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外治的方法众多,适应证极为广泛。选择药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吴师机曾特别强调,外治要“先辨证、次论治、次用药”,并明确指出辨证有五:“一审阴阳,二交四时五行,三求病机,四度病情,五辨病形。精于五者,方可辨证分明。”“辨证”就是分析疾病的矛盾特性,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轻重程度、范围大小及其发展趋势,从而确定疾病的实质。“论治”就是根据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结合患者所处的环境及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妇科病外治疗法虽比内治法安全稳妥,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必须辨证论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虚实不明、寒热不辨、表里混淆、阴阳不分地使用外治法,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还会导致病情恶化,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所异者法也。”大凡外治用药,皆本内治之理,而其中有巧妙处,则法为之也。所以他认为用外治法亦须明阴阳,识脏腑。《内经》而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诸大家所著均不可不读。通彻之后,诸书皆无形而有用,操纵变化自我,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考吴氏的《理瀹骈文》全书内容,始终是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来指导临床,把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融会贯通地使用外治法。外治法的辨证施治要领如下所述。
1. 辨寒热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由于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所以辨病证之寒热,实际上就是辨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纲领,在指导临床治疗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以妇科病证来讲,有湿热、寒凝气滞、气滞血瘀等不同,因而外治之法也有不同。如寒凝气滞的痛经,可用炒干姜30g,肉桂15g,生半夏20g,生附子20g,白芥子18g,麻黄20g,胆南星18g,制成消炎化瘀膏。贴归来、水道穴,以两侧穴位交替使用。湿热痛经可用黄芩、黄连、黄柏各15g,虎杖30g,组成三黄虎杖汤,煎汤灌肠进行治疗。气滞血瘀的痛经,可用败酱草、三棱、莪术、赤芍、丹皮、红藤、昆布、木香各10g,槟榔、大黄各6g组成化瘀宁坤汤。煎汤保留灌肠进行治疗。
2. 审虚实 虚实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太盛。所以《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是辨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亦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辨别疾病的虚实,了解病体邪正的盛衰,为确定采用补虚扶正或泻实祛邪的治法提供依据。如以子宫脱垂为例,若单纯因中气下陷所致脱垂者属虚证,可采用升麻10g,枳壳15g,黄芪10g,柴胡10g,党参10g,麝香0.3g,陈醋适量,制成膏剂。外贴脐孔中央,以达提升子宫的目的。如果夹有湿热的子宫下垂者,可用苦参、蛇床子、黄柏、白芷、枯矾煎汤。先熏后洗以清热利湿,达到治疗子宫脱垂的作用。
3. 分表里 表与里是相对而言的,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经络属表;脏腑、气血、精髓属里。分清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的一个纲领。分清表里的目的,主要是明确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病理变化的趋势。分清表里,在妇科病外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产后发热为例,表热先用取嚏法,次用葱、姜、胡椒煎汤熏蒸头面即可。若阴虚发热兼有血瘀者,可用桃仁适量,研泥用蜡、猪油调而敷之,日日易之,热便消退。
4. 察标本“标本”是个相对概念,也是一种主次关系。临床上常运用标本关系分析病症主次,以确定治疗妇科病的步骤。在一般情况下,治本是一个根本法则,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时,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治其标病,后治本病。如妇科的崩漏,在出血过多时,可用陈棕炭、血余炭、棉子炭、煅枯矾等各等分,将上药共碾匀,取适量用消毒纱布包成如荸荠大小之药球,以长线拴好,塞入阴道达子宫颈部,留长线在外,嘱静卧。待血止后,拉拴线取出药球。为了不使病情反复,采用益智仁、沙菀子各20g,焦艾叶30g,前两味药烘干,研细末,过筛,艾叶浓煮汁,调前药成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穴,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到血止病愈。
妇科疾病多种多样,外治方法的种类也很繁多,确定使用哪一种方法,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临床上可参考以下几点。
1. 根据妇科特点,选取窍道给药外治法 常用的方法有塞鼻、滴耳、坐药(阴道给药)、灌肠等。以妇科阴道炎为例,可采用阴道外治数十种方法,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 根据病证特点,确定全身或局部给药外治法 妇科疾患,当其局限于体表某一部位时,可选择局部给药途径,使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捷。如治疗乳痈、外阴疮痈等病,可选取如意金黄膏外敷,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对于盆腔炎、附件炎、盆腔肿痛,可采用中药离子导入、薄贴、热熨、药物灸治等局部外治给药法。而一些外阴湿疹,或外阴白斑等病,可选用药浴、药熏、涂药等体表给药法。
3. 根据不同病情,选取合适的外治方法 妇科病外治方法很多,除传统的坐药、熏洗等外治方法外,近年来又开发出气雾剂、膜剂、乳剂、熨剂、注射剂等方法。由于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因而在临床使用时,必须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如寒性痛经和闭经,则宜选用热熨剂或艾灸法以达温通目的。再如酊剂,由于酒精涂在皮肤上容易挥发,溶于酒精内的药物便不易渗透深部肌肉组织,故只适用于妇科病皮肤表浅疾患。又由于酒精有刺激性,故凡溃破后的疮疡及糜烂者均应慎用。又如用花椒油调敷龟板散,则有杀虫、减少渗液、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但若使用油蜡膏或用其调制同样的药粉则往往不能收到上述效果,而且常因创面渗出物的滞留而刺激患部周围的皮肤,使浸淫加重。可见剂型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疗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正邪斗争的过程。某些病,并非一方一法所能取效。因此,应用外治法和强调内病外治,就必须掌握综合治疗的方法。古人治病,一针、二熨、三服药,即指出了治法选用的先后,也指出了综台治疗的必要性。
1. 外治诸法联用 外治方法很多,可依据病情急缓、病程长短、疾病难易适当联用。如产后晕厥,首先施以手法急掐人中穴,然后进行针刺并用艾灸。如不效,再用开关散鼻取嚏,以使其治愈。
2. 传统的外治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外治技术,如刮痧、挑治、割治、火针、导药等技艺很多,可与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传统技术得以继承,而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之更大发挥,二者结合起来用于外治,如中药离子导入、冷冻、针灸等,可使适应证范围扩大,疗效更佳。
3. 外治与内治结合 妇科某些病证是用外治以“急则指标”,亦应与内治法结合以“缓则治本”,这里并不排除外治法也有标本兼治之意。如有人用耳压法治疗闭经,认为可疏肝理气,促进月经来潮。但也须辅以中药内服,可以治其根本,或巩固疗效。因此,临证用法应视病情而定。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自然辩证观,说明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寒暑交替,时刻都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病理,而人体本身又有禀赋、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差异,因而运用外治法,就必须注意到自然因素和人的因素,即所谓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但要区别长幼、男女、体质强弱,而且要结合季节、气候、地域的不同,以选择最佳的外治方法。再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季节,外治药也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在运用中药外治时,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立相应的用药原则。严寒地区,选用药要考虑用偏热的药;温暖地区,选用药要考虑用偏寒一些的。当然也要根据病情而定。
总之,临床在治疗妇科病时,除应熟练掌握各类外治方法、要领外,还必须根据病情需要及所选外治法在该病中的治疗地位、疗效等,有的放矢,灵活选配针灸、推拿等多种外治疗法或与内治疗法结合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陆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