系统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 NOS活性、抑制VCAM -1 表达相关。表明龙生蛭胶囊不仅可用于防止脑梗的发生,还对AS早期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陈衍斌,方欢乐,卢新义,张晓红,赵启鹏.龙生蛭胶囊抗血栓改善脑缺血的作用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8):924-927.

结论: 龙生蛭胶囊具有抗凝血,抗体内外血栓形成,改善脑缺血症状的作用。

3.方欢乐,陈衍斌,韩宁娟,马怀芬,邓文丹,张小丽.龙生蛭胶囊对高脂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9):1247-1248,1266.

结论: 龙生蛭胶囊可以改善AS大鼠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4.郭宏伟,曾树林,杨金凤,邹慧兰.龙生蛭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4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6):1393-1397.

结论: 龙生蛭胶囊能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脑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关。

七、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上升所致。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是74.8岁,男性72.4岁,女性77.4岁。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影响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估算,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2013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镇居民为83.58万人,农村居民101.2万人。其中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80%。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目前虽然介入术使用增加,技术使用范围有限,且术后相关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院内病死率并无显著降低,且治疗费用昂贵。

古今医药界认为银杏是良好的中药,广泛用于临床治病。我国古代即用银杏制药治病。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大量本草典籍多有介绍。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深入,银杏叶制剂的物质基础明确,在保护血管内皮、扩张血管、抗血小板活化等心脑血管类疾病方面疗效确切。FDA于2000年将其列入美国药典,95%的欧美老年人有银杏叶制剂服用史,银杏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植物药。

蜜环菌作为天麻共生菌,与天麻有相同的作用,镇静安神,止痛,并且含有蜜环菌多糖,对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清除氧自由基有关,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一)方解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在银杏叶提取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珍贵药材天麻的替代药物天麻蜜环菌,双重组分,调节血脂、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疗效优于单一银杏叶制剂,强效保护心脑作用,并且具有镇静、安神、改善头晕头痛、营养脑神经等作用。

(二)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新药审评办法》有关规定,对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临床日常剂量2400倍灌胃给药、222倍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7天,未发现毒副作用。

2.长期毒性试验

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应用Wistar种大鼠60只,临床日常剂量100倍,连续灌胃给药60天,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动物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药对大鼠体重、血象、心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各脏器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未见中毒性病变。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中的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对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调节神经递质和受体,抑制细胞凋亡,可通过增强运动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主要药用价值成分是黄酮类和萜类。二者具有扩血管和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蜜环菌多糖对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四)临床研究

银杏蜜环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临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症状

针对脑梗死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结果表明,加服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症状。

2.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缺血症状。

银杏蜜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研究中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缺血症状,且治疗前后对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3.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

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能显著增加脑血管的血流速度,改善其血流灌注,降低血黏度,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和小剂量阿司匹林,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药物治疗途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具有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可有效治疗和预防脑供血不足。

4.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方面疗效显著

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研究中,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显效+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86.7%;心电图显效+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70.0%。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方面疗效显著。

5.银杏蜜环可修复CPS(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异常灌注灶并减少痫样放电

武治军等人在银杏蜜环联合抗癫痫药修复复杂部分性癫痫的异常灌注灶的临床研究中发现:①银杏叶提取物皆具有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等作用,天麻蜜环菌能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功能,联合AEDs(抗癫痫药)可修复CPS(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异常灌注灶并减少痫样放电,对CPS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重要意义;②本组治疗修复后异常灌注灶减少比例较低(仅22.9%),而高于以前报告的颞叶癫痫的异常灌注灶修复率。

6.银杏蜜环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恢复较单用耳鸣治疗仪效果更优

观察银杏蜜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生长因子的生产而保持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张力,改善血液动力学,降低全血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可塑性,改善血液循环并保护组织器官,改善内耳微循环。配合耳鸣治疗仪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耳鸣治疗仪配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对耳鸣的恢复具有一定疗效。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

2.《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六)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可改善心、脑缺血性症状。

2.使用方法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4周一疗程。

3.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七)最新科研成果

研究项目: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药效学研究。

研究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是邛崃天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上市产品,由银杏叶提取物和天麻蜜环菌组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改善心、脑缺血症状。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有明确的抗脑缺血及心肌缺血的作用,能缩小心脑梗死范围,其机制首先与抑制PAF,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脑供血和氧利用度有关。其二,可提高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心肌细胞/神经元活性,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受损伤细胞的p38磷酸化,促进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磷酸化,控制炎症反应,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并且降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和Caspase-3水平,降低兴奋性氨基酸Glu/GABA水平,从而抑制兴奋性毒性,抑制缺糖缺氧再灌引发的细胞凋亡和自噬;其三,调节NO和5-HT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活性,改善舒缩功能;其四,通过提高SOD及GSH-Px活力,控制过氧化物的产生。

本研究还就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与其组方中的银杏叶提取物和天麻蜜环菌进行了比较。发现本品在抑制PAF、Glu/GABA水平以及LC3Ⅱ/LC3Ⅰ表达,提高rCBF,改善缺血后28天神经功能,降低NO水平,改善硝酸甘油所致头痛方面优于银杏叶提取物;在提高大鼠GSH-PX活力,降低MDA水平,缩小缺血24小时大鼠脑梗死范围和提高缺血28天大鼠抓力方面,优于天麻蜜环菌。在抑制脑缺血大鼠5-HT/5-HIAA异常升高,降低心肌缺血大鼠TNF-α、IL-1β、IL-6等炎性指标,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增加SOD活性方面同时优于银杏叶提取物和天麻蜜环菌,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八、谷红注射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十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14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95.6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3.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91/10万(脑出血74.51/10万,脑梗死45.30/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脑出血52.25/10万,脑梗死41.99/10万)。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关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在药物选择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谷红注射液。

(一)方解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乙酰谷酰胺、红花提取液。每1mL含乙酰谷酰胺(C 7 H 12 N 2 O 4 )30mg,含红花相当于生药量0.5g。辅料:葡甲胺、丙二醇、依地酸二钠、聚山梨酯80、注射用水。

经大量活性优选实验表明,当乙酰谷酰胺重量为红花总黄酮的15-18倍配比时,协同作用最好,疗效最佳。谷红注射液根据实验结果,合理配比,有效协同,对血管-胶质细胞-神经元单元整体起效,具有单次给药同时起到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脑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多种作用的特点。其疗效优于乙酰谷酰胺、红花单独使用,也优于两者的其他配比。

在临床使用中,谷红注射液单一产品即可发挥神经细胞保护剂和微循环改善剂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服药量,单品种用药既可达到其他产品联合用药的疗效,降低治疗成本,经济学上优于其他产品,也显著降低了联合用药可能导致的高毒副反应风险。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崔丽英教授(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可以增强大鼠抵抗急性脑缺血的能力;左萍萍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区VEGF的表达,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舒明春等对谷红注射液抗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也证实谷红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血栓的作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戴柳玲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缺糖缺氧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陈俊奎等研究认为谷红注射液在MCAO大鼠中可以增加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效果,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HSYA组比较具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刘艳明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能抑制左心室流出道的动作电位0相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自发电活动频率下降。李小彬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骤停后大鼠心肌和脑细胞的缺氧性损害,有利于心脑复苏。

通过以上研究可见,谷红注射液具有以下作用:①显著减少脑卒中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②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③增强纤溶功能,促进血栓溶解;④防止血栓形成;⑤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⑥抑制细胞早期凋亡,解除细胞周期阻滞。

2.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静脉注射本品最大耐受量为80mL/kg,该受试物对小白鼠静脉注射LD50大于80mL/kg,小鼠最大耐受倍数为240倍,属于实际无毒级;安全性实验表明:本品对家兔静脉血管无明显刺激作用;过敏试验表明:本品对豚鼠无致敏作用;体外溶血试验表明:本品各浓度在4小时内对家兔红细胞均无溶血或凝聚作用。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乙酰谷酰胺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后首先在星型胶质细胞内分解为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ABA从胶质细胞中转运释放出后与神经元GABA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从而对抗EAA的兴奋毒性,保护神经;GABA可提高葡萄糖磷酸酯化酶的活性,促进葡萄糖代谢;GABA还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GABA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具有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能改善脑功能。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星型胶质细胞内的谷氨酸转化为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在脑缺血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有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红花提取液含有红花苷类和红花黄色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等作用,能够抗脑缺血缺氧、抗心肌缺血、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谷丙转氨酶、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

本品具有抗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改善脑功能,还可改善血流变及降低血脂。

体外试验中,谷红预处理30分钟能够显著增加经不同浓度3-硝基丙酸(3-NP)处理后的各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P<0.05);免疫印迹证实谷红能够降低caspase-3酶活性、线粒体Bax蛋白水平,并引起Bcl-2蛋白水平上调;谷红可以诱导脑缺氧耐受,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抗凋亡作用相关。在体内试验中显示,谷红具有增强脑组织抵抗3-NP化学缺氧的能力,谷红组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转杆试验的成绩,而红花组、乙酰谷酰胺组均无此疗效;谷红的成分红花和乙酰谷酰胺具有协同作用。一项研究报道中制作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谷红腹腔注射可以显著减少大鼠的梗死体积,增强大鼠抵抗急性脑缺血的能力;另一项体内试验利用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造的慢性脑缺血模型,证实了谷红对慢性低灌注产生的脑缺血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抵抗慢性缺氧的作用。谷红还可以改善慢性间断的化学缺氧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可对急性、慢性及间断性脑缺血缺氧具有脑保护作用,改善认知功能。

(四)临床研究

由北京安贞医院张茁(曾任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现任中国卒中协会秘书长)牵头,17家三甲医院参与,从2005年8月开始,进行了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多中心研究。该研究选择459例符合诊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史华等在谷红治疗脑梗死的Meta分析一文中证实谷红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何晓玮等对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9篇文献共纳入受试者1498例,结果显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良好。另有多篇文献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赵淑杰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对血管认知障碍有很好的疗效;赵焕东等研究谷红注射液对出血性卒中疗效确定;邢丽君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能增加脑血流量,舒张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刘蕊等研究证实加用谷红注射液治疗能更显著降低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血流变、血脂水平。

王军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可降低血浆P-选择素(CD62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治疗血瘀型冠心病;丁美玲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参数改善明显;刘亚林等观察发现加用谷红注射液可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损伤,对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另有韩泽蓉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耿煜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董雷等研究证实,谷红注射液治疗中老年颅脑外伤时,可起到预防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作用。张灿成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颅脑手术后脑水肿缺血改变,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施镇江等研究发现加用谷红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另外,王琰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效;唐艳玲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很好疗效;李国兴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显著;李冬平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有效;张昌茂等研究发现,谷红注射液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明显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郭富成观察发现,谷红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满意。

(五)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及脑出血恢复期;肝病、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意识功能低下、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脉管炎等。

2.使用方法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10~15天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

(1)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2)有出血倾向患者慎用。

(六)最新科研成果

1.冯璐,王明洋,刘俊雅,杨楠,刘雁勇,左萍萍.谷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27-30.

2.冯璐,左萍萍,王明洋,杨楠,范思远,崔丽英.谷红注射液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功能的组方合理性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2):708-711.

3.舒明春,万海同,周惠芬,杨洁红,赵涛,付巍,何昱.谷红注射液抗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4):4829-4833.

4.《谷红注射液通过抗炎作用对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5.陈俊奎,万海同,周惠芬,彭学谦,赵涛,付巍,何昱.谷红注射液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药动学与抗氧化作用关联性研究[J].中草药,2016,47(3):447-453.

6.何晓玮,范晓萍,钟涛,姚斌,何昱.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1):2602-2605.

九、头痛宁胶囊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近年来,头痛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不是偶发疾病,而是易反复发作的常见慢性疾病。根据2010年公布的《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内地18至65岁人群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主要为紧张型头痛(10.77%)和偏头痛(9.3%)。调查结果还表明:85%的受访者因头痛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头痛使自己出现负面情绪。头痛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偏头痛危害更大。《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增加并发症风险,可使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2.16倍,可使脑白质异常风险增加3.9倍。世界卫生组织甚至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

头痛宁胶囊是由天麻、当归、防风、全蝎、制何首乌、土茯苓等6味药材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息风涤痰、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证。

(一)方解

本方所治头痛皆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痰阻络所致。脑为清空之窍最忌风火盘绕,若情志抑郁,木郁可化火生风;精神紧张,肝阳激变可化风火。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阳无以制也可化为风火;肝经风火上扰,盘旋于脑,风卷痰,痰可凝血,使络脉阻滞发为偏头痛。故见头痛且胀,痛势甚剧,或攻冲作痛,或痛如锥刺,或连及目齿,伴目眩畏光;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故见胸闷、恶心呕吐;舌质红或紫暗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有力,皆为痰瘀阻络之象。

方中天麻息风解痉,为治风之圣药。《本草纲目》谓:“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癎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全蝎息风通络止痛,《本草纲目》曰:“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二药合用,息风止痛,共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首乌补肝肾之阴,合用则补血柔肝以治本,共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化痰;防风通络止痛,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息风涤痰、通络止痛之功。

(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效学研究

①头痛宁胶囊可以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说明头痛宁胶囊有一定的止痛作用;②头痛宁胶囊高剂量组具有明显的延长小鼠舔足时间的作用,说明头痛宁胶囊有一定的提高痛阈作用;③头痛宁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利血平引起的偏头痛模型脑内5-HT含量降低的作用。5-HT属于血管收缩物质,目前认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伴发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可引起偏头痛,所以降低5-HT含量可能是抑制偏头痛的机理之一;④头痛宁对肾上腺素加冷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头痛宁胶囊具有止痛、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从而在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紧张型头痛获得良效。

2.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

一次给小鼠灌胃头痛宁胶囊浸膏,按生药含量计算52.4g/k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剂量的271倍,连续观察7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例死亡。

(2)长期毒性试验

试验分为三组:小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的25倍);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的50倍);大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的100倍)。3组连续给药90天,停药15天后观察饮食量、体重、8项血液指标、11项血液生化指标和7项病例组织切片等5个项目指标。结果显示头痛宁胶囊三个剂量对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停药后未见明显变化。

头痛宁胶囊自2004年上市生产销售以来,至少有300万的患者应用该药品治疗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疾病;临床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头痛宁胶囊自上市以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透过血脑屏障,中枢镇痛显著,提高痛阈。

2.保护细胞膜,减轻炎症和末梢神经敏感度。

3.抑制GABA降解酶活性,提高GABA含量。

4.减少TXA 2 浓度并增加PGI 2 浓度,抑制血小板凝聚,缓解脑血管痉挛。

5.改善大脑微循环,增加大脑供血供氧。

6.补益脾肾,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标本兼治。

(四)临床研究

头痛宁胶囊上市以来,投资千万元,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1.头痛宁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偏头痛发作时血浆CGRP含量,阻断脑膜血管异常扩张,有效治疗偏头痛。

2.头痛宁胶囊可促进脑内阿片肽表达,调节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有效止痛。

3.头痛宁胶囊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血脑屏障,通过中脑导水管周围起作用,且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倍。

4.收集全国230家医院1000例典型头痛患者病例调查问卷表(CRF),结果显示头痛宁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75.47%。

5.2016年3月头痛宁胶囊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循证研究结果显示头痛宁胶囊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3.54%,预防率达到88.89%。

(五)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头痛宁胶囊进入2016版《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指南中提出:头痛宁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比西药单纯治疗效果好,与西药合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6,22(10)]。

(六)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主要针对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外伤性头痛及其他原因所致头痛。

2.使用方法

一日3次,一次3粒。7盒一疗程。

3.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七)循证医学研究

2016年结题的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报告显示:

1.头痛宁胶囊与对照组安慰剂相比,能显著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日数,并能减少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头痛严重程度,且在停药后4周能够维持疗效。

2.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应答率,治疗期为73.54%,随访期为88.8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说明头痛宁胶囊具有确切的缓解偏头痛发作以及预防偏头痛发生的作用。

3.通过HIT-6量表证明,头痛宁胶囊能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正在发表中。

(八)最新科研成果

1.《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BDNF/Trk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年第42卷第一期。

研究结果显示: 头痛宁胶囊可以通过下调BDNF、TrkB、p拟ERK、p拟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2.《头痛宁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10月第11卷第30期。

研究结果显示: 头痛宁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比西药单纯治疗效果好,两者合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十、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一)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本品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

(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后在体内吸收完全,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肝、心、肺、脑、胆、脾、小肠和肾脏等器官。其中,以肝、心、肺、脑等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药物浓度最高,能快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中持久存在。药物消除快,主要经生物转化消除,绝大部分经肾脏从尿液排出,极少许从粪便排出。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可使体内分布速率及总清除率显著减少,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强。

(三)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

2.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每次100~200mL,或遵医嘱,儿童及老年患者应遵医嘱。

3.注意事项

(1)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2)糖尿病患者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本品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

十一、灯盏花素氯化钠注射液

(一)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理作用

(1)对脑血管的作用

能舒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从而增加脑有效供血,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损伤,保护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2)对心血管的作用

扩张微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心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心肌局部缺血缺氧。

(3)对血凝的作用

能促进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抑制内凝血系统;并能有效抑制缺血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氧供应;能减轻血小板的破坏与5-羟色胺释放反应,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性。

(4)其他作用

具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作用。

2.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尾静脉注射本品最大耐受量为600mg/kg,该值相当于临床治疗用药剂量的100~200倍。安全性试验表明:本品单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以及连续多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对给药部位均无明显刺激作用;过敏试验表明,本品各给药浓度均未引发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经全身给药后未引起过敏反应;体外溶血试验表明,本品各浓度在3小时内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或凝血作用。

(二)临床研究
1.治疗脑血管疾病

灯盏细辛注射液促进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并利用脑活素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改善脑细胞代谢,减轻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时的脑水肿,保护和延缓神经元的死亡,同时联用灯盏细辛则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梗死区脑组织的血流再灌注,改善缺血区组织和细胞的缺氧,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疗效较单用脑活素组为好。

2.治疗心血管疾病

用灯盏花素治疗80例冠心病伴高黏滞血症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结果表明,灯盏花素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液的高黏滞状态,提高抗氧化能力,有效改善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3.治疗高血压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服用络活喜、洛汀新、倍他乐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加入质量浓度为0.05g/mL的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4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症状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81.2%),且对高血压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改善作用。

4.治疗DN

DN是糖尿病全身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56例DNⅢⅣ期患者,治疗后尿清蛋白有明显改善,说明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有明显降低尿清蛋白的作用,且有改善肾脏微循环的作用。

5.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以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35例活动性RA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方法: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溶于质量浓度为0.05g/mL的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连续2周;6周后,患者关节疼痛及肿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5.7%,其中进步和明显进步占45.7%。

综上所述,灯盏花素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拮抗超氧化反应、干预炎性反应、调节内皮功能、干预细胞凋亡和胶原表达等多种作用,从而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肝功能损害等多种疾病。

共有254篇临床研究论文(中国知网)发表,涉及脑梗死、心绞痛、眩晕、高血脂、糖尿病、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骨科疾病、耳部疾病、眼部疾病等多种疾病。

(三)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1.《眩晕病(脑血管供血不足)中医临床路径》瘀血阻络证推荐用药灯盏花注射液。

2.《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推荐用药灯盏花粉针剂。

(四)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所致偏瘫;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高黏血症等;和其他缺血性及伴有微循环障碍性疾病。

2.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缓慢滴注,一次250~250mL,一日1次,或遵医嘱。

3.注意事项

(1)发现溶液浑浊、颜色异常或有沉淀异物、瓶身细微破裂、瓶口松动或漏气,不得使用;

(2)建议联合用药。如确需与其他药物混合用时,注意观察药液的性状,如混合后发生浑浊、沉淀等异常现象时不得使用。

十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死亡率占所调查的57个国家死亡总人数的11.3%,仅次于癌症和心肌梗死。脑缺血是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种,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细胞严重钙超载,大量兴奋性氨基酸迅速释放加剧损伤,同时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加重过氧化反应,导致细胞代谢功能障碍,质膜破裂,线粒体等细胞器解离,还可激活脑内炎症细胞,加重炎症反应,最后溶酶体系激活,细胞完全死亡。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血再灌损伤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目前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尚无较满意的治疗药物及方法,迫切需要多种作用机制的治疗药物。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CPCGI)是由健康家兔肌肉提取物和猪脑提取物混合组成。其主要成分为多肽、多种神经节苷脂、次黄嘌呤等。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含唾液酸的糖鞘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组织细胞膜上,尤其在胎儿和新生儿的脑中高浓度存在,因此被认为与神经细胞的分化、神经树突的伸长、突触的形成有重要关系,较早的研究就已发现外源性施加神经节苷脂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和突触的形成。次黄嘌呤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可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促进损伤细胞恢复,与小分子多肽、氨基酸配合可促进机体代谢。临床研究显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用于脑缺血等脑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的治疗。

(一)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理作用

本品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参与脑组织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有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代谢功能。

神经节苷脂具有感知、传递细胞内外信息的功能,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生长、分化等过程。作为某些神经递质、激素、病毒和干扰素的受体,具有参与神经组织的分化、再生、修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细胞间的识别作用。能加速损伤的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促进神经支配功能恢复,减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减轻细胞毒性和血管水肿。

生物体内,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广泛参与各种生化过程,包括各种物质的合成、物质的转运、信息物资的生成与传递,同时为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尤其是对脑组织更为重要。次黄嘌呤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可以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促进病态细胞、缺氧组织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次黄嘌呤与小分子多肽、氨基酸配合,有促进机体代谢作用。

2.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肌肉注射本品的最大耐受量为768.0mg/kg,该值相当于临床治疗用药剂量的400~800倍;小鼠尾静脉注射本品不同剂量,采用寇氏法计算小鼠的LD 50 为1629.30mg/kg,该值相当于临床治疗用药剂量的170~339倍。

安全性实验表明:本品单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以及连续多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对给药部位均无明显刺激作用;过敏试验表明本品各给药浓度均未引发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经全身给药后未引起过敏反应;体外溶血试验表明各浓度在3小时内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或凝集作用。

(二)产品共识、指南、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2017版)神经内科分册、神经外科分册。

(三)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用于治疗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及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缓慢滴注(每分钟2mL),一日1次,两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3.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国内外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后5~10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禁用本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本品。

(3)使用本品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症状,并可能伴有皮疹、呼吸困难、心悸、呕吐等。输液过程中应尽量减慢滴速,注意对患者进行监护,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救治。

(4)本品安瓿如有裂缝或颜色明显变浊变黄勿用。

(5)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四)最新科研成果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抗脑缺血药效学作用研究报告

十三、复方曲肽注射液

(一)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1.药理作用

本品含有治疗脑血管疾病、神经损伤及其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后遗症的曲克芦丁、活性多肽、多种氨基酸、多种神经节苷脂等活性物质,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能调节和改善脑代谢,能加速病变、损伤的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有神经功能恢复和清除神经病变症状作用。

曲克芦丁能通过与血小板细胞膜上的腺苷载体蛋白可逆结合,增加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可增加血中氧含量和氧饱和度,保护缺氧状态下酶的活性、改善微循环,促进新血管生成以增进侧支循环,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半暗带区域的供血,减轻周边区域的水肿,减小脑梗死面积。

本品所含的大量活性多肽、多种氨基酸等能透过血脑屏障,以多种形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整和改善神经元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元的分化,并影响其呼吸链,改善脑内能量代谢,能增加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对缺氧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能够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具有激活、改善脑内神经递质和酶的活性,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

神经节苷脂具有感知、传递细胞内外信息的功能,参与细胞信息传递等过程。作为某些神经递质、激素、病毒和干扰素的受体,具有参与神经组织的分化、再生、修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细胞间的识别作用。能加速损伤的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促进神经支配功能恢复,减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减轻细胞毒性和血管水肿。

(二)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肌肉注射本品的最大耐受量为32.0g/kg(以曲克芦丁计),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1333~2666倍;小鼠尾静脉注射的LD 50 为67.61g/kg(可信限95%),相当于临床治疗用药剂量的1126.83倍。

安全性实验表明:本品单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以及连续多次静脉注射给药与肌肉注射给药,对给药部位均无明显刺激作用;过敏试验表明本品各给药浓度均未引起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经全身给药后未引起过敏反应;体外溶血试验表明本品各浓度在3小时内对家兔红细胞均无溶血或凝聚作用。

(三)临床用药建议
1.适应证

本品用于治疗脑卒中等急慢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意外创伤及创伤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用于治疗闭塞综合征、动脉硬化、血栓性静脉炎、毛细血管出血以及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

2.用法用量

(1)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2次,或遵医嘱。

(2)静脉滴注,一次10mL,一日1次,稀释于250~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20日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3.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慎用。

(2)本品不能与平衡氨基酸注射液在同一瓶中输注,当同时应用氨基酸输液时,应注意可能出现氨基酸不平衡。

(3)国内外药品上市后检测发现可能与使用神经节苷脂产品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若患者在用药期间(一般在用药5~10天内)出现持物不能、四肢无力、迟缓性瘫痪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禁用本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慎用本品。

(4)使用本品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症状,并可能伴有皮疹、呼吸困难、心悸、呕吐等。输液过程应尽量减慢滴速,注意对患者进行监护,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救治。

(四)最新科研成果

1.复方曲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复方曲肽注射液促血管新生的研究。

十四、天癸更年软胶囊

(一)方解

处方来源:依据《晶珠本草》记载,沙棘有益血功效,推测沙棘鲜果的果油单方可能具有调理气血,提高雌激素的作用,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而开发研制了中药单方药,即沙棘果油的单味中药,它具有内分泌调节与免疫网络双向调节的作用。

(二)毒理学研究
1.急性毒性试验

给小白鼠灌服天癸更年丸27g/kg Bid,连续观察7天。结果表明:给药组动物无死亡;且动物心、肝、脾、肺及肾等主要脏器无明显异常。故天癸更年丸一日最大耐受量为54g/kg相当于人临床用药剂量(4.5g/60kg)的93倍(按体表面积计算)或720倍(按体重计算)。

2.长期毒性试验

天癸更年丸按1.8g/kg,4.5g/kg及9g/kg(按体重计算分别相当临床成人用量的24、60、120倍),每天给大鼠灌胃,连续3个月,观察动物行为活动、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病例切片组织学检查,皆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天癸更年软胶囊按上述剂量给大鼠灌胃3个月,皆无发现明显毒性反应。

(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天癸更年软胶囊是一个全面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独家专利药品,能促进血清雌二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含量上升,可使应激性、持续性刺激所导致的衰老小鼠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和皮质酮含量下降,可促进其下丘脑神经递质多巴胺、五羟色胺的代谢,可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心、脑及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和脂褐素的含量,促进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E-玫瑰花结的形成、脾空斑形成细胞的含量上升、小鼠内溶血素的形成等,可降低高脂血瘀大鼠血液黏度、血液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固醇含量。

(四)临床研究
1.更年期综合征

(1)卵巢功能病变

赵丽梅,袁秉祥,魏霞蓁,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老年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3):317-320.

天癸更年软胶囊可增强垂体-性腺轴功能,通过调整促进bcl-2蛋白及mRNA表达,和抑制fas蛋白及mRNA表达,发挥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加雌性激素受体的含量,从而实现调节雌激素水平,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2)神经精神症状

①赵璇,李媛洁,蔡艳艳,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雌性老年大鼠脑NGF、BDNF、TrkA和TrkB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12):1868-1872.

②李媛洁,宋天保,赵璇,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雌性老年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7):619-622.

天癸更年软胶囊可上调下丘脑ERβ和TH及血管壁的VEGF表达,并调节脑内的胶质反应和星形胶质细胞的G-CSF表达,因此对老年期脑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3)抑郁症

苏联珍,魏霞蓁,陈东,等.天癸更年软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60例[J].陕西中医,2007,28(7):813-815.

天癸更年软胶囊能有效地改善女性更年期抑郁症,除针对更年期综合征主症烘热汗出外,对伴有情志异常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躯体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疑病,睡眠障碍等)各项症状疗效确切。

2.骨骼代谢病变

①刘波,袁秉祥,郭雄,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骼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35-139.

②刘波,袁秉祥,郭雄,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老年雌性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8):803-805.

天癸更年软胶囊可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及细胞因(TGF-β1、IGF-1)旁分泌/自分泌途径,促进成骨、抑制破骨,有效改善绝经后骨骼代谢,可减少或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

3.机体衰老病变

①雷方,王振林,魏霞蓁,等.天癸更年软胶囊对老年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23(3):237-239.

②雷方,王振林,魏霞蓁,等.天癸更年软胶囊的抗氧化作用及其肝细胞线粒体膜分子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43-1246.

天癸更年软胶囊能够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生物合成、减少脑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降低MAO的活性,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以推迟机体衰老进程。

(五)临床用药建议
1.临床适应证

由于天癸更年软胶囊具有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的功效,故适用于肝肾阴虚兼血瘀证型更年期综合征,可改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胸闷、胁痛、大便干燥、皮肤瘙痒等症。同时,药理学研究证实,天癸更年软胶囊是沙棘脂肪酸制备的中药制剂,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组织细胞衰老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骨质疏松症、精神抑郁症等疾病。

2.用药剂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疗程为3个月。 h7p3mlqHC4IHU6JPJrW2w5CgZevVCnfdoT72GWRo6R24Lu9T9cokKsvdVFQOU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