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为什么商周时期的军事编制是以“乘”为单位的?

中国是世界上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马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畜力资源,从野马到家马,有一个逐渐被驯化的过程。最早人们捕猎野马只是为了食用,后来才将之驯养起来为人服务。据古籍记载,大概在黄帝的时代,人们就开始自如地役使马进行耕作或将之作为骑乘的工具。从夏代开始,养马已经成为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进入周代,人们对于马的认识更加深入,驯养的技术也更加成熟,政府还专门设立官职人员,从马的饲养繁殖到放牧调教,都有一系列的完整流程。周代马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供繁殖用的“种马”、供军队用的“戎马”、供祭典仪仗用的“齐马”、供道路运输用的“道马”、供狩猎用的“田马”,以及仅仅用于杂役的“驽马”等。按照等级制度,周王六类马都可以养,而诸侯不许养前两类,大夫只许养后两类。当然,在西周灭亡之后,这些约束渐渐也就被打破了。

周人的发源地陕西、甘肃一带,历来是良种马的一个主要产地,周孝王还曾经让秦国的先祖非子在那里专门为他饲养、训练马匹,并且成效卓著。在冷兵器时代,马匹作为战场上能够利用的畜力,灵活机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周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车兵,每辆战车驾四匹马,其中间的两匹马称作“两服”,驾在车辕的两侧,主要起把握方向的作用;左右的两匹称“两骖”,以皮条拴于车前,为拉车的主力。每辆战车上有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边的持弓箭,主要负责远程射击,地位最高,是一车之首,称“车左”或“甲首”;右边的拿长戈或长矛,主要负责近距离击刺,如果战车陷入泥坑或遇到其他障碍,也要负责排除,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者负责驾驭战车,是驭手,随身只佩带短剑等短兵器。

每辆战车的建制,除了车上的三名甲士以外,还有在车下徒步行走的徒兵(春秋改称为步卒,战国称为卒)十二人。这些徒兵和每辆战车编在一起,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便构成当时军队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乘”(音剩)。这种以乘为单位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殷墟车马坑中,就曾发现类似的车辆人员编阵。这种以车兵为核心的军队编制,充分反映出商周时期的战争主要是车战,当时军队的规模是以能出兵车多少乘来作计算的。车兵、徒兵上下配合,人力、马力交错运用,是当时战场上常用的阵法。双方对垒时,一旦击溃了对方的车阵,胜负便成定局。从商周以来,一直到春秋战国,这种军事布阵的影响非常深远。据说商汤与夏作战时,出动了战车70乘;而武王伐纣时,动用的战车达300乘。西周时,王室还比较强大,出兵车的规模也只是以数百乘为单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动辄就以“千乘”之家、“万乘”之国来炫耀国力了。战车数量的明显增加,说明战争规模的明显扩大。战国末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骑马征战的影响,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骑兵开始增加。到了汉武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基本就以步兵、骑兵为主了,战车逐渐退出了战场。 L6r5z4w3e/a0816ulCXLA636vbIE5uYUriarc4pTKiafaVZiGVw4J8RNTc/3kh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