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诗是历尽艰难语,与他处好静山居不同。〇前首标隐居之胜,后首记张氏之情。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春日山行,不忧无伴,乃先生无伴,则不得不求张氏。独先生求张氏,亦更无有求张氏者。七字中,又言“无伴”,又言“独”,而以“春山”二字作起,便写得喧闹中两人俱出一头地矣。笑杀春山外人,成群结队,那有工夫到此?“更幽”字妙。有只是一身而亦喧者,春山所以畏俗子也;有多添一人而逾静者,春山所以爱幽人也。看其自待之高如此。三四,写出一片森寒杳冥境界,可见人迹所不欲到。涧道寒威凛然,已历无数冰雪;石门日色尚在,余光直下林丘。此二句,虽复写景,然人生世上,受尽艰苦之累,晚岁始肯休歇,无数冷暖自知之事,十四字已摄无不尽矣。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不贪”“远害”四字,是隐居真诀。《天官书》:“金银之气见于上,下必为覆军之墟。”古语:“麋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庖厨。”利害如此,既已识得透,看得确,而尚敢贪,尚敢不远,岂人情哉?说得悚然。七八承上文,言说到此处,便使人回视山外,茫无投足之处,故云“杳然”。既对君如虚舟,然则山外干戈相寻,不言可知。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济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时”乃是时,承上篇补叙张氏之情,不可释作“时时”。“晚”字、“兴”字,乃邀之二端,而先生所以留者也。鱼“发发”,此“晚”字也。“鹿呦呦”,此“兴”字也。日晚则鱼跃,后诗云“紫鳞冲岸跃”,又云“鱼跳日映山”一也。日晚腹饥,胡可不留少住?只此二语,想见张氏真率友爱。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忧。
田园之乐,有如是夫!杜康酒,大谷梨,用来恰合。“偏劳劝”,“不外求”,语气便暗带“不贪”“远害”来。结句“无忧”字,紧跟着“险”字,心头有事人,忽然念及归路之险,不免一跳。既而自慰云:“已得醉矣,又何忧焉?”盖无求于人,其乐如此,益叹陶公饥来叩门之苦也。此又翻尽前结。〇矍斋云:唱经尝言“春山无伴”诗最难读。前解向得之一友,似非真笔,姑芟而藏之。及见而庵说唐诗,说此诗五六“不贪”字不读断,竟一直解下,妙绝!说“远害”句,毕竟未妥。愚谓并不读断为是,“害”即妨害之害,犹言“碍”也。盖云我从“石门斜日”一路行来,到此已夜矣。山中宝藏之气,夜行则或见之,我初无此意也。“金银气”,不过用《天官书》成语,岂谓石门真有?且入破军败国语何与?遂再转云夜行非我本心,只为涧道冰雪,来路甚远,不觉抵夜,势必留宿以待来朝,遂使尔清早款待。眼看麋鹿,不获忘情与游,则是我此来害之也。“贪”是说自己,“害”是说张氏。适然而夜,贪固无所贪;适然而朝,害何心于害?五六二句,不过要转出第七“乘兴”字来。盖君为虚舟,我故乘兴。兴之所至,为朝为夜,无所不可。“杳然迷出处”,正极言乘兴之妙耳。第二首“邀人晚兴留”,“兴”字本此“兴”字来,“晚”字接上“朝”字来。〇题总曰“题张氏隐居”,看来前一首写此日夜到,后一首写明日晚留,请以质之而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