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传说时代—公元前770年
我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更加精确地来说,是起源于黄河的各条支流,以及支流上再分出去的支流所流经的地方。在两条河水相交的地方,往往会形成一个冲积出来的三角地带,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宜人类的繁衍生息。
很久远很久远以前,那时文字还没有产生,在黄河的一条支流渭河流域就分出了两条支流。这两条河,分别养育了姬姓和姜姓这两个部族的人民,于是他们就分别用“姬”和“姜”命名这两条河流。寒来暑往,春去秋回,也不知过了多少世代,姜姓部族中,出现了一位非常有才华与本领的人,他发明了好几种可以用于耕种的农具,又亲自把家乡周围的各种花草都尝了一遍,看看它们哪些是能作为食物吃的,哪些是能当药材治疗族人疾病的。当然,其中有些植物难免有毒,他就靠嚼茶树的叶子来解毒。他还教会人们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去和别人交换,以得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这样他便成为后来商业贸易的鼻祖。这个杰出的人,被人们称为“神农氏”,是姜姓部族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姜姓部族欣欣向荣,而且与周围一些部族建立了联盟的关系,他被各部族共同尊奉为大首领。后来人们又把神农氏称为“炎帝”,是说他的功绩像炎炎的火光一样,照亮了这片大地,给栖息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在后来的中国历史朝代中,汉代被称为“炎汉”,南宋建立后的第一个年号也叫做“建炎”,可见炎帝名号影响之深远。
在距离姜姓部族不远的地方,姬姓部族同样在默默地发展壮大,他们也诞生了一位天生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独特禀赋的孩子,叫做“轩辕”。这个孩子刚刚出生不久,竟然就会说话了,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懂事,稍稍长大些,又非常聪敏好学。这个时候,炎帝神农氏早已去世,其部族首领也传了几代人,他们虽然继承了“神农氏”的称号,但已经没有了祖先的美好德行,开始对自己统治下的人民暴虐相待,而且欺负结盟的其他部族,人们渐渐不堪忍受。这时已经成年的轩辕站了出来,组织起自己的族人与其他兄弟部族,一起反抗炎帝后人的部族。他们双方在阪泉之野进行了交战,大战了三次才分出胜负,轩辕所领导的一方取得了最终胜利。之后,轩辕自己的部族、周边的兄弟部族,以及战败的神农氏部族,都推举轩辕为大首领。于是,在轩辕的领导、教化下,这些族人过上了富足有序的生活。轩辕,又被人们称作“黄帝”—根据后代的说法,黄色在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中属土,位置居于中央,象征着天下归心,大家围绕在以轩辕为中心的周围,服从他的统治与领导。古时人们喜欢穿黄色的衣服:隋唐时期,黄色曾经一度非常流行,唐高祖李渊开国后,便下令只许皇帝穿着黄色;宋太祖赵匡胤夺权登基叫做“黄袍加身”……这些可能都和“黄帝”所产生的象征意义不无关联。
这样,在中华大地文明曙光初现之时,炎帝与黄帝所领导的各部族,在共生共长、交战与交融的过程中,共同成为我们今天所能追溯到的最古老的祖先。所以,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
上古时代的世界,是一片洪荒草莽的景象。那时候飞禽走兽蛇虫的数量非常多,而人的数量很少,人类的生活,一般是靠着妇女采集野果野菜、男子外出打猎来维持的。打来的猎物,往往只是经过简单的切割之后就直接吃了,有个成语叫做“茹毛饮血”,说的就是那时直接生吃带血带毛的猎物。后来有一天,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天上的雷电击中了树木而导致山林起火,熊熊的火势令人们非常恐惧,但却由此发现,火可以使人感到热,而且被火烤过的动物,吃起来比生的好吃。于是,有一位勇敢的人冒险从着过火的山林中取回了一些火种,将之保存起来供以后需要时使用。这样,人们有了火,就可以抵御寒冷的侵袭,可以避免野兽的骚扰,同时可以吃上烤熟的肉食,因而大大增强了体质,减少了此前容易患上的各种肠胃疾病。在古史传说中,最早学会使用火并拥有火种的地方叫做“燧明国”。随着对于火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掌握了利用人工钻木摩擦产生的高温来取火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火了。后来,人们把第一个为大家取来火种的人称作“燧人氏”,他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带来了第一缕光亮。据说“结绳记事”的方法,最初也是由他发明的。
有巢氏,或者叫做“大巢氏”,传说中也是远古时代的一位部落首领。那时的人们居无定所,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会找到一处岩洞栖身,但岩洞内又可能非常阴冷潮湿,所以患上风湿类疾病的人很多,造成很大的痛苦。而当运气不好的时候,就难免“天当被、地当床”地露宿野外了;这样自然是很危险的,不仅不能遮风避雨,还会受到野兽虫蛇的威胁。于是这位首领就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带领自己的族人,先是采集到大小合适而且足够结实的木材,然后选择相对粗壮的大树,在上面搭建了可供人们晚上休息睡觉的地方,就像鸟儿栖息的巢窝一样。人们因此能够摆脱潮湿的地面和野兽的侵犯,可以安心地入睡了。这位指导人们在树上建巢,让人类的居住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过上“巢居”生活的首领,便被后世称作“有巢氏”。
关于“神农氏”,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教会了人们种植农作物,而且发明了非常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率的工具—耒耜,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开创者。而“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也让他从古至今都被医药行业尊奉为祖师爷。东汉时代,人们将以前用动植物药物治疗疾病经验的零散记录结集整理成书,并将之命名为《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著作,以“神农”作为书名,也寄托着人们不忘本源、纪念古代圣人的一种情感。实际上,上古时代的社会,语言都尚未成熟,更加没有文字,那时的人本是无名无姓的,无论是燧人氏、有巢氏,还是神农氏等,都是文字产生以后,人们根据先民在各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或革命性的贡献,而冠之于他们的一种带有想象性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