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万丈高楼从地起,腿活才是追求的重点

活动双腿,能远离70%的疾病

怎样才能让自己保持健康?答案就是要多锻炼,尤其是双腿的锻炼。

双腿承载着协助身体各项功能运作的重要任务,腿不动,就会出现体力变差、容易疲倦等症状,随之而来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癌症等疾病。因此,想要身体健康,一定要多活动双腿。就算只是简单的走路,只要长期坚持,就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疾病也会渐渐远离。

活动双腿能锻炼人体70%的肌肉

腿部肌肉占人体肌肉的70%,经常活动双腿能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快速提升体力、增强体能,让你整天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

协调全身肌肉

训练腿部肌肉是健身之本,在练腿时,能协调和带动全身肌肉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全身的肌肉力量。

腿是全身力量的源泉

一个人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腿部力量,强壮腿部能增进下肢力量,支撑上半身的活动。

促进代谢、加速燃脂

腿部运动能消耗更多热量,提升燃脂的效率,降低脂肪比例。

提高运动表现

大部分运动都对下肢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跑、跳,还是踢,拥有强壮的双腿,就能拥有更多优势。

双腿勤活动,疾病远离你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两个星期不动,腿部肌肉力量会削弱三分之一。即使之后再接受训练,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长时间不运动,还会造成骨骼中钙的流失。所以,平时应积极主动地运动,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并助你远离疾病。

具体而言,经常活动双腿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

●改善并预防心脏疾病

研究显示,一周内能步行3小时以上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对心脏病患者实施腿部肌肉训练,有助于减少心血管负担,促进康复。

●改善并预防糖尿病

腿部运动可以促进肌细胞内葡萄糖运输蛋白的活性,加强肌细胞对血液中糖分的吸收,使血糖值下降,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很有助益。

●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持续的腿部运动可以有效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进而预防和改善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

●降低血压

经常活动双腿可以促进微循环,来自毛细血管的阻力随之减低,进而减少了血压上升的机会。

●维持骨骼健康

腿部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肌肉,还能够保持骨骼健康。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预防老年痴呆症

研究显示,每天能够步行30分钟以上,就会使全身的血液循环流畅起来,对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力大有帮助,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减轻忧郁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放松心情,进而改善忧郁状态,利于稳定情绪。

●预防多种癌症

经常走路能够减少患直肠癌的风险。如果一周内能够运动7小时以上,那么患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活动双腿可增加骨量

骨量是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骨量的增加对促进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适宜强度的运动,尤其是腿部运动能够增加骨量。

骨量是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

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中骨矿物质(钙、磷等)和骨基质(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含量,是评价骨骼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人体骨量的增长经过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到成人期达到峰值骨量。进入老年期后,骨量开始逐渐减少,当减少到一定水平即可发展为骨质疏松症。成人峰值骨量每增加5%,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就降低40%。成人骨密度每减少一个标准差,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在生长发育期使骨量最大化和减缓老年期骨量的丢失速度,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策略。

腿部运动能够增加骨量和骨密度

骨在人体生长发育阶段乃至成年后到老年时期,都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它能对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刺激因素就是骨骼所受的机械载荷(重力作用对骨骼的负荷,平时锻炼对骨骼产生的机械力等)。

当骨骼受到较大的机械载荷,比如运动,为了抵抗骨折,骨量就会增加,骨骼变得强壮。在卧床的情况下,骨骼受的机械载荷变小,骨骼不需要变强壮,骨量就会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应变机械载荷是构建与重塑骨骼的基本动因,骨骼的结构和质量会因适应机械因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腿部运动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基础,平时有意识地增加腿部运动,可以有效增加对骨骼的机械刺激,进而增加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适度活动,改善腿脚冰凉的不二选择

无论什么季节,总感觉腿凉、脚凉,夏秋时节还好,一到冬季就倍感难熬。这种情况下不妨多动动腿脚,只有全身气血运行顺畅,肢体才会真正暖起来。

中医认为,腿脚容易冰冷、麻木,多属阳虚,气血不足,温煦失职。现代医学认为,腿脚距离心脏较远,容易造成血液回流不畅,引起血液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腿脚冰凉,尤其在寒冷时节更为明显。对此,不妨多运动。

不过,腿脚冰凉的人群一般体质较为虚弱,因此运动要适度。应选择能让身体充分发热但又不会造成喘不过气来的表现,并能适度锻炼肌肉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腿部体操等,对改善虚弱体质、强化体温调节能力十分有效。平时可以多做腿部和脚部的按摩,来疏通全身经脉。

另外,还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敲打敲打胆经(大腿外侧),这样可以振奋阳气。肾经和膀胱经也在腿上,经常推拿这两条经络,可以起到强肾固腰,补足先天之本的作用。

如果进行腿部按摩,可以从大腿内侧开始。因为大腿内侧都是阴经,阴经主血。然后再按揉血海、三阴交这两个穴位,调节阴血。

敲打胆经。双手握空拳,从股骨外侧一直敲到髌骨外侧,力度适中,时长为2~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活动双腿能缓解肩部和腰部的疼痛

很多办公室人士因为要对着电脑久坐,加上坐姿不对,长期下来,肩膀及腰背的肌肉变得僵硬,出现诸如颈椎、肩颈、背部等疼痛的现象。

实际上多数颈肩腰腿痛是软组织损伤所致,尤其是“静力性损伤”或“姿势性损伤”所占比例越来越多。这时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腿部活动,让全身血液循环通畅,让身体伸展开来,疼痛的症状就会消除。而且多活动双腿,强化腿部肌肉,可以减轻骨骼和关节的负担,提升脊柱周边的支撑力,缓解因外部的冲撞或来自体重本身的负荷所造成的压力,避免脊柱磨损,进而使腰部的疼痛减轻,甚至解除疼痛。

改善平衡,防止意外跌倒

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前庭器官、肌肉、关节在内的本体感受器对不同类别刺激的协调能力。平衡力好的人,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都更强。锻炼平衡能力能加强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强化身体的平衡感,防止摔跤。

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都有超过1/3的人群发生意外跌倒。如果平时多活动腿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力量,改善人体平衡力,防止意外跌倒。

腿部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重任,是身体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在上下肢的活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强有力的腿部肌肉,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通过腿部运动锻炼平衡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倒走、走“猫步”、单腿站立等。

增加腿部活动,增强免疫力

长期规律的腿部活动可以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侵袭。

免疫力其实就是人体自身的防御疾病侵袭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病毒、细菌,修复并清理损伤、衰老、死亡、变性的细胞的能力。免疫力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前者是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的,后者主要通过后天获得和强化。

免疫力会随着年龄、体质等的变化而变化。免疫力一旦遭到破坏,人就容易生病。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尤其是腿部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可起到防病、抗感染的作用。

tips

在锻炼时一定要适度、循序渐进和坚持到底,避免锻炼间隔时间太长或强度太大。在人体过度疲劳、休息不足时不应强迫锻炼,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会造成免疫力下降。

加强腿部锻炼,延缓衰老

在大部分人眼里,步态稳健,行走如飞,被视为健康的标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则是衰老的表现。因而,人们常把练“腿劲”作为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腿有劲才会“老得慢”

肌肉功能的衰退意味着生命力的衰退。四肢的肌肉特别是腿部的肌肉是否结实,是衡量老年人是否健康、长寿的首要标志。人到中年以后,骨质逐渐疏松,全身的肌肉就开始变得松弛。腿部的肌肉同样在走“下坡路”,如肌细胞数量减少,水分相对不足,形态“干瘪”,缺乏原有的弹性及韧性。

腿部肌肉的日渐退化,是生命进程中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过,只要加强腿部的运动和锻炼,便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

多运动,缓解腿部衰老

延缓腿部肌肉衰老的妙方就是多做下肢运动,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例如,散步或快走就是非常适宜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

散步,关键就在一个“散”字,听任双脚漫步,从容不迫地缓慢前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身心都能得到放松。而快走则重在调身,主在调节呼吸、心跳中枢及肌肉的力量。因此,要注意行走的速度及时间,如果散步与快走相结合,调节身心,对防治“人老先老腿”的情况大有益处。

此外,其他运动形式或经常参与一些劳动也非常重要。人们在运动或劳动时,可使腿部肌肉得到锻炼。例如,做柔和的体操、打太极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只要身体得到运动,对防治疾病、延缓衰老都有积极作用。 R0sHOe88cQYwnhfmc949AeH4BCXhW4Z3k63PXyQVPyJQoABZ34ogXEGuP0vapp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