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苦滋味教人成长

有些成长,在一夜之间,让人猝不及防,回过头来再看时,便多了几分成熟与稳重。

感谢苦滋味,让心在历遍辛酸周折之后,荡涤了稚嫩,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没有尝过苦滋味,便不会真正懂得珍惜已经享有的甜。

女人该尝尝苦滋味,磨砺一下心智,在辛苦中历练一番,打不垮你的苦难只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自古父母都是子女最强有力的庇护,父母一旦离去,突如其来的伤悲及生活压力的残酷便会随即而来,容不得任何人懈怠。

梁思成的母亲李惠仙,可谓支撑起了梁家的半壁江山,是丈夫梁启超坚实的后盾。当梁思成与林徽因出国求学的前夕,她的乳癌复发,明知命不久矣,却为了儿子的学业和前程,痛下决心,应允儿子远游,继续求学之路。

这是生死的别离,出国前的相聚也许会成为永别。

林徽因与梁思成来到美国后,正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而这时,梁思成的母亲却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着。一个多月后,梁母的病情急剧恶化,病魔肆虐,已经难以控制。

尽管梁启超以最快的速度给儿子发了电报召他回国,可还未等到梁思成做好回国的准备,母亲的生命已在弥留之际,她一定还在期盼着能与儿子再见上一面,做最后的道别。她还有很多叮咛和嘱咐,尚来不及一一交代,还未亲眼目睹儿子走进婚姻的殿堂,还未能抱上梁家的孙子……

太多渴望的事再也没有机会实现。

父母在,不远游。如果可以,尽量早点回到父母身边吧。

人类是伟大的,以血肉之躯创造出科技文明,上天入地似乎无所不能;可人类也是脆弱的,面对生命和命运又有着太多无可奈何,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类抗拒不了的宿命。

母亲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击穿了梁思成的心脏,他悲痛欲绝却又无言以对,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此时此刻,若说感同身受,真是天大的谎言。

男人善用沉默来平复情绪的起伏,用香烟和烈酒来麻痹快要疯癫的神经,似乎醉得深一点就可以让伤痛少一点。

女人却不以为然,放纵自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醉生梦死是懦弱的逃避办法,她宁可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场,也不愿意捂着伤口在无人的角落独自落泪。

这一番彻骨的痛成了苦滋味的开端,源源不断的苦积聚在心里,随后蔓延至周身的每根神经、每个细胞。

林徽因宽慰着梁思成,拿出最大的精力陪在他身边,她知道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这是他的心头痛,她只能默默守护着他。

斯人已远去,唯有铭记于心,更加认真地生活,才是对亡灵的悼念。

在校园后边的小山坡上,林徽因与梁思成为亡者举行了一次小小的奠礼。心中纵有千般不舍,也挽回不了什么,只好将心中的苦水倾泻到纸上烧给母亲。林徽因采来鲜花绿草,编织成美丽的花环,挂在松树枝上,朝着家乡的方向,以此聊表心意。

铺天盖地的悲痛笼罩着梁思成,对林徽因而言,无声的煎熬也在悄悄占据着她的灵魂。

到底有多久没有收到家里的来信了?她仔细盘算着日子,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明天能收到父亲的信,回应她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空手而回、失望而归。

焦躁、不安,紧紧扼住了她的喉咙,抑制不住的心慌让她寝食难安。

有关父亲的最新消息还是从梁启超的来信中得知的,林父坚持要去奉军郭松龄部做幕僚,他不听朋友的劝告,乱世之中,安危莫测。

“安危莫测”四个字,如千斤重石堵在林徽因的胸口,她不敢想象父亲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枪林弹雨,她不敢去想,却偏偏忍不住去想。

更糟糕的是,大洋彼岸不断传来节节败退的消息,这让她更加坐立难安、忧心忡忡。

报上有消息说:郭松龄在滦州召集部将会议,起事倒戈反奉,通电张作霖下野,并遣兵出关。

又有消息说:郭军在沈阳西南新民屯失利,全军覆没。

没有消息的日子是煎熬的,可是当消息频频传来时,更让人心急如焚。

梁思成收到了家书一封:

我现在总还存万一的希冀,他能在乱军中逃命出来。万一这种希望得不著,我有些话切实嘱咐你。第一,你要自己十分镇静,不可因刺激太剧,致伤自己的身体。因为一年以来,我对于你的身体,始终没有放心,直到你到阿图利后,姐姐来信,我才算没有什么挂念。现在又要挂起来了,你不要令万里外的老父为着你寝食不安,这是第一层。徽因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这是第二层。第二,这种消息,看来瞒不过徽因。万一不幸,消息若确,我也无法用别的话解劝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

林徽因双手捧着信,心中默念着父亲。

年幼时,父亲经常带她去大嘉山南麓拜谒北宋爱国将领李纲的墓,教她背诵的第一首诗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她曾对梁思成说过:“爸这条潜龙,迟早有一天还要飞到空中去,只是需要一个风云际会的时机。”

父亲的凌云壮志她是知道的,为了自己认定的事情,他甚至不惜献上性命。可他的抱负虽然远大,却似乎忘记了他也是一个女儿最依赖的父亲,豁上性命固然令人佩服,却也着实让最亲近的人心碎。

终归还是等来了不幸的消息。

她接到了叔叔林天民的信和寄来的报纸。《京报》《益世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等报刊都刊登了林长民亡故的详细经过。

一字一句,戳得她心痛。

她自顾在伤痛中沉沦,忘了今夕何年,忘了身处何地,父亲走了,她的心也碎成了粉末。

是家中年迈多病的母亲和少不经事的弟弟,让她幡然觉醒。父亲不在了,全家人的希望便完全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怎能任由自己被痛苦绊住了手脚,而对最需要她的亲人不管不顾呢。

有时候,成长就在一瞬间。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他一生清廉,家中并没有多少积蓄,未来该如何自持,又该如何度日?此时此刻,生计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林徽因从剧痛中醒来,她的身后还有需要她来安抚的家人,她要代替父亲撑起这个家,守护母亲和弟弟们。

为了家人,她回国的心意已决。梁启超得知她要回国的消息,第一时间极力阻止,福建匪祸迭起,交通阻隔,他担心此行会出意外。此时的林徽因,面对致命的噩耗,她早已没有多余的力气站起来。

为了谋生,她又考虑在美国打工一年,靠自己解决留学的全部经费,而这也被梁启超劝阻了。

不论精神上的困惑,还是经费上的无助,梁启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他的慷慨无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徽因的后顾之忧,林徽因对此却是喜忧参半。

自小养成的独立性格,使她很难心安理得地接受梁父的恩惠,不论待她再如何亲近,都弥补不了她寄人篱下的心酸。

她要感谢这丝丝苦楚,正是强加在她身上的重担,让她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加透彻地领悟到拥有立足社会的能力是多么重要。

苦滋味,扰人心神,乱人情绪,却也以直白明了的手段教人明白,自立是一个人的基本,成长是不可逃脱的残忍。

忍着痛,慢慢成长,渐渐成熟。

糟心的事情一件连着一件。父亲去世的痛还未平息,梁启超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起初在德国医院,医生不明病因,以为只是细血管破裂,未予重视,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后来转入协和医院,确诊右侧肾脏坏死,需要切除。岂料手术台上,护士错画了手术的切口线,右侧错画在左侧,主刀医生也没有及时发觉,误将好肾切除,将坏的那部分留了下来。

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梁启超的病情急转直下,不久便与世长辞。

对林徽因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可以依靠的长者接连去世,叫人不知该如何去揣摩命运的用意,命运似乎正在以最刻骨的痛逼着人踉踉跄跄地成长。

生命中难以预料的苦痛折磨未必全是坏事,至少在黯然神伤之后,教会你如何去承担人生的起伏跌宕,纵使过程冷酷残忍,却很是见效。

每一个经过都暗含深意,这是来自上苍的启示。 6eF2fg363FcZmGh5WfBjQ2KPWzeLJ3ZXqDNcfPETReV0pCWUaM4slljzZb8fxY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