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失去控制的念头
——强迫观念与行为

你能想象,有人将找错别字当成自己的爱好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人类,看到DM广告上的错别字,或者微博上的错别字就一定要将其改正,甚至要拍照留存,发到微博上通知责任方,督促他人改正。“葛二叔”就是这么一个患上了“纠错强迫症”的人,他的个人签名就是:不找错别字会死。

“葛二叔”是李亮的网名,他就是用这个ID每天在网络上发布他看到的错别字标语。李亮是做编辑的,除了应付公司的大小事宜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审阅稿件。长久以来,他就养成了看见错别字就“抓狂”的习惯,定要一字不差、句子通顺才能满意。

在公交车上,李亮看到一个广告牌上的字,把“湖边花园”写成了“湖边花圈”,他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呼吁广告公司更正。在加油站,看到禁行标志上的“电动自行车”写成了“电动自车行”,他也要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反映一下。就连到餐馆吃饭,看到菜单上的“豉香回锅肉”写成“鼓香回锅肉”,他也会马上停下筷子,拿出手机拍一下,再跟老板提出建议。有时候,李亮还会颇有感触地说一句: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错别字?

在李亮的眼中,错别字就像是一张名画上的斑点,像是五线谱上的不和谐音符,会毁掉艺术品的整体美感。在做论坛编辑的时候,他就一直坚持呼吁发言的网友尽可能地不写错别字,错字连篇的帖子还会被他痛批一顿。转到纸质媒体后,他依然带着这个习惯,同行杂志上赫然印着“将西瓜放入保险箱”,他不顾同行的误会,直接指明对方的错误,原来那位作者想要说的是“将西瓜放入保鲜箱”。

最让李亮抓狂的就是翻译影片的字幕组,有的字幕组喜欢用意译的方式翻译电影对白,这一点李亮倒是不甚在乎。重要的是,粗糙的字幕组完全忽略掉文字表达的准确性,把屏幕上的1944写成1941的字幕也就算了,把“以为爱上对方”写成“意为爱上对方”,故事情节恐怕也会随之变得别扭了吧。

事到如今,李亮对文字产生了严重的“洁癖”,看到字里行间的错别字就浑身不自在,一篇文章看了半天还没翻页,全部精神都用来找错别字了,看到错别字就要纠正,纠正不了就自己纠结。“纠错强迫症”也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发一条微博、写一段短信、发一封电子邮件,李亮也要反复检查几遍,确认一个错别字都没有,才会放心发送。

其实,像李亮这样的强迫症状,在生活中非常多见,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比如一首歌在脑子里反复回响,想丢都丢不掉;出门后总是担心房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关好了,电源是不是都关掉了,走到半路还要回去看看;有的小孩子在走路的时候,喜欢走四步跳一步,大人不让他跳跃的话,就没法继续向前走……这些都属于强迫现象。如果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并没有引起严重的焦虑情绪,可以视为正常的表现。不然的话,就可能变成强迫症的一种。

大多数说自己是强迫症的人,基本上只是出现了强迫的现象,有的人甚至将强迫变成自己的风格,用硬性的规章规范自己的生活。就像《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一样,他每一天都有固定的菜单,如周一吃泰式炒面、沙茶鸡、暹罗花生酱,周二吃菠菜蘑菇鸡蛋卷和烧烤培根芝士汉堡,周三吃奶油土豆汤……他不喝咖啡、不喝酒;必须在沙发上的同一个位置坐着,电视机的对比度和高度都不能改变;每次到对门去找Penny,敲门必须敲3遍,以“Knock,Knock,Penny”这样的节奏进行。他说话、动作和生活规律被打乱后,会出现极度的不安,必须将其完成才能恢复正常。可以说,谢尔顿全身上下都是强迫症的影子。

最典型的强迫症莫过于面对杂乱无章的场面出现的反熵强迫症。反熵强迫症的患者见不得混乱和无序,总是情不自禁地进行收拾整理,谢尔顿就曾经钻到超市的鞋架里,将一篮子杂乱摆放的拖鞋重新归位,直到货架整洁有序为止。去参加朋友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他也是一头钻进物品庞杂的储物间,从客人变身为整理大师。

一位名叫乌尔斯的瑞士艺术家就是一位反熵强迫症患者。他在《整理的艺术》中将著名的艺术作品拆分成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颜色和尺寸排列起来,一份由苹果、橘子、香蕉、橄榄和猕猴桃组成的水果沙拉,变成了各种水果组成的整齐队列,红色的苹果和绿色的猕猴桃是绝对不可能混在一起的,连汉字的“请勿乱扔杂物”也按照横竖撇捺变成了笔画的整齐队形。

普通的强迫现象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甚至还会给生活带来无限创意。但是,心理疾病性的强迫却一点都不能小看。作为一种焦虑障碍,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群中强迫症的患病率大约为1%;中国曾经做过一次大略评估,国内的强迫症患者大约有500万~1000万,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虽然属于一种轻微的精神疾病,但是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症状改善比较慢,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比如一个患者每天要洗手三四个小时,手都洗破了,什么都做不了;一位患者在出门前反复检查,走到很远了,还要返回家里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结果几个小时都无法出门,后来干脆就不出门。

强迫症的类型有很多种,反复洗手,洗东西,无法摆脱心理上的“肮脏感”;或者反复检查已经锁好的门窗,核对账单、文稿等;走在街上,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强迫计数,一旦漏掉就要重新开始;按照既定的程序穿衣吃饭,睡前要按顺序摆放好衣服、鞋,这些都属于强迫行为。

有的人不可克制地想着某一件事,通常是不幸的事,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不停地想,并且为心中所想感到紧张、恐惧;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正确,不停地想“1+1为什么等于2”,这些则属于强迫观念。

站在河边上,突然有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虽然事情没有发生,还是会感到后怕;害怕自己会发疯、做出违反法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也是典型的强迫症症状。儿童中的强迫症患者则表现为强迫眨眼、强迫洗手、强迫摇头、强迫咬指甲等。

10岁的憨憨每天要洗手三四十次,洗得他双手发白、皮肤浮肿,可还是没法控制自己。妈妈从小教导他要爱干净,衣服要整洁,手脚要洗净,没想到憨憨将洗手当成了唯一的乐趣,他总是习惯性地走进洗手间,不管双手脏不脏,都要用力地洗上两分钟后,才会出来。有一段时间,每当憨憨走进洗手间,妈妈就冲进去,试图把他强制拉出来,结果憨憨就大吵大闹,坐在地上哭起来。如此过后,他洗手的次数更多了,妈妈只能听之任之。

当妈妈带憨憨找到万医生时,才明白了憨憨强迫洗手的原因。万医生和憨憨聊了40多分钟,结果发现,憨憨在和妈妈生气或者和同学闹别扭的时候,最想洗手。出生在单亲家庭里,憨憨成为妈妈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妈妈的希望。因此,妈妈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是对他说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就连生活起居,妈妈也给憨憨立了许多条条框框,一旦憨憨违反,妈妈要么是一阵碎碎念,要么就是大发脾气。

憨憨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早熟,也知道妈妈带着自己生活不容易,于是,当妈妈对他发脾气时,他就躲进卫生间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开始不停地洗手,和妈妈闹矛盾的时候,他洗手的情况就越发严重。如果不是双手红肿、发白,妈妈可能还没有注意到憨憨的异常。万医生说:“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承受了太多源自父母的寂寞、迷失和惆怅,孝顺的子女就会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心理毛病。憨憨的强迫症,更像是一种令人费解的求助讯号!” 9mgzH9XmZl2UzWOs/hESnYPtTNaVjHQn17y0teYEeJaOvWdRhL9Mfds2ojGe1N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