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帝国主义的图像

1967年10月10日,星期二,一张格瓦拉尸体的照片发往世界各地,它被用来证明在此前的周日,在里奥格兰德河北岸的一个叫作西格拉斯的丛林村庄附近,格瓦拉在两支玻利维亚的军队和一支游击队之间的冲突中死亡。(这个村子随后因抓住格瓦拉而得到公开的奖赏。)尸体照片拍自瓦里格兰德小镇的一间破屋里。死者被置于担架之上,而担架则放置在一个水泥槽上。

此前两年,切·格瓦拉已经成为传说。没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曾有人见过他。但人们总是不断猜想他的存在,并期待他的出现。在最后一次发自“世界某处”一个游击队基地,面向哈瓦那的亚非拉人民团结组织(Tricontinental Solidarity Organization)的宣言中,格瓦拉一开始就引用19世纪革命诗人何塞·马蒂(José Martí)的诗句:“燃起炉火吧,唯有光可见。”而他却在自己所宣称的这种光芒之下,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

现在,他死了。格瓦拉活着的可能性,与他那传说的力量成反比。这个传说必须被钉牢。“假如”,《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提道,“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真的在玻利维亚遇害,这看起来很有可能,那么这个男人,以及有关他的神话,将从此被埋葬”。

玻利维亚军官与记者站在一旁察看切·格瓦拉的尸体 1967年10月10日

我们并不知道有关他死亡的细节。但从那些人——他的尸体落入他们的手中——在格瓦拉死后对待他尸体的方式,即可略知他们的心态。先是藏起来,然后又拿出来公开展示;之后将它埋在一个无名地点的匿名墓穴中,尔后又挖出来,最后将其焚烧。而在焚烧之前,他们又砍下格瓦拉的双手,为的是之后做辨认。这可能暗示着,他们严重怀疑自己杀的是否真的是格瓦拉,但同时也可能是,他们不是因为怀疑,而是仅仅出于对这具尸体的畏惧。我倾向相信后者。

这张10月10日的传真照片,目的是将这个传说人物予以终结。不过,对于很多看到它的人来说,其效果却各有不同。它有何意味?现在,这张照片究竟,以及去神秘化的话,又意味着什么?基于我个人的立场,我将对此做谨慎的分析。

这张照片与伦勃朗的画作《尼古拉斯·杜尔普医生的解剖学课》( The Anatomy Lesson of Doctor Nicolaes Tulp )有某种相似性。穿着整齐的玻利维亚上校用一块手帕捂着鼻子,他所占据的位置正是伦勃朗的画中医生所处的位置。照片中那两个专注盯着尸体却又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人,好比杜尔普医生左边最近的两个。的确,伦勃朗的画作中的人要更多,但在瓦里格兰德的这个破屋内也有不少人没被拍进来。除此之外,尸体的安置方式以及它和上方人物的关系,连同尸体散发出的一片死寂的感觉,也都很相似。

伦勃朗·范·莱因,尼古拉斯·杜尔普医生的解剖学课 1632年

但这也没有什么好吃惊的,因为两幅图像目的相同:都在力图展示尸体——它们正被充满仪式感地(formally)、客观地检视。更进一步讲,它们都在 制造死亡的范本 ,一个为了医学进步,另一个则作为政治警告。关于死亡和屠杀的照片成千上万,但出于展示目的的正经照片却很少见。杜尔普医生展示的是胳膊上的韧带,他之所言可以应用于每个人的手臂。捂着手帕的上校展示的则是这个“臭名昭著”的游击队领导最后的命运——仿佛“上苍”的旨意,他之所言,也适用于大陆上的每个游击队员。

安德烈·曼泰尼亚,哀悼基督 1480年

我又记起另一张图像:曼泰尼亚(Andrea Mantegna)的《哀悼基督》,这幅画目前存放在米兰的布雷拉(Brera)。在画中,观看基督尸体的角度也是平视的,不过是从脚的位置而不是侧面。胳膊的位置和格瓦拉的相似,手指蜷缩的样子也差不多。而基督尸体下身盖着的布单的褶皱及形状也和格瓦拉的下身穿着很像——橄榄绿的裤子,敞开的扣子,浸透了鲜血。两个人的头都被抬起了同样的角度,嘴巴也都是耷拉着的。基督的眼睛已经合上,有两位悼念者侍立在侧;而格瓦拉的眼睛睁着,因为旁边没有悼念者:只有一个举着手帕的上校,一个美国情报员,几个玻利维亚的士兵,还有记者。再一次地,当我们面对这种相似时无须吃惊。一个死了的罪犯,并没有太多安放方式。

但在这里,其中的相似却不只是姿势或功能上的。我在晚报的头版瞥见这张照片时迸发的情绪,如若借助历史想象,和我先前认为的当代信徒看到曼泰尼亚画作的可能的反应很相似。照片的力道相对比较短暂,我现在再看这张照片,只能重构当初那断断续续的情绪。格瓦拉那里没有基督,但假如我再到米兰去看曼泰尼亚的画,我却可能会在其中看到格瓦拉的躯体。但这只能在这样一种特定且少见的例子中才奏效:一个男人死亡的悲剧完成并放大了他一生的意义。我在格瓦拉那里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一些画家则曾经在基督身上意识到这点。一定程度上,这又显示了情绪上的一致。

在格瓦拉之死这个问题上,许多评论者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将格瓦拉视为军事技巧或一种特定的革命策略的代表,进而将自己谈论的重点放在一个挫折或者一次失败上。我无法估量格瓦拉之死给南美革命运动带来的损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格瓦拉曾代表的,将要代表的,不仅仅是他那些计划的实施细节,他代表的是一个决定,一个结论。

格瓦拉发现世界的状态已无法容忍。直到最近,情况才变得这么糟。此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我们今天差不多,剥削和奴役同样巨大,人们承受的痛苦同样剧烈而广泛,荒芜也是一样绵延不绝。但这样的境况却不是无法容忍,因为在那时,关于这个境况的全部真相还不为人知,即便那些正承受着痛苦的人们也对此浑然不觉。事实上,真相在其所涉及的境况中并不一直是不证自明,它们的诞生——有时会很晚,往往诞生于争取国家解放的抗争和战争之中。这个新生的真相让帝国主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它的需求看起来也不同了。过去,它要求廉价的原材料,被剥削的劳动力和一个受控制的世界市场。今天,它要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格瓦拉在与这一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已预想到自己的死亡。

无论怎样,死亡都会吓到我们,那就迎接它的到来吧,有了这个,我们的呐喊,才可以抵达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里,而另外一些人则会伸出援手,拿起我们的武器,还有人会准备好,用哒哒哒的机枪声,用新的战争以及胜利的呐喊,为我们吟唱葬礼的挽歌。

他对死亡的预想,使他得以衡量如若接受这不堪的世界现状,他的生活将会何等不堪。他对死亡的预想,使他得以衡量改变世界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对死亡的预想给他自由,使他得以拥有生之为人的那种必要的骄傲。

当格瓦拉死亡的消息传来,我听有人说:“他是世界的象征,代表一个个体之可能。”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格瓦拉认识到何为一个人所不能忍受的,并做出了相应的行动。

格瓦拉所明晰的生命之必须悄然融汇起来,充满了整个世界,但他自己的生命却消失其中——他设想的死亡,最终成了事实。这张照片就在佐证这一事实。所有的可能都已全无。相反,血、福尔马林的气味、未曾清洗过的尸体上袒露着的伤口、苍蝇在飞、邋遢的裤子:这些尸体隐私的细节就这样张扬天下,其奄奄一息的样态就像是一座被摧毁的城市破碎且毫无人情味。

格瓦拉死时被他的敌人包围。这些人在格瓦拉死之前是怎么对他的,在他死后可能还继续怎么对他。在生命的尽头,他除了先前所做的那些决定以外,并无他物支持。至此,这个生命的周期已经合闭。所有自诩了解他在那个瞬间,或者在那漫长时刻之经历的声称,都将极度粗俗无礼。对于他的死,他那了无生气的尸体,如照片所示,是我们获得的唯一的报告。但我们有权推断在他生命终结之时所“发生”的逻辑。真相总是逆流而上。他设想的死亡,不过是改变这不可忍受的世界现状的必要措施。格瓦拉意识到,现在这一死亡,将成为他在生命里可以寻得的一种合理依据,而它足以让那个作为他经验的世界(world-as-his-experience)从此变得可以忍受。

对这个最终逻辑的预见,是让一个男人,或曰一个人,在压倒性的劣势下依然要展开斗争的部分原因。多少也是这神秘的道德因素,在面对武器的威力时发挥了以一敌三的效用。

照片呈现了这样一个瞬间:被人为保存下来的格瓦拉的尸体,成了一个纯粹的展示对象。这里面有着一种赤裸裸的恐怖。但展示的目的究竟是要证明什么?就是恐怖吗?不。这个恐怖的瞬间是为了指认格瓦拉的身份,并说明所谓的革命的荒谬。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定的目的,这个瞬间被超越。格瓦拉的生命,他的革命理念及参与革命的事实,迅速激发了一种先于此瞬间存在并持续至今的解读。让我们做一个假设,那些筹划和发布这张照片的人达到他们目的的唯一方式就是人为地把整个世界当时的模样留存那个瞬间里:阻止生命。看起来唯有用这种方式,格瓦拉活生生的榜样内涵才会被否认。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张照片要不就毫无意义,因为观者与其所涉及的内容没有任何联系,要不就是其实际意义会否认或限制着它被安排所做的那种说明。

我之所以把这张照片和两幅绘画做比较,是因为在摄影术诞生之前,绘画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视觉证据,它们显示出人们如何看,以及看到了什么。但就效果而言,照片和绘画却全然不同。对绘画来说,或者说是其中那些成功的,其解读是由作品自身的主题所激发,它甚至会针对该主题暗示出一种十分明确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将绘画视为大体可以自圆其说的存在。

但面对这张照片时,我们不是会一掠而过,就是会自己去完善它的意义。就像任何沉默的图像之所能,它呼唤着你的决断。

1967年10月

因为被另外一张近来的报纸新闻照片触动,我想接着来谈切·格瓦拉之死。

18世纪末以前,对一个明知道其特定行为的直接后果是死亡,却敢于正视它的人来说,如此视死如归的态度是他作为一个奴仆之 忠诚 的体现。无论处于怎样的社会阶层或地位怎样的优越,情况都是这样。权力会介入他与他的自我意义之间,而他与这个权力唯一可能的关系就是他服从后者或接受后者的奴役。这里的权力可能会被抽象成命运,但更常见的是将其人格化为神、国王或者是主人。

因此,听起来或许有点奇怪,一个人即便做了决定(决定的未来后果是导致他的死亡),其实也还没完。因为这个决定还要上呈给更高的权力获得认可。这个人唯一能确定的,只是自己正要 接受审判 的状态:归根结底,他就是那个将会被审判的人。而作为与这有限责任的交换,他将得到一些好处。好处的范围从主人对他勇气的赞赏到天堂里的永福。但所有这些终极决定和终极利益都外在于他的自我和生命。死亡,这个看上去如此明了的一个结局,对他来说只是为了某些死后的待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死亡就像是针眼,穿过其,他才会有所系。这就是他的英雄主义模式。

法国大革命改变了英雄主义的本质。(需要澄清的是,我在这里指的不是那些具体的英勇的行为:对痛苦和折磨的忍耐,在炮火中坚决战斗的意志,于战场之上迅速而明晰地做出的行动与决断,在危难之中相互救助的自发性——这些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身体的经验界定的,可能时至今日也改变甚少。我指的乃是在这些另外的英勇之举之前的抉择。)它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25岁的圣茹斯特(Saint-Just)在其面向国民议会的首次演说中,声称君主制是一种犯罪,因为国王篡夺了人民的主权。

这一君主统治不可能清白:它的疯狂相当明显。每一个国王都是叛贼和篡权者。

圣茹斯特的确是——在他自己看来——为人们的公共意志服务,但他自由地选择去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人们忠于自己真正的本性时,就会拥有理性,他也相信他们的共和国代表着德性。

有三种恶是共和德性(Republican virtue)在当下这个世界所不能妥协的:第一是国王,第二是为国王服务,第三是对主仆奴役仍普遍存在的情况熟视无睹。

现在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用自己的死来表明他身为奴仆对主人的忠诚了。一个人设想的死亡可能会成为衡量他对自由之热爱的尺度:一个他个人解放的证明。

在发表第一次演说二十个月之后,圣茹斯特自己也面临被处死的命运,行刑前的那个晚上,他把全部时间都花在了写作上,而没有采取行动展开自救。他之前已经写下如下句子:

对那些在坟墓前畏缩后退的人来说,情况只会更糟……我鄙视构成我的这个凡尘肉身,这肉身正对你说:任何人都可以将这肉身终结。但我会坚决反抗任何人把我已经给予我自己的——一个翱翔在诸世纪的天空之中的独立生命,从我这里抢走。

“我已经给予我自己的”。现在,最终的决定开始处在自我 的范围之内。不过还没有那么绝对和彻底;这里面无疑还是有一点模棱两可的东西。上帝不存在了,但卢梭的“最高主宰”却通过一种隐喻的方式,搅乱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该隐喻让一个人相信,自我还不是自足的存在,它与对一个人一生的历史审判同在。“天空中的一个独立生命”也在历史的审判中。在这里,仍飘荡着一个先在秩序的幽灵。

甚至当圣茹斯特面对对立,发表声明的时候——他为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和自己辩护时所做的大胆的最终陈词——模棱两可的东西依旧存在:

名声是虚空的噪音。让我们把自己的耳朵放到已消逝的世纪:你不再听到任何声音。而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的人,也许正围绕着我们的骨灰坛行走,他们也听不到什么。美德——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也必须追寻,一个死去的英雄的名声要好过一个活着的懦夫。

其实实在的生命而非剧场,死亡的英雄听不到他自己的名头。因为要被楷模化,革命的政治舞台总是有一种被戏剧化的趋势,而整个世界都要观察和学习它。

当年世界各地的暴君都在看着我们,因为我们正在审判他们中的一员;而今天有了一个更幸福的命运,当你开始考虑世界的解放,接下来,则轮到地球上那些真正伟大的人来看着你了。 (节选)

然而,尽管这是事实,在哲学层面,它仍给人一种感觉,圣茹斯特之所以凯旋般地死去,是因为他受困于自己的“舞台”角色。(我这样说,不是要贬低他的勇气。)

不过在法国大革命以后的资产阶级时代,即使是在那些少数把自己的死(而非自己的财富)视作其原则性决定的直接后果的人中,此类微妙的模棱两可已经消失殆尽。

一个活人与他所面临的世界之间的对峙已经成为全部。没有什么外在于它,哪怕是任何一个法则。一个人设想的死亡成为衡量他对自己所对峙的世界拒绝接受的尺度。没什么在此拒绝之上。

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沃伊纳罗夫斯基(Voinarovsky)在向阿德米拉尔·杜巴索夫(Admiral Dubassov)扔炸弹的时候被杀,他曾写道:

我脸上的肌肉绝不会抽动一下,我也绝不会说一个字,我要自己爬上断头台——这不是一种施于我自己身上的暴力行为,就我所经历过的一切而言,这 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结果。

他设想自己死在断头台上——不少俄罗斯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们的死亡都恰如他形容的那样——仿佛一个老人安详地故去。他如何能这样做?心理学的解释显然并不足够。这是因为他发现,俄罗斯这个广泛乃至就像是整个世界似的国家,已经相当不可忍受了。但并不是他本人不能忍受,就像一个想要自杀的人所看到的周遭一样,而是一种本质上的不可忍受。在他为改变世界而做的所有努力中,他设想的死亡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结果”,因为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预见都意味着所谓的“不可忍受”其实是可以忍受的。

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在世纪之交所遭遇到的情况(但不是政治理论)也预示着当代的情况。它们之间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别:在当时,“俄罗斯的世界”还只是看上去像整个世界。那么严格来说,还应该有一个超越俄罗斯疆域之外的替代者。对此,为了摧毁这个替代者,进而让俄罗斯成为一个自足的世界,很多俄罗斯的无政府主义者或多或少都滑向了神秘的爱国主义。但今天,已不存在任何的替代者,世界是一个单体,一个已变得不可忍受的单体。

你可能会问,这世界可曾有过可以忍受的时候?这世界难道还少过痛苦,少过不公,少过剥削?或许我们没必要做这样的清算,但你也应该知道,现在这个世界的不可忍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历史成就的。只要上帝存在,只要先在秩序的幽灵还在飘荡,只要世界上还有大片土地尚未被人们知晓,只要人还相信精神和物质之间存在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仍然可以为世界的可以忍受找到合理的依据),只要人还相信人类生来就不平等,世界就并非不可忍受的。

在一张照片中,一个南越农民正被一个美国士兵讯问。枪口顶着她的太阳穴,枪后面还有一只手抓住她的头发。枪紧紧贴着她的脸,这让脸上那早衰而松弛的皮肤起了褶。

战争中总是有杀戮,利用恐吓或拷打的手段而进行的问讯也已经被实践了几个世纪,但在这个女人的生命里(现在她可能已经死了)发现的意义——即便就是通过一张照片——却还是新的。

这将包含她的每一个个体特征,可见的或可想象的:她梳理头发的方式,她淤青的脸,她轻微肿胀着的下嘴唇,她的名字以及这个名字在和她说过话的人那里获得的各种不同的表示,她自己童年的记忆,她对审讯她的人憎恨的那种个性,她天生的禀赋,她死里逃生时的每一个细节,她说出自己每一个所爱之人名字时的语调,为她随便什么身体缺陷而做的医学诊断,造成这些缺陷的社会与经济原因,以及当枪口紧紧顶住她太阳穴的时候在她敏锐的内心中所有反对着的东西。而这也将包含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真相:没有什么能比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世界大多数国家时所使用的暴力,来得更加强烈、广泛和持久的了——正在进行中的越南战争 就是要摧毁一个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暴力以及声明独立的范例:现在,越南人民正证明着,在反抗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霸权时,他们是不可战胜的,而这个事实也是一个拥有3200万人口的国家在资源之非凡性上的一次明证。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有20亿人口之众的资源(这一资源不仅包括物资和劳动力,还包括每个生命生存的可能性)正在被浪费和滥用着。

有人说剥削必须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但事实却是,剥削还在增加、延伸、繁盛。此外,为了防止自己的权力被夺走,它与之前相比甚至还要更加残忍。

让我们说得再清楚一些。不可忍受的不是在越南发生的战争:越南确证的是整个世界之当下状况的不可忍受性。但目前的情况是,越南人民反抗霸权的例子为所有力图改变这一糟糕的世界状况的努力提供了希望。

格瓦拉也认识到这点,采取了相应的行动。除非存在的变革之可能性统统被否认掉,否则世界就不是不可忍受的。历史地看,社会力量引发变革的那种能力——至少在通常意义下——是确定的。而格瓦拉就把自己当成这样的力量。他这么做,不是要遵循所谓历史的“法则”,而是要服从他自己存在的历史性本质。

在这里,他预想的死亡,不再是一个奴仆表忠心的手段,也不是一个英雄悲剧的必然结局。那个死亡的针眼已经合闭——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穿过它,即便是一个处在未来的(未知的)历史审判也是如此。如果他没有任何超越性的诉求,如果他的行动是出于一种穷尽一切可能性的意识——这里指的是一种他在检视对他本人来说的全部可知对象时产生的意识,那么他预想的死亡就成了存在于“自我”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权衡尺度:一个足以衡量他的全部奉献和完全独立的尺度。

有理由假设,在像格瓦拉这样的人做出他决定之后的那一刻,他会意识到,现在的这种自由与他之前所经历的全部自由都有本质上的不同。

而这种自由,应该和缠绕其中的痛苦、牺牲和卓绝的努力一起被铭记。离开古巴时,在一封留给父母的信中,格瓦拉写道:

现在我已经用一个艺术家的专注心态打磨好了我的意志力,它将支持我羸弱的双腿和疲惫的肺。我会办到的。

1968年1月 x7BFYSaTP7RFKvuJ9SXtEWrullkJlPCzt+CYUg9PVjqJPFkavI27/6z0EjjBlqt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