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脑心同治”理论的中医生理基础

心主神明。藏象学说认为: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活动中神志活动由“心”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指出心具有主神志的功能。所谓神,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它不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影响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指出心能够接受外来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故《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在五脏中居统治地位,是人体的调控中枢,《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血者,皆属于心。”意指心除主神明外,尚且具有主血脉的功能。《灵枢》云:“心藏脉,脉舍神。”“血者,神气也。”全身的血液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功能,才有了主神志的功能。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出现异常,也会带来主神志的功能改变。

脑为元神之府。脑居颅内,为髓之海,后世医家对其功能认识也逐渐深入,明代李时珍曾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语出《本草纲目·二十四卷》“辛夷”条下。明·李时珍最早明确提出脑与神志活动具有密切关系。脑居颅内,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谓:“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从其解剖位置上看,上至于天灵盖,下至于风府穴,藏于颅腔内。脑的生理功能主要与人体某些运动及头部某些器官功能有关。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清·王清任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脑的功能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医林改错》中记载:“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

心脑共主神明。近代中医学家结合医学发展,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心脑共主神明。为心脑同治奠定了基础。何廉臣认为:“盖以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主神明,所得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张锡纯则提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相成。”认为神明既有“元神”“识神”之分,“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亦有体用之别,“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神志活动的产生是由脑而达于心,由心而发露于外。“盖脑中元神体也,心中识神用也。人欲用其神明,则自脑达心,不用其神明,则仍由心归脑”。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神明往来于心脑之络,脑为统帅,心气上入于脑,心脑神明贯通,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产生意识思维并支配其相应行为。因心脑共为神明之府,又有血脉相通,故“一处神明伤,则两处俱伤”。脑之神明伤,可累及于心,心之神明伤,可累及于脑。以上论述明确地阐述了心与脑的生理功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ZrFt3eTm5c6P7/17NtWIM4cPeHXI+vdeAMGKF6dW+jD3CTtDkXbvJhfj0VkX03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