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03 供给和需求:市场运行的左右手

供给:奶油面包的生产成本太高了

对于生产面包的工厂来说,买多少面粉(原料),生产多少面包,全部由自己决定。就算市场上有再多的人需要面包,也要面包厂愿意做、能做出来才行。就是说,要想在市面上消费某种商品,首先就要有这种商品的供给。

一、供给的相关内容

根据供给的概念,它描述的是生产者提供商品的能力。它的构成需要两个条件—生产者的意愿和生产者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者的意愿,指的就是生产者愿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生产多少商品或者服务。生产者的实际生产能力,则是指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下,生产者能够生产多少商品或者服务。从根本上看,后一项条件对于生产者供给有更大的意义。当生产者向市场上进行供给时,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增加。但要清楚的是,市场上的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或储备。因此,在自由健康的市场上,供给应当是卖者用于交换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影响生产者供给的因素有很多,以下列出几种:

1.生产成本的高低

对于生产者来说,生产成本就是其为了制造产品所要付出的原料、资本及其他资源。通常情况下,当其他条件都不变时,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导致赚取的利润减少,则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商品供给量下降;相反,生产成本下降时,厂商就能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刺激生产,商品供给量增加。

2.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商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技术和管理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直接影响了生产者生产的效率。当两者升高时,就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使生产者增加商品供给的数量;相反,则减少商品供给的数量。

3.相关产品的生产情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生产者提供的商品可能会遇到相关的竞争产品。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相关产品销售情况的低迷,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就会提高供给数量;相反,在相关产品销售情况高涨时,生产者则可能大量减少供给,甚至退出市场。

4.生产者对商品的预期

生产者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对商品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期,也将极大地影响产品的供给量。当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销售预期乐观时,他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未来的产品供给;对未来商品预期悲观时,就会缩减生产规模,减少供给量。

5.政府的相关政策

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也会对生产者提供商品的数量产生影响。当政府采用税收或补贴等政策手段调节某些产品的生产时,就会影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

figure_0039_0012

需求:孩子想要就得买

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左思。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等到左思成年,他父亲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经过长期准备,他写出了一部《三都赋》,当时人们都认为其水平超过了汉朝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二京赋》。一时间,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为什么会“洛阳纸贵”?因为在京都洛阳,人们竞相传抄《三都赋》,以致纸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纸的供给却跟不上需求。

figure_0040_0013
一、需求

根据需求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意愿和能力。它的构成需要两个条件—消费者的意愿和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消费者的意愿,指的就是消费者愿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购买多少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则是指在现有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格升降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1.商品本身的价格

汽车需求的数量永远不会超过面包的数量。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越多。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当消费者的收入降低时,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嗜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女儿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鱼!”

妈妈说:“孩子,吃鸡肉行不行?”

女儿说:“不行,我就要吃鱼。”

妈妈无奈,只得每天下班之后都从超市里面买一条鱼回来。

三个月过去了,妈妈对女儿说:“明天吃鱼吗?”

女儿说:“不,我不想吃了。”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欧盟国家约有1/4的天然气由俄罗斯供应,而俄罗斯输往欧盟的天然气中有逾80%需过境乌克兰。2009年一月份,俄罗斯因天然气支付纠纷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出口,导致严寒肆虐的欧洲18国不同程度地陷入天然气危机,数以万计民众无以取暖而怨声载道,此一现象被媒体称为“俄乌斗气,欧洲受气”。

2009年7月2日,在欧盟内部的专家会议结束后,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公告。公告表示:“面对乌克兰可能爆发天然气危机,欧盟委员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填充天然气储备。”

6.人口规模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超市每天都会出现抢购,而有的地方的超市一天只有为数不多的顾客?因为有的地方的消费者众多,你不买还有别人抢着买,排队买,而有的地方人流有限,消费者少。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为什么钻石贵过水

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有用的水,不值钱;无用的钻,天上价。这就是由于供给与需求引起的。

一、价值悖论

figure_0042_0014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水和钻石的价格难题,那就是:水应当比钻石更值钱吗?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研究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时,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根据常识,一个物品的价格决定于它给消费者的效用。但是,水为消费者所必需,水的有无,生死攸关,效用极大,但水的价格很低。而钻石是非必需品,效用有限,价格却非常高。这是为什么?

虽然在200年以前,这个难题困扰着亚当·斯密,但是现代经济学家已经解释了这个难题,提出了几个答案。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

水的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于很低的价格水平,而钻石的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于很高的价格水平。水,源源不断,随地可掬,供给量大,所以不值钱;钻石,稀罕物,供给量小,所以值钱。当然也有例外,水在沙漠里,比油珍贵。

二、需求的变动

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指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同的。

(1)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某商品的需求量

figure_0043_0015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譬如,当商品价格为1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700单位;当价格上升为2元时,需求量下降为6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上升为3元时,需求量下降为更少的500单位,如此等等。需求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变动等。

三、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指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某商品的供给

figure_0044_0016

上表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例如,当价格为6元时,商品的供给量为800单位;当价格下降为4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400单位;当价格进一步下降为2元时,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为零。供给表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其他因素变动是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的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等。

价格弹性:价格对市场的敏感度有多大

一、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低时,当买者收入高时,当该物品替代品的价格高,或该物品互补品的价格低时,买者对该物品的需求通常更多。为了衡量需求对其决定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经济学家用了弹性的概念。

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明显,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1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时,需求是单位弹性;等于0时,需求完全没有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明显,可以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反之,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的物品产量的伸缩性,例如,海滩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几乎不可能生产出土地,相反,书、汽车这类制成品供给富有弹性。

figure_0045_0017
二、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例如,在水果市场,相近的替代品较多,这样,某水果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又如,对于食盐来说,没有很好的替代品,所以,食盐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几乎为零,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极其小的。

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譬如,某种特定商标的豆沙甜馅面包的需求要比一般的甜馅面包的需求更有弹性,甜馅面包的需求又比一般的面包的需求更有弹性,而面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比一般的面粉制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又要大得多。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上。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

例如,当看病的价格上升时,尽管人们会比平常看病的次数少一些,但不会大幅度地改变他们看病的次数。同理,小麦、大米这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并不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起太大的改变。与此相反,当游艇价格上升时,游艇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原因是大多数人把看病作为必需品,而把游艇作为奢侈品。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例如,火柴、盐、铅笔、肥皂等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是比较小的。因为,消费者每月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是很小的,消费者往往不太重视这类商品价格的变化。

5.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

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三、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1.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但是,在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figure_0046_0018

2.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就生产成本来说,如果产量增加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大的。相反,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小的。

3.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较及时地调整产量,供给的价格弹性相应就比较大。相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就往往较小。

四、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有弹性的行业的买主并不情愿接受物品价格的上涨,他们的需求大小取决于价格。需求没有弹性的行业的买主不在乎价格上涨,他们的购买数量和频率不会由于价格因素而上下波动。

香烟是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对于吸烟上瘾的人来说,价格上涨不会减少消费,对不吸烟的人来说,香烟的价格再低他也不会消费。吸烟对本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为限制香烟的消费,政府对香烟征收重税,但是烟厂的利润依然相当可观,因为消费者对香烟有依赖,生产者因此可以将其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结果香烟的税主要由消费者来承担。

家用电器是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价格上涨会减少消费,价格下跌会增加消费。在当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个家电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就会使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会减少消费,不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家电产品的税负主要由生产者负担。

价值规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一、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值是价格的本质,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就是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简单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则价值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短,则价值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是指社会生产这种商品的平均时间,如生产一把铁锹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是2个小时,这2个小时就是生产铁锹的必要劳动时间,这2个小时的劳动量就是生产铁锹的价值。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不断贬值,商品会越来越便宜。

对于价格而言,商品价格由两大因素组成:生产成本和利润。商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原料、能源、设备折旧以及劳动力费用等;商品的利润,则是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值得指出的是,生产成本应当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成本或行业平均成本,利润应当是平均利润。按照社会平均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制定的价格,便是商品的市场价格。

价值规律表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也就是说,价格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都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但是,价格不能过分偏离商品的基本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一些生产经营者认为自己可以随意确定自己商品的价格,实际上,他们的定价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相关法律。

二、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1)调节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2)刺激作用。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3)筛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Pm15i91M+Bd/BKOs1fvzKFgBvx4NKqpraHrduEklGF4AioDGRAg3taTe4DhZF6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