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辜鸿铭:朴素做人,特立独行

中国著名学者,翻译家辜鸿铭在他十岁那年的一天,他坐在路边,低头认真地看着报纸。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些大人,那些大人看到他,觉得他是一个毛头小子,不可能看懂报纸,就带有嘲讽意味地问他:“连字还认不全呢,如何看懂报纸?”机智的辜鸿铭站起来轻松回应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认不完的。但是,我还是认得些许的。”听到这话,旁边的人自觉无趣也就不再嘲笑他,便纷纷散开了。

由此,便可以看出辜鸿铭的聪慧与机敏。在他小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好学、勤奋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细心钻研。

一次辜鸿铭参加一个酒会,在酒会上,一位女士看见旁边的辜鸿铭,感觉他很土气,觉得他不懂洋文,于是便想用英文嘲笑他,就向辜鸿铭说了一句英文,意思是:“喜欢这个汤吗?”辜鸿铭微笑着点头。当时,女士以为他不懂英文,于是心里暗想:“这个人真是什么都不懂啊。”而后辜鸿铭起来致词时,却说出一口流利的英文。听到这,那位女士真是又惊叹又羞愧。

在当时那种场合,辜鸿铭本来有机会可以反驳那个女士的,但是他没有,只是礼貌地回应了一声,展现出了一个绅士应有的风度。

辜鸿铭很重视儒家学说的价值,1893年他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有一次,铸币厂的专家们请辜鸿铭吃饭,由于大家对辜鸿铭都很尊重,所以就让他坐首席的位置。在宴会上,有一个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孔子之道的好处呢?”辜鸿铭立刻说道:“刚才大家让我坐首席的位置,这就是行孔子的礼数。如果今天大家都不尊礼数,竞争这个座位,抢着坐首席,以强者为主,我看今天的这顿饭,怕是大家都吃不安稳了。这就是学习孔子思想的好处啊!”

1896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嘉兴的才子沈曾植前来向张之洞祝寿,辜鸿铭在席间大声地谈论当下的学术理论,可是,坐在一旁的沈曾植却一言不发。辜鸿铭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你一言都不发呢?”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能听得懂。但是,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的书!”过了两年,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于是,他立刻让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大厅。沈曾植问辜鸿铭:“你让人搬书干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是你能背,而我不能背的?哪一部书是你读得懂,而我不懂的?”听到这里,沈曾植大笑说:“从今以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显然,辜鸿铭如果认为自己的话有道理,就一定会表述出来,不放在心里。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是辜鸿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全书是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联系而成的。该书针对当时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而写,而辜鸿铭的论述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辜鸿铭个人认为,要评估一种精神文明,必须要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表明中国人的精神不是能简单参悟的,而是要靠切身体会的。他不无自豪地说:“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和灵敏。”辜鸿铭这一见解十分独到,对外邦人甚至中国人自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精神文明,在辜鸿铭眼中是十分重要的,在他自己的内心,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他认为简单的评说一两个观点,不足以阐述中国人的精神之博大,只有多多阅读古今的名著,多多砥砺自身的品性,才可能简单的领悟“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在自己的著作中说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甚至是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辜鸿铭将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形容得十分有趣,传达了中国人的单纯之心,纯粹之心,仿佛孩子一样。他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回应了外界对中国精神文明的评价:“中国人缺乏精确性”。他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精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在辜鸿铭看来,中国的精神文明是博大精深的。他引用“最具中国味道”的词语,展现出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结合。他认为精神是一个人美好的体现,不单单是外在的美好,更多是内在的朴素。他觉得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的美好和精神的迸发,才赋予了中国精神“不能言说的温和”。

中国精神的温和与朴素,在辜鸿铭看来在自身的修养上更能体现。中国人,是他最大的创作动力。他认为《诗经》中的《关雎》一诗描绘出了中国理想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恬淡、闲适和谦虚。他同样认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学习到很多中国优良的传统。在他看来,从千百年的文化传承看来,没有一个国家或是民族能够脱离外界,而自己独立存在。它们肯定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生存与发展的。当不同“民族精神之河”的汹涌奔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将会互相碰撞并不断汇合。作为中国近代少有的精通中西文化的著名学者、翻译家,辜鸿铭一生都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在当时的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在我国翻译史上的巨大付出,尤其是他把中国古籍经典译成外文的成果,绝对不输给中国近代的任何一位翻译家。

辜鸿铭在欧洲求学十一年中,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在众多语言当中,他最擅长的是英、德、法语。他一生中主要以英文论述,他用英文写文章写得很流利,就连英国人看了他的文章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认为他的文章可以与英国的文学大家卡莱尔、阿诺得相提并论。说到辜鸿铭的文章,林语堂曾这样称道辜鸿铭的英语文章水平:“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选词、用字,皆属上乘。”

辜鸿铭一生创作极丰,他积极努力地学习各国文化知识,同时谨守自身朴实无华的状态,亦如他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里所描述的那样。但是,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却从来不退让,敢于显露出自身本应具有的风骨。可以说,就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pcx4YiThR6ELkC8SMnDGdyrmp3Q8fn1Mn4F4nRCGs9Q6NyijF0UD1fM5mRq0se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