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绿林称霸,一统千秋

汉光武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前5年—公元57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在位时间:公元25年—公元57年

谥号:光武皇帝

庙号:世祖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趁天下大乱之际,身为汉室后裔的刘秀以匡扶汉室之名乘势起兵。公元25年,在河北登基称帝,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后又经过12年战争,终于一统天下。

刘秀,字文叔,出生于济阳县,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父亲曾任南顿令。刘秀少年胸无大志,本为一介布衣,后入长安太学读书,思想开始转变,同时也结交了许多豪侠益友,这些人都成为后来帮助他一起打拼江山的得力助手。

公元8年,王莽改制,西汉灭亡,天下从此分崩离析。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 组成舂陵军于舂陵起事。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政权初建,尚未稳定,王莽集团发动40万大军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于是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刘秀表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将王莽百万大军一举歼灭于昆阳城下,震动三辅。新朝政权也从此土崩瓦解。

一场昆阳之战让刘秀名声大振,不过同时也让他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由于功高盖主,更始帝刘玄开始对他产生疑心。不过聪明的刘秀早已看清自己的处境,所以他先下手为强,主动要求去河北出巡,暂敛锋芒。

利剑早晚要出鞘,蛟龙怎能安于池中?终于,在公元24年,刘秀彻底与刘玄决裂,公元25年6月,在“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盛况之下,刘秀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正式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年号“建武”,史称后汉、东汉。

刘秀即位后,并没有安于享乐,而是励精图治,为自己定下了统一天下的宏图伟略。他首先废除王莽的苛政,让人民休养生息。他又调集军队,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后又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结束了多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让全国得到了统一。

刘秀是一位十分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曾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此外,他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兴修水利,让百姓得以安居乐。统一天下之后,他也几乎不再用兵,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尽量采取安抚政策,这些举措都让政权的稳固得以保证。

此外,刘秀奉行的是“以文治国”的方针,所以他在位期间,举国上下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因此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刘秀在位32年,公元57年病死于洛阳南宫,享年62岁,葬于原陵。

趣味链接:光武中兴

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引发内战。汉景帝后裔刘秀乘势而起,经过多年征战,终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成功推翻新莽政权,进而登上帝位,是为光武帝。复国号“汉”,史称“东汉”。就这样,原本瓦解的汉政权得以恢复。光武帝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便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与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诸如整顿吏治,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在光武帝刘秀的治理下,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社会景象得以再现繁荣。

如果说刘邦建立前汉的过程叫作“兴”,那么刘秀建立后汉的过程就叫作“再兴”,即第二次兴起之意。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刘氏家族是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后汉王朝的过程叫作“中兴”,意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汉明帝刘庄:自幼聪慧,英明治国

汉明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28年—公元75年

年号:永平

在位时间:公元57年—公元75年

谥号:孝明皇帝

庙号:显宗

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光烈阴皇后阴丽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是东汉第二任皇帝,年号永平。

刘庄,字子丽,建武四年(公元28年),生于元氏,母亲是光武帝刘秀一生中最宠爱的皇后阴丽华。刘庄并非长子,其上已有长兄刘疆。然而刘疆并非阴丽华所生,其母为定恭王的外孙女郭氏。最初,郭氏先生下刘疆,而阴丽华未生育。又考虑到郭氏家世显赫,所以尽管刘秀倾心于阴丽华,可是迫于形势,还是立郭氏为皇后,立阴丽华为贵人。同年,又立刘疆为皇太子。

后来阴丽华生下刘庄,刘秀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尤其宠爱。而刘庄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从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据说他10岁时就能背诵和理解古典名著《春秋》,被赞为神童。

郭后闻讯,心生嫉妒,担心儿子刘疆太子地位不保,因此做出一系列不得体的举动,这反而促成了刘秀废长立幼的决心。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刘秀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疆见势,自知大势已去,自动上书让位。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下诏封刘疆为东海王,立东海王刘庄为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去世,刘庄正式即帝位,是为明帝,时年29岁。

刘庄即位之后,为了树立威信,他开始整肃纲纪,打压异己。他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一方面执法严明,不容私情,严格打压异己;一方面赐天下民爵,安顿流民,减免刑罚,照顾鳏寡孤独,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

政权稳固之后,明帝基本尊奉光武制度,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国家相对稳定。明帝儒法并重,既宽厚仁德,又执法严明。他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同时还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参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

明帝在外期间,不仅国内政权稳固,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得到了修复,西域在与中原断绝了65年关系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明帝在位18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当时汉朝之盛可见一斑。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享年47岁,庙号“显宗”,葬于显节陵。

趣味链接:明章之治

光武帝死后,其子刘庄即位,是为明帝。明帝没有辜负乃父的期望,他继承并发扬了刘秀的中兴大业。首先,“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继续得到执行,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使得经济得以良好发展。其次,明帝以刑理治国,法令分明,并坚持后妃外威不准参政。最后,汉明帝执行民族团结政策,很少用兵。公元73年,他派班超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汉章帝统治时,更加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他又平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只如此,章帝在其他诸如内政、外交方面,皆多有作为。

明、章两帝共统治30年,他们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东汉的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都达到顶峰阶段。历史上将明帝和章帝统治的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汉章帝刘炟:柔仁好儒,宠幸外戚

汉章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58年—公元88年

年号:建初、元和、章和

在位时间:公元75年—公元88年

谥号:孝章皇帝

庙号:肃宗

汉章帝刘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公元60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登基,历13年。汉章帝在位期间一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和父亲汉明帝统治的时期被后世共称为“明章之治”。

据史书记载,刘炟为人仁厚宽容,好儒学,年轻时就颇受明帝器重。即位之后,他继承乃父遗风,继续励精图治,光大祖业。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禁用酷刑。他下令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和刑罚残酷的条文50余条,还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此外,章帝还注重选拔廉能之吏,重视农业生产,不但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又平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章帝提倡儒术。建初八年(公元83年),他亲自在白虎观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将儒学推向系统化、神学化,对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章帝以儒学治国,施行仁政,在他统治的时期,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其政治生涯中值得称颂的一面。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算是汉章帝这样的明君也在为政期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对外戚过于宽容。

在光武帝和明武帝统治时期,一直实行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与朝政的政策,可是到了章帝这一朝,他由于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使外戚和宦官这两股腐朽势力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引起了宫廷内部的斗争。而汉章帝这一重大失误,也直接导致了汉家天下的政治统治从此由盛转衰,同时也为东汉中期的外戚专政埋下了祸根。

尽管章帝在政治上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但是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不仅如此,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这也是章帝生平中不得不提的一大功绩。

公元88年,汉章帝在章德前殿驾崩,时年33岁,谥曰孝章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汉敬陵。

汉和帝刘肇:扫平外戚,仁厚治国

汉和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79年—公元105年

年号:永元、元兴

在位时间:公元88年—公元105年

谥号: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

汉和帝刘肇是章帝刘炟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梁氏是褒亲侯梁竦的小女儿,建初二年(公元77年),16岁的梁氏与二姐一起被选入宫廷,皆被封为贵人。建初四年(公元79年),“梁小贵人”生下皇子刘肇。章帝与乃父明帝一样,撇开刘肇的亲生母亲,将他交给窦皇后抚养。到了建初七年(公元82年),就在5岁的故太子刘庆被废的同时,4岁的刘肇被立为皇太子。

外孙被立为皇太子了,梁竦一家自然高兴,虽只是悄悄地暗中庆祝,却也没能瞒过窦家。窦皇后既然容不下宋家,又如何能容得下梁家,于是她再一次启用了打击宋氏姐妹的法宝,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梁氏姐妹的坏话。眼看着梁氏姐妹渐渐地被皇帝“疏嫌”,窦姓家族趁热打铁,发出匿名信,诬陷梁竦图谋不轨。于是梁竦被捕,死于狱中。而梁氏姐妹最终被窦皇后“谮杀”。这件事发生在建初八年(83年)其时梁小贵人22岁,而可怜的刘肇与他的三哥刘庆一样,也是5岁就失去了母亲以及姨母。不同的是,他还一直被蒙在鼓里,认为窦皇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公元88年,正值壮年的汉章帝突然病逝,皇太子刘肇仓促即位,年仅9岁。皇帝如此年幼,自然无法掌管朝政,于是政权自然落到了将他一手养大成人的窦太后手中,而东汉也从此进入外戚当政的黑暗时期。

窦太后执政时期,窦氏一族盛气凌人,父子、兄弟并为卿、校,权倾朝野。公元92年,也就是和帝即位的第四年,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少不更事,对于自己有实无名的处境也渐生不满。窦太后对此有所察觉,开始密谋杀害和帝。和帝闻知风声,亦开始做出应变准备。后在中常侍郑众的帮助下,和帝在这场宫廷争斗中取得了胜利,窦氏一族从此失势,和帝开始真正掌权。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之后,汉和帝开始亲理政事。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亲力亲为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十分体恤民众疾苦,曾多次下诏赈灾救难、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在法律上他主张宽刑,对于有过失之人,往往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在这一点上,他本人一直以身作则,这从他对窦太后一事的处理上便可窥见一斑。

永元九年(公元97年)闰八月,窦太后驾崩,尚未安葬,梁小贵人的大姐梁姬即上书痛陈两个妹妹冤死之状,并指明梁小贵人才是和帝的亲生母亲,她的一个远房兄弟梁檀也上书替梁家鸣冤。一番调查之后,他们的上书都得以证实,和帝这才知道了谁是自己真正的母亲,震惊哀痛之余,召见了大姨母梁嫕,又下令改葬母亲与二姨母,并追谥母亲梁小贵人为“恭怀皇后”。梁竦被流放于万里之外的妻儿也都遇赦而归,尤其是他的几个儿子梁棠、梁雍、梁翟等一下子变成了国舅,都受封为侯,每人享有5000户的封邑。但是和帝并没有听从众人的建议废黜窦太后的尊号,反而顾念其养育之恩,仍旧将其依皇后礼安葬。通过此举,我们可以看出和帝真的是一位宽和仁爱的明君。

和帝在位期间,不但国内政治清明,边疆也非常安定。他任命大将班超为西域都护,大破西域降附者50余国。而在东北则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收归,改为渤海郡。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

和帝虽然是位宽和仁厚的明君,可惜体弱多病,年仅26岁便病入膏肓。公元105年冬,和帝病逝于京都洛阳章德前殿,谥号“孝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和帝死时,尚未立太子,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东汉王朝从此便进入了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永无宁日的黑暗历史时期。

趣味链接:襁褓皇帝刘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谁是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答案应该说是汉殇帝,他即位的时候才刚刚出生满100多天。事情发生在元兴元年(公元106),一个叫刘隆的婴儿被母亲抱着坐上了龙椅,是为汉殇帝。他的母亲就是邓皇后,现在成为邓太后,她从此获得了临朝听政的机会,朝政便逐渐由外戚邓氏掌控。

汉殇帝刘隆的父亲是汉和帝。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不过大都夭折。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因此为了避免儿子再次发生夭折的情形,就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汉和帝驾崩后,刘隆才刚出生100余日。本来继承皇位的不该是刘隆,因为他是少子,应该是长子刘胜继承皇位。不过长子刘胜有痼疾,多年不愈,因此才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不过即位典礼刚刚举行8个月,一场葬礼又要举行。可怜刘隆一个婴儿皇帝,在位8个月以后,得了场大病就死在了襁褓之中。所以,这位即位年龄最小的东汉皇帝同时又是寿命最短的皇帝。因此,史学家也常常把汉殇帝刘隆称作“八月皇帝”,或是“百日皇帝”。

汉安帝刘祜:百天殇帝早夭亡,年幼公子被扶立

汉安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94年—公元125年

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在位时间:公元106年—公元125年

谥号:孝安皇帝

庙号:穆宗

东汉王朝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共经历了14位皇帝,196年的历史。从时间上来看,东汉统治并不算短,但是就在这196年东汉历史中,有10位皇帝都是小孩,他们分别是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在这10位皇帝中,有的甚至还是“襁褓婴孩”时就做了皇帝,而年龄稍大一点的也不过是十四五岁。试想,区区孩童,怎能治国?孩童尚且年幼,当然不能治国,所以外戚宦官就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106年,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继承皇位,是为汉安帝。由于安帝才13岁,大权由邓太后掌握,邓太后联合宦官郑众和蔡伦,将权力紧紧地抓在手中。朝臣见外戚与宦官联合专权,正直官员准备发动政变,杀死邓骘及郑众、蔡伦,废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刘胜为帝。消息不慎走漏,邓太后先发制人,镇压了叛乱。

公元120年,安帝已26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请求权归安帝。邓太后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住,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

次年邓太后去世,安帝亲政。安帝早就不满受制于邓太后,想找机会除掉邓氏集团。这时几个以前受过太后惩罚的官员诬告邓悝、邓弘、邓闾阴谋废安帝,另立平原王为帝。这一诬告正中安帝下怀,安帝倚靠宦官江京、李闰等发兵将邓氏兄弟一网打尽。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宦官集团又一次得势。安帝封江京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以杨震为代表的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安帝约束、惩戒飞扬跋扈的宦官,但安帝总是置之不理,而被揭发的宦官则借故除掉了杨震。

公元125年,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时冷时热,只好下令回京。在返回途中到达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南),安帝已呈弥留状态。他想嘱咐后事,但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31岁。阎皇后为了擅权,便找了个幼儿刘懿为皇帝。可是7个月后,刘懿夭折,宦官曹腾、孙程等19人发动宫廷政变,拥立皇子刘保称帝,史称汉顺帝。

汉顺帝刘保:母被毒杀太子被废,幼帝夭折少年即位

汉顺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115年—公元144年

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在位时间:公元125年—公元144年

谥号:孝顺皇帝

庙号:敬宗

安帝在位时,非常宠爱阎皇后,但阎皇后多年不育,安帝只好立宫人李氏所生之子刘保为太子。但是李氏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就被阎皇后鸩杀了。阎皇后怕太子即位以后会追究杀母之仇,于是日日处心积虑地要将刘保除去。后来,阎皇后与樊丰等宦官串通一气,向安帝进谗言,说刘保行为过恶,不宜处太子之位。安帝听信阎皇后之言,打算废黜太子。可是,太常桓焉、廷尉张皓却劝告说:“人生年未满15,过恶尚未及身,望陛下为太子选德行高尚的师傅,辅导以礼仪,自然行为有方。”安帝听后犹豫了几日,但最终还是废黜了刘保,另封他为济阴王。

公元125年,安帝在出巡途中染病而逝,阎皇后为了擅权,便找了个幼儿刘懿为皇帝。可是7个月后,刘懿夭折,宦官曹腾、孙程等19人趁机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迎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改元“永建”,这19位宦官也以拥立之功掌握了大权。

顺帝性格温和软弱,外戚梁氏趁机崛起,联合宦官控制了朝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趣味链接:被梁冀毒害的汉冲帝、汉质帝

公元144年,顺帝病逝,梁冀独揽朝权,立年仅两岁的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而半年后,梁冀就将汉冲帝害死,继而又在皇族中找了一个8岁的孩子接替,他就是汉质帝。

质帝8岁即位,梁太后临朝称制,朝政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专横跋扈,幼小的质帝看他不顺眼,竟然在一次朝会中叫他“跋扈将军”。梁冀大怒,担心质帝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

公元146年,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掺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质帝吃过后中毒身亡,年仅8岁。梁太后与粱冀迎立汉室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奋起除外戚之奸,懦弱酿党锢之祸

汉桓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132年—公元167年

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在位时间:公元146年—公元167年

谥号:孝恒皇帝

庙号:威宗

汉桓帝即位后,梁氏的外戚势力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独揽朝权不说,还更加穷奢极欲。梁冀依仗权势搜刮民财,私盖大量宫殿宅院,霸占洛阳近郊民田,以作私家花园。梁冀无法无天地掌握了将近20年大权,令汉桓帝忍无可忍。

公元159年,桓帝亲自到前殿召集各尚书上殿,开始部署除奸之事:派尚书令尹勋持符节带领丞、郎以下官员,拿着兵器守住省阁,收取各种符节,送到宫中;派具瑗率领骑兵、虎贲、羽林、都侯剑戟士共1000多人,与司隶校尉张彪一同包围梁冀住宅;派光禄勋袁盱持符节收回梁冀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与妻子孙寿自知罪大恶极,当即自杀。又搜捕梁氏、孙氏所有内外宗亲下狱,无论老少尽皆处死。其他受牵连的公卿、列校、刺史、两千石的官员,死了几十人。亲朋故旧、宾客门生免官的300余人,以至出现了“朝廷为空”的局面。

梁氏集团一朝被连根拔起,此时桓帝27岁,按理说,这是重掌政权、重振皇纲的好机会,可是昏庸懦弱的桓帝把大权赏赐给了单超等五人,封他们为侯,号称“五侯”。如此一来,东汉政权又从外戚手中转到了宦官手中。

五侯比外戚更加腐败,弄得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一些忠良士大夫和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于公元166年,怂恿桓帝下令逮捕李膺以及太学生200余人,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公元167年,35岁的桓帝驾崩,没有子嗣,年轻的窦皇后及其父亲窦武迎立皇室刘宏即位,史称汉灵帝。

汉灵帝刘宏:桓帝薨身后无子,迎灵帝再掀祸患

汉灵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156年—公元189年

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在位时间:公元167年—公元189年

谥号:孝灵皇帝

庙号:无

桓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窦太后及其父亲窦武决定迎立皇室子嗣刘宏继承皇位,是为汉灵帝。灵帝即位后,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可是宦官集团与外戚窦氏集团仍然内斗不休,朝政混乱。最后宦官集团诛灭窦氏集团,夺取朝廷大权,灵帝对宦官“十常侍”的依赖无以复加。灵帝经常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正直官员和太学生上书评议朝政,请求灵帝整肃宦官势力、重振皇纲。可是昏庸荒淫的灵帝对宦官言听计从,下令杀害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造成东汉史上第二次“党锢之祸”。

公元184年,张角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为了镇压起义,灵帝听从臣下建议,起用党锢官吏,同时将刺史改为州牧,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有效进剿黄巾军。最后,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互相攻击,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公元189年,昏庸的灵帝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33岁。大将军何进拥立太子刘辩为帝,史称汉少帝。何进为了除掉“十常侍”宦官集团,密诏西凉军阀董卓进京。但是董卓进京后,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少帝刘辩是献帝刘协的哥哥,在位仅五个月就被董卓鸠杀,而历史的车轮,也行驶到了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时期。

汉献帝刘协:陈留王机智贤能,终难逃胁迫之命

汉献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181年—公元234年

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在位时间:公元189年—公元220年

谥号:孝献皇帝

庙号:无

刘协是灵帝第三子,母亲王美人被何皇后杀死,灵帝怕他也受到暗害,于是将他交与董太后抚养成人。灵帝在世时,认为何皇后之子刘辩轻佻无威仪,其母董太后也数次劝灵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太子,但灵帝考虑到外戚何进家族在朝的势力,以及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祖制,因此犹豫了很久。

公元189年,灵帝在病重时将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灵帝驾崩后,蹇硕准备先诛杀何进而后立刘协为帝,但是何进识破蹇硕计谋,抢先拥立刘辩继承帝位,是为汉少帝。何进因此记恨宦官集团,密诏西凉军阀董卓进京。

董卓进京控制朝廷后,废汉少帝,立8岁的刘协为皇帝,鸩杀何太后。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董卓火烧都城洛阳,挟刘协迁都长安。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来,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操手中。刘协赐曹操节钺,而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公元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做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可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公元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被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逼迫刘协位,曹丕即皇帝位。废献帝为山阳公,但仍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便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自此,东汉王朝彻底败亡,而中国历史也正式迈入了战事频发的三国时代。 EC87Mx+6/Jjl28ar6sicDlnksIWJRduORnkv0slbMKW8vzDeL5uyHV2EssAAG7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