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文子:老子学说的忠诚传承者

老子、庄子等道家学派代表,都算得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是和孔子、孟子等不相上下的哲学大师,但提到文子,大多数人却是鲜有耳闻。不过想想这也在情理之中:一来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文子本来就不足以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哲学大师相提并论,二来自唐以来,很多人就对文子存在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有些人甚至直接否定了他的存在。对于文子这个人,很多学者进行了推论和考证,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清朝江?在《读子卮言》中有这样一段对文子的分析:“古人称某子者,其例有二:一为合而称之,某姓即称某子,如孔子、庄子是也;一为于名字之外,另以一己学问之宗旨或性情之嗜好,署为一号,以示别于他人,亦称某子,如老子,冠子之类是也。二者之中,以前者为通称。古未有自为某子者。文子道家,崇朴,亦无自号文子之理,故文子之文必为姓。”他通过对古代称“子”种类的分析,认为“文子”中的文是一个姓氏,推证文子是一位像孔子、庄子一样受人尊敬,被人尊称为文子的文姓学者。

那么,文子的身份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文子是楚平王时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的《文子》九篇下面有“(文子)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的注释,肯定文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弟子,是一位和孔子同时代的哲人。但与此同时,班固又对《文子》中多次出现的文子和“周平王”的问题提出了疑问。班固的疑问,既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又为后代文子怀疑论者提供了依据。后人经过研究发现,班固的疑问,来自他对《文子》书中平王的误解。《文子》中提到的平王,不是班固认为的周平王,而是楚平王。周平王比孔子还要早几百年,既然文子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那么,他也不可能是和周平王同期的人,不可能有与周平王的对答。在中国历史上,在周平王以外,还有另外一位号为平王的君主——楚平王。史书记载,楚平王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因此从时间上考虑,文子完全可能与楚平王有所交流。1973年,河北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文子》(残简),可以为人们重新认定平王是谁提供依据。竹简《文子》中所有的问题,标注的都是“平王”而非“周平王”,结合史料,号为平王的王无外乎周平王和楚平王。既然班固称文子与孔子同期,那么,就可以断定,平王指的应该是楚平王。班固将平王想成了周平王,因此才有了对文子的怀疑,导致了文子的千古疑案。关于平王就是楚平王论断的另一个佐证,来自于宋人杜道坚所作的《文子缵义》十二卷,其中提到“楚平王不用文子之言遂有鞭尸之祸”。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文子和楚平王确实有对答,只不过楚平王最终并没有采纳文子的意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文子的判断,即文子是楚平王时期之人。

其次,文子是老子的弟子。这一点除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文子的注释,还可以从王充在《论衡·自然篇》中找到证据。王充在《论衡·自然篇》在反对天人感应说时提到“以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尚不能谴告,况以老子为君,文子为臣乎”,用孔子和颜渊的关系来比况老子和文子。显然,在王充眼中,或者说在王充同时代,人们是认可文子是老子弟子这一身份的。

对于文子是老子弟子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比如就曾经有人以《庄子》书中未曾提及文子为由提出疑问,认为庄子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嫡传弟子,庄子在《庄子》一书中不只有不少“孔子学于老聃”的寓言,还列举了许多学于老聃的人名,比如阳子居、列御寇、庚桑楚、南荣,柏矩、崔瞿以及士成绮等,但其中从未有只言片语是与文子相关的。提出疑问者认为,如果文子果真是孔子的弟子,还曾经有著作流传于世,那么庄子和他的弟子应该会在《庄子》一书中有所体现,但从大家公认的比较可信的思想史资料《庄子·天下篇》内容来看,其中记录了先秦道家的主要流派,其中却没有提到文子。有学者据此推断,在《庄子》成书之前,并没有一个师从老子的文子。这番论述看起来自有其道理,但判断历史上某个人存在与否,他的身份如何,绝不能够仅仅根据一本书是否提到而得出结论。人们不能因为《孟子》中对庄子只字未提就否定庄子的存在,当然也不能因为《庄子》中没有文子的资料而得出文子不存在的结论。

从一些古籍中,人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些文字,来佐证文子的真实存在。

《韩非子·内储说上》有“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的言论,并对这一言论进行了解释:“齐王问政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其中文子回答齐王如何治国所体现的思想,和在《文子》一书中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也与道家的政治哲学思想相吻合。据此可以推断,在韩非子所处的时代,确实有一个文子,而且属于道家学派。

葛洪在其作品中也提到过文子,比如在《抱朴子·至理》中的“夫道之妙者,不可尽书,而其近者,又不足说,昔庚桑胼胝,文子厘颜,勤苦弥久,及受大诀,谅有以也”,以及在《释滞》篇中提到的“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就可以证明文子是老子的弟子,而且也有著作问世。

从现有史料来分析,唐代以前,人们一直相信文子其人是真实存在的。《旧唐书·礼仪志》记述,唐代曾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敕封《文子》为《通玄真经》。唐代将《道德经》《庄子》《列子》《文子》并称为“四玄”,并将它们定为取士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子不只确有其人,而且《文子》一书也确系与文子密切相关。

后来者对文子其人以及《文子》其书的怀疑,大多是依据班固所提的注释“而称周平王问,似假托者也”,将班固的观点,理解为文子其人其书是伪书假人,而这其实是对班固注解的误解。当时,班固错将平王认定为周平王,认为文子不可能与周平王对话,因此推测大概是文子假托与周平王问答的形式,来将自己的思想阐发出来。班固所示为的“似假托者也”,应该理解为托古之意,而不是后人所解释的伪书假人。班固本身并没有对文子其人其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后世由此引发的推论,应该是一种误解。

有人认为文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范蠡的老师计然,理由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计然姓辛,字文子”,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人们可以从古籍中找到答案。首先,计然字文子,而春秋战国时人们称老聃为老子、孔丘为孔子、墨翟为墨子,都是在姓后称子,以示尊敬,并没有直接称字表尊敬的说法。其次,《唐志》中有道家有文子,农家有计然的说法,显然,文子和计然并非同一人。《史记》将计然列入《货殖列传》,可见这里的计然和道家没有联系,计然也不是文子。清代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驳斥了文子是计然的观点,认为仅仅因为计然字文子,就将文子和计然混为一谈,其实是错误的。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文子是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但文种是楚国人,而且曾在楚平王时出任官职,可以说是具备与楚平王问答的条件。后来文种离开楚国,进入越国并成为越王勾践的大夫,并在越王勾践灭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文种在事业成功后贪恋荣华富贵,不愿意听从范蠡劝其离去的忠告,继续留在越王身边,并最终被越王诛杀。文种的经历,特别是在成就灭吴功业后的表现,表明他根本就不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他的思想也和道家提倡的“功成身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思想相背离。而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是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显然两者并不能合二为一,文子和文种根本就是两个人。

史料记载,楚平王在公元前528年至前516年在位,和孔子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子,应该是三十岁左右,从年龄和资历等条件看,他完全有可能与楚平王对答,但并不能因此推断楚平王向文子问道于他在位期间。因为在楚平王元年,也就是在公元前528年,楚平王施惠百姓,交好邻国,并表示要息兵五年,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观点,但从第二年开始,楚平王开始听信阴毒小人费无忌的谗言,做出了夺媳,逼走太子,以及杀伍奢父子的事,而在这种情况下,楚平王是不可能向文子问道的。据此推断,楚平王与文子之间的问答,应发生于楚平王即位之前,也就是在楚平王尚为楚公子时期。当时,楚公子弃疾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楚灵王不断在涡淮一带用兵之时,楚公子弃疾是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军事指挥者出现的,他除了带兵灭陈、定蔡,还曾经命人筑谯城,建城父,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和根据地。当时,在他的身边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比如伍奢以及他的儿子伍尚等。当时的楚公子有才干,有抱负,很有可能向文子问道。李定生教授曾经有“我疑文子本陈蔡一带人”的说法,陈蔡一带,也就是谯、城父。这里距离老子的故里大约数十华里,他拜同乡前辈老子为师,又在家乡遇到楚公子,并与其论道,合情合理,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简而言之,根据宋代学者杜道坚在《文子缵义》中提到的“楚平王不用文子之言,遂有鞭尸之祸”来判断,问道应在楚平王不以道家思想来治国之前,而从楚公子即位第一年体现的道家思想作为,又结合他日后的倒行逆施,可以判断问道之事应在楚公子即位前。

总而言之,文子确实存在,他是老子的弟子,是道家思想的传承人,是楚平王时期人,家乡在谯或者城父,曾经与楚平王论道,并在楚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子学说得以在楚国广泛流传,文子应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aYUBvTZuollG1aFKueXrPGq0bJ/SrtXfSMvZspXVEaFb3TNV+yU+7s8eJM9kc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