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开封府推官、同知谏院,进知制诰,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王安石执政,多次上疏,反对新法,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也”,于是出知永兴军。哲宗即位,高太后摄政,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撰有《资治通鉴》。为人恭俭诚信,于学无所不通,自谓“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能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存词三首。
宝髻松松挽就 1 ,铅华淡淡妆成 2 。红烟翠雾罩轻盈 3 ,飞絮游丝无定 4 。 相见争如不见 5 ,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 6 ,深院月明人静。
【注释】
1 宝髻:妇女头上漂亮的发结子。
2 铅华:铅粉。妇女用以傅面的妆饰品。
3 红烟翠雾:形容以珠翠饰冠的盛美。轻盈:一本作“娉婷”,形容仪态纤弱。
4 飞絮游丝:形容步行时的仪态。游丝,蜘蛛或青虫所吐之丝,飞扬于空中,俗称游丝。
5 争:怎。
6 醒:醉解曰醒(xīng)。
【集评】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此为咏歌伎之词。上段写佳人妆饰之美,下段写作者眷恋之情。宝髻,就形写;铅华,就色写;红烟翠雾、飞絮游丝,就妆饰、容态写。不描眉目,而轻盈美艳,自然涂抹出来。相见、不见,说明一见倾倒。有情、无情,表示高不可攀。及至歌止酒醒,月明人静,回溯彼美,渺不可寻。系恋之情,其何能已。前幅以词丽胜,后幅以意曲工,总见笔精墨妙。
【赏析】
此词因过片二句而脍炙人口。实则全词竟体空灵,非仅争一字之炼,一句之奇也。词为当筵付诸歌人之作,写歌伎淡雅的装束、轻盈的体态,逸笔草草,却不逊工笔渲染。“飞絮”句就心理感受侧写,尤为精警。过片“相见”句有相逢恨迟之慨,“有情”句患得患失,一片痴心,更衬出其人色貌倾城。一结怅惘无端,曲终人散,夜深酒醒,那人留下的美感,却仿佛成了永恒。文辞清丽,情思动人,在歌颂女性美的作品中,允称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