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以貌取人背后

——晕轮效应实验

中国人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的是不可从外貌来衡量一个人,因为单凭外表提供的信息是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如今,尽管男人都爱美女,女人都爱帅哥,外貌协会还是会遭到大家鄙视,因为正统教育认为,内在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以貌取人并非浅薄无知,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1920年,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晕轮效应”这一概念。他认为,当人们去描绘他人的一种品质或多种品质时,倾向于放大某种优秀的品质,从而影响到对整个人的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悄悄地做过一项实验,被试在不知不觉之中参加了凯利的实验,参加实验的被试是两个班级的学生,这个实验证明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在实验进行的那一天,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像往常一样去教室上课。但是让学生们惊讶的是,从来不会迟到的教授今天居然没有来上课。不久之后,一个陌生人出现了,他告诉大家,教授因为临时有事,所以让一位研究生临时代课。

然后,陌生人会向学生们介绍这个代课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陌生人对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说:“为你们代课的这位研究生是一个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的人。”但是对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却说:“给你们代课的老师是一个冷漠、勤奋、务实、果断的人。”

下课之后,那个被人介绍为“热情”的研究生很受学生的喜爱,大家都愿意和这个研究生成为朋友。但是那个被人介绍为“冷漠”的研究生则没有受到学生的欢迎。需要指出的是,代课老师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只是介绍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凯利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形容陌生人的介绍词不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介绍,所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代课老师。这样一来,这位代课老师也就被学生笼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晕轮效应可能来自一套炫目的衣服,一张相貌英俊的脸,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人们倾向于认定帅哥更聪明、更善于交际,美女更通情达理、更明白世故,其实就是人们将外貌上的优点放大,遮盖了对帅哥美女其他方面的判断。

谚语都说“上帝对人是公平的,他多给你一分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如此一来,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美貌,不是得不偿失了吗?其实不然,心理学家早已开始研究外貌和智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长相的美丑和智力的高低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有貌有才,无貌无才。这个说法是不是要打破“聪明人都很丑”的说法呢?先来看一下心理学家是如何得出“有貌有才,无貌无才”这一结论的吧。

1918年,一份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研究报告证明,人们可以从相貌来判断个体的智商高低。实验者将十几张小孩照片展示给被试,照片上的小孩一个个都是穿着考究,被试则由医生和教师组成。被试一致认为,相貌最娇俏的孩子最聪明,巧的是,这个结果竟然和客观的智力测验相吻合。几年后,德国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类似的实验,采用的照片是百货公司的职员,结果得出了相近的结论。尽管无数实验证明,外貌和智力存在正相关,心理学家却搞不明白,到底人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一些被试认为,他们受到了赏心悦目的外表和笑容影响。不过,人们对笑容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将笑容看做智慧,有的人则认为笑容和低能、缺陷相关,也有被试认为,他们在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智慧的光泽。

1957年,一项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男孩的相貌和智力无关,女孩的相貌和智力却呈正相关。不过,这种正相关是这样解释的:外貌靓丽的人可能非常愚蠢,但是长相丑陋的人不太可能聪明。

长相欠佳但是智力超群的家伙最为人们熟悉,另一方面,电视上出现的脸蛋漂亮,脑袋却空空如也的姑娘到处都是,“天才都是怪胎”、“漂亮女生没大脑”几乎成了俗语。历史上的名人大家也不乏这样的人物,法国的哲学家萨特便是其中一个。他身材矮小,右眼患有严重斜视,戴着一副大框眼镜,全身上下和美貌无缘,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丑陋的天才”,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讽刺的是,与萨特同时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则是个老帅哥,从照片上看,俨然一副硬汉派明星的风采。

作为聪明的美女,好莱坞的高材生娜塔丽·波特曼是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佼佼者。这位童星出身的女演员在13岁时便成为《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此后,她没有走入同大多数人一样因出名而堕落的童星之路,而是边读书边拍戏,18岁时,波特曼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后来在希伯来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她还会说流利的希伯来语和法语。很显然,“漂亮女生没大脑”是不准确的,而“聪明人都很丑”也已经过时了。

年轻人没有搞明白“以貌取人”的玄机,但早早就学会了利用自身的特点。一年一度的招聘季,越来越多的简历上开始出现被电脑软件修饰过的一寸照,也就是PS过的照片。由于虚荣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求职者希望给招聘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于是用各种手段修饰自己,以获得最高的印象分。

这个方法也算是投其所好,因为招聘方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求职者的智力、能力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雇佣漂亮的那个。招聘方也许不懂心理学,但他非常清楚,相貌传递着健康、基因、智力等多方面的信息,就像选择结婚对象一样,人们总是愿意选择漂亮的人。

社会调查发现,相貌丑陋者要比相貌一般者收入低,长相漂亮的人能够给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因此收入更高。不要觉得不舒服,或者愤愤不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相貌欠佳者只好通过更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来弥补先天的不足,当然,也有人选择了一条方便快捷的途径改变自己的容貌——整形。

基于这种理由,社会上出现了社会同型交配,即将聪明的基因和美丽的基因结合,培养兼具智慧和美貌的后代。比如,智力较高的男性处在社会的上层,他们通常会娶到模特或者电影明星做妻子,以此获得基因的进化。进化心理学家比较支持这种做法,生物学家则不太认同。他们认为,在遗传基因上,母亲贡献更多的智力,父亲贡献了容貌,看看一代美女林青霞的三个女儿,可以印证这个说法。不过,心理学界对这种说法依然有很大争议。

抛开染色体、遗传因子这些生物学的概念,聪明的父亲和美丽的母亲结合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智力发展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漂亮的小孩从小得到的关注更多,才智也就得到了更好的开发。

人们从相貌中可以看到智慧,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女性一眼就能看出哪个男人会成为好父亲,哪个男人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丈夫。通过一段30秒的无声视频,观察者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乐于助人还是自私自利。如果人类真的有这样的能力,不是比读心术还厉害吗?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能透过外貌看出一个人的品格。那些看起来友善的人确实很友善,看起来猥琐的人也确实很猥琐。

美国康奈尔大学用人脸的静态图片做了一次研究,图片中包括32名白人年轻人,年龄都是20多岁。这些人的脸上没有疤痕,没有文身,也没有浓密的毛发。其中一半是罪犯,另一半是普通人。实验者要求被试通过照片判断这些人的罪行,比如谋杀、偷窃、强奸、纵火、贩毒等。

结果发现,被试不能分辨罪犯所犯罪行,但是完全能够分辨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但在判断强奸犯时,女性被试的判断总是南辕北辙。放过了那些真正的强奸犯,反而将真正的强奸犯看做无辜的人。或许,强奸犯罪本身和谋杀、纵火不太一样,罪犯首先能够获得女性的信任,而那些面相凶恶或猥琐的男性只会让女性避之不及。

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和他的助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对人的面部表情的影响,探明了人的情绪、行为、性格和面部表情之间的关系。人的表情由皮下微小肌肉的活动决定,这些肌肉对上面的皮肤、下面的骨骼产生牵拉作用,从而产生表情。看一个人的面孔,可以看到此人的气质、情绪和态度,怀疑还是信任、自信还是自卑、悲观还是乐观,都能通过面部肌肉固定下来,成为一个人真实性格的标志。

如果一个人平时总是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其眉头周围的肌肉会留下明显的痕迹,结果是,即使在平和的情况下,他也会显露出细微的忧愁情绪。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敏感多思,多愁善感,加之一身病,因此总是面容含愁,泪光点点,走起路来也是弱不禁风的样子。

而且,人脸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是不同的,大多数面孔的右半部显露出愉快、敏感、脆弱和坦率,左半部则反映一个人严厉、隐晦、冷酷、抑郁等性格。心理学家证明,人脸的左半部表现出来的气质更接近真实。比如说,人脸左半部显露出活泼,右半部显露出冷酷,此人很可能是性格活泼开朗的,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历了挫折和困境,才会变得冷酷、愤怒起来。

原因来自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同。人的右脑和知觉、创造力、接受印象、内在情感有关,左脑则和语言、数字、抽象能力有关。由于左右脑交叉控制人的身体,因此,内在情绪、深层情感从右脑出发,在面孔的左半部表现;经过意识控制的表情,也可以说是社会面具则从左脑出发,在面孔的右半部表现出来。

倒霉的普希金

晕轮效应也被称为光环效应,具体是指人们在对一个人进行认知判断的时候,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作出一定的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这个人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俄国著名文豪普希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受到晕轮效应影响的人。当时的俄国有一个叫娜坦丽的女人,长得十分漂亮,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正是在这种名头的影响下,普希金对这个美女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在见到这个女人之后,他也觉得这个女人十分美丽,并且疯狂地爱上了她。

尽管普希金表现得十分热情,娜坦丽却对普希金一点兴趣也没有。

但普希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让娜坦丽成为了自己的妻子。

大诗人普希金就因为晕轮效应的误导而走入泥潭

但是婚后生活并没有让普希金感到幸福,因为普希金虽然十分喜爱娜坦丽的美貌,可是并不喜欢她的兴趣爱好。普希金喜欢写诗,每当他把自己所写的新诗读给娜坦丽听时,娜坦丽都会表现得十分冷淡。

娜坦丽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一些十分奢侈且豪华的晚会上。她还经常拉着普希金一起参加宴会,因为普希金的名头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而举办宴会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就这样,普希金变得负债累累。

后来,娜坦丽和一个名叫丹特斯的男子开始暧昧不清,普希金知道后十分愤怒,在盛怒之下决定和丹特斯进行决斗。丹特斯是法国宪兵队的队长,身为诗人的普希金自然不是丹特斯的对手。最终,普希金身受重伤、不治身亡,年仅38岁。 hu4JOMqLFlcf4eyTzPW9c5etHyXoIfNm8Rbax+DmJOlpKVM/pm7+A4UJNML7sn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