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听法

第一节 三要行

进入了佛门,想要让闻思修具有实义,让所修的法成为清净的正法,首先要了解“三要行”——前行发心、正行空性见、结行回向的意义和重要性。

其次,想要实修,必须从听法开始。因此,对于听法时应有的发心和行为,也要有所理解,才能获得真实的法义。

龙钦巴大师讲过,欲求解脱者,闻思修佛法或行持任何大小善根,不可缺少三要件:

1.前行:在闻思修之前,要对一切如母众生,发出无边广阔的菩提心。

2.正行:中间过程的正行,要以三轮体空的空性见摄持。

3.结行:最后,要将闻思修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自古以来,成就者们一致认为,做任何善行,从前行的发菩提心,正行以三轮体空见摄持,到结行的功德回向,如果少了任何一个,闻思修等善法就不完整;相反的,具足三者所作的善行,都会成为解脱和成佛之因。

前行——发菩提心

发心,就是在纷杂众多的分别念里,引发出特别的念头,也就是动机。发心,分为不善、无记、善的发心。

(一)不善的发心

不善的发心,包括救畏的发心和善愿的发心:

1.救畏的发心

有些人遇到苦难、病痛和障碍,才寻找佛法来寄托。这种为了脱离病魔苦难,是求助庇护的动机。以这种发心学习佛法,不管修什么法,也仅止于救离这些怖畏,将学佛的定义局限得太小,受益有限。

当然,如果没有感受到痛苦,大多数人也不会学佛,所以祈求脱离痛苦是很自然的。我们反而要感谢病魔和苦难,让自己有机会进入佛门。但要知道,人生还有生老病死的种种束缚,只要这种束缚存在,一定还会在轮回六道中受苦。这种动机属于学佛的初期阶段,如果练习将心量放大,会更加受用。

2.善愿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或祈求事业顺利,想依靠佛法得到今生的利益,称为善愿的发心。这种祈求好报的心态,并不究竟,是用珍贵的佛法来交换世间利益,如此一来,再如何精进修持,也无法从轮回解脱,属于不善的发心。

我们也要反观自心,是否执着世间法而修行?我们知道,世间没有永恒的人事物,生老病死和荣华富贵,本是无常。无常来得很快,一切都会变化消失。所以,不要为了今生的痛苦和快乐来修行。

(二)无记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求法,没有什么追求的目标,没有善的动机,也没有不善的念头。巴祖仁波切说这种无记发心,连播下解脱的种子都没有,也有上师说没有善恶的无记发心,只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无法真实解脱。

(三)善的发心

善的发心,可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三种发心。

1.小士道的发心

害怕死亡以后,堕入地狱、饿鬼、旁生道等三恶趣,受到种种恐怖的痛苦,而希求来世能脱离三恶趣,获得人天善趣的果位。这是为了来世的福报而修行,也是希求个人利益的自私心。其主要修法是断除十不善业,行持十善业。最高的成就,是得到轮回中的人天福报,无法脱离轮回,称为人天乘。

以这种自私自利的发心,即使持守出家戒律,所修的是小乘直至大圆满之间的法,都是获得轮回三善趣的因,而不会成为证得佛果之因。

2.中士道的发心

有些人学佛修行的发心,是因为厌离六道的痛苦,而追求自己能从轮回解脱,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修行。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士道人天乘,只能见到三恶趣的痛苦,但没有认识到六道都是痛苦,而向往三善趣。中士道的小乘行者,了解六道都是痛苦的自性,希求自己一个人解脱,但这也是自私自利的动机,即使修持从小乘到大圆满之间的法,都算不上是大乘佛教徒。他们获证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也无法成佛。这种发心,比小士道更广大,但比大士道狭小,所以称为中士道的发心。

3.大士道的发心

这是深刻体会六道众生受种种轮回之苦,心怀大悲,所以,学佛求法的动机,是希望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圆满佛果而修行,也就是具足悲智的菩提心。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的共同发心。

而三要行中的前行发心,就是排除无记心、恶心、世间善心、只求自我解脱等不良心态,生起菩提心。但真正的菩提心,不是口中说说的口号,也不是心中随意想一想的念头,而是清净真诚的心愿,这必须依靠方法观修,才可能真正生起。

修行时,发心比法门重要

我们要知道,修行能获得什么果位,关键在于发心;不同的发心,得到的果位也会不同。如果有良好的发心,则任何微小的行善止恶之行,都将获得无边的利益。所以修行的动机,会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

如果发心是为了今生或来世的名声财富,观修生起次第的寂静本尊,最好的结果,也只能转生到欲界天;如果观修忿怒本尊,则会转生为魔。即使修的是大圆满的立断和顿超法门,就算做到清净罪障、积累资粮,最多可以转生为天人;如果没有以清净罪障、积累资粮来配合,来世只会变成冬眠动物。冬眠时,这些动物也没有粗大的分别念,就像安住在无念的闭关中,仍然无法从轮回中解脱。

巴祖仁波切也说过,如果不具备出离心,以执着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心态,修的是小乘直到大圆满之间的法门,即使闭关九年,精进修行,则果报也就只有世间的名利财富,除此之外,连后世解脱的种子也不会播下。

菩提心,是所有修行中最殊胜的善巧,也是累积无量资粮的诀窍要门。如果不能转变狭隘的心量,学过的法不会真正受用,即使闭关、止语、念诵或打坐等等,也只是装腔作势,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有机会接触佛法,但不清楚学佛的真实意义,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所以,要时时反观自心,不论是持诵一句咒语、一句佛号,或听闻深奥的佛法、顶礼诸佛菩萨、绕塔或绕佛时,一定要具备菩提心,这样才能累积广大的资粮,成熟无量的福报。

正行——空性见

正行空性见,是指在修行或上供下施时,能在空性的境界中行持,也就是三轮体空。所谓三轮,是指作者、受者、所作之事;而三轮体空是指这三者自性为空,并非实有。例如,修仪轨的时候,了知修法的自己、所修的法本、修法的行为等三者,自性为空,如梦如幻,而在没有任何执着的空性境界中而修。

以空性行持善法,就能让资粮永不毁坏,累积无漏的成佛之因。但这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做到。因为菩萨证悟了空性境界,了知一切的显现,都像如梦如幻之境,所以能在没有任何执着的状态下,行持六度万行。

毁坏善根四因

正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悟空性,还有深重的执着习气,所以辛苦累积的善根资粮,在四种状况下会被毁坏:

1.没有回向:做了善根之后,如果没有为了利益众生获得佛果而回向,则果报只会成熟一次,就会消失耗尽了。

2.嗔恨心:我们在一千个大劫里,辛苦累积的一切善根,在嗔心生起的刹那,就会毁坏了。如同寂天菩萨 在《入菩萨行论》 所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3.后悔:做了善行之后,又心生后悔,就会毁坏善根。比如,以前做了上供下施,可是后来懊悔自己布施太多,或认为只要少做一点就可以了,如此会使善根失毁。

4.炫耀:炫耀自己做了多少善根善行,也会让善根灭尽。比如,做了一点点善事,或持诵了多少咒语、修了多少法,却常常有意无意向别人说,这样就会使善根失毁。

以上四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五毒烦恼,执着一切实有而造成的。虽然凡夫还没有证悟空性,无法做到三轮体空,但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善法,如梦如幻地看待一切,就是我们能做到的相似空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以正知正念,善加自我观照,对于上述善根失毁的四因,尽量避免造作,不要让辛苦累积的善根资粮,轻易地耗尽消失。

在闻思修佛法的过程中,能以空性见摄持,是最好的。但毕竟我们还是凡夫,没有空性境界,就先着重把念头安静下来,专注修法就可以了。在大圆满前行中的不共内加行,具有殊胜的善巧方法,可以相似的体验三轮体空。

结行——回向

我们做任何善事,在前行时发菩提心,以此累积资粮;正行时,以空性见修持,不让善根福德毁坏;而要让福报增长的最佳方法,就是功德圆满之后,无私地回向十方六道众生。

发愿和回向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完成善根。发愿,是为善根设定目标,但没有做任何善行之前的愿力;而回向,是做了善行之后的愿力。所以,回向也是一种愿力。

《慧海请问经》说:“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思是说,把一滴水放入大海,在海水未干之前,小水滴也不会干涸。同样的,把善根回向遍智佛果的大海之中,直到究竟大菩提之间,都不会失毁,而且会越来越增长,使我们暂时得到人天福报,究竟证得圆满佛果。

有毒与无毒的回向

这样的回向,包括有毒与无毒的两种回向:

1.有毒的回向:回向时,将三轮——作者、受者、所作之事,执着为实有。

有毒的回向,即使得到了暂时的三善道,但因为掺杂有毒——对三轮有实执,还是无法从轮回中解脱,仍然会堕入恶趣。

2.无毒的回向:就是三轮体空的回向。

没有执着而回向,就是无毒回向。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就像前面所说的,是证得空性的菩萨才能做到。虽然我们还未证悟空性,但可以作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

我们在闻思修或行善之后,可以具备四个要点——回向的善根、对境、目的、方式,来作回向。我们把自己过去所做的、未来将要做的、现在正在做的善法,以及佛菩萨的无漏善法、所有众生的有漏善法,全部合而为一,为了一切众生能远离苦因及苦果、获得佛果,回向给一切众生。

心里想着:佛菩萨怎么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我也那样回向。然后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四句偈,也可再加上“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愿得普贤殊胜行”,这样就可以代替三轮清净的回向了。

三要行,圆满福慧资粮

龙钦巴大师说:“前行发心正行空性观,结行回向次第摄受之,行解脱道总持三要行。”大乘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法,都不会超出三要行的范围,它包含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涵摄了世俗谛和胜义谛。

不论显密,想得到佛的果位,都必须净化了基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圆满了道二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才能获得果二身——法身和色身。而要净化二障、圆满二资粮、获得果二身,就必须具足三要行。

其中,前行发心和结行回向,是福德资粮;正行无缘的空性见,是智慧资粮。而以福德为主因,智慧为助缘,可以获得佛的色身;以智慧为主因、福德为助缘,可以获得佛的法身。所以说,想圆满佛果,这三要行缺一不可。

以前在佛学院学习时,上师总是一再提醒我们要记得这三要行,我们则要经过很多年,才熟悉这种思维。一些听闻过很多佛法,精进勤修的佛教徒也比较容易理解。

当然,只有了解道理,却没有如法去做,也没有太大意义,实际运用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你能时时思考并运用三要行,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所以,希望大家在闻思修和行善之前,要记得对佛菩萨生起强烈的虔诚心,并具备三要行来摄持。 kLbcrkFRTmGWM6FJAJbgoT9UvFJ71YAPERIfwVNnD6S1Flq5MKf1HFH8yli7sr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