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李伟国

上世纪60年代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主要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对小读者的影响深远;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至今尚缺乏系统、精当的类似读本。华东师大出版社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着手打造一套向中学生普及人文社科知识的新的品牌图书,这是一件好事情。

作为一个系列,这套书涵盖了人文社科的主要领域,近期将出版的即有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律、心理学、音乐、美术等分册,可以让中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我们认为,中学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各个年级,乃至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也不尽相同。大人常常会低估孩子而过于强调青少年读物的趣味性。直觉的趣味对孩子(也包括一般读者)自然有吸引力,但有时图书中适度的“理论”甚至“学术”的表达会让年轻而好学的读者正襟危坐,产生对学问的敬畏感和获得较深程度知识的快感。让孩子们的阅读面和所接触的知识稍稍超出自己的学业水平甚至年龄段,是培养其兴趣,激发其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想法,我们在策划这套丛书时,既注意照顾中学生以及中等文化程度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着力体现各学科框架体系的完整性,均衡分布其主要的知识点。比如经济学分册中含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管理学等内容;美术分册中讲述了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印章、工艺美术设计等知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册则按照时序,介绍各时期、各民族和地区对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生过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当然,本套丛书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和“小百科”之类的工具书,它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提取并讲解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点;由于篇幅所限,丛书各分册中只含两三百道题,自然不是面面俱到,也远未能反映相关学科知识的全貌。如小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希望求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可以继续查找其他图书和资料作进一步探究,而这也是我们编写这套书的目的之一。

这套丛书的作者,主要为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相关学科(如中国文学分册为南京大学中文系,世界历史分册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经济学分册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心理学分册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法律分册为华东政法大学等)的研究人员。他们熟稔本学科的知识架构,具有准确并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知识的能力,因而保证了书中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可以想象,读者阅读这套书时,大多是先浏览目录中的设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翻阅其相关的解答;如果他在读完这些内容后觉得有意思,则可能会从头开始阅读全书。所以,我们对书中设问的设计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力求让每一道题都能化虚为实、以小见大、问在点子上,或能从一个吸引人的事例和现象切入,较自然地引出要介绍的知识。至于正文中的解说文字,我们追求的是准确、通俗、流畅、有一定的可读性,在行文中注意借助举例、比喻、讲故事等手法,让读者能在轻松阅读中汲取知识。

如前所述,目前图书市场上向青少年讲解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类读物还很缺乏,我们这套容量有限的丛书,想必难以充分满足小读者的求知欲望;而且,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所限,书中的内容表述可能也难尽如人意。我们不奢望每位读者都既能从本套丛书中获得知识,又由此激发起对某一学科的浓厚兴趣;但我们想,也许有读者从书中一条或若干条“为什么”开始,能找到某个求知的起点或触发点,有如发现一把小钥匙,可用它来开启自己心灵上通向人文社科知识殿堂之窗,能欣赏到殿堂内的美丽风光,由此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若能如此,作为出版人,吾愿足矣。 vgmKxL8DPx0zF6HYVj9Ni2Y2NA8Pe2PUE30/5g5gXhnEWKoHKjgm7rvGEmq4yZ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