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古罗马时期

第一节
古罗马美学产生的背景

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能够看到很多古罗马的痕迹:去欧洲游历时,必去的景点有古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这些大气恢宏的建筑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当时的古罗马,又有怎样的繁盛景观呢?这种繁荣是不是也会对美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呢?

1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末开始,古希腊奴隶制出现危机。北方的马其顿国王率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政治中心也由希腊的雅典转移到马其顿。在帝国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统治者一直试图用希腊文化改造世界,这一时期被称为 “希腊化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短暂,但是在古希腊文明向古罗马文明的过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

2 古罗马文明简介

古罗马的历史分为 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始于公元前753年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被称为罗马王政时期。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510年开始,王政被推翻,贵族奴隶制共和国建立。第三个时期是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罗马帝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古罗马达到鼎盛。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帝国开始衰落,之后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灭,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

古罗马 奴隶制经济繁荣 ,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大量奴隶进入罗马投入劳动,使得奴隶制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的基础。但在停止征战之后,奴隶来源减少,原本的奴隶制经济也逐渐衰落,小农经济也早已失去活力,帝国的经济便开 始衰落 下去。

古罗马文化的发展受 到了希腊文化的很大影响 ,同时自身也发展迅速。最早在罗马帝国被使用的 拉丁文 ,成为很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很多当时的 建筑遗址 一直保留到现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如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贝城、万神庙等。 罗马法 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契约自由以及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一直到今天都有很高价值。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基督教 ,对欧洲文化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古罗马时期,古代的希腊文化逐渐走向衰落,罗马文化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之后,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沟通,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发展和促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希腊化时期,文化发展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城,罗马人在那里建立了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而且汇集了很多当时的著名学者,他们对各个学科都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分类。

当时,很多学者都对社会科学进行了专门化的研究,尤其重要的是将社会科学从哲学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和学科逻辑。当时这些学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领域都有了新的成就和贡献,为后来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古罗马在哲学上有非常大的成就。当时君主专制的国家建立起来,由于连年战乱,君主专制制度变得非常极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脱节越来越大,以致个人的理想、人生、道德问题都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紧迫。所以当时很多提倡以个人为中心的哲学学派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比如斯多葛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等唯心主义学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改造已经没有信心,所以提倡做人要以个人为中心,要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和超脱世界的人生理想。

古罗马在 文学 上的成就也很丰富。古罗马的戏剧非常繁荣,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其他文学形式,例如以恺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古罗马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的审美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军事扩张,奴隶主聚敛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过着物质奢侈的生活,他们注重财富和享乐,贪图粗野和血腥,这些庸俗的趣味对当时的审美趣味和社会风气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很多血腥、色情的娱乐发展起来,艺术的主题也脱离现实的生活,而逐渐成为宫廷享乐的工具。整个时代都变得浮躁起来,很多哲学家的追求就是清静无为,因而也没有出现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造的那样系统完整的美学体系,这说明古罗马当时在文艺方面是有所衰颓的。

第二节
斯多葛派的美学思想

“世界是美丽的。这从它的形状、色彩和满天繁星中显而易见。因为它有一个胜过所有其他形状的球形,它的色彩也是美丽的。而且也因为它巨大无比,因此它是美的。它包含着互相联系的各种事物,它就像一只动物或一棵树那般美丽。这些现象都给世界的美增添了光彩。”在斯多葛学派的这段话中,我们完全看到了自然的宇宙的美。这样的美究竟是从何而来?让我们对这一学派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层分析。

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是芝诺,他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这个学派最早是集会在广场的画廊聚众讲学,并因此而得名。它是希腊化时期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德、马可·奥勒留、克里斯普等。

1 本体论和道德论

斯多葛学派的基本主张是 宇宙是绝对的理性 ,理性为人类提供共同概念,使得人人都具有共同经验,进而形成真理的标准。他们认为:宇宙是美好的、有秩序的、完整的,由神圣的火种演变而来。人则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因此人应该做到与宇宙的大方向相协调。因此人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智的判断,避免受到感情方面的影响。

进而他们又提出了 “道德论” 。他们认为人的美包括形体美和道德美两方面,但真正的美是道德美。他们认为克制、知足、平静都是美德。他们对于美学的基本主张是:审美价值完全从属于道德价值,一切与道德无关的美都是毫无价值的。

2 美的来源

斯多葛学派在艺术的来源上,仍然坚持了之前很多哲学家提出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说法。

他们首先 肯定了世界的美、宇宙的美 ,他们认为自然是渗透理性的宇宙本体,是真理的来源。即便是丑的东西也是为了使美更加突出。

他们认为世界的美是自然本身创造的, 自然是美的本原 。他们认为,大自然实际上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生产和创造的大自然的景色和事物都比艺术还要美。而艺术是逊于大自然的创造的。可见他们不仅肯定自然的美,也 肯定自然的创造力 ,认为自然实际上创造了一切的美。 自然是高于艺术 的,艺术实际上只不过是对自然的模仿,自然拥有一切创造美的方法、手段和创造力,这是任何艺术都不及的。

他们在自己的学说中极力肯定了自然本身的创造力,得出了自然高于艺术的结论。实际上他们将美的概念 过于客观化 ,脱离了人的主观认识,这一点是有缺陷的。

3 美的原则

他们说道:“人体的美就是构成互相间关系以及对整体关系和各部分之间的对称,而心灵的美则是智慧及其对整体关系和互相间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对称。”也就是说,他们认为 对称、适度、比例等因素是美的基础原则

他们还提出一个新的美学概念“ 得体 ”。这个概念不同于艺术模仿中的对称、适度、比例,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物的形式,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的内容, 是审美和道德的统一

4 美是客观的

斯多葛学派还认真研究了美的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美是客观的。所谓美是客观的,说的就是任何事物的美都是纯然客观的,都是因为它自己的某些特质而美,而不会因为周围人的理解或者是周围事物的衬托而显得美,这种美是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美的客观性非常符合斯多葛学派关于理性认识的一些看法,例如认为人的思想应该是以理性为主的。

但是这样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重要的,所以就完全忽略了感性思维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他们对于审美的理解是完全客观的、理性的,脱离了人是审美主体的条件。所以他们主张人类的赞扬并不是事物美的原因,事物不可能因为人的赞扬就会变得更美,也不会因为人类的贬低就变得更丑。同时,这样的思想使他们非常热衷于在自然和艺术之间作比较,而且总是得出自然高于艺术的结论。这就说明他们对于审美活动和艺术本身并没有充分的热情。

第三节
伊壁鸠鲁派的美学思想

“我们断言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终结,因为我们认为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很难想象在美学这样严肃认真的学科中,快乐也能作为一种思想来讨论。伊壁鸠鲁派的学说正是如此。

伊壁鸠鲁派是希腊化时期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一个学派,是由伊壁鸠鲁创立的哲学派别。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卢克莱修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被称作伊壁鸠鲁学派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丰富的美学思想。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1 原子论和快乐论

伊壁鸠鲁派的美学思想的根源是 唯物主义的原子论 。他们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学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原子和虚空构成的运动。原子除了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而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原子形状的种类是有限的,它在无限的虚空中进行永恒的运动。 原子的运动既有必然性 ——有序的垂直下落; 也有偶然性 ——某些原子下落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而导致的偏斜运动。正是因为如此,自然才从本质上具有永恒无限的创造力。他们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理解世界和美的创造过程,所以他们认为 美是客观的 ,并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美学观点具有反神学的唯物主义特征。

在美学方面,伊壁鸠鲁提出了 快乐的美学观 。他认为:“即使你谈论的是美,你也是在谈论快乐,因为美如果不是令人快乐的,那就不是美。”他以快乐为美的观点一直贯穿于他的美学思想当中。

2 感觉主义

伊壁鸠鲁派的代表人物卢克莱修认为美学的特征是感觉主义。他 从感官的角度出发 ,对于人的感官、感觉、情欲及其产生的美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眼珠未产生出来以前没有视觉,舌头未被创造出来以前没有语言;相应地,舌头的出现远远地早于语言和谈吐,而耳朵之被创造也远比任何声音之被听见为早。”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认为人的感官是先于它们的目的和功用出现的,在出现这些感官之后才产生了人的感觉。

他同时认为 人的情欲 也是人的本性,并认为美与爱是一致的。伊壁鸠鲁曾这样说过:“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但同时,他又认为其实快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欲望,比如无休止的狂欢、美色或佳肴,这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指的是能够在清晰的选择中见到灵魂的安宁,在恰当的推理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他认为的美是适中的快感,是使得心灵能够安宁的因素,并不是纵欲。因为他认为精神的快乐远远大于感官的快乐。

以这种观点为基础,伊壁鸠鲁还提出了 社会契约论 的思想。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正,真正的公正其实是人们在交往当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不会互相伤害的约定。这种社会的美,在西方政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快感就是美感

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感就是美感,虽然这个结论之前也有很多学者曾经提出来过,但是他们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原子运动的理念对这一结论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他们认为,每种物体都是能够放射出原子的,当人与这些物体释放出的原子进行接触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正是由于物体的原子和身体器官发生接触才产生的。但是每种物体释放出的原子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的物体释放出来的是圆滑的原子,这种原子就能够令人在与之接触的过程当中产生快感;有的物体会释放出带钩带刺的原子,这种原子就会令人产生痛感。而人在产生快感的时候,就会产生快乐,能够令人产生快乐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所以这样的事物就是真正的美。因而,快感就是美感。

4 艺术源于模仿和需要

在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中,也有关于美和艺术产生的问题。他不仅认为艺术源自于 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同时也认为艺术来源于 人类社会对于艺术的需要 。他认为,当人类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之后,便开始寻求精神层面上的快乐,于是开始模仿自然中的唱歌、舞蹈、吹奏,便形成了最初的艺术形式。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的理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断增强,尤其在文字出现之后,出现了诗歌、小说等文学现象,以及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他的这种看法其实已经超越了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即他认为艺术不仅能够带来快乐,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传播理性、传播思想的功能。

第四节
怀疑派的美学思想

在各种美学观点都开始出现的时候,也就同时出现了与他们的观点相反的声音。这种反对的声音就来自于怀疑派。他们认为某种理论是错误的,或者没有意义的,更甚者会认为某些事情是完全不存在的。他们的这种美学观念虽然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和诡辩主义的错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为美学的发展增加了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怀疑派是希腊化时期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皮浪,所以这一学派又称为皮浪主义。怀疑派指的是对于客观世界、认知、真理都表示怀疑的一种学说,他们认为这一切都值得怀疑、不可相信。他们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美学理论,而是在破坏别的美学思想。

1 皮浪的怀疑学说

皮浪有句著名的话“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也就是说他认为很多事情都是 无法判断 的——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他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信的,甚至客观世界是否存在也值得怀疑,人不能够依靠客观世界做出判断,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那么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发表观点、不做判断,也就是不作任何决定。

因此,皮浪在判断美与丑的时候直接否认掉这种判断方法,因为他认为事物是没有美丑之分的,只有正当与不正当的分别,并没有某一种美或者丑的属性是跟随着事物存在的,人们只会根据风俗习惯来选择是否进行这种活动,这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也就是说他认为 评判美与丑的标准并不存在 ,认为无法去判断美丑,而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做判断。

所以他的主张是对于 一切都要无动于衷 ,不做任何判断和反应,这样就不会产生争论和烦恼,灵魂就能够得到安宁。

2 恩披里克的怀疑学说

恩披里克是怀疑派在罗马时期的重要代表,他本身既是哲学家又是医生。他的著作《皮浪学说要旨》和《反对学者》中,都有很多关于美学的言论。他认为虽然美和艺术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是无法得到其中的真正知识的。因此他也最早提出了 美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反对演讲术 ,认为演讲术不能成为一门科学。演讲所采用的论据有真有假、不可相信,演讲术没有科学的目的和效用,而且也不存在任何科学的规则。

反对文学理论 。他认为文学理论要么是超越我们理解力的,无人能够把握,要么只涉及部分文学,是片面的理论。同时,他认为文学理论是没必要的。

他同时也 反对音乐和音乐理论 。他认为音乐的宣泄、净化、教育人的功能都是人的幻想,音乐并没有那么大的效用,它只是暂时将人的注意力分散,使人们逃避原本消极的情绪,而且音乐会使人变得懒惰、痴迷、堕落。最终他认为音乐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声音,声音只是能够引起人的感觉变化,它本身并不是感觉。当然他的这种思想是典型的唯心论,没有认识到声音和音乐的客观性。但是他提出的音乐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节
折中主义的美学思想

在古罗马,面对之前的各种哲学思想体系,很多人开始对此有所反思和整理。他们广泛地阅读和了解前人的哲学思想,对其加以整理、合并。他们并没有产生新的哲学思想,但却对前人的哲学理论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和全方位的论证,在美学方面也是如此。

折中主义是指在哲学上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和理论观点,只是在接受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而上学地将各种思想理论拼凑在一起。在哲学上,他们试图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体系。他们虽然对前人的观点有所研究和补充,但是没有固定的原则,经常模棱两可。

在古罗马,折中主义哲学家们多是对已经形成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三派哲学进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家、雄辩家。他曾活跃于罗马的政治舞台,也是“拉丁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的哲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美学观点。

1 美的定义和分类

西塞罗对于美的定义是:美是悦目的颜色和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定义的前半部分是亚里士多德早已提出的美学定义,指的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客观因素。西塞罗在后面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不仅仅是看到了色彩的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人的感觉和体验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他认为 美产生于主观观念和客观物质的辩证统一

他对于美的分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美有多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为 理智美和感觉美 ;第二种分为 有用的美和装饰的美 ;第三种分为 自然美和艺术美 ;第四种分为男性美和女性美,也就是 尊严美和秀美 。前三种分类是对于前人理论的梳理和总结,第四种分类是他独创的贡献。在第四种分类中,他区分了后世所重视的崇高和优美两种基本类型,对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2 美的内在感觉说

西塞罗认为美是 人经由感官而感受到的 ,这种感觉是人类特有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能够唯一感受到语言和行动中的某种秩序或内在和谐,别的动物和植物是不能感受到的。人在感受到这些之后,这种感觉从外在转化到内在的精神世界当中,这就会使人们脑海中产生一种美感。在产生美感之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对这种美感有所体现。但是这种美感的产生和影响在别的动物或植物身上是肯定不会有体验的。这个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此为基础产生了“内在感官”说和美感是一种判断力的说法。

3 对艺术的理解

西塞罗对艺术的理解停留在对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在艺术的产生上,他认为 艺术是模仿自然和遵循自然 。但是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上,他又认为艺术 模仿 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自然形象,而是 想象中的理想形象 ,而且他认为这种理想形象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显然这两个观点之间有相互矛盾的成分,这就是折中主义存在的缺陷,缺乏对美的判断的基本原则。

同时他对艺术也进行了分类。第一种分为 创造事物的艺术和研究事物的艺术 ;第二种分为 自由的艺术和从属的艺术 ;第三种分为 必要的艺术和引起愉悦的艺术 ;第四种分为 有声的艺术和无声的艺术

他还注意到了 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公众的尊重是各门艺术的缪斯。”

4 艺术创造的条件

西塞罗还研究了艺术创造的条件。他认为,艺术在创造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比如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法,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做工的时候需要有得心应手的工具。艺术创造的过程还需要有天才的灵感,这样的灵感能够引导人们走向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艺术创造还需要理性的引导,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以理性的视角给人以指引。艺术创作还需要无意识直觉,这种强大的力量虽然难以说清,但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的艺术创造力。

第六节
普鲁塔克的美学思想

所有人对于美的理解,都是在美的范畴之内进行思考。其实,丑作为美的对立面,也是具有思考价值的一个话题。很多名人曾对丑做出自己的理解,普洛丁认为“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就是丑”,王尔德认为“美高于善,善胜过丑”,乔治·桑认为“真理不存在于丑化了的现实里”。

普鲁塔克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思想上倾向于柏拉图,但是受其他学派的影响也很大。他的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和《道德丛论》对后世的影响都特别大。

1 对丑的理解

普鲁塔克在他的文章《青年人应当怎样学习作诗?》中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很多诗歌中都包含不道德的因素,怎样才能使青年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受到道德上的损害?进而他提出了一个真正的美学问题:“现实中丑的东西在艺术中能够变得美吗?”他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丑的东西是不可能变成美的。因为丑的东西的摹本以及衍生物都一定是以丑为基础的,如果说它能够变美,就是对于它丑的本质的一种违背。可见他对于美丑之间的界限还是区分明显的。

但是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他又发现,艺术作品中对于丑的事物的模仿,并不会让人们感到丑恶,如果模仿得非常逼真,还会引起人们的快感和美的享受。比如当口技者模仿猪叫或者绞车发出的吱吱声时,观众都会觉得兴趣盎然,而并不觉得这些声音在现实生活中原本是令人讨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他进一步指出,人们会对这种模仿产生快感,就是因为人通过智慧将这种对事物的模仿和事物本身进行了区分。也就是说丑的东西和模仿丑的东西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而人类能够凭借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区分,并且判断其好坏美丑。最后他指出模仿美的事物和用美的方式模仿事物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他认为人们欣赏模仿丑的东西的艺术作品而产生快感,是因为创造者高超的模仿技能,而并不是因为他在模仿丑,艺术中 模仿的丑也是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的

2 对丑的应对方法

在对丑论述完之后,普鲁塔克又开始研究如何应对丑。在诗的问题中,他认为不应该直接堵住青年人的耳朵,不让他们再看这类的诗歌,而是应该 “用理性限制他们的判断” ,将道德的判断事先教给他们,让他们具有判断好坏的能力,这样就能够避免诗歌中的不道德现象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

同理,在艺术的实践中,对丑的应对方法,一种是“堵”,一种是“疏”。如果严禁在艺术中出现任何丑的形象,这显然会得到很多人的反对,因而就应该更注重对形象的塑造问题,使丑能够以一种美的方式展现出来。

普鲁塔克关于丑的论述,基本上停留在一个不算高深的水平上,但是他重要的贡献在于将丑的问题直接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例如他提出时代的需要和青年读诗的问题,其实就是将丑的问题揭示得更加尖锐和突出,他说的不仅仅是青年人会不会受到不道德的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包括青年人能不能够欣赏和如何欣赏思想内容不好的艺术作品,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涉及了艺术作品中美与善、假与丑、内容与形式、文艺的道德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问题,对于当时来讲,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普鲁塔克对于丑的应对方法,还做过其他的探究。他认为可以用“酒和水混合”的方法,就是将艺术中的美和丑混合在一起,既不过分点出丑的缺点,也不过分点出美的优点,而是让这些现象同时出现在艺术作品当中,这样就能够减弱毒害。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任性发泄的厚颜无耻来进行神话和戏剧表演,这样就相当于“以毒攻毒”。当然,他主要强调的还是理性引导的方法。

3 艺术之间的关系

普鲁塔克对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有过一些探索。比如说诗和画之间的关系,他曾经说过“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就是说诗和画之间是相通的,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他认为,诗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古希腊人歌颂太阳神和酒神的歌舞,其实就是这两门艺术之间的结合。其实也可以将这两门艺术之间的关系用同样的话来概括:舞蹈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舞蹈。

他还对美感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他认为人在感官上获得的享受和快乐也是一种美,比如说味觉的美。他曾经说,人们认为食物和香味就是美的,因为他们在享用佳肴的那个时刻就是美的。后来他的这个观点经常被后人引用。

第七节
维特鲁威的美学思想

当美学思想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蓬勃发展的时候,它也成为很多艺术的指导理论,因为美学中有很多关于艺术和美的理论。同时现实中艺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美学思想的进步。下面将要谈到的古罗马建筑学就是如此。

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恺撒时期的御用工程师、建筑师。他在他的作品《建筑十书》中,阐述了大量对于建筑的观点,堪称古代建筑学的百科全书。他不仅仅从实际角度去讨论建筑,还从美学的角度对建筑进行分析和观察,所以说这本书也是西方古代建筑美学的权威著作。

1 对建筑美的理解

维特鲁威认为,评判 建筑是否美有三个标准:效用、坚固和美 。这是在他的作品《建筑十书》中从头到尾贯穿的根本思想。也就是说,他认为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它的目的性需求,要实用价值高、使用时间长、抗击能力强,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种不同的需求,建筑才有真正的美感。

他经常在讨论建筑的时候利用美学的理论。他认为人们感受建筑的美,是建立在其外在优雅而且内在比例结构都适宜的基础上的。在此,他强调了建筑的对称和比例。同时他认为,建筑的美应该合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本来就是艺术的范本,同时也是建筑的范本。例如人体的各个部分就有十分恰当的比例安排,人的面部器官的分布、四肢的长度都是具有合理的比例安排的,因此建筑也应该像人的构造一样,具有这种合乎自然法则的比例美。

从而他又提出建筑的 六要素,分别是:结构安排、设计布局、客观对称、主观对称、得体和节省。 在这六个要素中,不仅有对于建筑现象表面的研究,还有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客观对称和主观对称。所谓的客观对称,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或是能够用测量的方式精确把握的对称,主观对称则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因为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客观的精确的对称都是美的,如果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则,有时候会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在人们欣赏建筑时,距离的远近、视觉的误差、光线的反射等会造成一定的偏差效果。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建筑师就应该对原本的对称比例做相应的调整,使建筑的结构符合人们的欣赏角度。 主观对称是对客观对称的一种修正和调整 ,使得原本死板的建筑更具有美感。主观对称在雕塑、数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2 建筑师的教育

从对建筑的要求出发,维特鲁威又提出了对建筑师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建筑师要有两方面的知识,第一是 实践知识 ,指的是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的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经验;第二是 理论知识 ,这包括了对于美学的一些知识构建。其中他比较注重的是想象力,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要有对建筑的虚构和想象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建筑的美。除此之外,他认为哲学的观念也能够引导建筑师的工作,因为如果没有纯正的目的和理念,是肯定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

第八节
贺拉斯的美学思想

在美学思想中,文学艺术同样是个重要的范畴。在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过程中,同样有大量的美学思想隐含其中。在贺拉斯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渗透着对于古希腊文化的推崇,他曾说过:“时间能使隐匿的东西显露,也能使灿烂夺目的东西黯淡无光。”在他看来,古希腊的传统文化是永远具有光辉的,需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坚持,这就是最早的“古典主义”。

贺拉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奥古斯都时期的诗人、文艺批评家。他曾在雅典求学,推崇古希腊文化。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保存在他的作品《诗艺》中,这部著作在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第一部经典”,在之后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古罗马文艺的现实问题

在古罗马时期,文艺发展遇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古希腊文化已经走向衰落,文艺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客观转向主观,个人主义、感伤主义、形式主义都开始抬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社会当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类的理想问题都变得非常淡漠。在文艺界这样的情况表现得十分明显,很多作品只知道讨好观众,完全没有思想和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贺拉斯认为应该重振道德和民族精神,才能够彻底解决当时社会和思想界存在的问题。

贺拉斯在他的作品当中非常猛烈地抨击和批评了当时在艺术当中出现的各种不健康的风气,认为罗马太过于放纵整个社会风气,很多艺术表现都非常狂妄,这样的行为应该用法律加以制裁。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罗马文艺太过滥用想象和独创,反而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尤其是违背了古代希腊文艺的传统。

所以他也在他的作品当中提出了一些应对的解决方法。他为罗马文艺的发展提出了古典主义的方向,认为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向古代希腊的文艺进行学习。因为古希腊的文艺是最符合自然、理性的规则的,是最好的榜样。除此之外,对于想象,也应该有所限制。其实他并不是反对想象、独创和感性这类原则,而是认为应该加以限制。他认为应该用规则来约束想象,在传统当中追求独创,用理性来引导感性,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他归纳的这些其实就是古典主义的基本精神。

2 艺术模仿古典

从亚历山大之后,古希腊文化出现了衰落现象,贺拉斯的《诗艺》正是要改变当时文艺的颓靡现象。他认为,罗马文艺滥用独创和想象力,违背了古希腊文艺创作的传统和基本规律,因此他指出应朝着古典主义的方向努力,向古希腊的文化学习。他曾说“须 勤学希腊典范 ,日夜不辍”,这正是古典主义的实质。

在文艺的产生方面,他首先接受了 艺术模仿自然 的观点。但是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于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模仿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然性现实、模仿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模仿古典、 模仿古希腊文化 中的传统规则,在题材的选择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是如此。他虽然不反对新的题材选择,但是更倾向于古希腊的旧题材。他认为如果自己创造独特的办法是很难的,那么即便是创造普通题材也是很难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还不如将古希腊的旧题材加以改编,反而更有意义。于是他将不同年龄的人物典型进行了划分,将这些人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出某一类人典型的人物性格,这种典型大多都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文艺作品。看起来这些思想都是在推崇古希腊的文化,但是却又过于公式化和概念化,束缚了文艺的创作思路。

3 合式的原则

贺拉斯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合式” 最能够体现古典主义的精神。他认为合式是文艺的最高标准,在这个标准中不仅包括内容形式的整体合一,同时也涉及情感、思想,所以说这个概念既具有审美意义,又具有道德意义,这正是古典主义精神的体现。

第一, 文艺创作要做到整一 。他认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做到统一和一致。他认为艺术虽然需要创造力,但是不能没有规则地胡乱创作,艺术的美在于整一,艺术家必须在创作的过程中体现出艺术的整体性,而不能只拘泥于细小的方面。这种整一性还要与古典主义相结合,很多创作的规则必须符合古希腊的创作传统。他曾经说过“习惯是语言的裁判,它给语言制定法律和标准”,意思是说语言一定要符合人们的习惯,这表达了整一的原则。

第二, 文艺创作要以情感打动人 。他认为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如果想让观众笑,首先自己就应该是笑脸;艺术家如果想让观众哭,那么自己也应该是深切悲痛。这就是说艺术作品能够传递感情的基础是创作者是带着感情去创作的,他们要能够切身体会到那种情感,对情感有深层的理解,才能够将这种情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够使人们感动。

第三,对于文艺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 有理性的思想 。他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正是因为艺术作品中具有光辉的思想和准确的判断力,这种思想和判断力指的就是理性精神。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要建立在理性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真正的价值。

4 文艺的作用

贺拉斯在探讨诗的作用的时候,认为诗的目的始终是给人教育和娱乐,将愉悦和有益结合在了一起。这其实就说明了艺术既有 教育的作用 ,又有 审美的作用 ,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快感,这是对艺术作用的全面的阐述。

5 天才和艺术的关系

在天才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贺拉斯认为应该是天人并重的。别人曾经问他,写一首好诗,重要的是天才还是艺术?他说,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两者应该互相作用、互相结合。如果说只有苦学但是没有天才,这样的人可能只是勤奋,但是却没有华丽的想法;但是如果只有天才却没有勤奋,这样即使有想法也不可能表达出来。所以这样看来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还是更加强调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他认为人要经过长期的刻苦和训练,才能够真正取得成就。

第九节
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崇高的描述:“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石壁崇高,昂藏隐天”“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从中能够看出,古代的中国人也是热衷于讨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崇高的。而在西方世界,最早将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来讨论的思想家是谁呢?他就是朗吉弩斯。

在古罗马的美学史中,《论崇高》的影响不得不提。它曾被长期埋没,作者和年代都不确定,但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位叫朗吉弩斯的雄辩家所著。《论崇高》在美学史上的贡献极大,它第一次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加以研究,创立了最早的崇高学说。这本书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了当时人们极高的重视。

1 崇高

朗吉弩斯最初论述的崇高,是 文章风格的崇高 。他认为崇高存在于一种高深奇妙的措辞当中,但又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的巧妙,还因为它们具有更加深层的力量,很多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都是因此而具有永久的地位。文章风格的崇高不仅仅是因为文辞或是表达方面的技巧,更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高超的思想认识、强烈而庄严的情感共鸣。这种崇高能够对人的心灵和灵魂有极大的提升,产生一种慷慨激昂的喜悦,这是超乎普通的情感和体验的。他认为这种由高妙的措辞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构成的崇高作品,能够控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被这种类型的文章和思想所征服,并且人们在感受到这样的崇高、庄严、雄伟之后,也能够将这种品质深入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所以说这种强烈的感情带给人的影响绝不是暂时的,而是深远持久的。同时他的想法也是相对辩证的,在把情感摆到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理智和理性。

他认为文章风格的崇高有 五个来源: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感情、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其中最后一个是对前四个来源的总结。因为“崇高可以说是灵魂伟大的反应”,所以说创作者一定首先是个崇高的人,才能够创作出崇高的作品。

同时他认为崇高不仅仅是个修辞学的概念,还是一个 美学范畴 ,所以他还讲到了 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崇高 。他曾经引用《旧约·创世记》中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认为这是崇高的例子,这是一种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崇高。他还说,从生命的最初开始,人们其实就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初能感受到的是生命的伟大,是神圣赋予人的生命的意义,其次是对于周围世界的观察,自然的景色和事物,都能够带给我们庄严的感受。他讴歌上帝、赞美人性和生命、欣赏大自然和周围的世界,认为这些伟大的、雄壮的事物都是崇高无比的。

2 狂喜

在探讨文艺的作用时,他认为文艺不只有教育、娱乐的作用,还有 “狂喜” 的作用。他认为平凡的文章会对观众产生说服的效果,但是不平凡的文章却不仅仅是说服,还能够带来更大的感动力,那就是狂喜,这种狂喜指的就是一种强烈的感情和感染力。他曾经把这种狂喜的感受比喻成是脱鞘而出的剑,或是突然而来的闪电,不仅来得突然和猛烈,而且具有很强的力量和极大的杀伤力。这种惊心动魄、高度亢奋的效果,孕育了崇高的品质。

3 艺术的来源

在艺术的来源问题上,朗吉弩斯和贺拉斯一样都是古典主义者,他们都认为 艺术应该模仿古典 。但是朗吉弩斯的模仿不是在规则、技巧、选材等方面,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他主张应该认识到古典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都是伟大而崇高的,要对这些思想和情感进行深刻认识,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而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他更侧重于关注由天才产生的、由想象而激发的灵感,这种灵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时常会为创作带来惊喜。他说:“永远使人喜爱而且使一切读者喜爱的文词就是真正高尚和崇高的”,这句话指出,判断作品是否崇高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被读者喜爱,符合这个标准的应该就是古希腊的古典文化。但是从他的表述中也能够看出,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高尚和崇高的标准,所以他的观点实际上是辩证的和发展的。

4 民主政体与艺术繁荣的关系

朗古弩斯还曾经在他的作品当中讨论了民主政体和艺术繁荣之间的关系。他对于罗马的专制政体进行了非常猛烈的抨击,认为这样的国家对于社会风气有很多不良的引导,使得社会上的人普遍都以追求财富、享乐和虚荣为目的。他甚至认为奴隶制国家中的人,灵魂上都挂着锁链;专制国家中的人,就好像长期处在牢笼当中。所以他认为应该提倡民主制度,他曾经说过“民主是天才的好保姆”,就是说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人的思想才能够得到自由,艺术才能够得到繁荣。

第十节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

当美学思想发展到古罗马后期的时候,各种思想都开始在美学界涌动,不论是古典主义还是创新思维的学说,都有了自己的系统,同时基督教也发展起来。由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东方的神秘学说也被传播到西方。在这种学说交织的时代,一定会有新的思想应运而生。普洛丁的神学美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普洛丁是古罗马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也是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的始祖。因为他出生在埃及,生活于希腊,又曾经有过到东方印度和波斯游历学习的经历,所以在他的哲学思想中,融合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东方的神秘主义思想。他的著作经由整编形成《九章集》,其中的《论美》和《论理性美》都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

1 “流溢说”

普洛丁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流溢说”,这是一套神创世纪的理论。他认为 万物皆来自神,又要回归于神 。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一,它是宇宙的第一性,也是柏拉图所说的最高理念、纯粹理性,是真善美的统一。神创造万物的方式是流溢,所有事物都是太一或神流溢出来而形成的。首先流溢出来的是理智和宇宙精神,然后是感性世界和灵魂,最终流溢出物质。流溢的过程,也是流溢对象逐渐变得低级的过程,最终流溢的物质与神是相对立的。除了物质,所有流溢的东西最终都要回归神性,要与神契合,也就是要追求绝对的永恒的真善美或绝对理性。因为物质与神性是对立的,所以是不回归神性的。

他的美学思想就是以神学为基础的,从他之后, 美学开始走向了神学

2 美的学说

普洛丁首先指出美是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的,比如音乐。但是感官能够接收到的美是较为低级的美。其次,美“从感觉上升到较高的领域”,就是精神层面的美,比如事业、行为、风度、学问、品德等。他认为这两种美是 物体美和心灵美 ,也就是 感性美和理性美 的区别。在这其中,他认为心灵美、理性美显然是高于物体美、感性美的,但是在这两种美之上还存在一种先于这一切的、涵盖一切的美,那就是彼岸的美、神的美。他认为美的形式是从美的本原中得到的,但是美的本原是纯粹的美,美的形式却是掺杂的,美的本原其实就是神,所有的美都来自于神。所以说他认为所有现实中能够看到的美都是低级的,与神的美相比起来,是不真实的,而神的美是纯粹的、唯一的、真正的美。这样的观点也对应了他认为万物皆来自神的理论,美也是来自于神。

3 美学意义

普洛丁第一次将 美学问题置身于哲学体系的中心 ,最早把美学转向了神学,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美学体系。他的美学思想既承袭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学,也开启了中世纪的美学,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j/L4Jw0rV+Z7hzHbkdtWHXVfUvI87z9TY3DHtO6qTR4v6XHjEYCqgwWrYQ7vh2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