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前行

第一节 关于大圆满法

前行发心正行空性观

结行回向次第摄受之

行解脱道总持三要行

最究竟的法门

藏传佛教宁玛巴的修行体系中,将佛法依见解的高低,由基础至深奥分为九乘次第。这九乘次第,是为了教化不同根基的众生而分别安立。

1.显宗的三共因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2.密宗的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

3.密宗的内密三乘: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

在九乘次第中,大圆满法的立断和顿超法门,属于最高次第的阿底瑜伽。“阿底”是“无上”之意,“瑜伽”是“相应”。大圆满法是无上殊胜的妙法,总集了佛法的精华心髓。

大圆满法与虹光化身

大圆满法认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性当下即是佛。每一刻,众生都有机会明心见性,但被贪嗔痴等烦恼所遮障,无法认识心性光明,被业力牵引而陷入轮回,承受了种种的痛苦。一旦烦恼罪障净化了,如来藏光明就能自然显露。

就像灿烂的太阳,只是暂时被云雾遮住了,在云雾之上,阳光依然灿烂;只要有风来吹散云雾,太阳就能毫无阻隔,普照四方。如来藏犹如太阳,烦恼罪障犹如云雾,而修行过程,就像制造一阵阵的强风,最终能拨云见日。

太阳不是云雾消散之后才产生的,而是本来就存在,云雾只是助缘,而不是产生太阳的因。同样的,在佛位和众生阶段,如来藏一样不增不减,无二无别;佛与众生的区别只在于悟与迷。

为了让如来藏显露,修行人从证悟实相的具德上师处,获得大圆满诀窍,并依循实修。藉由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信心,通达了轮回和涅槃 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是心性本智的幻化,现量见到本净的俱生智慧,逐步证得四种光明相——法性现前相、证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遍尽相,就能现证佛位。

大圆满法非常殊胜,能在最短时间证悟心性。最上根器者,听法时是凡夫,听完起座时已经悟道。八百多年前的“嘉绒闻胜三友”,即是顿悟的上根器者。

八百多年前,嘉绒地区梭磨地方的希热将参、松岗地方的希热巴瓦、卓斯甲地方的希热多杰,这三位修行人持着手杖,长途跋涉到了噶陀,正好值遇寺庙的法会。这时,噶陀传承的祖师旦巴德协坐在法座上,正为大众赐予大圆满的灌顶。他们站在不远处,聆听祖师的法音,在上师无比的加持力和弟子虔诚心融合的刹那,顿时自性解脱,证悟大圆满心性。

莲花生大师

法会结束时,遍知一切的旦巴德协大师非常欢喜,当众宣布:“这次传法的一切功德与加持,都融入了三位嘉绒人的心中。”三位大师法喜充满,当下将手杖抛向空中,手杖落地生根,长成了三棵柏树。直到现在,三棵大柏树仍然挺立在噶陀,后人将顿悟的三位成就者,尊称为“嘉绒闻胜三友”。

像这样的修行人,是累世积集了福慧资粮,业障已经完全净化,或是有过去世的法缘,才能刹那顿悟。但这种上等根器者,是非常少的。其余中根和下根的人,学大圆满法之后,若能证悟通达大圆满法,最快可以在一生中即身成就;若不能即身成就,在中阴也可以解脱;若没有在中阴解脱,在七世之中,也必定能有所成就。

证得大圆满的成就者,涅槃时,上等者直接融入法界;有的全身虹化,心识融入法界光明中,或留下头发与指甲;有的身体会缩到约一尺的高度。西藏很多大成就者,是修持大圆满法而虹光化身的。

这些不可思议的事迹,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修行成就。莲师在印度弘法的时代,就有众多成就虹光化身的弟子。公元八世纪之后,在西藏依大圆满法实修,一生中即身成就,以光蕴虹化者,在史实记载上,从宁玛巴第一位邦·米旁贡波虹化以来,一直到近代1952年,德格县玉龙的索郎南杰,以及1998年新龙县阿曲尊者,不计其数。而默默潜修,不为人知的虹化成就者,更不知多少。

宁玛巴噶陀传承,自开山祖师旦巴德协大师创立(公元1159年),至今约有八百多年,是现今宁玛巴各大传承的总源头。从古到今,噶陀传承中,修行大圆满法而成就虹光化身者,就有十万人之多。

大圆满龙钦宁体传承

宁玛巴六大殊胜

西藏吐蕃王朝最后一代的国王朗达玛,于公元838—842年在位期间,禁止百姓信仰佛教,使得西藏中部的佛法,受到严重的摧毁,经过八十多年左右才逐渐恢复。但在他灭佛之后的七十多年间,佛法在康区和安多地区,还保留相当完整,没受到什么损害,之后继续复兴广传。因此,西藏佛教以朗达玛灭佛为时间点,在这之前,称为“前弘期”,在他之后,称为“后弘期”。

著名的仁千桑波大师(958—1055)是在朗达玛灭佛之后,也就是后弘期,第一位从西藏到印度重新翻译佛经的人,使佛法渐次恢复。西藏佛教的教法宗派,就以仁千桑波大师译经为分界,之前的译作,称“前译”;从仁千桑波至今的译作,称“后译”。

前译就是宁玛巴。藏语“宁”,是“古”或“旧”之意,所以宁玛巴教法,也称为旧译、前译。两者的经典有些是重复的,而前译有些典籍则是后译所没有。宁玛巴荣松大班智达 说,宁玛派显密并重,与后译新密相比,有六个特点尤为殊胜,称为宁玛巴六大殊胜:

1.功德主(礼请施主)殊胜:前译旧密迎请翻译的施主,是圣者化现的祖孙三法王: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松赞干布,文殊菩萨的化身——赤松德赞,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赤热巴坚。而后译新密迎请的功德主,是一般世俗的施主,两者有所不同。

2.译经圣地殊胜:前译在译经时,是在桑耶寺等圣地,而后译多在山谷小寺中译经,无法与之相比。

3.供养(献礼)殊胜:前译时期的法王赤松德赞,久远劫前已经圆满福慧二资粮,他供养译师的献礼,是满升满斗的黄金、丝绸、玉石等宝物,与后世只以少数黄金作为献礼,有所不同。比如,后弘期的智慧光国王,为了迎请阿底峡尊者,连与身体等重的黄金也很难取得。

4.学者(班智达)殊胜:前译传译的班智达,如菩提萨埵堪布、莲花生大师、贝玛拉密札尊者等,都是佛与登地的大菩萨,与后译新密的班智达不同。

5.译师殊胜:主要的翻译者,如毗卢遮那等一百零八位大班智达,都是化身的大菩萨,为数众多的译师同时同地直译、意译了许多显密经续。而后世在译经时,是少数几位的一般译师,相比之下,前译更为殊胜。

6.所译法殊胜:这一点是最殊胜、最重要的特点。前译的教法,是佛法在印度还未衰败时翻译而来,甚至有些是从空行净土或邬金净土直接传译,是印度所没有的教法。例如,宁玛巴内续无上瑜伽部的玛哈、阿努、阿底瑜伽,在后译新密的教派中,连教法的名称也没有,而且这些是由化身的班智达与译师所翻译,从莲师二十五大弟子开始传承至今,不断有虹光化身的成就者。这一点不是后译新密所能比拟。

对于自宗宁玛巴的殊胜珍贵之处,我们要加以了解并珍惜,但这并不是要我们轻视或诋毁其他宗派。因为佛菩萨有各种化身,甚至外道中也有。尤其九乘次第的法门,都是佛陀传下的教法,目标都是获得解脱的果位,都能利益众生。所以,不论是外道或佛教的其他宗派,都不能以贪嗔之心诽谤。否则,就是违犯严重的舍法罪,同时违犯了密乘十四根本戒,很难忏悔清净,更别说要获得解脱了。

大圆满宁体传承

依照金刚乘的传统,讲解课程之前,必须先了解教法的传承。

最深奥的诀窍大圆满法,源自法身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经由报身佛金刚萨埵传至人间的印度祖师后,没有中断传承。在一千多年前,由藏传佛教伟大的祖师——莲花生大师和贝玛拉密札大师,从印度传入了雪域,在藏地代代传授至今。

大圆满法有许多不同的传承,在传到龙钦巴大师(1308—1363)时,更为恢弘。龙钦巴大师著有《四心滴》 、《三自休息论》、《三自解脱论》等二百多卷论著,其中,他将大圆满法的精华,集成《龙钦七宝藏》

龙钦巴大师涅槃数百年后,出现了吉美林巴大师(1730—1798)。他没有受过传统的佛法教育,小时候只学过一点藏文和写诗方法,但因为与生俱来的慧根,后天又很努力,从小乘佛法学起,进而修习大乘显宗,深入密宗,最后融通了九乘次第的佛法。之后,以诗词形式写出《功德藏》 ,书中以世俗隐喻来阐述佛法深义,详述了宁玛巴九乘教法。

龙钦巴大师

读诵《功德藏》时,犹如读诵着美丽的诗篇,诗中蕴藏极为深奥的妙道。大师蒋杨觉巴曾说:“我曾想模仿吉美林巴大师的写作方式,来阐述佛法,但始终做不到。我怀疑是不是妙音天女降临在大师的舌头上,他才能写出如此具足法味的美妙诗句?”

吉美林巴大师

吉美林巴大师长期在山洞闭关修行。于桑耶青普 闭关期间,在净相 中,三次见到龙钦巴大师显现智慧身,为自己传授大圆满心要。虽然龙钦巴大师涅槃后三百多年,吉美林巴大师才出生,但因为从智慧身获传心法,后世将他视为龙钦巴的真传弟子。

“龙钦宁体”是藏文音译。“龙钦”,意思是证悟广大;“宁体”,意思是心髓,又译为心滴。宁体法门,是对大圆满诀窍部法门的通称,包括了伏藏师开启的其他密续等宁体法门,例如《贝玛宁体》、《空行宁体》等。而《龙钦宁体》,是吉美林巴大师从觉悟的心性中所显露。

由于吉美林巴大师前世曾在莲花生大师处,得过大圆满法的传承和付嘱,并在即生中三次亲见龙钦巴大师,得到其加持,他从觉性中开启了《龙钦宁体》,属于意伏藏 法门。《龙钦宁体》,摄集了龙钦巴大师的《四心滴》、《七宝藏》的一切精要,是集早期宁体法门的精华窍诀 ,将宁体教法推向了最高峰,至今兴盛不衰。

吉美林巴大师有众多杰出的弟子 ,其中两大心子是吉美嘉威纽沽及多竹贡桑贤佩(多竹钦一世)。吉美嘉威纽沽之后的传承弟子,依序是巴祖仁波切、邬金丹增仁波切、阿邬拉冈仁波切,再传下来就是我的上师——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我再从上师那里获得传承。

大圆满龙钦宁体传承,由吉美林巴大师开启意伏藏后,弘传至今,年代不算久远,具有极大的加持力。我们能学习《龙钦宁体》的前行法,是源于吉美林巴大师的极大恩德。

大圆满之义

在修持无上密法大圆满时,常见到“大圆满”、“证悟广大”、“心与智慧”、“精义”、“前行引导”、“基、道、果”等等名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解读。

1.《大圆满证悟广大精义前行》的含义

《大圆满证悟广大精义前行》,又译为《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就是我们现在要修学的法门。法门名称有极深的含义:

(1)大圆满:大圆满,是诸法的究竟实相,也是众生本具的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轮回和涅槃,远离一切思辩和分别。

其中,“大”,是指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等三要,遍满法界,故说广大;“圆满”,是指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是包含了轮回与涅槃的总体概念,故说圆满;以此而总称为“大圆满”。

(2)证悟广大:本体、自性、大悲等三要,在内心圆满证悟,而称为证悟广大,又音译为“龙钦”。

(3)精义:本体、自性、大悲等三要,是一体的三侧面,是显密所有教法的究竟深奥密要。这是密法中的密法,精华中的精华,以此称为精义,又译为心髓、心滴,也音译为“宁体”。

(4)前行:为了引导开显这个深奥精义,而必须具备的修持基础,就称为前行,或称“前行引导”。也就是说,前行,就是修持大圆满之前的修行,这是相对于“正行”而言,是大圆满正行的基础。

2.心与智慧的区别

“心”是万变虚幻的显像;而“智慧”是有寂 皆空的自性。以“心”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种无别,称为大手印,而不是大圆满。“智慧”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才是大圆满之意,这比大手印中所领悟的含义,更为殊胜。

3.大圆满的基、道、果

从基、道、果三个层面解读,在本体、自性、大悲三种还未开显的阶段,称之为“基”;这三种逐步开显的阶段,称为“道”;当完全解脱圆满,称为“果”。

从修持次第而言,基位,指抉择正见;道位,指修习行持;果位,指现证菩提:

(1)基位大圆满:指如来藏在基位时,本体、自性、大悲本就具备一切生死轮回和圆满涅槃的法要。在基位时,必须抉择这样的定见。

(2)道位大圆满:指在修道中,根据基位抉择的见解,在修持自成清净的过程中,具备了九乘次第的修持。

(3)果位大圆满:指五身获得了九乘次第的所有善果之位。五身,是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不变金刚身。

总之,本体、自性、大悲,在基位之界称为如来藏;道位时,称为自性清净自成;果位时,称为五身。

此外,“大圆满证悟广大精义前行”也有如此含义:在修持大圆满阿底瑜伽时,同时具足了九乘次第的修持,称为圆满;以此而获得的无上乘果位,是最广大的;而从证悟广大中,自然显露的智慧为广悟;而这样的广悟智慧因为深奥极密,称为精义;为了引导达到此目标的前行修持,就称为前行。

前行为正行之阶梯

至今,藏传佛教遍弘于世界,很多佛教徒知道宁玛巴有殊胜的大圆满法,尤其是“且却”——立断法门和“妥噶”——顿超法门最为殊胜。但这极为珍贵奥妙之法,并非想学就能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达成目标。

有些人觉得大圆满前行,是粗浅简单的基础法门,不是很重要,为什么不直接讲授大圆满正行呢?因为,大圆满法是九乘法门之顶,有如七宝楼阁最上端的金顶,而前行的修持,就是让我们登上金顶的步步阶梯。它之所以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具有关键的重要性,是一切修持最重要的基础。

前行法门,涵摄了显密教法的一切精要,包括小乘教法的核心—出离心,大乘教法的核心—菩提心,密乘教法的核心—清净见,三乘佛法的精华,都已经次第性、善巧地涵摄在前行之中。这是过去的大成就者出于大悲心,为了善巧利益众生,而特别设计。它既是显法又是密法,既是理论又是修行,实际上,它具足了一切圆满的教言,既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撰写《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也就是《普贤上师言教集》 的巴祖仁波切 ,即使有高深的成就,但仍在上师吉美嘉威纽沽仁波切尊前,听了二十五遍的前行。他说:“前行非前行,前行乃正行也。”在《普贤上师言教集》中,他以非常善巧的方式,写下了前行的具体观修引导,以此利益了广大众生。从这本书中,每个人随着自己的根器,都能得到不同的体悟,获得相应的调伏烦恼之法。

不论古代或现在,很多高僧大德在传记或教言中,都非常重视前行法,不但再三强调,自己也身体力行。像龙钦巴大师、吉美林巴大师、巴祖仁波切等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视前行,一生中修了不止一次、两次。有很多修行人,甚至修了几次、十几次,或是更多,最后才得到大圆满的最高成就。他们都要如此精进,何况是我们呢?

现在很多人学佛,像在追赶流行,习惯性跑各宗派的道场,接受很多灌顶,之后想去闭关修行。但如果连前行都没有修好,闭什么关呢?我的上师常说:“对佛法没有深入闻思,不好好修前行的人,想去闭关,就像一座野山上,有间野茅屋,住了一个野心人。犹如醉象狂奔的粗野之心,如果没有调伏好,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没有实修前行,没有把基础扎实修好,妄想追求正行,是毫无意义的,也绝不可能成就。就像兴建高楼大厦,若缺乏地基,楼层无法继续施工;即使可以往上盖,如果地基不够稳固,楼层也不会坚固。修行人必须透彻前行,实修苦学,才可能登上七宝楼阁之金顶。

前行融合了言教与证教

佛陀出于对众生的无上慈悲,才传下众多的法门。而佛法如何流传保存呢?一般来讲,是以言教和证教来传授和延续。

言教,即是对经、律、论三藏的讲解和听闻;证教,即是修持律藏、经藏、论藏的要义,也就是戒、定、慧三学。显密的一切法,都不会超出言教三藏、证教三学的范围。

言教,必须通过讲闻来受持。藏传佛教的佛学院,就是保留言教的地方。佛学院规划系统性的佛学课程,上师讲授佛法,弟子听闻以后,深入思考探讨;如果弟子提出疑问,上师会依弟子的根器来解惑。

证教,通过实修来受持。藏传佛教的闭关中心,就是让修行者专修实证的地方。弟子们闻思佛法之后,依法修行,证悟诸法实相,以此存续佛法的心要。

在印度和西藏的喇嘛,一生能够得到许多教法,接受许多灌顶,有充裕的时间修行。有些是从小出家,受持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与密乘戒,在佛学院学习显宗五部大论 及密宗的密续等经论。毕业以后,有些人会去闭关,通常一期闭关,是三年三个月又三天。

这样长期闻思修下来,五六岁的小喇嘛,转眼就成了三四十岁的老喇嘛了。这种修行方式,对现代工商社会的人来说,好像是天方夜谭,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条件。也许有人做得到,但毕竟非常稀少。

佛法三藏十二部,概说有八万四千法门。面对浩瀚的佛法,居士们在短暂的生命里,要工作、有家庭责任,百忙之中,怎会有充裕的时间修行呢?虽然有些人获得很多教法,但大多是短暂的因缘,并不会长久修持。事实上,在众多法门中,我们只要长时间专修一种,一旦通达一法,便可通彻万法。

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出离心、信心、菩提心是最重要的。大圆满前行包括了这些修法,是增长这三种心及智慧的最快方法,而且结合了佛学院闻思和闭关中心实修的方式,很适合现代人。如果想善尽世俗的责任,又同时学到佛法心要,就是修学大圆满前行。

总之,大圆满前行,是显密圆融之法,包括了小乘、大乘到金刚乘的佛法精要,是一个由浅入深、观修方法简要、通达圆融的法门。它提供了完整的实修次第,可以闭关专修,也可在日常生活中修持。

只要具有虔诚心,愿意用心学习,则不管是对佛法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或是修行几十年的佛教徒,不论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能获得无边的法益。如果对前行的每一个细节,详加体会,长期实修,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深意了。

所以,有机缘听闻的人,不必担心没有根基或修行经验,或因为不曾接触藏传佛教,而不敢听闻。而且,如果想修大圆满法正行,一定要从前行开始起修,先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旦因缘成熟时,就有机会修习正行。 f91LG0DUxqlm5RxI4MmzmWhKjQsq8cKOwRnwH8Ix/4YeqHqcnfn0cSc5jhZG9V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