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从尝试开始

大胆去试,只有试过才知道!对于年轻人来说,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PLAN B(B计划),不要一开始就急着退而求其次。

——哈佛大学校长 福斯特

哈佛校长福斯特为2008届毕业生做告别演说时说:年轻人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迷惘:希望成功,却并不知道如何定义成功,不晓得自己所追寻的究竟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还是能让生活真正变得有意义的成功;知道鱼与熊掌无法兼顾,但却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迫切地追寻幸福,但却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幸福的秘诀……于是,做选择时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在美国的小学课堂里,学生们画完画,拿到了老师面前,问:“像不像?”老师对这个问题回以微笑,然后纠正孩子说:“不要问像不像,要问你画得好不好。”老师之所以会纠正了这三个字,是因为“像不像”是从模仿别人的角度出发,“好不好”是从自己创造的角度出发。美国的教育是鼓励孩子去挑战,去尝试,不存在范本,更没有什么模仿对象,让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创作”。从而培养了孩子们充满创造性和活力的思维,日后才可能成为开放性和创造性人才。

小故事大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了从10位王子中选一位作为他的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路上放置了一块“巨石”,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分别给他的王子们下达了任务——把一封密信忙送到一位大臣手里。而若要完成任务则必须通过那条大路。

王子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国王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个王子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另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最小的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国王问。

“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过是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不过是国王命大臣用特殊的材料仿制的,并不像真的石头那么重。自然,这位敢于尝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人生中,会有很多机会看上去不可能实现,于是很多人便“识趣”地放弃了。反而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总想要试试看的人,能够“意外”地抓住了机会。

哈佛男孩教养手札

美国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会问出“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哪些局限”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课题对于中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过于庞大了,然而,因为有了这样的课题,美国的中学生就要去了解这位美国立国伟人、美国精神的代表——托马斯·杰斐逊;要去了解美国的立国之基、资本主义最经典的法律文本——《独立宣言》。

因为有老师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想要有答案就不得不去研究伟人,研读《独立宣言》;研究社会各学派的评价,调动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这一问,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理念,那就是——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发问,提出质疑,进行思考,哪怕是“神圣”和“权威”。这不只是一种知识的教授方式,更是在培养孩子们一种敢于尝试的思维品质。

在美国,孩子们感觉最有压力的科目不是数理化,而是历史,这在其他国度的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美国的历史不过区区几百年,与文明古国相比,它的历史书大概也没有几页纸吧?然而,美国学生的历史课堂却是这样的,比如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要求写到3至5页,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如网络、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同时,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布克·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在论文里,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纳入贴切的材料。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要把自己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引文或材料来源列出来,如某某网页、某某著作……

figure_0016_0002

是让孩子接受,还是让孩子去思考、去判断、去尝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教育课题。鼓励孩子尝试,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而家长常常犯的错误不是没有鼓励孩子,而是没有将鼓励变成激励、变成奖励,并坚持到底。我们常常发现,当孩子想尝试去做某件事情时,家长倒是开明地说,好啊,你试试看吧。结果一旦孩子尝试失败了,或者没有按照大人常规的方法来做,这时旁边的家人便坐不住了。

“哦,天啊,你不应该这么去做,你应该这样子……”不仅如此,除了口头的干涉和建议,甚至会忍不住自己上手。此时的孩子只能失落而沮丧地站在一边,一边看着大人漂亮地完成,一边听着大人趾高气扬的数落。这时孩子的心理会受到比阻止他去做还严重的打击,不仅以后不会再去尝试,甚至再也不想再去碰这件事了,反正没有按照大人的方法来,就要被数落、被批评。这样做不仅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成才锦囊

在尝试之前先不要否定自己

很多事情,我们在做之前常常会说:“我会做不好吧?”这样说,就意味着你已经放弃了一半,在尝试之前就已经把自己否定了。

有一个游戏是这样的:在场地上放置一些椅子,形成一些障碍,给游戏者一点时间,让他努力记住那些椅子的位置,然后蒙上他的双眼。并立刻悄悄地移走那些椅子,让游戏者向前走,游戏者会凭记忆和感觉努力绕开障碍,而那些障碍其实已不存在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就如这种游戏。我们常常竭力避开那些妨碍我们的事物,而这种事物却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甚至是我们想象的产物。有时,我们不敢去应聘某个职位,不敢新学一门外语,不敢向意中人表白,等等。这种不敢,其实是我们在头脑中给自己设下的障碍,我们仅凭头脑中的一些认识、感觉或想象,否定了自己,这使我们错过了许多本来应该做且能够做好的事情。

为什么不先试试呢?让事实来说话。即便真的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便碰得头破血流,那么,爬起来,绕开它,重新开始就是了。多一分人生的经历,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谁都不希望被否定,所以在没有被别人否定之前,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当然也一定要努力去争取做到最好,先试试,不要先否定自己。

聪明的父母其实不是对孩子做些什么,只是要管住自己,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不插手,不干预,唯一需要做的是鼓励。“你做得不错嘛”“哦,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呀”“原来还能这样子啊”“你真的做到了”“以后我可以请你来帮我做这件事了”……这些是一种激励,让孩子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获取自信,获得成就感。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无畏困难,总是能够积极正面地面对工作、生活,无疑,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在积极尝试的习惯中获得成功。 qUTj6sdroT7MQu0hNb904MxuhNIhlwIgMh2syndmhgfmoldg42UyPexETRP6W9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