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总是有很多令人感到不满的地方。其中,最大、最多的不满恐怕就是工资了。很多人给老板打工,总觉得拿到的钞票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甚至少得可怜,无法让人接受。有人说了:“赚钱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假的。”这句话初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紧盯着money的人,往往忽略自己在一个行业的无形价值和前途,这是很多打工者工资涨到一定程度之后,无法突破自己工资瓶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们失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他们为了高工资和较好的待遇,从这家公司跳到那家公司,从这个行业跳到那个行业,每一次跳槽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跳槽都是对他们已经拥有的无形资本的放弃。这样的人,无论怎么跳,都是在一条横线上平行地移动,能力不会有太大的长进,更不会积蓄自己的无形资本,自然难以实现突破。
一个人要想工作有所突破,不能以职位低下而消沉,不能以责任不大而松懈,更不能以工资不满意而频繁另谋“高就”,而应仔细想一想:除了工资,我还能获得什么?而不是简单地转身走人,加入“闪跳一族”的队伍。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所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五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在SOHO现代城销售部工作的胡文俊,初次见客户时,非常紧张,脸憋得通红,手心冒汗,除了简单地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就不知道再说什么。客户问一些政策、投资方面的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只能睁着一双大眼睛,傻傻地看着对方。结果,客户失望地走了……没有销售业绩,奖金、提成自然没有。是去?是留?他犹豫了。
苦苦思索后,胡文俊选择了留下,他开始苦练沟通技巧。鉴于自己平时性格内向,不善于与陌生人说话,在发单时,他强迫自己主动向街上的行人介绍楼盘。刚开始他总是低着头说,后来说顺溜了,就看着别人说。两个月后,他终于有了第一单生意,赚了1万元。
过了一段时间,北京一家和SOHO现代城定位类似的楼盘来公司招人,许诺给两倍于现在的待遇,这造成大批人员跳槽。对方找过胡文俊之后,胡文俊仔细分析了形势:对方大举招人,肯定会网罗大批精英,自己虽然摸到了一些门路,但仍然不够强大,即使跳槽过去也难以立足。如果留下来,一则情况熟悉;二则精英尽去正好给了自己显山露水的机会,而且,他相信在同等情况下,公司肯定更相信忠诚的员工。于是,他谢绝了对方的邀请。
果然,“挖人事件”让潘石屹的公司人才极度缺乏,留下来的人马上都成了顶梁柱。已有两年经验的胡文俊立刻脱颖而出,业绩随即突飞猛进,一举跃到了前列。后来,他竞选为销售副总监。
胡文俊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学会全面、通盘的考虑才能避免选择失误。在选择工作的去留时,除了工资,还有很多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考虑。要知道,我们的职业也积聚着特有的、无形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包括所谓的“职业经验”,还包括在职场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眼光、胸怀和直觉等无法用“经验”来代替的东西。每当你在职场中扮演一个角色,一种特定的“职场能量”就会迅速在你身上聚起来。
不少工作经历已有七八年的职场“老人”们却说不清自己到底在从事哪个职业——他们为了金钱,今天做这份工作、明天做那份工作,但前一份工作和后一份工作几乎毫无关联度——使得他们本该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了,却可能还在为找工作而犯愁,或者是还停留在职业探索期,对未来一片茫然。
在金钱的驱动下,盲目转换工作,使有些人的历史“职场能量”无法对其目前的职业经历提供任何的帮助,导致其在以往经历中积累下来的“职场能量”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化为零,于是,他们又重新变成职场新手了。
将“职场能量”归一次零,就好比在“职场大陆”上投下了一颗毁灭性的原子弹,我们的生涯就将因此遭受一次重大的创伤。再加上年龄、生活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干扰,我们将会在自疑、抱怨和气馁的消极情绪中,越来越同别人拉开职场中的差距。
明智的职场斗士,会在职场生涯的开始,或在面临职场转换的起始时刻,就将“职场能量积累”纳入个人的整体职业规划表中。他们不容许自己的职业前后脱节,不容许自己的“职场能量”轻易释放并归零,他们总会用尽一切办法,把每次职场的转换,连接到前一次到达的驿站轨道上。这样,职场转换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升级,而不是格式化。
“职业能量”的持续积累会产生“职业能级”的变化。虽然“职业能级”的提升并不代表“职级”的提升,也不直接代表薪资的提升,但它充分表明了你具备了更高职级、更高薪水的基础,只要时机合适,这些都不是问题,你会更加受赏识,会有更大的选择机会,会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