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德经(节选)

老子

推荐者

鱼宏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主攻17世纪史、文献学、学术史、观念史,有《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中国之美:典籍》《中国通史(明清卷)》(合著)等著作。现兼《东亚观念史集刊》(台北)编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等学术职务。

推荐缘由

这段话是《道德经》的前两章,也是理解整部经书的重要段落。老子讲万物生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但是他并不是一味从本体论往下讲,而是处处兼顾讨论名与实、词与物的关系,可以说是从认识论入手阐述其本体论的万物生成与关系的思想。这是理解《道德经》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这段话最具代表性。对“道”的认识首先要借助于对其命名,但名又不能完全反映物,其中妨碍人认识事物的最大障碍正是人已经具有的成见和目的。所以“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指出人不怀定见,那他看到的可能是事物最玄妙的本质,而怀有特定目的就只能看到他想看到的那些东西。这段话所讲的关于道与名、名与物、物与人,有欲、无欲,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事物的性质,都随着认识者的角度而有所不同,圣人不以成见介入事物,听其自然展示,不居所得,才能真正认识玄而又玄的道。应当说,这种思想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经典原文

1 ,可道,非常道;名 2 ,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1 道:指世界的本原,最根本的道理。

2 名:万物之名称。

3 徼:显明。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玄妙之玄妙,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门径。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一句话阅读

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

不唯鞭其后,亦要轭其先。

——(唐)白居易 UevbO894/on11nP5RCgdRmsNmk/0ZRv5txqTaIvpC1wPmgVL6TfUaEkzhfTZ+o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