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专”后“全”,成为职场“香饽饽”

目前市场上稀缺的,广受企业喜欢的“香饽饽”往往是在某领域有专才,而且具备其他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不管学什么,你一定要学会一两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在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再努力让才华向其他领域开枝散叶,尽可能地向全面人才进军。只要这些对老板有所帮助,他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

中国香港有一位年薪千万港币的高级白领上班族,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于:“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他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只有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比如,要制作出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专门制作办公椅滑轮的台商,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经营自己时,应该同样定位自己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专业人才是企业永远需要和依赖的。

职场人的学习渠道至少有三种。一是“学习与工作分离”,二是“在工作当中学习”,三是“把学习放在工作中”。在微软,据统计,员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20%是从经理、同事处学到的,剩下的10%是从专业的培训中获取而来的。

“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把学习放在工作中”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能使承担某项业务的“门外汉”最迅速地转化成“合格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弱项,并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所缺知识的人,可以从打工的经历中学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两三个月没有结果,特邀请德国一位专家斯泰因梅茨来“诊断”。

斯泰因梅茨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着各种计算,最后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就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做记号。然后他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做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了。对此众人都很吃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不是勒索吗?”斯泰因梅茨听后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所得的实在是太丰厚了,但如果仔细琢磨起来,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凝聚了他多少心血。而且如果不是他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还要花出比这多多少的价钱呢。

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你不需要表面上的财富,可是你的内涵却必须十分富足。

在选择工作时,你要着重考虑的一点是,能否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一项专长。

小蔡和小姜是同时进某电脑公司的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生,小蔡坚持不放弃计算机网络专业,当了一名网络开发工程师,小姜则应聘行政助理,放弃了计算机专业。

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小蔡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三年后当上了网络工程主管,而小姜却忙碌于无休无止的行政事务,彻底放弃了计算机技术。

开始时小姜的收入要高于小蔡,可后来还不及小蔡的一半,当然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及小蔡。

在工作中,有时暂时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应该考虑的是更长远的方面,譬如培养一项很强的专业能力。在某一个领域,公司必须依赖你,那你还担心被同事打败,或者被公司炒掉吗? lKyOZj9A70yzcP4EYBq/uQihLyPPBAi5l/3pIUMIXpJHLbGUMUAWqjxN+ylOXf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