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柳永 七首

柳永(987—1055左右),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以乐章擅名。偶因下第,作《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宋仁宗在他考进士时看见他的名字,批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由此自称“奉旨填词”。后改名永,字耆卿。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官至屯田员外郎。他一生潦倒,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由润州太守王平甫出钱安葬于真州(今江苏仪征)。他不仅写小令,还写了不少长调,长调于是逐渐定型,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境界。在词史上,他是个有贡献的作家。当时有人出使西夏,说西夏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1 ,留恋处、兰舟催发 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3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5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 。便纵有、千种风情 7 ,更与何人说。

【注释】

1 都门: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帐饮:在郊外设帐饯别。

2 兰舟:木兰之舟,形容舟船华美。

3 去去:离别后,愈去愈远。

4 楚天:古时楚国疆域最大时,拥有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此处为南方天空的代称。

5 那(nuó)堪:哪能承受。

6 良辰:美好的时光。好景:美好的景色。

7 风情:风月的情趣。

【集评】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或讥为梢公登溷诗,此轻薄儿语,不足听也。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王世贞《艺苑卮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尤胜。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唐词“帘外晓莺残月”至矣,宋人让唐诗,而词多不让。

陈廷焯《云韶集》:起数语疏落。作家风格,传神入骨。迷离绰约,一片神光,宜东坡自叹其“大江东去”一阕不如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实不可及。后人摭其《乐章》,訾为俗笔,真瞽说也。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

刘熙载《艺概》: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陈匪石《宋词举》:“杨柳岸”七字,千古名句,从魏承班之“帘外晓莺残月”化出;而少游之“酒醒后、残阳乱鸦”,则又由柳词出。细细咀嚼,当知其味。盖不独写景工致,而一宵之易过,乍醒之情怀,说来极浑脱且极深厚也。“此去经年”四句,尽情倾吐,老笔纷披,北宋人拙朴本色,不得以率笔目之。

朱庸斋《分春馆词话》:虽乃惜别之词,然不无身世之感。全阕以白描手法,直叙平铺。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融情于景,境界突出。醉中相别,雾霭沉沉。到酒醒之时,已是晓风残月,景物凄清。神京望渺,伊人何处?纵有良辰美景,凭谁慰藉?得此二句,通篇光彩,若徒赏其“晓风残月”造句之工,则转失其意境矣。

【赏析】

《雨霖铃》之曲,为唐明皇重经马嵬坡,雨中闻铃,怀念被赐死的贵妃所创,音调凄苦。耆卿以此曲写情人分别,抵得半篇江淹《别赋》。词的上片全用赋笔白描,但起承转合,脉络分明,便不觉堆砌。“寒蝉”三句是起,“都门”三句是承,“执手”二句,蓦然掉转,“念去去”三句,是用景语含情,收为绾合。此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由感觉得之的别离之绪,转化为历历如绘的意象画面,由实返虚,备见高明。

过片三句,平地陡起。作者不局限于一己之怨别伤离,而是陡地拔高。说明自古钟情之辈,莫不伤于离别,更何况时当清秋时节,木叶凋落?“今宵”二句,承以柳岸、晓风、残月之凄美,映衬离人酒醒以后空虚惆怅的心情,情景相合,浑如天成,故成名隽。“此去”二句又是一转。一结二句,感情炽热沉郁。相比上片由实返虚的结法,一结不炫技法,只是以情动人,即王鹏运所谓“重大拙”三字诀的“拙”字诀。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8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9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10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11 ,为伊消得人憔悴 12

【注释】

8 伫倚危楼:伫,久立。危,高耸貌。

9 “望极”二句:望极,极目远望。黯黯,心情沮丧。

10 疏狂:散漫放诞。图:谋取。

11 衣带渐宽:《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此谓别后,人消瘦了,衣带渐宽了。

12 “为伊”句:伊,指其所爱之人。《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消得,禁得起。憔悴,愁损貌。

【集评】

贺裳《皱水轩词筌》: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诀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拚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赏析】

娴雅都丽,自成一格。危楼伫倚,已见怀人之意。“风细细”者,映衬心绪缭乱。春愁黯黯,望极天际,徒见草色烟光,残阳下照,终不见伊人倩影。而此心此境,谁人解得?“拟把”三句,是过来人语,情既深陷,则弱水三千,止取于一瓢。纵使筵前强醉,终难成欢。至“衣带”二句,遂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结二句是情语,亦是痴语。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 13 ,芳心是事可可 14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15 ,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16 ,腻云亸 17 。终日厌厌倦梳裹 18 。无那 19 。  恨薄情一去 20 ,音书无个 21 。早知恁么 22 。悔当初 23 、不把雕鞍锁。向鸡窗 24 、只与蛮笺象管 25 ,拘束教吟课 26 。镇相随 27 ,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3 惨绿愁红:在思妇眼中,红花绿叶都是愁惨的景象。

14 “芳心”句:是事,所有的事。可可,不经心的样子。

15 柳带:柳枝垂拂如人衣带,故谓柳带。

16 暖酥消:肌肤消瘦。暖酥,形容肌肤温软滑腻。

17 腻云亸(duò):油腻的云鬓下垂散乱。

18 厌厌:通恹恹,病貌。倦梳裹:身体倦怠,懒得梳妆。梳裹,梳头、裹巾帻。

19 无那(nuò):无奈,无可奈何。

20 薄情:薄情郎。

21 音书无个:没有来信。个,一个。

22 恁么:这样。

23 雕鞍:华美的马鞍,指代乘骑。

24 鸡窗:书室。《幽冥录》:“晋兖州刺史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玄致,终日不倦。”

25 蛮笺象管:对纸和笔的美称。蛮笺,四川出产的诗笺。象管,以象牙做笔管的毛笔。

26 “拘束”句:把爱人拘束住,作诗词的功课。

27 镇相随:终日相随相伴。镇,终日。

【集评】

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赏析】

男人作闺音,竟浑如妇人声口。上片不嫌琐细,描摹女子当爱郎去后,镇日闷恹愁坐的情态。正用《诗经》“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之意。“无那”三句,稍加提点,即已交代出女子抑郁之源,乃在男子之薄幸耳。下片由表入里,写女子的心理活动。设想当初倘知别后相思如此之酷,不如锁住他的乘骑,终日相伴痴缠,享受共处时光,不让青春虚掷。“向鸡窗”至“和我”数句,极写闺房之乐。由“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可知,词中的薄情男子,应该是赴京应试的举子。“免使”二句,实有深意,谓富贵功名,如草头秋露,不比男女欢爱来得更加珍贵。当世人汲汲于功名之世,耆卿独能对闺阁女子寄其同情,殊为难得。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28 ,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9 。  归云一去无踪迹 30 ,何处是前期 31 。狎兴生疏 32 ,酒徒萧索 33 ,不似去年时。

【注释】

28 长安:汉唐都城,今陕西西安。后代指都城。

29 四天垂:天幕从四面低垂下来。

30 归云:女子远去的芳踪。

31 前期:前约、预期。

32 狎兴:狎客之兴。

33 酒徒:嗜酒的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萧索:萧条冷落,兴致不高。

【集评】

谭献《复堂词话》:挑灯读宋人词,至柳耆卿云:“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语不工,甚可慨也。

【赏析】

京洛风尘,豪宕不除。柳词风格多样,于此调亦称擅场。上片用字不嫌过重,高柳乱蝉,只一“栖”字,沉雄之致尽出。“夕阳”三句乃诗中苍凉之境,不图于小词中见之。下片是光阴飞逝,江湖沦落之慨,音调转入低沉,不徒以长调之善铺叙见长。大作家必为多面手也。

望海潮

东南形胜 34 ,三吴都会 35 ,钱塘自古繁华 36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37 。云树绕堤沙 38 。怒涛卷霜雪 39 ,天堑无涯 40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41 ,竞豪奢 42 。  重湖叠 清嘉 43 。有三秋桂子 44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45 ,嬉嬉钓叟莲娃 46 。千骑拥高牙 47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48 ,归去凤城夸 49

【注释】

34 形胜:形势重要之地。此指山水佳美。

35 三吴:其说不一。《水经注》以今浙江的吴兴(湖州)、会稽(绍兴)及江苏的吴郡,为三吴。

36 钱塘:今浙江杭州。

37 参差:形容楼台房屋,高低不一。

38 云树:树冠浓密远望如云,故曰云树。

39 “怒涛”句: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大潮,谓之浙江潮。卷霜雪,怒涛卷空而来,白如霜雪。

40 天堑:天然的险阻,本指长江,此指钱塘江。

41 “市列”二句:市集上陈列种种珍贵商品,家家户户不缺绫罗绸缎。玑,不圆的珠。罗绮,两种丝织品。

42 竞豪奢:竞赛豪华奢侈的享受。

43 “重湖”句:西湖中的白堤,把湖水分隔为里、外两湖,所以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44 三秋:初秋、仲秋、晚秋合称三秋,此处指晚秋。

45 菱歌:采菱人的歌声。

46 莲娃:采莲的美女。

47 千骑拥高牙:此句写驻节杭州的官员两浙转运使孙何出行时的排场。千骑,指卫队。一人一马称骑。古乐府《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说明太守级的地方官出行时卫队众多。牙,指牙旗。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48 “异日”句:他日把这些好景描绘出来。图,描绘。将,语助词。

49 “归去”句:归到京城,向同僚们夸耀一番。凤池,凤凰池,中书省的美称。唐、宋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集评】

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罗大经《鹤林玉露》: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大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

吴自牧《梦粱录》: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前语也。自高庙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十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骄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王闿运《湘绮楼评词》:此则宜于红氍上扮演,非文人声口。

【赏析】

范蜀公云:“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此词极写杭城繁华,用笔刚柔相济。于通首太平繁盛中,著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千骑拥高牙”等语,全词便见天骨开张。首三句先总说,以为提领。“烟柳”以下六句,远景泛写,曰“绕”、曰“怒”、曰“卷”、曰“无涯”、曰“竞豪奢”,下笔精炼,盛世气象,呼之欲出。换头三句,特写西湖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字,泼墨写意,又以“羌管”三句渲染,“千骑”三句勾勒,遂成一幅西湖行乐图矣。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 50 ,残照当楼 51 。是处红衰翠减 52 ,苒苒物华休 53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54 ,归思难收 55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56 。想佳人、妆楼颙望 57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58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9

【注释】

50 关河:本指函谷关和黄河,后泛指山河。

51 残照当楼:夕阳照在楼上。当,正对着。

52 是处:到处。

53 “苒苒”句:美好的景物逐渐凋伤。苒苒,同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54 渺邈:遥远。

55 归思(sì):想念家乡的思绪。

56 淹留:久久滞留。

57 颙望:昂头远望。颙(yóng),颙颙之省,景仰貌。

58 争知:怎知。

59 恁:如此。

【集评】

赵令畤《侯鲭录》:苏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诗俗,然如“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能改斋漫录》以为晁补之语)。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如“问甚时三十六陂秋色”,即灞岸之兴也。“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

陈廷焯《云韶集》:风韵苍凉,虽令太白、飞卿执笔,亦不过如此,即杜少陵“今夜鄜州月”之意。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诵东坡“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句,自觉口吻俱香。悲慨处,不在叹逝伤离也。诵耆卿“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句,自觉神魂欲断。盖皆在神而不在迹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起二句有俊爽之致。“霜风”“残照”三句音节悲亢,如江天闻笛,古戍吹笳,东坡极称之,谓唐人佳处,不过如此。以其有提笔四顾之概,类太白之“牛渚望月”、少陵之“夔府清秋”也。其下二句顺笔写之,至结句江水东流,复能振起。后半首分三叠写法,先言己之欲归不得,何事淹留。次言闺人念远,误认归舟。与温飞卿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皆善写闺人心事。结句言知君忆我,我亦忆君。前半首之“霜风”“残照”,皆在凝眸怅望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飞卿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

【赏析】

此词气概豪宕,一股莽苍之气,流注其中,不徒以婉约见长。上片凌云健笔,一气贯注,纯是写景之赋笔,却不觉得单调,而是如一幅浩渺的泼墨山水画卷。因是晚秋衰败之景,故色彩之调配偏于暗淡、凄冷,便于烘托下片的情致。所可注意者,是词人高明的镜头转换手段。“洒江天”而“一番洗清秋”的暮雨,是骤蓦的镜头。“渐”字所领三句,是带着苍凉感的慢镜头。“是处”二句是广角镜头,传达的是节候转移、万卉凋伤的衰境。“惟有”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最耐寻绎。从文字逻辑来说,“惟有”二句反衬的“是处”二句,但从情感的逻辑来说,“惟有”二句又是对“是处”二句的补充和旁证。下片纯抒情,但情感落脚点甚有变化,先因登高思乡,叹自家之淹留,复想佳人当亦思我,到“争知我”又谓佳人虽则思我,未必知我亦正思伊。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尽变化莫测之能事。

鹤冲天

黄金榜上 60 。偶失龙头望 61 。明代暂遗贤 62 ,如何向 63 ?未遂风云便 64 ,争不恣狂荡 65 。何须论得丧 66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67 。  烟花巷陌 68 ,依约丹青屏障 69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70

【注释】

60 黄金榜:指考中后题名的金榜。

61 “偶失”句:偶然失去考中状元的希望。龙头,状元。

62 “明代”句:清明时代暂时遗弃贤士。

63 如何向:怎么办。向,语助词。

64 “未遂”句:未能顺利地得遂风云之志。遂,成。风云,际遇得时。便,顺利。

65 “争不”句:怎能不恣意放荡。恣,放任。

66 得丧(sàng):得失。

67 白衣卿相:笑傲卿相之处士。白衣,古时是庶民、不出仕的处士、给官府服役之人所着的衣服。卿相,卿与相,古代的高级官职。

68 烟花巷陌:妓院所在地。

69 “依约”句:依约,隐约。丹青,绘画。屏障,屏风。

70 “且恁”六句:《清异录》:李煜乘醉,大书石壁曰:“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偎红翠,即偎红倚翠。浅斟低唱,饮酒唱歌。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表示很短。忍把,怎忍。浮名,虚名,此指功名。

【集评】

吴曾《能改斋词话》: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

叶申芗《本事词》:柳耆卿初名三变,与兄三接、三复齐名,时称柳氏三绝。偶因下第,戏赋《鹤冲天》云:(本词略)。此亦一时遣怀之作,都下盛传,至达宸听。

宋翔凤《乐府余论》:(先引《能改斋漫录》及此词)按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赏析】

此词是落第后的自遣之作,因其真率激烈,故致触怒帝王。表面看来,其主旨亦只是“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古诗十九首》)、“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之意,不过诗中但言醇酒,词中兼及妇人,故为仁宗所轻。然耆卿究非如《古诗十九首》作者、李白那样富有哲学思索的诗人。词虽表现出的是人生何用汲汲功名富贵,但须及时行乐的态度,实则词人心中对下第仍有不平。故谓“偶失龙头望”“暂遗贤”“未遂风云”,他的放荡恣肆是“争不”,要宽解自己“何须论得丧”,要藉着“白衣卿相”的自我定位来麻醉痛苦。因其始终不能解脱,这才有“幸有意中人”之慨叹。“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失意后的放纵,内心实蕴深沉隐痛,读者切莫轻轻放过。 0NQWT8Y7YOOIjkehI3Ayc1vPBaPVelh6zZE1KNzSHN5MdaXMV8gpi3ruAaND7/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