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商纣王彻底消灭后,武王进入商都,将商的畿内分为邶、鄘、卫3个国家,以邶封纣子禄父(即武庚),鄘、卫则由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制,合称三监。另外还有一说是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以监视武庚。安排好后武王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据记载征服者有99国,臣服652国。武王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大型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规模的区域,随时都会发生诸侯叛乱的局事。为了巩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武王决定按功行赏,理顺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首先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地区,周朝仍然应用商的分封制方法,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受封的有鲁、齐、燕、卫、晋、宋、虢等71个诸侯国。
周代的社会道德规范统称为“礼”,在举行礼仪活动时,常常歌舞相伴。相传西周的礼乐是由周公制定的。周公对以前的礼乐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就成为了“周礼”。周礼分为五礼:吉礼,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凶礼,用于丧葬和哀吊各种灾祸;宾礼,用于诸侯朝见天子;军礼,用于军事和相关的领域;嘉礼,用于各种吉庆的活动,包括饮食、婚冠、宴享、贺庆等。在《仪礼》中记载的具体的礼仪,则有士冠礼、士婚礼、乡饮酒礼、燕礼、聘礼、士丧礼等,名目极为繁细。周代的礼乐主要通行于士和士以上的贵族阶层,天子用以约束贵族的行为,明确他们之间的尊卑关系。对于下层人民而言,则以刑罚治之,礼乐是不适用的,所以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周礼》书影
所谓周礼有两层意思:一是周代的礼法、政法制度,其中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及与其相对应的政法、礼法制度,它们有力地维护了周的统治;另一层意思是礼俗,包括周代的各种文化制度、风俗,后代各种礼法制度的制定多参照周礼。~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仅仅4年就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就是周成王。那时,周成王只有13岁,不能处理政务。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行使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直接称呼周公旦的名字,只称周公。
周公尽心尽力辅助成王,管理政事,但还是遭到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猜忌,他们在外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
这时,纣王的儿子武庚不满足于周朝封给他的殷侯地位,想重新恢复殷商的王位。武庚一听说周朝内部动荡不安,就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起兵叛乱。
玉鹿 西周中期
两件鹿皆青玉质。体扁,一大一小,大者昂首前视,小者回首顾盼;大者角长枝繁,小者角枝短且枝杈不茂;大者饰臣字目,小者饰圆目;大者于角根钻一圆孔,小者于角中钻一圆孔,均可供佩穿。此玉鹿饰纹简洁,但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为西周玉鹿之精品。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很快传到镐京,一时谣言四起,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更分不清事实真伪,所以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不太信任了。
周公内心很痛苦,他首先向召公奭推心置腹地表明心意,告诉召公奭,他绝没有野心,让召公奭顾全大局,不要听信谣言。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了召公奭,消除了大家对周公的误会。周公在调和了内部的矛盾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东征武庚。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都与武庚串通一气,蠢蠢欲动。周公授权给太公望: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太公望有征讨特权。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东方,周公自己全力讨伐武庚。
周公花了3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杀了武庚。周公平定了叛乱,把管叔革了职,将蔡叔充军。管叔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去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便上吊自杀了。
周公东征结束时,抓获了一大批商朝的贵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容易滋生事端;同时,又觉得镐京远离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控制起来很不方便,他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这样一来,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都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7年,不仅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而且还为周朝制订了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20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
周成王死后,他的儿子康王即位。这段时间前后约50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成康之治”。
周宣王在公元前781年死了,太子宫湦即位,这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又是一个昏君,只知吃喝玩乐,不理政事。
幽王继位的第二年,泾、渭、洛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动荡不安的政局日益加剧。
周幽王不仅残暴昏庸,而且耽迷女色。他整日派人四处寻找美女。有一个叫褒珦的大臣,劝谏幽王节制享受,幽王不仅不听,反而把褒珦判了罪。
褒珦被关入监狱3年,他的族人十分焦急,他们想了各种办法,解救褒珦。有人说,用珍宝赎罪;也有人说,找个美女送去,替褒珦赎罪。
后来,褒珦家人将褒姒进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见褒姒貌若天仙,马上就把褒珦释放了。从此,幽王整天与褒姒在后宫饮酒作乐,将朝政抛在脑后。
然而,幽王虽然宠爱褒姒,但褒姒性格内向,不喜笑颜,任凭幽王想尽一切办法讨她欢心,褒姒都笑不出来。
有一天,幽王忽然心血来潮,让人在宫外贴一个布告:有谁能逗王妃娘娘笑一次,就赏他1000两金子。
奸臣虢石父得知后,马上向幽王献计,用“烽火戏诸侯”的玩笑来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是古代军情危急时的报警信号,周王朝在骊山上建有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便有一座,专门用来防备西戎的进攻。一旦西戎来犯,烽火台上的烽火会像接力棒一样点燃,一个地点一个地点传下去,附近的诸侯远远见了就会发兵来救援。
第二天,幽王兴致勃勃地携爱妃褒姒上了骊山。他们白天在骊山吃喝玩乐,到了晚上,让士兵把烽火台的烽火点了起来。附近的诸侯一见黑烟滚滚的烽火狼烟,以为西戎兵打来了,立即率兵来援。赶到时,却不见西戎兵的影子,只听见山上丝竹管弦之声。这时虢石父从山上下来说,大家辛苦了,这里没有什么事,大王和王妃放烟火不过想取个乐,你们回去吧!
人面纹玉饰 西周
此物由青玉雕成,圆形人面像,方脸大耳,矩口獠牙,造型自然生动,别致有趣。
诸侯们从老远跑来,却被幽王耍乐一番,一个个气得肺都要炸了,掉转马头就走。褒姒在山上,借着火光看到诸侯们气愤、狼狈的样子,真的笑了一下。幽王瞧见了她这一笑,不由得心花怒放,马上赏给虢石父1000两金子。
幽王自宠幸褒姒以后,被她迷得神魂颠倒,竟然想废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废申后及其太子宜臼的时候,遭到大臣卿士极力反对,但周幽王一意孤行。宜臼被废后,逃难到其母家申国。这时候周王朝的力量十分衰微,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实力,齐、鲁、晋、卫已不听从周王朝的命令。申侯虽不满周幽王,但还没有公然叛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周幽王立褒姒子伯服为太子,遂使周、申之间矛盾趋于表面化。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申侯与西戎及缯侯联合,准备反周。第二年,周幽王针锋相对,与诸侯结盟于太室山,并派兵讨伐申国以示威。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缯国、西戎举兵讨伐镐京。幽王下令点起烽火求援,结果各路诸侯对上次的羞辱记忆犹新,加上对幽王昏庸乱政的不满,连一个救兵也没有派。西戎兵很快攻破周都镐京,把逃到骊山脚下的幽王和伯服杀了,把美貌的褒姒抢走了。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在申国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平王后来回到镐京,看到镐京已被西戎人破坏得面目全非,只好于公元前770年,东迁至洛邑。历史上把周朝定都镐京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之后,称为东周。
1.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方国诸侯的军队虽有一定独立性,但战时要听王的调用。
2.由王卫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常备军,在征战中起主要作用,战时军队主要靠临时征发。
3.实行奴隶主贵族血缘种族兵役制和军政一体、文武不分的民军制。
4.军政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制,与宗法制度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