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曲礼下第二

凡奉者当心 【1】 ,提者当带 【2】 。执天子之器则上衡 【3】 ,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 【4】 ,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 【5】 。执主器,操币、圭璧 【6】 ,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 【7】 。立则磬折垂佩 【8】 。主佩倚则臣佩垂 【9】 。主佩垂则臣佩委 【10】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11】

【注释】

【1】奉:通“捧”。当心:正当心口处。

【2】带:束于衣外的大带,在腰处附近。

【3】上衡:郑注:“谓高于心。”衡,指与心平。

【4】绥(tuǒ):郑注:“谓下于心。”

【5】克:郑注:“胜(shēnɡ)也。”

【6】币:束帛,是专用于礼仪活动的帛,通常为一丈八尺长,幅宽二尺四寸。圭璧:孔疏:“瑞玉也。”

【7】车轮曳(yè)踵:孔疏:“若执器行时,则不得举足,但起前拽后,使踵如车轮曳地而行。”指行走时不抬脚迈步,拖着脚后跟走。踵,脚后跟。

【8】立则磬(qìnɡ)折垂佩:站立时要像磬一样俯身,使玉佩悬垂。磬折,这里是弯腰俯身之意。磬,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佩,佩玉。

【9】倚:郑注:“谓附于身。”这里指站立而不前倾,故玉佩贴身。

【10】委:垂于地面。

【11】“其有藉者”二句:古人冬穿裘,夏穿葛,裘、葛之上有中衣,就是裼(xī)衣。裼衣外又有正服,如朝服、皮弁服。敞开正服前襟,露出中衣,就叫“裼”。掩好正服前襟就叫“袭”。藉,郑注:“藻也”,“有藻为文”,“无藻为质”。藻,或作“缫”。孙希旦引郑注《觐礼》云:“缫所以藉玉,以韦衣木,广袤各如其玉之大小。”即为铺垫玉器、铺有绢帛、绘有彩色的皮革包裹的木制托衬,有的以丝绳垂下为装饰。拿着的玉器有彩色衬垫,因此要露出华丽的中衣与之相配。裼,裼衣。这里是左袒露出裼衣的意思。

【译文】

凡是双手捧持东西时,双手应正处于心口的位置﹔屈臂提东西时,手应恰在腰带的位置。拿着天子的器物,双手要高过心口﹔拿着国君的器物,双手要恰与心口位置持平﹔拿着大夫的器物,双手在心口位置下方﹔拿着士的器物,就用手提在腰际。凡是拿着主人的器物,即使很轻也要像拿不动的样子。拿着主人的器物,或拿着币帛、瑞玉时,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走路时不抬起脚迈步,要像车轮滚动一样拖着脚跟走。站立就要像磬一样俯身,使玉佩悬垂。如果主人直立,玉佩附在身上,臣子就要俯身,使玉佩悬垂。如果主人俯身,使玉佩悬垂,那么臣子就要大幅度俯身,使玉佩垂于地面。使臣拿着玉作为礼物时,如果玉有衬垫就要敞开正服前襟,露出裼衣﹔如果玉没有衬垫,就掩好正服不要露出裼衣。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 【1】 ,大夫不名世臣、侄、娣 【2】 ,士不名家相、长妾 【3】 。君大夫之子 【4】 ,不敢自称曰“余小子” 【5】 。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 【6】 ,不敢与世子同名 【7】

【注释】

【1】卿老:上卿。世妇:孔疏:“两媵也,次于夫人而贵于诸妾也。”即随同夫人陪嫁者,通常为夫人的亲属,如下文之“侄、娣”。孙希旦说:“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

【2】世臣:父时老臣。侄:妻之兄女。娣(dì):妻之妹。此指侄、娣陪同妻子来为妾。

【3】家相:孔疏:“谓助知家事者也。”即管家,家臣。长妾:孔疏:“妾之有子者也。”妾有子则地位较高。

【4】君大夫:郑注:“天子大夫有土地者。”即获天子分封有土地的大夫。

【5】余小子:天子居丧自称时所用,因此君大夫之子不应自称。

【6】嗣子某:诸侯居丧自称时所用,因此大夫、士之子不应自称。

【7】世子:孔疏:“谓诸侯之適(嫡)子也。”即太子。

【译文】

国君不直呼上卿、两媵的名字,大夫不直呼父时老臣、随妻嫁来的妻的侄女、妹妹的名字,士不得直呼主管家臣及长妾的名字。君大夫之子,居丧不敢自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居丧不敢自称“嗣子某”,取名字不敢与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1】 。”

【注释】

【1】负薪:背柴。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译文】

国君让士参加射箭,士如果不会射,就以自己有病来推托,说:“我有背柴落下的伤病。”

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1】

【注释】

【1】不顾望而对,非礼也:孔疏:“若问多人,则侍者当先顾望坐中,或有胜己者宜前,而己不得率尔先对,先对非礼也。”

【译文】

陪在君子身边,君子发问时,不先看看周围有没有比自己强的人而贸然张口就答,这是不合礼仪的。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 【1】 。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2】 。去国三世 【3】 ,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4】 ,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 【5】 。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 【6】 ,从新国之法。

【注释】

【1】“君子”二句:郑注:“谓去先祖之国,居新国。”即移居他国,也不用务求改变故国的礼俗。求,务。

【2】修:旧作“脩”,《训纂》引王念孙说,“修”当为“循”,字之误也。其法:郑注:“谓其先祖之制度。”

【3】三世:三代,从祖至孙。

【4】出入有诏于国:指如有吉凶之事仍与故国相互往来通告。诏,告。

【5】反:同“返”。宗后:宗子。

【6】兴:起。指被提拔做了他国的卿大夫。

【译文】

君子移居他国,在行礼时不必务求改变故国的礼俗。祭祀的礼仪,居丧的服饰,哭泣的位置,都和故国时一样,谨慎地遵循故国的法度并审慎的施行。离开故国已经三代,但家族中还有在故国朝中做官的,有吉凶之事仍要通告故国,如果兄弟宗族还在故国,有吉凶之事要回国报告宗子。离开故国已经三代,家族中已无人在故国朝中做官,有吉凶之事不用再通告故国。在新国成为卿大夫那天起,要遵循新国的礼法。

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1】

【注释】

【1】不为父作谥:这里是说父亲地位低贱本无谥号,父亲死后儿子即便是大显贵,升为诸侯,也不为亡父作美号。郑注:“子事父,无贵贱。”孔疏:“父贱无谥,子今虽贵而忽为造之,如似鄙薄父贱,不宜为贵人之父也。”谥,谥号。

【译文】

君子在父亲去世后不更改名字,父亲去世后即便是大显贵,也不为亡父拟美谥。

居丧,未葬读丧礼 【1】 ;既葬读祭礼 【2】 ;丧复常 【3】 ,读乐章 【4】

【注释】

【1】未葬读丧礼:未葬之前,要研读有关丧礼之书。孙希旦认为:“凶事不豫习,故丧葬之礼,至居丧乃读之。”丧礼,指人死后、下葬之前各种有关礼节,如小殓、大殓、朝夕奠、殡葬等礼节。

【2】祭礼:孔疏:“虞、卒哭、祔、小祥、大祥之礼也。”

【3】复常:大丧复祥之后,结束服丧。

【4】乐章:乐书的篇章,即诗。

【译文】

为父母居丧,未葬之前要研读有关丧礼之书﹔已经安葬后要研读祭礼之书﹔服丧结束,可以唱诵歌诗。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译文】

居丧期间不谈乐,祭祀时不谈凶事,办公的地方不谈妇女之事。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1】 。倒崑、侧龟于君前有诛 【2】 。龟崑、几杖、席盖、重素、袗 绤 【3】 ,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 【4】 ,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 【5】 ,不以告,不入公门。公事不私议。

【注释】

【1】振:抖动去除灰尘。端:正,整理。

【2】倒:郑注:“颠倒也。”曋:同“策”。侧:郑注:“反侧也。”

【3】重素:衣、裳皆素,是丧服。袗沋绤(zhěn chī xì):穿着葛布做的单衣。袗,单衣,这里是动词。沋,细葛布。绤,粗葛布。“沋”、“绤”属于内衣,如果出门,其外应再套中衣和礼衣,否则视为不敬。《论语·乡党》:“当暑,袗沋绤,必表而出之。”

【4】苞屦(jù):是服丧时穿的一种草鞋。苞,藨(biāo)草、蒯(kuǎi)草。扱(chā)衽(rèn):上衣前襟插入腰带中。父母刚去世孝子要“扱衽”,本书《问丧》:“亲始死”“,扱上衽,交手哭”。扱,插。厌(yā)冠:丧冠,丧冠上部不耸起而呈倒伏状。厌,伏。

【5】书方:古代纸张发明前使用竹木做书写材料,记事用的木板叫作“方”。此处指记载丧事中宾客赠送财物的木板。衰(cuī):指丧服。凶器:郑注:“明器也。”即为陪葬而制作的器物。

【译文】

在国君面前抖去书册的灰尘、整理书册,要受到责罚。在国君面前颠倒或拿反占卜用的筮策与龟甲,要受到责罚。拿着龟策、几杖、丧车上的席子和顶盖,以及全身素服、穿着葛布做的单衣的人,不得进入宫门。穿着草编的丧鞋、将衣服前襟扎在腰带里、戴着丧冠的人,不得进入宫门。记载丧事中宾客赠送财物的木板、丧服、随葬的明器,未经报告获准,不得进入宫门。公事不在私下商议。

君子将营宫室 【1】 ,宗庙为先,厩库为次 【2】 ,居室为后 【3】 。凡家造 【4】 ,祭器为先,牺赋为次 【5】 ,养器为后 【6】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7】 。君子虽贫,不粥祭器 【8】 ;虽寒,不衣祭服 【9】 ;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10】

【注释】

【1】君子:这里指国君。

【2】库:储藏财物的仓库。

【3】居室为后:生活起居之室要最后营建。《集解》云:“宗庙所以奉先祖,故为先。厩库所以资国用,故为次。居室所以安身,故为后。”

【4】家造:指大夫置办家中各种器物用品。家,郑注:“大夫称家。”

【5】牺赋:大夫向采邑的人们以赋税形式征收祭祀用的牲畜。牺,祭祀用的牲畜。

【6】养器:指生活所需的日用饮食器具。孔疏:“供养人之饮食器也。”

【7】先为祭服:孔疏:“所以然者,缘人形参差,衣服有大小,不可假借,故宜先造,而祭器之品量同官可以共有,以其制同,既可暂假,故营之在后。”

【8】粥(yù):同“鬻”。郑注:“卖也。”

【9】衣:动词,穿。

【10】丘:坟包,坟墓。

【译文】

国君将建造宫室,首先要建宗庙,其次建马厩、仓库,最后才建生活起居的房室。凡大夫置办器物用具,首先制作祭祀用器,其次征收祭祀用牲,最后才是制造日用生活用具。没有田地俸禄收入的人,不置办祭器,有田地俸禄收入的人,要先制作祭服。君子即使贫穷,也不售卖祭器﹔即使寒冷,也不穿祭服﹔建造宫室,不砍伐坟地的树木。

大夫、士去国 【1】 ,祭器不逾竟 【2】 。大夫寓祭器于大夫 【3】 ,士寓祭器于士。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 【4】 ,乡国而哭 【5】 ,素衣、素裳、素冠,彻缘 【6】 ,鞮屦、素簚 【7】 ,乘髦马 【8】 ,不蚤鬋 【9】 ,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 【10】 ,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注释】

【1】大夫、士去国:这里指大夫、士因进谏国君不从而离国。孔疏:“此大夫、士三谏而不从,出在竟上”“,临去皆行此礼也”。

【2】不逾竟:不出国境。竟,通“境”。

【3】寓祭器:寄存祭器。孙希旦说,离开家国的大夫、士必须寄放祭器,原因有三:一是别人可以使用;二是祭器得以保存而不致朽坏;三是自己返回家国时可取回再用。

【4】坛位:设置哭位,用来祭祀。先清除野草,为一坦坪,然后积土为坛。所谓除地为坛。

【5】乡:通“向”。

【6】彻缘:除去衣服的彩边。祭服或朝服内的中衣,或饰有彩边,这里讲的是出亡,是凶事,因此去除彩缘而穿纯素。

【7】鞮(dī)屦:指鞋面没有配件与装饰的草鞋。素簚(mì):用白狗皮制成的车轼上的覆盖物,因为是丧礼,故用白狗皮覆盖车轼。素,孔疏:“白狗皮也。”簚,孔疏:“车覆阑也。”即车轼的覆盖物。

【8】髦(máo)马:因为是丧事,故不剪不剃马的鬃毛。

【9】不蚤鬋(jiǎn):孔疏:“以治手足爪也;鬋(剪),剔(剃)治须发也。”蚤,通“爪”,指剪手脚的指甲。鬋,同“剪”。因为是丧事,故不剪手足指甲,不剪不理须发。

【10】不说人以无罪:不向人诉说自己无罪。孔颖达认为,大夫、士所以会离开家国,是因再三劝谏国君而不被采纳,若在异国向他人辩解说自己无罪,则有归咎国君之嫌。

【译文】

大夫、士因进谏国君不从而出走离国,自家的祭器不可带着出境。大夫将祭器寄存在本国其他大夫的家里,士将祭器寄存在本国其他士的家里。大夫、士离国,越过边境,设置祭坛,面向祖国而哭,穿戴着素色的上衣、下裳、帽子,撤去中衣的彩色镶边,穿着没有装饰的草鞋,所乘之车的车轼上覆盖白狗皮,乘坐不剪不剃鬃毛的马驾的车,不剪手脚指甲,不剪不剃须发,饮食前不行祭食礼,不向人诉说自己无罪,不与妇人行房,三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的生活。

大夫、士见于国君 【1】 ,君若劳之 【2】 ,则还辟 【3】 ,再拜稽首 【4】 ;君若迎拜 【5】 ,则还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 【6】 。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 【7】 ;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 【8】 。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注释】

【1】见于国君:孔疏:“谓大夫、士出聘他国君之礼。”

【2】劳:慰劳。

【3】还辟(bì):孔疏:“逡巡也。”指后退避让。辟,避让。表示自己不敢当。

【4】再拜:拜了两次。稽(qǐ)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行稽首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覆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又在手前。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5】迎拜:宾客初至主国大门外,主君迎而拜之。

【6】“凡非吊丧”三句:凡不是吊丧、不是士见本国国君,别人对自己行拜礼,都要回以答拜礼,即受拜而不答拜只有吊丧与士见本国国君两种情形。吊丧是帮助丧家办丧事,不以宾客自居,不行宾主之礼,所以家属虽行拜礼,但自己不答拜。士见本国国君,国君尊贵,国君不答拜。

【7】“大夫”二句:孙希旦说,这里是指大夫见别国国君,国君要拜谢其屈尊来见;士见别国大夫,大夫要拜谢其屈尊来见。

【8】“同国”二句:指同国之人第一次相见,无论身份高低,都由主人先拜客人。

【译文】

大夫、士出国拜见他国国君,国君如果前来慰劳,大夫、士要转身躲避,再拜磕头﹔国君如果在大门外迎接并先拜,大夫、士要转身避让,表示不敢接受,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见,即使双方贵贱有别,但是如果主人要对客人表示尊敬,就先行礼拜客人﹔如果客人要对主人表示尊敬,就先行礼拜主人。凡不是吊丧、不是士见本国国君的情形,别人对自己行拜礼,都要回以答拜礼。大夫见别国国君,国君要拜谢其屈尊来见﹔士见别国大夫,大夫要拜谢其屈尊来见。同国的人初次相见,主人要拜谢客人的屈尊来见。国君对于本国之士的拜礼,不必答拜﹔如果不是本国之士,就要答拜。大夫对于自己的家臣,即使他地位低贱,也一定要答拜。男女之间要互相答拜。

国君春田不围泽 【1】 ,大夫不掩群 【2】 ,士不取麛卵 【3】

【注释】

【1】泽:泛指山林川泽。这里特指猎场。

【2】不掩群:孔疏:“群谓禽兽共聚也,群聚则多,不可掩取之。”即不可包围猎杀。

【3】麛(mí):孔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卵:鸟蛋。春天鸟兽正在繁育成长,需要加以保护。

【译文】

春天,国君打猎不合围猎场,大夫打猎不可将野兽成群包围而捕杀,士打猎不可捕捉幼鹿、不可到鸟巢掏鸟蛋。

岁凶 【1】 ,年谷不登 【2】 ,君膳不祭肺 【3】 ,马不食谷,驰道不除 【4】 ,祭事不县 【5】 ;大夫不食粱 【6】 ;士饮酒不乐。

【注释】

【1】凶:指水旱等灾害。

【2】不登:粮食歉收。登,成。

【3】不祭肺:指不杀牲。郑注:“《礼》:食杀牲则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则不杀也。”

【4】驰道:正道,是专供国君驰走车马的道路。除:修治,维护。

【5】县(xuán):同“悬”,指悬挂的钟、磬等。这里泛指乐器,凶年则祭祀不加乐器。

【6】大夫不食粱:大夫吃黍稷,加食稻粱,凶年则去除加食。

【译文】

遭逢水旱灾害的年岁,粮食歉收,国君用餐时不杀牲取肺做祭奠,不给马匹喂食谷物,驰道不加以修治,举办祭祀活动不用钟、磬等乐器伴奏﹔大夫吃饭不加食稻粱﹔士宴会饮酒不奏乐。

君无故玉不去身 【1】 ,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注释】

【1】故:郑注:“谓灾患、丧病。”

【译文】

国君没有灾难、祸患、丧事或伤病等特别的原因,佩玉不会离身﹔大夫没有特别的原因,不撤除家中悬挂的钟磬﹔士没有特别的原因,不撤除屋内摆设的琴瑟。

士有献于国君,他日 【1】 ,君问之曰:“安取彼 【2】 ?”再拜稽首而后对。大夫私行出疆 【3】 ,必请,反必有献 【4】 。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 【5】 ,拜而后对。

【注释】

【1】他日:孔疏:“谓别日也,非是献物之日。”即不在进献物品当时询问。

【2】安取彼:国君询问士物品的由来,旧注说这是国君担心士身份卑微,为求得进献的礼物而为难,表现了国君对臣下的体恤。

【3】私行:为了自己的私事出国。臣子不得私自离境,故《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谓“卿非君命不越竟”,这里是说离境要请示。

【4】反:同“返”。下同。

【5】问其行:询问旅途中的情况。

【译文】

士进献给国君物品,过几天,国君问他说:“从哪里得到进献的物品?”士要再拜磕头然后回答。大夫为私事出国,一定要先请示国君,回国后一定要进献礼品。士为私事出国,也一定要请示,回国后一定要报告。国君慰劳大夫、士,大夫、士要拜谢﹔国君询问旅途中的情况,大夫、士要先拜再回答。

国君去其国 【1】 ,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 【2】 !”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3】 !”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 【4】 ,士死制 【5】

【注释】

【1】去:逃离。郑注:“谓见侵伐也。”即受到侵略而出亡。

【2】社稷即国家社土地神古人有:。,。“五土”之说,即土地有山林、川泽、丘陵、原隰(“”低洼湿地)、坟衍(水滨平地)五类,社是五土的总神,后以五色土为象征:东方青土、南方赤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相传共工氏之子勾龙,为管理田土之官,即“后土”,后来被当作土地神,祭“社”时立有勾龙神主(牌位)。稷,谷物神。“”五谷有黍、稷、菽、麦、麻,这里举“稷”为代表。上古有烈山氏之子柱,被尊为“五谷”之神。周人的先祖弃,传说生而有神,擅农艺稼穑,率领人们播植百谷,后被祀为稷神。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因而“社稷”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3】坟墓:指祖宗的坟墓。

【4】众:指大夫所统率的国君的军队。

【5】制:指士所遵行的国君所定的教令与法制。

【译文】

国君如果要逃离自己的国家,臣民就要劝阻他说:“为何要离开自己的社稷呢!”大夫要逃离自己的国家,就劝阻他说:“为何要离开自己的宗庙呢!”士要逃离自己的国家,就劝阻他说:“为何要离开自己的祖坟呢!”国君为社稷而死,大夫为率众统军而死,士为遵行国君的教令而死。

君天下,曰“天子” 【1】 。朝诸侯,分职 【2】 ,授政 【3】 ,任功 【4】 ,曰“予一人”。践阼 【5】 ,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6】 。临诸侯,畛于鬼神 【7】 ,曰“有天王某甫” 【8】 。崩,曰“天王崩”;复 【9】 ,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 【10】 。措之庙 【11】 ,立之主 【12】 ,曰“帝”。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13】

【注释】

【1】天子:统治天下的帝王。旧说帝王受命于天,天为父,地为母,故称“天子”。

【2】分职:孙希旦说,即分六官之职。《周礼》中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之职。

【3】授政:授之以政事。

【4】任功:任以工作。

【5】践阼:登上阼阶,以就天子之位。阼,堂前东阶,为主人所走之阶。天子为天下之主,升堂当然走阼阶。

【6】某:代称天子之名。

【7】畛(zhěn):致。这里是说对鬼神致告辞。

【8】某:指天子的字。甫:通“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9】复:人始死时,召唤死者魂魄回到躯体的礼仪。

【10】登假(xiá):犹上天、升天。假,通“遐”,遥远。

○11措之庙:据丧礼,天子下葬后,卒哭礼毕,将神主安放在宗庙。措,安置。

【12】主:神主。据孔疏引《五经异议》:“主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一尺。”后演变为牌位。

【13】“生名之”二句:据郑注,三年守丧期间,嗣王都称为“小子王某”,生这样称呼,如果死了也这样称呼。某,即嗣王之名。

【译文】

君临天下,称为“天子”。天子朝会诸侯,分派职务,授予政事,委任工作时,自称“予一人”。天子上阼阶登王位,主持祭祀,若是祭祀宗庙祖先就称为“孝王某”,若是郊外祭祀天地神祇就称为“嗣王某”。天子视察诸侯国,向当地鬼神致祭祝告时,称为“有天王某甫”。天子去世,称为“天王崩”﹔为天子招魂,称为“天子复矣”。为天子发讣告,称为“天王登遐”。安置天子灵位于宗庙,为他树立神主,称为“帝”。继位天子守丧而尚未除丧时,称为“予小子”。继位天子守丧时称为“小子王某”,如果守丧期间死亡也称为“小子王某”。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1】 。天子建天官 【2】 ,先六大 【3】 ,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 【4】 ,典司六典 【5】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6】 ,典司五众 【7】 。天子之六府 【8】 ,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 【9】 ,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 【10】 ,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11】 ,典制六材。

【注释】

【1】“天子有后”六句:这是指天子的内宫。孔疏:“后,后也,言其后于天子,亦以广后胤也。”即地位在天子之后。夫:孔疏:“扶也,言扶持于王也。”世妇:孔疏:“妇,服也,言其进以服事君子也。以其犹贵,故加以‘世’言之。”嫔(pín):孔疏:“妇人之美称,可宾敬也。”

【2】天子建天官:这是天子的外宫。天官,郑注说此为殷制。孙希旦《集解》引吕大临说,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大宗以下,皆事鬼神、奉天时之官,故总谓之“天官”。周制则不同,以太宰为天官,太宗曰宗伯,与太史、太祝、太士、太卜等皆为春官。这里以《周礼》释官职,未必吻合。下同。

【3】大(tài):同“太”。下同。

【4】大宰:天官之长,六官之首,负责治理国政。大宗:负责国家各种礼仪事宜。大史:负责管理文书及岁时历法。大祝:掌管祭祷之辞。大士:掌管接应鬼神。大卜:主管卜筮。

【5】典司:执掌,主管。六典:六法。

【6】司徒:管理土地、人民。司马:管理军政。司空:管理百物的制造。司士:管理百工之事。士,通“事”。司寇:管理刑法。

【7】众:群臣。

【8】六府:郑注:“主藏六物之税者。”即储藏六种赋税物品的府库。

【9】司土:掌管土地赋税。司木:掌管山林赋税。司水:掌管川泽赋税。司草:掌管园林赋税。司器:掌管器物的赋税。司货:掌管商旅贸易的赋税。

【10】六工:郑玄认为此亦殷时制度。周制皆属于司空。

【11】土工:掌管陶瓦制作。金工:掌管五金冶炼加工。石工:掌管石、玉器物制作。木工:掌管轮、舆、弓、车、庐等的制作。兽工:掌管兽皮加工制作。草工:掌管草类编织品制作。

【译文】

天子内宫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建立天官,先设立六个太官,分别是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掌管六种典章法制。天子设立五官,分别是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掌管所属五类属吏。天子设立六府,分别是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掌管征收六种赋税。天子设立六工,分别是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掌管六种材料的器具的制作。

五官致贡曰“享” 【1】 。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 【2】 。其摈于天子也 【3】 ,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于外曰“公” 【4】 ,于其国曰“君” 【5】 。九州之长 【6】 ,入天子之国,曰“牧” 【7】 。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8】 。于内自称曰“不穀” 【9】 ,于外自称曰“王老” 【10】 。庶方小侯 【11】 ,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注释】

【1】“五官”句:孔疏:“贡,功也。享,献也。岁终则此五官各考其属一年之功,以献于天子。”五官,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

【2】职方:主管一方。职,主。

【3】摈(bìn):或本作“傧”。孔疏:“谓天子接宾之人也。”

【4】于外曰“公”:国外的人称其为“公”。下同。

【5】于其国曰“君”:国内的臣民称其为“君”。下同。

【6】九州:天下分为九州,有多种说法,《周礼·夏官·职方氏》载九州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7】牧:孔疏:“天子于每州之中选取贤侯一人,加一命,使其主一州为牧”,“牧,养也,言其养一州之人”。

【8】大:领土广大。

【9】不穀:不善。谦称。穀,郑注:“善也。”

【10】王老:天子的老臣。

【11】庶方小侯:孔疏:“庶,众也。小侯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以其贱,故曰众方也。”

【译文】

公、侯、伯、子、男五官向天子报告功绩、进贡献纳叫作“享”。五官之长叫作“伯”,执掌一方的事务。天子的傧相在通报时,要称伯为“天子之吏”。伯若与天子同姓,天子就称之为“伯父”,异姓就称之为“伯舅”。伯对其他诸侯自称“天子之老”,国外的人称他为“公”,国内的臣民称他为“君”。九州的首领进入王畿内,称为“牧”。牧若与天子同姓,天子就称之为“叔父”,异姓就称之为“叔舅”。国外的人称他为“侯”,国内的臣民称他为“君”。那些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的首领,领土即使广大,仍称为“子”。这些“子”在国内自称“不穀”,在国外自称“王老”。其他各方的众多异族小侯,进入天子畿内自称为“某人”,国外的人称他为“子”,自称为“孤”。

天子当依而立 【1】 ,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 【2】 。天子当宁而立 【3】 ,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4】

【注释】

【1】依(yǐ):通“扆”,屏风。通常设置在户牖之间,绘有斧纹,故又名“斧依(扆)”。

【2】觐(jìn):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称作“觐”。

【3】当宁(zhù)而立:据孔疏,诸侯来朝,天子在路门外正对屏风的地方站立等候。宁,门与屏风之间,是天子、诸侯国君视朝之处。

【4】朝:朝见天子之礼。这里说的是行朝礼时天子、诸公、诸侯各自的位置。

【译文】

天子在斧扆前,向南而立,诸侯面朝北见天子叫作“觐”。天子站在门与屏风之间,诸公站在天子的西边面朝东,诸侯站在天子的东边面朝西,叫作“朝”。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1】 ,相见于郤地曰“会” 【2】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3】 ,约信曰“誓” 【4】 ,莅牲曰“盟” 【5】

【注释】

【1】诸侯未及期相见:诸侯没有约定时期、地点而相见。及,至。 【2】 郤(xì)地:郑注:“间也。”指两国交界处。郤,通“隙”。

【3】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诸侯派遣大夫出使他国。

【4】约信:以言语相约束。

【5】莅牲:孔疏:“杀牲歃(shà)血,誓于神也。”即结盟者杀牲取血涂口,以示诚信,所谓歃血为盟。

【译文】

诸侯没有约定时间、地点而相见叫作“遇”,在约定的时间相见于两国边境交界处叫作“会”。诸侯派大夫访问他国诸侯叫作“聘”,相约彼此信守某些条约叫作“誓”,杀牲歃血保证承诺叫作“盟”。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 【1】 ,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2】 。其在凶服 【3】 ,曰“適子孤” 【4】 。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 【5】 。死曰“薨” 【6】 ,复曰“某甫复矣” 【7】 。既葬见天子,曰“类见” 【8】 ,言谥曰“类” 【9】 。诸侯使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注释】

【1】臣某侯某:诸侯向天子的自称,前一个“某”代称国名,后一个“某”代称诸侯名。

【2】寡人:寡德之人。自谦之语。

【3】其在凶服:未除丧,即仍在服丧期间。

【4】適(dí):同“嫡”。依孔疏,此记文不足,“孤”后应有“某”字,代称名。

【5】曾:孙希旦说:“重也。曰曾孙者,言己乃始祖之重孙。”

【6】薨(hōnɡ):诸侯死称“薨”。

【7】甫:指诸侯的字。

【8】类见:孔疏,守丧之继位诸侯必须三年除丧后方能面见天子,受命袭爵;在守丧期间若谒见天子,则不敢执正式之礼,只能是类似诸侯谒见天子之礼,因此称为“类见”。

【9】言谥:向天子为死去的诸侯请求谥号。言,请。类:孔疏引王肃说:“请谥于天子,必以其实为谥,类于平生之行也。”按,谥号要依据死者的生平事迹德行来取,所以叫“类”。

【译文】

诸侯拜见天子时称“臣某侯某”,诸侯与臣民对话时自称“寡人”。诸侯在服丧期间称“嫡子孤某”。诸侯主持祭祀,宗庙祭祀时自称“孝子某侯某”,郊祭天地神祇时自称“曾孙某侯某”。诸侯死称“薨”,招魂时称“某甫复矣”。下葬后未除丧前,继位诸侯见天子称“类见”,向天子请赐谥号叫作“类”。诸侯派人出使其他诸侯国,使者自称“寡君之老”。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1】

【注释】

【1】“天子”五句:这是不同身份的人应有的举止容貌。孙希旦说,穆穆,深远貌;皇皇,显盛貌;济济(qí),齐一貌;跄跄(qiānɡ),舒扬貌;僬僬(jiào),急促貌。

【译文】

天子的神态深沉肃穆,诸侯的神态显赫盛大,大夫的神态端庄稳重,士的神态从容舒畅,庶人的神态急促紧张。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 【1】 。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2】 。子于父母则自名也。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3】 ,自称曰“陪臣某” 【4】 。于外曰“子” 【5】 ,于其国曰“寡君之老” 【6】 。使者自称曰“某”。

【注释】

【1】小童:郑注:“若云未成人也。”自谦称年幼无知。

【2】婢子:郑注:“婢之言卑也。”指身份卑微。

【3】某:指国家。

【4】陪:重。孔疏:“其君已为王臣,己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对王曰‘重臣’也。”某:指名。

【5】于外曰“子”:孔疏:“亦摈者辞。外谓在他国时也,摈者则称其姓而曰‘子’。‘子’是有德之称。”

【6】国:本国人。

【译文】

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公、侯都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公侯的夫人对天子自称“老妇”,在其他诸侯前自称“寡小君”,在自己国君前自称“小童”。从世妇以下都自称“婢子”。子女在父母面前自称名。各诸侯国的大夫进入天子畿内时,傧者称其为“某国之士”,自称名为“陪臣某”。他国人称其为“子”,本国人称其为“寡君之老”。使者对他国自称名为“某”。

天子不言出 【1】 ,诸侯不生名 【2】 。君子不亲恶 【3】 。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4】

【注释】

【1】天子不言出:天子出居于国都之外,史书上不能记载“出”,因为天子以天下为家,只有“居”,没有“出”。只有天子有“大恶”,史书才记载说“出”。

【2】诸侯不生名:孔疏:“诸侯南面之尊,名者质贱之称,诸侯相见,只可称爵,不可称名”;“诸侯大恶,书名以绝之”。

【3】不亲恶:不隐恶。如果天子、诸侯有“大恶”,史书就要记载“出”和“名”。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

【4】“诸侯失地”四句:诸侯丢失国土或亡国,灭亡同姓的亲戚国家,这是两项大恶行,都要在史书直书其名加以记载。如《春秋·僖公二十五年》:“卫侯毁灭邢。”“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

【译文】

天子即使出居他国,史书也不能记载“出”﹔诸侯尊贵,史书不能记载他的名。如果天子和诸侯有恶行,君子就要秉笔直书,不能隐藏他们的恶行。诸侯失去国家是大恶,史书要直书其名加以记载﹔灭亡同姓之国是大恶,史书要直书其名加以记载。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1】 ,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2】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3】

【注释】

【1】不显谏:郑注:“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即不要直截了当地劝谏指责君主的错误,要隐微曲折。

【2】逃:去。据陈澔《集说》认为:“君臣有离合之义,若三谏不从,则待放而去。”

【3】“子之事亲也”三句:儿子侍奉父亲,即使再三劝谏而父亲不听,也要号哭着跟随他。郑注:“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

【译文】

为人臣的礼,不要明言君主的过错,进行劝谏,如果再三劝谏而君主不听,就要离开他。儿子侍奉父亲,再三劝谏而父亲不听,还是要号哭着跟随父亲。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1】

【注释】

【1】“医不三世”二句:医者如果不是三代行医,就不服用他开的药。这是害怕医生的医术不精,所以不敢让君王、双亲服其药。

【译文】

国君有病,服药时,臣要先尝药。双亲有病,服药时,儿子要先尝药。做医生的如果不是三代行医,就不敢让君王、双亲服用他开的药。

儗人必于其伦 【1】 。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2】 问国君之年,长 【3】 ,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 【4】 ;幼 【5】 ,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 【6】 ;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 【7】 ;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 【8】 ,山泽之所出 【9】 。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 【10】 。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11】

【注释】

【1】儗(nǐ)人必于其伦:郑注:“儗,犹比也;伦,犹类也。比大夫当于大夫,比士当于士,不以其类,则有所亵。”即评论人时要以与他身份相当的人打比方,否则就是不敬。

【2】“问天子”二句:古人询问年龄长幼,多以身高尺度言之。天子尊贵,不敢直接说他的身高长短,而间接地说他的衣服的长度。

【3】长:指已行冠礼。下同。

【4】从:主持。

【5】幼:指未行冠礼。下同。

【6】御:孔疏:“谓主事也。”即主持事务。

【7】典谒:孔疏:“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即主办替宾客传达报告等事。典,主。谒,告。

【8】地:国土。

【9】山泽之所出:山泽所产物品,如鱼盐、蜃蛤、金银、锡石等等。

【10】宰:《训纂》引王念孙说,“宰”为“采”之假借字,即采地。食力:郑注:“谓民之赋税。”

【11】畜:家畜。

【译文】

比拟一个人的时候要找和他同类的人相比。询问天子的年龄,要回答说:“听说,开始穿几尺长的衣服了。”询问国君的年龄,如果国君已行冠礼,就回答说“已经能主持宗庙、社稷的祭祀了”﹔未行冠礼,就回答说“还不能主持宗庙、社稷的祭祀”。询问大夫之子的年龄,如果已行冠礼,就回答说“能够驾车了”﹔若未行冠礼,就回答说“还不能驾车”。询问士之子的年龄,如果已行冠礼,就回答说“能够接待宾客并传话了”﹔若未行冠礼,就回答说“还不能接待宾客并传话”。询问庶人之子的年龄,如果已行冠礼,就回答说“能背柴了”﹔若未行冠礼,就回答说“还不能背柴”。询问国君的财富,以国土面积,山泽所产的物品回答。询问大夫的财富,就回答说“有采地和人们缴纳的赋税,祭器、祭服不用向别人借”。询问士的财富,就以拥有的车辆的多少作回答。询问庶人的财富,清点家畜的多少作回答。

天子祭天地 【1】 ,祭四方 【2】 ,祭山川 【3】 ,祭五祀 【4】 ,岁遍。诸侯方祀 【5】 ,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注释】

【1】祭天:孙希旦说,天子一年有九次祭天:冬至正祭,孟春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享;立春祭青帝,立夏祭赤帝,季夏祭黄帝,立秋祭白帝,立冬祭黑帝。祭地:夏至祭地于北郊方泽。

【2】祭四方:指以望祭形式在国都四郊祭祀五岳、四镇(山)、四渎(河)等方位、山川之神。

【3】山川:岳渎之外的小山川。

【4】五祀:指在五个时段分别祭祀五种神,即春祭户、夏祭灶、季夏祭中霤、秋祭门、冬祭行。

【5】方祀:祭祀该国所在之方的主管神。据陈澔《集说》,诸侯之国,各居一方,诸侯只能祭其国所居之方,不祭其他方位。

【译文】

天子祭天地之神,祭四方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户、灶、中霤、门、行五神,一年之内要祭遍。诸侯祭国家所在之方,祭山川之神,祭户、灶、中霤、门、行五神,一年之内祭遍。大夫祭户、灶、中霤、门、行五神,一年之内祭遍。士祭其祖先。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 【1】 ,名曰“淫祀” 【1】 。淫祀无福。

【注释】

【1】非其所祭而祭之:不是自己所该祭的却去祭祀,如《左传·僖公十九年》记,宋襄公曾让邾文公用鄫子来祭祀次睢之社。

【2】淫:过度,过甚。

【译文】

凡祭祀,有已经废止的,就不要再举行祭祀﹔有已经举行的,就不敢废止祭祀。不是自己所该祭的却去祭祀,就叫作“过度的祭祀”。过度的祭祀不会带来福佑。

天子以牺牛 【1】 ,诸侯以肥牛 【2】 ,大夫以索牛 【3】 ,士以羊、豕。

【注释】

【1】牺牛:纯色毛的牛。牺,郑注:“纯毛也。”

【2】肥牛:郑注:“养于涤也。”涤为养牛官,即由官方安排喂养的牛,通常要喂养三个月以上。

【3】索牛:临时挑选求得的牛,有别于特地喂养的牛。

【译文】

天子祭祀用专门喂养的纯色毛的牛,诸侯用特别喂养的肥牛,大夫用临时特地挑选的牛,士用羊和猪。

支子不祭 【1】 ,祭必告于宗子 【2】

【注释】

【1】支子:孔疏:“庶子也。”实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含嫡子与庶子。

【2】宗子:嫡长子。

【译文】

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不主持宗庙祭祀,如果有特殊原因主持祭祀,要事先禀报嫡长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1】 ,豕曰“刚鬣” 【2】 ,豚曰“腯肥” 【3】 ,羊曰“柔毛” 【4】 ,鸡曰“翰音” 【5】 ,犬曰“羹献” 【6】 ,雉曰“疏趾” 【7】 ,兔曰“明视” 【8】 ,脯曰“尹祭” 【9】 ,槀鱼曰“商祭” 【10】 ,鲜鱼曰“脡祭” 【11】 ,水曰“清涤” 【12】 ,酒曰“清酌” 【13】 ,黍曰“芗合” 【14】 ,粱曰“芗萁” 【15】 ,稷曰“明粢” 【16】 ,稻曰“嘉蔬” 【17】 ,韭曰“丰本” 【18】 ,盐曰“咸鹾” 【19】 ,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20】

【注释】

【1】一元大武:孔疏:“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元,头。武,足迹。以下各种祭牲得名,孔疏多依其特征解释。

【2】刚鬣(liè):孔疏:“豕肥则毛鬣刚大也。”

【3】腯(tú):孔疏:“腯即充满貌也。”即肥胖。

【4】柔毛:孔疏:“若羊肥则毛细而柔弱。”

【5】翰:孔疏:“长也。鸡肥则其鸣声长也。”

【6】羹献:孔疏:“人将所食羹余以与犬,犬得食之肥,肥可以献祭于鬼神。”

【7】疏趾:孔疏:“雉肥则两足开张,趾相去疏也。”

【8】明视:孔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

【9】尹祭:指切割方正的干肉。尹,正。祭,古文字本象以手持肉进行祭祀。

【10】槀:即“槁”,干。商祭:孔疏:“祭用干鱼,量度燥滋(湿)得中而用之也。”商,量。

【11】脡(tǐnɡ)祭:祭祀用鲜鱼,鲜鱼煮熟则脡直,若是不鲜之鱼则会碎而不直。脡,直也。

【12】清涤:清澈洁净,古代祭祀亦用清水,又名“玄酒”。

【13】清酌:指其清澈可斟酒而饮。

【14】芗(xiānɡ)合:黍味香而性黏,故曰“香合”。芗,通“香”。

【15】芗萁:粱气息香而茎高大。萁,茎。

【16】明粢(zī):洁白的稷米。

【17】嘉:美。蔬:通“糈”(xǔ),米粒。

【18】丰本:韭菜之美在根部。本,根。

【19】鹾(cuó):郑注:“大咸曰鹾。”

【20】量币:指帛的长短广狭合于制度。币,帛。

【译文】

凡祭祀宗庙所用的礼物,其称呼如下:牛称为“一元大武”,猪称为“刚鬣”,小猪称为“腯肥”,羊称为“柔毛”,鸡称为“翰音”,犬称为“羹献”,雉称为“疏趾”,兔称为“明视”,干肉称为“尹祭”,干鱼称为“商祭”,鲜鱼称为“脡祭”,水称为“清涤”,酒称为“清酌”,黍称为“芗合”,粱称为“芗萁”,稷称为“明粢”,稻称为“嘉蔬”,韭称为“丰本”,盐称为“咸鹾”,玉称为“嘉玉”,币称为“量币”。

天子死曰“崩” 【1】 ,诸侯曰“薨” 【2】 ,大夫曰“卒” 【3】 ,士曰“不禄” 【4】 ,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5】 。死寇曰“兵” 【6】 。祭王父曰“皇祖考” 【7】 ,王母曰“皇祖妣” 【8】 。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9】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10】 。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11】

【注释】

【1】崩:郑注:“自上颠坏曰崩。”

【2】薨:郑注:“颠坏之声。”

【3】卒:终。

【4】不禄:郑注:“不终其禄。”

【5】渍(zì):相互污染而死。孔疏:“牛马之属,若一个死,则余者更相染渍而死。”

【6】死寇曰“兵”:被寇贼用兵器杀死,称为“兵”。

【7】皇祖考:祖父。皇,君。考,成。《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8】妣(bǐ):母。郑注:“妣之言媲也,媲于考也。”指母亲媲美于父亲。 【9】 辟(bì):法,妻所取法。

【10】嫔(pín):《周礼·天官·大宰》“嫔妇”郑注,嫔是妇人的美称,本为生称,此处“考、妣、嫔”,与前“父、母、妻”对言,嫔特指死去的妻子。

【11】“寿考曰卒”二句:孔疏:“此并是有德未经仕而死者之称也,寿考老也,短折少也。若有德不仕老而死者,则从大夫之称,故曰卒也;若少而死者,则从士之称,故曰不禄。”短折,年少而死。

【译文】

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死就称为“死”。死者还在床上称“尸”,放在棺内称为“柩”。飞鸟死称为“降”,四条腿的野兽死了称为“渍”。被贼寇杀死的称为“兵”。祭祀祖父称为“皇祖考”,祭祀祖母称为“皇祖妣”。祭祀父亲称为“皇考”,祭祀母亲称为“皇妣”,祭祀丈夫称为“皇辟”。在世时,称“父”、称“母”、称“妻”,死后称父为“考”、称母为“妣”、称妻为“嫔”。长寿而死的称为“卒”,短寿而死的称为“不禄”。

天子视,不上于袷 【1】 ,不下于带;国君绥视 【2】 ;大夫衡视 【3】 ;士视五步 【4】 。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 【5】 ,倾则奸 【6】

【注释】

【1】袷(jié):衣领交叠的地方。

【2】绥(tuǒ)视:正常的视线为平视,绥视视线稍偏下,即在脸部与“袷”之间。绥,下垂,下落。

【3】衡视:看大夫时,可平视对方脸部,视线比看国君略高。衡,平。 【4】 视五步:看士时,视线可以平视,还可以在五步范围之内移动。

【5】“上于面”二句:视线过高就显得骄傲,过低就显得忧郁,都不合于礼。《左传·定公十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敖,同“傲”。

【6】倾则奸:视线歪斜就显得心不正、奸邪。

【译文】

看天子,视线上不高于交叠着的衣领,下不低于腰带﹔看国君,视线稍低于脸部以下﹔看大夫,可以平视他的脸部﹔看士,视线可以看五步之内。凡看人,视线高于对方脸部的就显得傲慢,视线低于对方腰带的就显得忧愁,视线歪斜不正的就显得奸恶。

君命,大夫与士肄 【1】 。在官言官 【2】 ,在府言府 【3】 ,在库言库 【4】 ,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辍朝而顾 【5】 ,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 【6】 。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注释】

【1】肄(yì):学习。

【2】官:郑注:“谓板、图、文书之处。”

【3】府:郑注:“谓宝藏货贿之处也。”

【4】库:郑注:“谓车马、兵甲之处。”

【5】辍(chuò):止。

【6】固:郑注:“谓不达于礼也。”指不合乎礼仪,失礼、无礼。

【译文】

国君有命令,大夫与士应好好学习。在官衙就谈论官衙之事,在府仓就谈论府仓之事,在武库就谈论武库之事,在朝廷上就谈论朝政之事。在朝廷上说话,不涉及犬马逸乐之事。如果散朝后还回头张望,不是有异常的事情,就是有异常的念头,所以散朝后还回头张望的,君子把这种不合礼仪的行为叫作“固”。在朝廷上,一切都讲究礼,问话要合乎礼,对答也要合乎礼。

大飨不问卜 【1】 ,不饶富 【2】

【注释】

【1】大飨(xiǎnɡ):郑玄认为,这是一种祭祀五帝的典礼。孙希旦《集解》说,这是指“王飨诸侯”,即天子宴请诸侯。

【2】富:备。

【译文】

举行大飨礼,不占问、不卜卦,礼数仪节不要过度,周备就好。

凡挚 【1】 ,天子鬯 【2】 ,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 【3】 。童子委挚而退 【4】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 【5】 。妇人之挚,椇、榛、脯、脩、枣、栗 【6】

【注释】

【1】挚(zhì):古代拜访时给主人赠送的礼物。俗作“贽”。

【2】鬯(chànɡ):祭祀用的酒,以黑黍所酿,气味芬芳。

【3】匹:孔疏:“鹜(wù)也。”即家鸭。

【4】童子委挚而退:孔疏:“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于地而自退辟(避)之。”童子之挚为束脩。

【5】缨:马的缨络,即套在马头颈与胸口的装饰物。拾:射嬨(ɡōu),射箭时带的皮质袖套。旧注说,如果军人不在野外而在都邑,则应遵从旧礼。

【6】椇(jǔ):枳椇,一种树木。也指其果实,味甘可食。

【译文】

凡相见时赠送的礼物,天子用鬯酒,诸侯用圭,卿用羔羊,大夫用雁,士用雉,庶人用家鸭。童子把见面礼放在地上就退避到一边去,不行授受之礼。军人在野外驻扎没有更好的见面礼时,用马缨、射箭用的束袖臂套、箭矢也可以。妇人的见面礼是椇、榛、肉脯、长条干肉、枣子、栗子。

纳女于天子 【1】 ,曰“备百姓” 【2】 ;于国君,曰“备酒浆” 【3】 ;于大夫,曰“备扫洒” 【4】

【注释】

【1】纳女:即女方家将女儿送到夫家。

【2】备百姓:准备多生孩子。姓,生。《集解》引吕大临说,“自卑之辞也”,将女儿送给天子是“备妾媵之数而已”。

【3】备酒浆:准备提供酒食的人。

【4】备扫洒:准备扫洒的人。

【译文】

致送女儿嫁给天子,称为“备百姓”﹔致送女儿嫁给国君,称为“备酒浆”﹔致送女儿嫁给大夫,称为“备扫洒”。 E9kCNJGF+zR9UmsigJFoJIm32OO5VG4WCsQBBt34+7KLn6SPQC0bOf0/3Cg4Ji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