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人生赢家”都有不同的定义,关于什么才算是一段幸福的、有价值的人生,大家也有各自的看法。我尽量将各类评判指标都包含在了我的“十项指标”当中,这“十项指标”都可以用相对客观的手段来衡量。我没有把美德、快乐、自我实现这些抽象的概念作为指标,我列出的都是具体的行为和成就。
我相信,很多读者肯定会对我选取的某些指标持反对意见。但我选择这些指标都是出于实际的考虑,并不受个人偏好、政治立场甚至是任何原则的影响。我必须要能借助现有的数据对受研究对象的生存能力、工作能力、爱的能力甚至在业余爱好方面的能力打分,这样才能确保我本人并没有偏向这三项预测变量(出色的身体条件、优越的社会背景和幸福的童年)当中的任何一个。
我选取了十项成就作为结果变量,因为这些成就是我们利用现有数据可以判断、衡量的。我事先并不知道这些成就和预测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十项成就有的会相互交集,有些成就的年龄限制也并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但是,考虑到我们在数据收集和评估方面的限制,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继续往后阅读的话,你会慢慢熟悉我们研究的问题以及我们探索问题的方式。另外,附录一是我们的访谈提问模板,附录四是受研究对象成年后的顺应度评估表。评定童年时期性格和成长环境的指标在附录三。第3章介绍了格兰特研究的历史,包括研究开始时的背景情况。
表2.1列出了“十项指标”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我用来定义“人生赢家”的十项成就。前两条指标代表事业成功:60岁之前入选《美国名人录》(Who’s Who in America,美国刊物)、个人收入在所有格兰特研究受研究对象中排名前20%。
我选择《美国名人录》这个公认的精英判定标准是因为基本上每位受研究对象都在各自的领域享有崇高的声望,而我需要用一种有证可查的方式来区分他们的成功程度。经过计算,只有21%的受研究对象被收录进《美国名人录》。很快我发现,《美国名人录》更倾向于收录作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商人,但医生和律师入选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之后我还意识到,我设计的“十项指标”并没有充分考虑那些创作型艺术家的成就,不管多成功的艺术家在我的“十项指标”中可能都不会拿到很高的分数。
第3~6条代表身心健康。如果受研究对象不需要心理治疗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需要精神类药物来缓解痛苦,那么就可以认定他的心理压力较小。第4条衡量受研究对象在65岁到80岁之间在工作、情感和业余爱好各方面的状态(具体的衡量方式可参考附录四)。
第5条和第6条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在75岁时保持身体的活跃状态(主观上)、在80岁时保持身体、精神健康(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要达到第6条的标准,受研究对象必须在81岁生日时仍保持主观和客观上的生理健康,在80岁时没有酗酒、抑郁、长期焦虑、社交孤立等症状,并且能主观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快乐。
有些读者认为生理健康不应作为“十项指标”之一。的确,长寿本身并不代表人生的成功。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快乐、充实、长寿的人生是成功的,但痛苦却长寿的人生是否好过一段快乐、充实却短暂的生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承认,一些性格很好的受研究对象因为先天性疾病或者偶然事件英年早逝,最终他们的“十项指标”总分很低;而一些性格孤僻的受研究对象得分很高,因为他们运气较好,很长寿。但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的,而且我的目标是要找出哪些因素可以促成人在晚年时期的成功。
第7到10条代表亲密关系。第7条是埃里克森理论中的传承阶段(Generativity)(能够关爱并帮助除了自己孩子之外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多内容参见本书第5章)。剩下3条是关于晚年时期幸福的婚姻、晚年时期亲密的父子关系以及60岁到75岁之间良好的社会关系(朋友、知己、球友、牌友等)。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受研究对象从60岁到85岁之间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幸福的婚姻关系,那么,即使中间有5年的时间婚姻关系不和谐甚至中间发生过离婚,他也算满足了第9条。相反,如果一段婚姻维持了35年的时间,但大部分时间关系都不和谐,那么也算是失败的婚姻。(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对受研究对象的妻子进行单独访谈。)
把“幸福的婚姻”这种复杂的变量用“是”或者“否”来评定可能太过简单,但这的确是一种务实有效的方法。对于别人的婚姻,比如说兄弟姐妹或者最好的朋友的婚姻,我们很难对他们婚姻关系的幸福程度进行评级。于是我们想出了评价婚姻关系的三个梯度:如果夫妻双方二十多年来一直感到他们的婚姻很幸福,则评为一级;或者双方也说不上来是不是幸福,评为二级;如果婚姻关系磕磕绊绊甚至还离过婚并且之后也没有再婚,评为三级。这样一来,评定标准就还算是合乎情理。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我们总是这样用相对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价值判断。之所以可以实现客观性、科学性,是因为我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运用已有的资料进行客观评价,这也是纵向研究最大的优势之一。如果我们做出这些评价时能保证评分者的信度,换句话说,如果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一些评分者打出几乎相同的分数,那么我们做出的价值判断即使在几年、几十年后也能经得起数据检验,绝对不会是调查员的主观臆断。
所以,尽管我的“十项指标”法可能存在疏漏和谬误之处,但我希望读者也能意识到,整体来说在“十项指标”法中得分较高确实可以作为人生赢家的判断依据。
尽管我选用的十个变量看似毫不相关,但事实证明这些变量之间确实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说,具有其中某一项成就的人往往同时具备另一项成就,这让我们从直观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高收入和良好的社会支持要求一定程度的同理心和情商,维持亲密的家庭关系也离不开同理心和情商。表2.1中的10个变量可以结成45对关联关系(10个变量的结对方式有45种),其中24对的联系非常显著,12对的联系显著,只有9对变量的联系不显著。
在这里说明一下,这本书中,联系“显著”只表示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VS)指的是这种联系偶然发生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显著(S)指的是这种联系偶然发生的概率小于1%,不显著(NS)指的是这种联系偶然发生的概率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