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选择

1

从建兴正街出拱背桥,沿着一条宽宽的碎石马路东行二十里,便到了建兴区所辖的新华公社。新华公社史称四龙驿,传说四海龙王曾在此聚会商讨天下大事,并推举黄龙为众龙之首。这里有黄龙、青龙、黑龙、赤龙四座大山,尤以黄龙山最为著名。

黄龙山山高八百丈,方圆数十里,峰峦起伏,巍峨壮阔,十二高峰直插云天。山上原始森林密布,怪石奇洞、碧潭飞瀑处处可见,飞禽走兽、奇花异木漫山皆是。黄龙山终日云雾缭绕,仙气蒸腾。位于最高峰擎天峰上的黄龙寺,修建于明成祖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黄龙寺气势恢宏,古朴肃穆,终日香火繁盛,信客如云。暮鼓晨钟从黄龙寺悠悠传出,祈福天下苍生,昭示世间太平。

黄龙山与黑龙山毗邻。两山一支余脉欲接未接处,形成一个大大的豁口。豁口名叫土地垭,因黑龙山脚下的土地庙而得名,该庙现为土地垭小学。黄龙山与黑龙山主脉相夹成一条宽约三里,长约二十里的巨大峡谷。土地垭与峡谷垂直并将其一切为二。峡谷地势起伏,山湾众多,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实乃吆牛犁田、栽桑养蚕之佳境。

公元1713年,即康熙五十二年,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洪流,数百户人在官差的护送下,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挥泪告别故土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穿巫峡,过夔门,风餐露宿,历经艰辛,朝着梦幻中的天府之国一路西行。

其中四户人家,跋山涉水数月后,终于到了富饶迷人的黄龙山下。他们将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分为四段,即将土地垭两端再一分为二,然后抓阄决定各自领地。最终彭、张两家居土地垭以南,陈、代两家居土地垭以北。至今,土地垭以南有彭家湾、张家湾,土地垭以北有代家湾、陈家湾。现在的四龙中学便位于垭南的张家湾,土地垭小学位于垭北的代家湾。他们日出而作,开荒垒田,修屋建舍,栽麻种桑,养猪饲牛。经过世代繁衍,人丁日趋兴旺,四户人家逐渐成了当地的旺族大户。

陈家湾因地势较低,因此又名底下湾。底下湾三面环山,形如圈椅。门口是一块波光粼粼的水田,水田外有一条宽约五尺的石板铺就的旧时官道。官道西通建兴镇,北可进县城。湾中四合院坐东向西,石基木柱、青瓦龙脊,属于典型的明清建筑。四合院正房五间,两侧横房各七间,倒坐西房与正房对应也为五间。正房居中的堂屋是供奉着祖宗牌位的堂屋,设有神龛、香炉、蒲团、灯烛台,是整个家族的精神、文化中心,神圣而肃穆。堂屋对开大门厚重高大,平日以粗木杠横穿铜环而锁,牢不可破。

倒坐西房居中与堂屋对应的一间,则是院门兼进出大院的通道。四合院屋脊水平,而地基却有一层楼的落差,正房地基高出整个大院地基一层楼,即南北西三面房屋均为三屋,而正房只有两屋。从院坝上堂屋须爬上宽宽的两侧饰以石栏石鼓的九级石梯。南北两侧也有小型石梯与正房相连。正房与横房之间是转角房。通过转角房窄窄幽暗的过道,可达南北两后院。后院地基与正房水平,也是一个全封闭的袖珍四合院,如整个大院的两耳。

修建此院的人便是从孝感迁徙而来的四姓之一的陈家主人陈国鹏,陈德愚便是其嫡系后代。

陈德愚一家住在北侧横房。父亲陈元礼,是一位饱读诗书、为人友善且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与流马场的冯老中医师出同门。母亲早已去世,兄弟三人,陈德愚排行老二。哥哥陈德智没上过学,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篾匠。弟弟陈德慧从建兴中学初中毕业后,当了土地垭小学的民办教师。哥哥弟弟既不智也不慧,反而陈德愚自小聪慧过人,四岁能口述宋代话本,十六岁便从建兴中学毕业考入四川大学经济系。 FgC2P45eyoRIl3l5yDuQoqxwhGYwla/kOV3y3lSjGBhjjb3vMWNXa4B5HSoPIj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