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春秋末年鲁国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远祖是商代贵族的后裔,但孔子出世时,他的家族已经破落贫贱了。传说他容貌奇特,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身长9.6尺(合今2.2米),当时的人们都叫他“长人”。据说他自幼喜欢传统的仪礼制度,和小朋友玩耍时经常摆上几案和食器,演习典礼仪式。他十五岁时就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决心学习关于社会人生的根本道理,但他并不轻视实际工作。他当会计(委吏)时管理账目很认真;他当管理牛羊的小官(乘田)时工作也很负责。

大约三十几岁时,孔子就开始以讲学为业,他不一定是当时唯一的创办私学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大规模地招收弟子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即招收学生不考虑社会地位,所以他的学生中既有贵族子弟,也有许多贫贱之士。他的学生很多,传说他一共收过三千弟子,其中成就突出的就有七十二人,如子路(仲由)、子贡(端木赐)、子渊(颜回)、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等人成就都比较显著。孔子曾整理了许多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教授弟子,这就把以前贵族所专有的文化学术传授给了一般平民,打破了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孔子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德行,陶冶性情,鼓励学生闻道济世。他与学生的许多问答都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这就推动了庶人参政,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和教学生涯中,孔子及其弟子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揭开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

孔子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他一直想寻找机会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以贯彻他的政治思想,但他直到五十岁才有机会担任鲁国的中都宰,是国都境内的公邑长官。他干得比较出色,很快就被提升为司空(掌管工程),不久又被提升为司寇(掌管司法狱讼)。但是贵族集团的内部矛盾和他们的私利是不允许孔子彻底实施他的政见的。孔子认清这一点以后,就带着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在十四年的游历中,他发表了不少政见,但没有受到统治集团的重用,晚年回到鲁国后便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文化教育事业,直至病终。

有关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论语》中。《春秋左传》中也记载了孔子的一些言论和事迹。在孔子哲学中,最高范畴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孔子说过:“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他这里所说的天似乎是有意志、有智慧的。据此,曾经有人将孔子的哲学定义为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是idealism一语的中译,这一翻译并不准确。事实上,孔子所说的天有时又接近于自然之天,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这里所说的天已不同于商、周时期传统观念中发号施令的天。孔子所谓的天可以说是由主宰之天到自然之天的过渡形态。孔子哲学在许多方面都呈现了这种由旧到新或由消极到积极的过渡形态。比如他信天却怀疑鬼神;重视天命却强调人为;他承认生而知之为上却强调多闻多见;主张尊君却反对独裁。

由于孔子思想并不单纯,后人对孔子思想又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今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与两千年前也大有不同,这都使得评价孔子思想的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我们认为孔子学说确有似乎消极保守的方面,如不鼓励改革创新,不重视生产劳动等等,但孔子学说在历史上能产生深远影响不是偶然的,特别是在先秦,在统治者还没有有意利用孔学的情况下,孔子学说能广泛流传是有着深刻原因的。和诸家学说相比,孔子重视文化教育,没有墨家“蔽于用而不知文”的偏向;孔子主张积极有为,没有道家的似乎比较消极的情绪;孔子比较重视民众的愿望,没有法家无情奴役百姓的专制主义。经过各家学说的长期竞争,孔学终于获得最广泛最久远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华夏民族共同心理的铸造者,这绝不是个别统治者所能主宰的,而是因为孔子学说最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发展。当然,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提倡和歪曲的孔学,还需要另作分析。 /KdM3q/lNGMJm8NEnjrcx664KP0NFwx6R1RS6ZL9ONzYAoziqAaE6l+QCEJxWT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