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点校凡例

一、本书据郑天挺先生日记手稿点校。原稿今存一九三八年六册、一九三九年四册、一九四〇年四册、一九四一年二册、一九四二年四册、一九四三年二册、一九四四年四册、一九四五年四册、一九四六年一册,总计三十一册。

一、日记起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讫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四日,中阙一九四一年五月至十二月、一九四二年七月五日、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至四月十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四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其起讫时间,几与西南联合大学相始终,故定名为《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一、日记稿纸除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至二月八日、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至七月十四日之外,皆郑先生据大纸手裁散页,写好后再装订成册者,故中间偶有错乱,已据时间顺序调整。

一、日记所阙一九四一年五月至十二月部分,为郑先生曾借与罗常培先生撰写《蜀道难》参考,一直存罗先生处。“文革”期间,罗先生日记并郑先生此部分日记,不幸同时被付之一炬,因此不存。而罗先生《蜀道难》亦按时日铺写,故将该文系于是年之下,作为必要之补充。

一、原稿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部分,凡遇月则署“中华民国某年某月一日”或“某年某月一日”,次即仅作“某日”;并于日下隔日(亦有隔二日者)注阴历或星期,及天气情况。自一九四二年起,每日皆署“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日下并注阴历与星期,及天气情况。为便于翻检,今于年下只系月,月下只系日;后所注阴历、星期等,不作统一。

一、日记内附有若干学术文章之底稿。凡正式刊发者,今仅存目,文末之跋语则予以保留,并出注说明刊载情况。

一、日记内附有若干剪报,或粘黏,或散置。凡郑先生未作批点或内容为重大事件而较易检索者,一般仅存其目而略其文。

一、日记内附有若干来信,或粘黏,或散置,皆附录于相关日期之末。凡未入日记册内之其他重要来信,选择数页置卷首,作插页,以供参考。

一、日记原为繁体字直写,今改作简体字横排。凡不关涉语义辨析及特殊用法者,皆改用通行简化字,一般不作类推简化。至于日记内所用当时之语词若加非、丘引、很毒、火食、雅片等暨音译之国名、地名、人名等,均未作改动。他若按案、两辆、然燃、假借、叶页、瘥差、作做、傍晚旁晚、彷徨旁徨、版本板本、加仑加伦等当时并用者,亦同此例。

一、日记原无断句标点,今施以新式标点。盖每日所记之人来我往、开会授课、去赴归还、吃饭睡寝等,所用语词不一,文字长短各异,今之断句标点,亦仅就便于阅读而已。

一、原稿内小字夹注,或双行,或单行,今统一作单行。

一、日记内人名字号,用字不一,多同音互作者。遵循“名从主人”原则,凡名、字、号本人有互作者,如立厂立庵、今甫金甫、枚荪梅荪等,俱从原稿;如无互作者,如慰堂(有作渭堂)、序经(有作序金)、觉明(有作觉民)等,则为改正,并出校说明。

一、日记天眉文字,或是对正文之补充、解释,或是详列当日之收支情况。凡属前者,以〔 〕括注,插入正文相应位置;凡属后者,亦以〔 〕括注,移入当日之末。

一、日记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内,每日文末偶附当日开支,其不足一元者记作“笔.二八”、“车.三〇”,为便于阅读,于小数点之前补一“〇”,作“笔〇.二八”、“车〇.三〇”。

一、天眉所列收支,其物品如鸡蛋、馒首、梨、胰子等后缀之量词“个”或“块”,以及收支数额后之“元”字(一般仅第一项有,后大皆从略),或有或阙,为清眉目,俱为补足。

一、稿内阙文,或原有“□”,或空阙。凡原有者保留;无者据空阙字数补“□”,并出校说明。

一、原稿文字凡遇脱讹衍倒者,尽力改正,并出校说明。凡疑有讹误处,亦为揭橥。

一、日记称人多以字、号及别称,无字者以名,亦多名、字混用者。他若名同而姓异、名异而误同、此人之字适为他人之名、未详姓名字号用字而以同音字代替等诸多情况,颇滋淆乱,因附《人名索引》并《人名字号别称对照表》,以便读者使用云。

点校者
丁酉白露 PyUblzNoFmc6vNCdAZbubjY7k1IsIw3/bTey9jl8a4gK1d8zHzsadI32gTZo53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