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名旦,是周文王昌的儿子,周武王发的弟弟。当文王还在世的时候,周公就非常孝顺,文王的儿子非常多(传说有一百个),在这么多孩子中,周公的品德也是非常出众的。武王即位以后,周公全程参与了讨伐商纣王的整个过程,帮助武王出谋划策。在牧野之战前,周公帮助武王起草了誓师宣言;攻破都城以后,周公亲自拿着象征统治者权威的大钺,并且在左右保护武王,之后一系列善后事宜也都是周公主持的。他被分封在曲阜,成为“鲁公”,但他并没有去鲁国,依旧留在武王身边辅佐。
伐纣之后不久,武王就病倒了。有的大臣进行占卜,想预测武王的病情。这时周公却说,这样做是不足以感动祖先神灵的。于是他设下祭坛,自己戴着玉冠拿着玉圭,向祖先祷告说,我多才多艺,能够很好地侍奉鬼神,武王发不如我,我愿以自己为人质,取代武王发,请上天不要收走武王的命。祷告之后再进行占卜,其结果非常吉利,周公非常欣喜,就让史官将祷告之词记录下来,封在一个青铜的盒子里。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
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怕诸侯不服从成王,会导致叛乱,就果断地代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事。这时周公的弟弟们开始制造流言蜚语,说周公妄图篡位,会对成王不利。周公知道后,就推心置腹地对太公望、召公奭等大臣说明了安定周王室的想法,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来周公东征平定了管叔、蔡叔和武庚的叛乱,又安定了东方的广大领土,诸侯才彻底臣服于周。在他的儿子伯禽要到鲁国就任的时候,周公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身份已经够尊贵了,我还求什么呢;我之所以洗头的时候要好几次把头发拢起来,吃饭的时候要好几次把咀嚼的东西吐掉,出来接见来访问的贤能之人,是因为怕失去他们啊;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飞扬跋扈。
在成王还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周公依然祈祷愿意拿自己来替代,换取成王的平安。后来有人诋毁周公,周公便离开,去了楚地。成王在府库中看到周公替自己祈祷的记录,非常感动和后悔,便迎回了周公。为了安定东方,周公主持营建了成周洛邑,作为周在东方统治的中心;洛邑营建完工以后,周公把政权还给了成王,自己甘愿再做回臣子。周公去世前,留下遗言,就将自己葬在成周,而不必回到西方的故土,以表示他要继续守护成王。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平定东方、营建成周、制礼作乐,取得一系列的政绩,使周人稳定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之后将近八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公因为其本人的美好品格和杰出才能,得到历代政治家的称赞。儒家尊奉的圣人孔子最仰慕的人便是周公,他一生的志愿便是以周公为模范,使天下重新得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