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国·西凉

西凉武昭王李暠:据敦煌自称凉公,建西凉政权

西凉武昭王档案:

生卒年:公元351年—公元417年

年号:庚子、建初

在位时间:公元400年—公元417年

谥号:武昭王

庙号:太祖

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代,世代为凉州大族。李暠自幼好学,博古通今,在诗赋方面很有天赋。长大后,他又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熟读且精通《孙子兵法》,可谓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公元397年,后凉建康太守段业在沮渠蒙逊的拥立下建立北凉。李暠被段业封为效谷县令,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深受远近百姓爱戴。

公元400年,北凉敦煌太守孟敏因病去世,敦煌护军郭谦、沙州冶中索仙推举了李暠当敦煌太守。一开始,李暠不想当,但是后来在中散常侍宋繇的劝说下接任了敦煌太守一职。过了几天,他觉得不妥,于是派人向段业请求正式任命。对于李暠而言,这样做再稳妥不过了。段业毫无权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李暠的请求,任命他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

但右卫将军索嗣不像段业那样没有远见,他认为李暠已经在敦煌培植了势力,如果再让他担任敦煌太守,将来可能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当他把这层担忧告诉段业时,段业恍然大悟。于是改派索嗣去当敦煌太守。

索嗣率领500多名骑兵赶去上任,当他到达距敦煌20里的地方时,却摆起了架子,派人通知李暠前来迎接。李暠犹豫不决,宋繇与效谷令张邈劝他说:“索嗣上任敦煌就不是你的地盘了,如今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怎么能轻易地就让给他人呢。你应该向索嗣挑战,把他打败。”李暠也不想放弃敦煌,听了这一番话之后,下定决心要把索嗣赶跑,于是先派宋繇去探查索嗣的情况。在得知索嗣骄横、士兵也十分松散的情况后,李暠十分振奋,当即派出宋繇、张邈、李让率兵向索嗣发起猛烈的进攻,索嗣很快就被打败,狼狈地逃回张掖。李暠随即又上表段业,要求段业把索嗣杀掉。段业没有主意,只得照办,然后又派人给李暠送去委任状,封他为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

同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起兵反叛,他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以敦煌为都城,建立西凉政权。李暠称王后,派宋繇攻取凉兴及玉门以西的一些小城,扩大地盘。之后,他大力召集外逃的百姓,在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李暠重用文人,广开言路,许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一时间群英齐集敦煌,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李暠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大酒容赋》等赋体文章。

公元402年,北凉的西郡太守梁中庸发动叛乱后前来投奔李暠。梁中庸曾与索嗣比较熟,李暠就问梁中庸:“说实话,我和索嗣谁的本事大?”本以为梁中庸会恭维他,但是梁中庸没有,而是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这让李暠心里很不爽,遂决定消灭北凉,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当时西凉的都城敦煌离北凉的都城张掖比较远,为了方便向北凉步步逼近,李暠决定把国都迁到酒泉。公元405年,李暠让宋繇和他的儿子李让留守敦煌,自己则带着文武百官迁往酒泉。到达酒泉之后,李暠并不急于进攻北凉,而是积极发展生产,整修军事,励精图治。如此过了5年,他还是没有向北凉出兵。

不过,也不需要他自己来了,公元410年,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先向西凉发起了进攻,并活捉了西凉将军。李暠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惊,急忙派人带着2000斤银子和2000两黄金向北凉请和,这才平息战争。

沮渠蒙逊得到金银后,认为李暠软弱可欺,遂于次年又率军袭击西凉。这一次,他可真是中了李暠的计了。李暠5年蛰伏,等的就是这一天。他先是命人紧闭城门,与沮渠蒙逊耗时间,这样过了几天,北凉军粮吃完,士气也十分疲软,沮渠蒙逊只得撤兵回师。这时,李暠命李散带兵迅速出击,大败北凉军队。自此,双方订立盟约宣布罢兵,西凉也得以短暂的安宁。

公元417年,李暠病逝,终年66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西凉后主李歆:行政混乱,专断独行,西凉渐衰

西凉后主档案:

生卒年:?—公元420年

年号:嘉兴

在位时间:公元417年—公元420年

谥号:无

庙号:无

李歆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儿子。公元404年,李暠建立西凉后的第四年,立李歆为太子。公元417年,西凉武昭王李暠病逝,李歆即位,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凉州牧,改元“嘉兴”。

李歆即位后,因国力尚弱,遂果断遣使称臣于东晋,被东晋封为酒泉公。与他父亲重视生产、勤政爱民不同,李歆喜欢用刑,生活十分奢侈腐化,没事就寻欢作乐,建筑宫殿。有的大臣看不惯,上书进谏,李歆不听,还对其反击道:“我乃一国之君,自有主张。”

李歆统治期间,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曾令部下张掖太守沮渠广宗向西凉诈降。李歆派温宜等人前往接应,不久,他自己又亲率领大军跟在后面,途中,李歆从密探得到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已经设好埋伏在等待西凉军的消息,于是他立即引军后退。北凉军于是改伏击战为攻击战,但被有所准备的李歆所败。

公元420年,沮渠蒙逊又准备出兵西凉。为了迷惑李歆,沮渠蒙逊先带兵佯攻西秦,之后秘密把军队拉到川岩。李歆不识真相,见北凉出兵攻西秦,其都城张掖空虚,想趁机率兵攻袭。大臣宋繇、张体顺等反复劝阻,但李歆执意出兵,宋繇只好请李歆的母亲尹太后出面劝阻。尹太后把李歆叫到面前,对他说:“你即位仅仅1年,连自己的国土都难以保住,还想去征服北凉?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像你父亲一样安抚百姓,不要轻易用兵。如果现在出兵,很有可能会导致国破家亡呀!”可面对声泪俱下的母亲,李歆同样没有改变计划。

带着3万士兵,李歆斗志昂扬地向北凉都城张掖进发。不想就这样走进了沮渠蒙逊早已设好的埋伏圈,沮渠蒙逊突然发动攻击,一举大败李歆。兵败后,有人劝李歆回到酒泉,但李歆好面子,认为不杀沮渠蒙逊就没脸回去见他的母亲与臣子,于是举兵再战,结果在蓼泉被沮渠蒙逊杀掉。

西凉冠军侯李恂:乞降不成西凉灭

西凉冠军侯档案:

生卒年:?—公元421年

年号:永建

在位时间:公元420年—公元421年

谥号:无

庙号:无

李恂是西凉建立者李暠的儿子、李歆的弟弟。李歆在位时,李恂被任命为敦煌太守,在任时深得民众爱戴。

公元420年,北凉沮渠蒙逊在怀城大败西凉,杀死李歆,不久攻占西凉都城酒泉。敦煌太守李恂怕被沮渠蒙逊攻杀,遂放弃敦煌,逃往北山。

李恂逃走后,沮渠蒙逊任命索嗣的儿子索元绪为敦煌太守。索元绪十分残暴,百姓稍有过错就被杀掉,因此敦煌人非常痛恨他,对曾经的敦煌太守李恂十分怀念。后来敦煌人民秘密商议迎回李恂,他们派宋承、张弘两人为代表前往北山请李恂。

是年10月,李恂带着几十名骑兵回到敦煌,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索元绪得到消息后急忙逃往凉兴。李恂被人们推举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

不久,沮渠蒙逊得知李恂回敦煌的消息,急忙派他的儿子沮渠政德带兵进攻。李恂自知不是沮渠政德的对手,于是叫士兵紧闭城门坚守,任凭北凉军在外面如何摆阵,就是不出城。公元421年,沮渠蒙逊亲自带两万士兵围攻敦煌。沮渠蒙逊派人在城外筑堤,引水灌城,李恂走投无路,向沮渠蒙逊投降。但是沮渠蒙逊不接受投降,继续命士兵围攻。不久,李恂部下李承等人出城投降,李恂自杀,西凉自此灭亡。 zMrigiR5i9AoRZe58tkmHhN3N41iZ4XFnXqHqPhbdi2Db3LSvqUqdveARBc6Hhnr



十六国·西秦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拥兵自立,建立西秦政权

西秦宣烈王档案:

生卒年:?—公元388年

年号:建义

在位时间:公元385年—公元388年

谥号:宣烈王

庙号:烈祖

虽说西秦是乞伏国仁所开创,但在此之前,乞伏族的兴盛与强大为西秦的建立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第二代可汗乞伏佑邻(乞伏国仁的五世祖)即位时,乞伏部还只有5000户,兵力不足1万。后来乞伏佑邻率乞伏部从北方迁到宁夏,并吞并了鹿结部,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乞伏佑邻之后相继袭位的是乞伏结权——乞伏利那——乞伏祁埿——乞伏述延——乞伏傉大寒——乞伏司繁。

乞伏司繁是乞伏国仁的父亲,司繁即位后不久就被前秦所败,无奈之下投降前秦苻坚。后来,乞伏司繁屡建战功,被封为镇西将军。乞伏司繁死后,乞伏国仁袭父亲的职位。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大举进军东晋。但在大军进发之前,陇西传来乞伏国仁的叔父步颓叛变的消息,苻坚命令乞伏国仁带兵平定叛乱。

乞伏国仁接到命令后,迅速拔营起寨。而那边步颓听到是他的侄子来“讨伐”,早已心花怒放,摆好洒宴准备迎接国仁的到来。之后,乞伏国仁和叔父步颓率部占据陇西,并召集鲜卑各部,招兵买马,聚众十余万,背叛前秦,图谋独立。淝水之战后,苻坚被后秦姚苌所杀。消息传来,乞伏国仁立即对部下说:“我虽德薄,但是凭借乞伏部几代的根基也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来。”于是在公元385年,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改前秦年号“建元”为“建义”,又设置武威、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甘松、匡朋、白马、苑川十二郡,兴建勇士城并将其作为都城,历史上把乞伏国仁所建立的政权称为西秦。

次年,南安豪强秘宜率领羌、胡总计5万多人攻打西秦,这些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勇士城。乞伏国仁不慌不忙地对部下说:“既然他们已经来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当杀一杀他们的威风。”于是,乞伏国仁率领五千精兵,出其不意对秘宜部众发起攻击,最终大败秘宜。秘宜输得心服口服,马上返回南安,找到他的弟弟莫侯悌,带着3万多户人口投降乞伏国仁。乞伏国仁收留了他们,并分别拜秘宜、莫侯悌为将军、刺史。

前秦高帝苻登即位后为安抚势力强大的乞伏国仁,拜他为使持节、大都督、都督杂夷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苑川王。同年,乞伏国仁又在六泉袭击鲜卑密贵、裕苟和提伦三个部落。高平鲜卑没奕于、东胡金熙联合起来想阻挡乞伏国仁。在渴浑川,乞伏国仁率兵迎战,大败没奕于与金熙的联军,斩首三千,缴获战马五千,没奕于败回,三个部落大惊,迫于乞伏国仁的强大势力,三部首领率众投降。这些部落的相继归附,使西秦的统治更加巩固。

公元388年,乞伏国仁病死,其弟乞伏乾归即位。乞伏国仁谥号“宣烈王”,店号“烈祖”。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占领陇西全境却被侄儿杀死

西秦武元王档案:

生卒年:?—公元412年

年号:太初、更始

在位时间:公元388年—公元400年、

公元409年—公元412年

谥号:武元王

庙号:高祖

乞伏乾归是宣烈王乞伏国仁的弟弟。公元388年,乞伏国仁去世,他的儿子乞伏公府才8岁,因此,群臣认为小儿年幼无法掌权执政,于是推举乞伏国仁的弟弟乞伏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乞伏乾归由此成为西秦的第二位国君,即位后他改元“太初”,将都城从勇士城迁往金城(今甘肃兰州)。

公元389年,前秦高帝苻登派遣使者封乞伏乾归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不久,乞伏乾归亲自率兵大破休官阿敦、侯年两个部落,声震西域。随后,吐谷浑大人视连、鲜卑豆留奇、叱豆浑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纷纷归降于乾归。

公元394年,前秦高帝苻登为请西秦乞伏乾归出兵攻击后秦,再度进封乞伏乾归为梁王,乞伏乾归名义上受封于前秦,实际早已割据一方。在这场战争中,苻登战败被后秦姚兴所杀,他的儿子苻崇继立,乞伏乾归趁机驱逐了无可立足的苻崇,苻崇走投无路,只好投奔陇西王杨定。杨定集合4万军队进攻西秦。在乞伏乾归的亲自指挥下,西秦军大败杨定部,最终杀死杨定及苻崇,前秦灭亡,西秦自此尽有陇西、巴西,成为西北又一个强大的政权。

公元395年,后凉吕光率领10万大军讨伐西秦,乞伏乾归在一些臣子的劝说下,没做任何抗争,便向吕光称臣,并把自己的儿子敕勃当成人质交给吕光。吕光见乞伏乾归这么快就屈服,有些不太敢相信,但观察数日后,他撤出了西秦。待吕光撤离后,乞伏乾归又开始后悔了起来,他将劝说他归降的臣子一一斩首,并大骂吕光,消息不胫而走。

吕光被乞伏乾归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激怒了,公元397年,吕光出兵讨伐西秦,一路上攻取了西秦的金城、临洮、武始、河关等地。势如破竹的后凉军队再一次吓倒了西秦军臣,他们都认为不可能战胜吕光,力劝乞伏乾归往东逃往成纪。但是,这一次乞伏乾归决心迎战,他分析了北凉军队的优劣,精心制订了周详的作战计划。之后,他向外散布假消息,说西秦皇帝乞伏乾归已经往东逃往成纪去了。吕光的弟弟吕延信以为真,带着精兵往东追击。就这样,吕延被诱入乞伏乾归早已设好的埋伏圈。最终后凉军大败,吕延在战斗中阵亡。吕光听此消息,大为震惊,但是精兵已经被灭,无力再战,只好退兵固守。

打败后凉后,乞伏乾归气势大增,南凉武王秃发乌孤还派遣使者来与之结亲。这让乞伏乾归雄心勃勃,不断发兵周边国家,想通过东征西讨来扩大版图。公元398年,他派他的儿子乞伏益州攻伐支阳、鹯武、允吾三城,大胜而归,俘获万余人。不久又派儿子益州与武卫将军慕容允、冠军将军翟瑥率骑兵两万征伐吐谷浑视罴,并在度周川打败吐谷浑。这一些征伐虽然取得胜利,也使周边一些部落纷纷归附,但是也严重消耗了西秦的国力,使西秦处在危险的境地。

公元400年,后秦姚兴先派大将姚硕德率兵5万自南安峡攻打乞伏乾归,然后自己又秘密率军跟随其后。乞伏乾归前两年东征西讨取得不断胜利,因此对此战抱有十足的信心。乞伏乾归计划把后秦军引到平原开阔的地方以骑兵攻袭,于是派慕容允率领2万中军移到柏阳,罗敦率领4万外军移到侯辰谷,他自己则率领数千名轻骑兵等待姚兴的部队。不料刚布置好,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他与中军失去联系。结果天亮后交战,乞伏乾归被姚兴打败,只得逃回苑川,接着又退到金城。在姚兴的紧逼之下,乞伏乾归最终选择了投降。

姚兴看到乞伏乾归,非常高兴,任命伏乾归为持节、都督河南诸军事、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并让他返回苑川镇守,继续管理原来的军队。公元402年,乞伏乾归的儿子乞伏炽磐被姚兴封为振忠将军、兴晋太守。此后,乞伏乾归成为后秦的得力战将,为姚兴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随着乞伏乾归势力的不断增强,姚兴开始有些担心,怕他进一步强大不好控制,于是在公元406年趁乞伏乾归到长安朝拜的时候把他留下来,封他为尚书。这尚书一职只是一个虚名,姚兴通过此举解除了乞伏乾归的兵权。

听到父亲被扣留在长安,乞伏炽磐十分震怒,迅速集结了2万多人意图谋反。被困在长安的乞伏乾归听闻这一消息后,偷偷地从长安逃跑,来到苑川后也搜罗了3万多人。随后,乞伏乾归带着这3万多人到达度坚山,在这里,他重新称帝,改元“更始”,将边氏立为皇后,儿子乞伏炽磐立为太子,原来的大臣也全部恢复职务。

再次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乞伏乾归又派兵四处征讨。先后攻克后秦的金城、南安、陇西等部,并且把25000户分别迁到苑川等地,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稳固了乞伏乾归的统治。不过,公元412年,乞伏乾归被他的侄子乞伏公府刺杀,随后其子乞伏炽磐为父报仇杀了乞伏公府,即位改元。乞伏乾归葬于枹罕,谥号“武元王”。

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见机而动,叱咤风云

西秦文昭王档案:

生卒年:?—公元428年

年号:永康、建弘

在位时间:公元412年—公元428年

谥号:文昭王

庙号:太祖

乞伏炽磐是乞伏乾归的长子。公元412年,乞伏乾归外出游猎,却不想他的生命在这一次走到了尽头。杀死乞伏乾归的不是他人,正是他的侄子乞伏公府。当年,乞伏国仁病死,乞伏公府因为年幼不足以执掌国事,未能得到群臣的支持。他的叔叔乞伏乾归毫不犹豫地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抢夺了不属于他的帝位。随着乞伏公府逐渐长大,他对叔叔乞伏乾归更为怨恨,于是趁乞伏乾归外出游猎,召集了一批党徒行刺。杀死乞伏乾归后,乞伏公府便逃往夏国。乞伏乾归的长子乞伏炽磐性格坚毅,做事果断,权略过人。公元412年,他派兵把乞伏公府擒杀。之后便即位称帝,改元“永康”,是为西秦文昭王。

乞伏炽磐即位后,一心想在父亲的基础上扩大势力范围。他先是派遣乞伏智达、平东王松寿讨伐吐谷浑国王慕容树洛干,在浇河大获全胜,俘虏3000余户,之后又派遣乞伏昙达与镇东将军王松寿率领1万骑兵,往东征讨休官权小郎、吕破胡,在白石城大败敌军,俘虏1万多人口;派遣安北将军乌地延、冠军将军翟绍讨伐吐谷浑别统句旁,在泣勤川又取得胜利,俘虏无数士兵。此外,乞伏炽磐还亲自率领诸将讨伐吐谷浑别统支旁、掘达,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前后俘获男女近3万人。

公元414年,乞伏炽磐看见南面的山上涌起了一朵五色的云彩,认定其为祥瑞,高兴地对臣子说:“我今年应该能平定天下,大业就要告成了。”于是他下令士兵加紧操练,建造更多的武器,随时准备出征。当他探得南凉秃发傉檀西征乙弗时,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亲率两万人马袭取南凉都城乐都。经过十天的征战,他们攻克乐都,秃发傉檀投降,南凉由此灭亡。

公元419年,乞伏炽磐立他的第二个儿子暮末为太子,兼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改元“建弘”,封授群臣,大赦天下。乞伏炽磐统治的后期,主要与北凉争战,双方互有胜负。由于连年征战,乞伏炽磐积劳成疾。公元428年,乞伏炽磐病死,葬于武平陵,谥号“文昭王”,庙号“太祖”。

西秦后主乞伏暮末:大夏进逼,乞伏暮末战败归降

西秦后主档案:

生卒年:?—公元431年

年号:永弘

在位时间:公元428年—公元431年

谥号:无

庙号:无

公元428年,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久卧病榻,他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回想起自己征战南北的16年,不免感慨万分,好在西秦版图在不断扩大、人民得以安康。不过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守好这一方土地,于是他召来了次子乞伏暮末,对乞伏暮末说:“你当太子已经8年了,我即将死去,你即位后一定要保住国家啊!”不久,乞伏炽磐病亡后,乞伏暮末即位,改元“永弘”。

不过,乞伏暮末并没有实现父亲对他的期望。他动辄就杀戮宗室勋贵,手段极其残忍。公元429年,他发现他的弟弟殊罗与父亲炽磐的左夫人秃发氏通奸,于是下令将殊罗及同党什夤等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之后又全部杀掉。后来,什夤的弟弟白养和去列对此十分不满,乞伏暮末又把他们两人抓起来杀掉。此外,乞伏暮末放弃了他父亲征用汉臣的优良传统,借故杀掉陇西豪族辛进,把国家权力全部集中到乞伏家族子弟的手中。

乞伏暮末的滥杀行为不仅引起部众的反感,也致使其他的豪族跟乞伏王族反目成仇,彻底动摇了西秦的国家根基。

公元430年,北凉沮渠蒙逊发兵攻打西秦,软弱的乞伏暮末不思抵抗,反而跑去向北魏求降,希冀依靠北魏这棵大树。北魏拓跋焘同意了西秦的归降,并派兵迎接乞伏暮末。临走之际乞伏暮末竟然把城郭焚毁,把代表皇权的国玺也毁掉,然后带着15000户东行去北魏。不料刚走到高田谷,就遭到夏国赫连定的截击,乞伏暮末只好退往南安西秦的国土,当年乞伏炽磐临死时苦苦叮嘱要守护保卫的国土后来全被吐谷浑汗国占领。

而赫连定其实也在逃命,他被北魏逼得一直西退。由于夏军正缺粮,赫连定以为南安城内的乞伏暮末部还有大量的粮食。于是命其叔父赫连韦伐带兵进围南安。不过,赫连定失算了,城内的粮食早已经被吃光,还出现人吃人的悲惨状况。软弱的乞伏暮末在看到南安城被困得人吃人的局面,看着手下不断投降于夏,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屈辱地口含玉璧,袒露肩背,绑上双手,出城投降。不久,乞伏暮末就被押到上邦,和500多宗室一起被赫连定斩杀,西秦自此灭亡。 g7lw09g9qKEdZCYaJsJZgrFnN4i1sZ0SKB9WwdtzTdfhe6AZPDe5605AhXJ/aJdY



十六国·大夏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叛后秦,建立大夏政权

夏武烈帝档案:

生卒年:公元381年—公元425年

年号:龙升、凤翔、昌武、真兴

在位时间:公元427年—公元425年

谥号:武烈帝

庙号:世祖

大夏政权是南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它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的一个政权。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其父亲刘卫辰,是十六国时期匈奴支系铁弗部首领刘务桓的儿子。

公元376年,前秦灭掉代国,并把代国一分为二,黄河以西部分由刘卫辰管辖。过了不久,刘卫辰反叛前秦,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前秦皇帝苻坚依旧不计前嫌,封刘卫辰为西单于,让他管辖河西诸部落。公元391年,刘卫辰派兵攻打北魏,非但没有取得胜利,反而他的都城悦跋城被北魏攻破,刘卫辰在逃亡途中被杀。他的宗族除幼子勃勃逃到后秦高平公没奕于那里之外,其余全部都被魏军杀害。尸体皆被扔进了黄河。

赫连勃勃生性善辩聪慧且风度翩翩,后秦皇帝姚兴见到他十分惊喜,对他十分器重。他任用赫连勃勃为当时权位极重的骠骑将军,经常让他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商议。这引起了一些皇族贵戚的不满。后来,由于后秦北方混乱,姚兴立马想到勃勃,封他为安远将军,让他带领三城、朔方以及卫辰原来的部众到高平协助没奕于。不久,姚兴又派赫连勃勃出任安北将军,封他为五原公,给他配备了两万多户鲜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人驻守朔方。

在远离了姚兴后,赫连勃勃逐渐显露出他的野心。他刚到朔方不久,恰巧河西鲜卑族向姚兴进贡战马8000匹路过他的辖区,赫连勃勃想都不想就扣留了这批本要献给皇帝的战马,留给自己用作军备。不过这件事后他有点担心姚兴会追究,思前想后,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集合3万余部众,假装到高平打猎。没奕于很高兴,没有作丝毫防备,就被赫连勃勃杀害了。没奕于的5万多精锐部队也被勃勃收于麾下。赫连勃勃势力大增,已经强大到可以与后秦分庭抗礼了。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以夏后氏自居,拥兵自立,称大夏天王,国号“大夏”,建元“龙升”。称王不久,赫连勃勃开始四处用兵,扩张地盘。他先是出兵夺取后秦在三城以北设立的军事据点,后又出兵吞并河西大片土地。几年之间,他又把整个岭北地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接着,他以南凉王秃发傉檀拒婚为由,亲率大军攻打南凉。这一战,他率军杀伤南凉1万多人,抢走近3万乡人,掠夺了几十万头马牛羊,大获全胜。后来,秃发傉檀派兵追击,又被赫连勃勃消灭了1万多人。

接下来的岁月,赫连勃勃经常侵扰后秦,大肆扩张自己的地盘。公元408年,姚兴派大将张佛生讨伐赫连勃勃,又派出齐难援助佛生。勃勃先避其锋芒,然后趁他们撤离时急起直追,大败后秦,活捉齐难。公元409年,姚兴亲自率兵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趁姚兴的各路大军还没有会师,率奇兵突袭姚兴,并俘虏了姚兴大将姚榆生。这两次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大夏的统治。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改元“凤翔”,并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取名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同时重用后秦降将王买德为谋士,设置百官、衙署,建立健全国家制度。

次年,赫连勃勃决定攻伐已经江河日下的后秦。行军快到长安的时候,赫连勃勃得到消息说东晋大将刘裕已经率师北伐后秦了。他决定不与刘裕发生正面冲突,把军队撤回来休整。他的部下十分不理解,他解释说:“东晋国内内乱不断,刘裕政敌不少,他不可能置自己的势力根基于不顾。因此,刘裕灭秦之后必不能久留,等他走了之后,我再取就更加容易了。”

果不其然,刘裕攻下长安后不久便返回江南,留下年仅12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守。接到消息后赫连勃勃马上命令他的儿子赫连 带着2万骑兵南下攻取长安。此战十分顺利,不仅长安,甚至整个秦川都被赫连勃勃所攻取。公元418年,赫连勃勃在长安大宴群臣宾客以示庆贺。不久,他在灞上筑坛即皇帝位,改元“昌武”。

称帝后,赫连勃勃变得更加残暴嚣张,《晋书》中记载赫连勃勃“常居城上,置弓箭于侧,有所嫌忿,便手自杀之,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胥,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由此开始,大夏国开始走下坡路,国势一天天减弱,而北魏则越来越强大。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葬于嘉平陵,谥号“武烈帝”,庙号“世祖”,其子赫连昌即位。

夏昌秦王赫连昌:平定太子之乱,后被北魏所杀

夏昌秦王档案:

生卒年:?年—公元434年

年号:承光

在位时间:公元425年—公元428年

谥号:昌秦王

庙号:无

赫连昌是大夏皇帝赫连勃勃的第三个儿子,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后来一系列的变故,最终促使他成为大夏王朝的第二个皇帝。

赫连勃勃称王后,把儿子赫连 立为太子。公元418年,赫连勃勃把长安设为南都,命太子赫连 镇守。不过后来,赫连勃勃逐渐厌恶了赫连 ,想废掉他另立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赫连 听闻消息后十分愤怒,于是率兵把赫连伦杀了。而太原公赫连昌听到太子叛乱的消息后,也十分愤怒,于是出兵袭杀了赫连 。如此一来,赫连勃勃只有将英勇无比平叛有功的赫连昌立为太子了。

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赫连昌即位,改元“承光”。由于他们兄弟之间为皇位继承所引起的内讧大大消耗了大夏的实力,再加上之前他的父亲赫连勃勃的残暴统治没有为大夏奠定坚实的基础,致使大夏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北魏在拓跋焘的领导下却越来越强大。

公元426年北魏发兵袭击赫连昌。而那时赫连昌却毫无察觉,当北魏大军到达都城统万城时,他还在和他的臣子们大吃大喝。不过,面对大兵压城的态势,赫连昌并没有惊慌,他英勇地披上铠甲,亲率士兵积极应战。最终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大夏都城统万城没有被攻破,拓跋焘只能悻悻地带着1万多夏民回到平城。

公元427年,拓跋焘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再一次出兵征伐赫连昌。这一次,拓跋焘不再死攻统万城,而是采用了智取的计谋。本来他带来的兵有9万多,但快到统万城时,他把大军埋伏在山谷之中,只派了少量的士兵到城下挑战。有勇无谋的赫连昌不辨真假,以为拓跋焘只带了少量的军队,好胜之心驱使他率3万多士兵出城,想一举把拓跋焘斩杀于城下。拓跋焘看着赫连昌领兵出城,心中十分欢喜,指挥军队把赫连昌引到他大军的埋伏处。北魏军杀声四起,而此时正好又狂风骤起,飞沙走石,赫连昌的军队惊恐万分,顷刻间溃败,赫连昌本人也仓皇逃往上邦(今甘肃天水)。就这样,拓跋焘轻而易举地攻下大夏都城统万城,夏的王公百官、后宫佳丽总共1万多人全都被北魏俘虏。

公元428年,赫连昌攻北魏于安定,兵败被擒。拓跋焘见到赫连昌身材魁伟,精于骑射,遂决定收降了他。在后来的岁月中,拓跋焘对赫连昌十分礼遇,不仅让其住在西宫,还把皇妹始平公主嫁给他,并封其为会稽公。而拓跋焘对赫连昌也十分信任,平时他常常会叫赫连昌陪伴在他身旁,打猎的时候两个人甚至还会同骑一匹马。公元430年,赫连昌又被封为秦王。

日子虽然过得比较舒适,但是赫连昌不甘就这样永远成为拓跋焘的“笼中鸟”。他时刻牢记亡国之恨。公元434年,赫连昌终于抓住了个机会成功逃出了平城,往西奔往故土,但遗憾的是,在逃亡过程中被拓跋焘部将所杀,葬处不明。

夏后主赫连定:兵败被俘大夏灭

夏后主档案:

生卒年:?年—434年

年号:胜光

在位时间:公元428年—公元431年

谥号:无

庙号:无

赫连定是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的第五个儿子、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勃勃在位的时候,赫连定被封为平原公。公元424年,长安太子赫连 叛乱被赫连昌平定后,赫连定即被派往南都镇守长安。

公元426年,北魏拓跋焘大举进兵大夏,赫连定曾在长安一带率兵抗击,不过最终因实力不济被破城。长安城被破后,赫连定出逃,于公元427年在上邦与赫连昌会合。在这里,赫连定晋封为平原王。公元428年,赫连昌被擒,赫连定则成功逃奔到平凉(甘肃平凉)。在平凉,赫连定自立为帝,改年号为“胜光”。

赫连定即帝位后,北魏军元帅奚斤求功心切,只带了轻骑精兵、三日的粮食,就直向平凉扑来,想一举生擒赫连定。赫连定探得北魏军缺粮少水,便以逸待劳,把一部分军队埋伏于马毛山,等北魏军一到,前后夹击,轻而易举就打败北魏军,杀死北魏兵六七千人,并生擒了奚斤。

公元430年九月,赫连定趁北魏与刘宋争夺河南之际,派其弟赫连谓以代进攻北魏郎城(今陕西洛川东南),结果被北魏西将军拓跋隗归派出的300精兵打败。赫连定得知战报后,心急如焚,亲自率精骑数万支援赫连谓以代。同时,赫连定知道自己的实力是不可能与强大的北魏相抗衡的。于是,他另派人与刘宋结盟,约定双方把军队联合起来一起消灭北魏,将来胜利的果实双方共享,恒山以东归宋,恒山以西归大夏。北魏拓跋焘闻讯,大为震怒,立即亲率火军袭击赫连定的栖身之地平凉。赫连定得知拓跋焘出兵,急忙回兵救平凉,但是在途中遭遇北魏军队的围攻,突围时1万多夏兵被北魏所杀,赫连定受伤,不过最终他还是冲出重围,逃到了上邽。

虽说平凉丢了,但是赫连定很快又重整旗鼓。公元431年,赫连定举兵向西,攻灭了情势更加窘迫的西秦。灭西秦后,赫连定怕北魏追击,于同年带着俘虏的10多万西秦百姓从冶城渡黄河,打算袭取北凉作为栖身之地。

可是,赫连定的人马刚到黄河中间的时候,便遭到了吐谷浑首领慕容拾虔所派的3万骑兵的袭击,大半夏兵被溺身亡,赫连定从河中挣扎上岸后被吐谷浑士兵俘虏,之后被送到北魏国都平城后被处死,十六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政权——大夏就此灭亡。 g7lw09g9qKEdZCYaJsJZgrFnN4i1sZ0SKB9WwdtzTdfhe6AZPDe5605AhXJ/aJd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