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颈椎疑难病

急性斜颈

徐某,女,37岁,山东省枣庄市。于2016年10月1日住院,11月16日出院。

【主诉】颈右肩部疼痛,不能转头3小时。

【现病史】患者诉夜间颈部受凉,今晨起突感颈右肩部酸胀痛,右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头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无异常,遂来就诊。

【体检】头偏向右侧,右胸锁乳突肌紧张,压痛明显,右侧斜方肌、肩胛提肌有明显压痛。颈椎活动度:前屈20°,后伸15°,左侧屈10°,右侧屈15°,左旋转10°,右旋转20°。

【辅助检查】2016年10月1日颈椎X线片(图1-1-1):颈椎旋转,轻度右偏,颈曲呈上直下弓型,椎曲Ⅴ级。

图1-1-1 治疗前

【诊断】急性斜颈。

【治疗经过】

1. 理筋:颈部右侧及右肩药熨,每次30分钟;颈右侧行闪罐法;针刺,取风池、风府、对侧内关、颈项穴,每次30分钟;用拇指按揉肩井、肩中俞等穴,同时,小幅度揉捏、右颈部及右肩。

2. 正脊骨法:行牵颈折顶法和颈椎旋提法。

3. 调曲:3天后疼痛缓解,行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每次30分钟。

4. 功能锻炼: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1式至第4式进行功能锻炼。

以上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2016年11月16日复查颈椎X线片(图1-1-2):颈椎旋转侧偏消失,椎曲恢复至Ⅳ级。

图1-1-2 治疗后

【体会】本案患者起病急,于夜间颈部受凉后发病。由于颈椎曲度异常,着凉后寰枕韧带、胸锁乳突肌、枕后肌紧张、痉挛、疼痛,头颈部活动受限。因此,通过药熨、针刺、拔罐、推拿改善肌肉紧张、痉挛,然后行正骨调曲后临床症状消失。

(冯华山)

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

赖某,女,35岁,龙岩永定人。于2016年10月10日初诊,12月8日结束治疗。

【主诉】头晕伴后枕部胀痛6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后枕部胀痛,下午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半年来病情反复发作,偶伴胸闷、咽喉不适、恶心、失眠。1周前,因劳累症状加剧,到当地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及推拿、拔罐治疗,未见明显改善,遂来就诊。

【体检】颈项部肌肉僵硬,双侧风池不对称,局部压痛明显,桡动脉试验左侧(+)。颈椎活动受限:屈曲15°,后伸10°,右侧屈15°,左侧屈20°,右旋转30°,左旋转20°。

【辅助检查】2016年10月10日颈腰椎X线片(图1-1-3、图1-1-4):颈椎棘突右偏,钩椎关节不对称;颈曲呈上直下曲型,椎曲Ⅲ级,颈3、颈4及颈6、颈7后成角;寰齿关节间右侧较左侧增宽;腰1~腰3棘突左偏,腰曲呈上弓下直型,椎曲Ⅳ级。

图1-1-3 治疗前

图1-1-4 治疗前

【诊断】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先弹拨、揉颈项部肌肉,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对风池、风府等穴位各点按揉3分钟。再以平衡针灸针刺颈痛穴、胸痛穴、头三针及醒脑穴,不留针。

2. 正脊骨法:行腰椎旋转法、提胸过伸法、颈椎旋提法、牵颈折顶法、寰枢端转法治疗。

3. 调曲:行四维调曲法。

4. 功能锻炼:做“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双肩松胛式、双肩合拢式及抱肩转胸式功能锻炼。

以上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头晕、胀痛消失,颈椎活动正常。2016年12月8日复查颈椎X线片(图1-1-5):颈椎棘突侧偏消失,椎曲恢复至Ⅱ级,寰枢关节间隙两侧对称。

【体会】寰枢关节错位不是局部的病变,而是颈椎旋转侧弯移位,在脊柱圆运动作用力下,头颅反方向倾斜(侧方型)。因此,要复位错位的寰枢关节必须纠正颈椎的侧弯。中医整脊学的精髓就是调曲,应用以宗四维牵引仪行四维调曲法来调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改善紊乱的颈曲,达到寰枢关节复位。同时,采用平衡针灸疗法针刺中枢神经分布在周围神经上的特定靶穴,恢复大脑的基因程序,使失调、紊乱、破坏的中枢系统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间接地依靠病人自己调节,修复治疗自身的疾病。平衡针以中枢调控为手段及时镇痛,四维调曲整脊法以调整颈腰椎曲度、调整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目标,两者结合,急缓同治,标本兼治,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寰枢关节错位的症状和体征。

(张汉卿、陈建龙)

图1-1-5 治疗后

寰枢关节错位(混合型)

李某,男,20岁,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2012年12月14日住院,12月27日出院。

【主诉】颈部疼痛、头疼头晕4个月,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受凉后感觉颈部疼痛,伴有头疼头晕,头晕以体位改变为主,劳累后加重,颈部活动受限,未诊治。今早感觉颈部疼痛加重,持续性头疼头晕,走路不稳,急送医院就诊。

【体检】两侧风池穴不对称,压痛阳性,颈2~颈4棘突间压痛、叩痛阳性。桡动脉试验(+),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部功能受限:前屈10°,后伸15°,左右侧屈15°,左右旋转20°。

【辅助检查】2012年12月14日颈腰椎X线片(图1-1-6):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曲Ⅴ级,旋转侧弯度10°,寰枢关节不对称。腰椎棘突右偏左侧弯10°,腰曲呈全浅型,椎曲Ⅲ级,椎体后缘明显双边征。

【诊断】寰枢关节错位(混合型)。

图1-1-6 治疗前

【治疗经过】

1. 理筋:颈部、胸背,特别是寰枢部位常规药敷;骨空针调压法,取颈腰椎夹脊穴、上风池、上风府、脑空等穴位;寰枢椎部位用轻揉手法按摩。

2. 正脊骨法:用腰椎旋转法、寰枢端转法、颈椎旋提法和牵颈折顶法。

3. 调曲:四维调曲法调腰椎曲度。

4. 功能锻炼:锻炼“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1、2、3、4、5、6、7式。

5. 中药内服:辨证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

以上治疗方法,每日1次,经治疗12天后症状消失,颈椎活动正常。2012年12月26日复查颈腰椎片(图1-1-7):寰枢关节复位,颈腰椎旋转侧弯明显改善。

图1-1-7 治疗后

【体会】韦以宗教授认为,寰枢关节错位不是局部的错位,而是颈椎旋转、侧弯、移位,在脊柱圆运动作用力下,头颅反方向倾斜(侧方型)或腰骶角变小,寰枢角位移(前倾型)(平行四边形原理)。因此,要复位错位的寰枢关节,必须纠正颈椎的侧弯或腰骶角的变化,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调曲的关键在于理筋,俗话说得好,“筋柔骨正,骨正筋柔”。在充分理筋的基础上,调腰曲以调胸曲及颈曲,从而治愈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的上述诸症。“整脊不进行功能锻炼,疗效会落空”,整脊之后一定要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

(冯华山)

儿童寰枢关节错位(多发性抽动)

李某,男,7岁,重庆秀山人。于2013年4月1日入院,4月27日出院。

【主诉】头颈肩不自主抽动1年,加重伴面部抽动、眨眼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头颈肩不自主抽动,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眨眼和面部抽动,至重庆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经牵引治疗3周疗效不佳来诊。

【体检】颈背部左侧肌筋膜紧张,左侧颈2、颈3横突明显压痛,左侧桡动脉试验阳性。颈部活动受限:屈曲15°,后伸10°,左右侧屈10°,左右旋转10°。

【辅助检查】2013年3月31日颈椎X线片(图1-1-8):寰枢关节左窄右宽;寰椎低头移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呈Ⅳ级椎曲。

图1-1-8 治疗前

【诊断】

1. 儿童寰枢关节错位。

2.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部中频、蜡疗及中药药熨,以寰枢部为主,每天1次;骨空针,取风池、百会、风府、脑空穴,颈2、颈3棘突、棘突间及旁开2cm,两天1次;轻柔手法点揉椎旁、乳突、下项线、寰枢椎横突附着点肌肉,每天1次。

2. 正脊骨法:寰枢端转法、颈胸枢纽旋转法、胸腰旋转法、挺胸过伸法及轻柔的颈部牵引折顶法,每天1次。

3. 调曲:颈椎卧位抬头10°布兜牵引,重量3kg,每天1次。

4. 功能锻炼:锻炼“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双肩松胛式、左右开弓式、双胛合拢式、抱肩转胸式、挺胸后伸式,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以上治疗方法,每周休息1天。经治疗4周,症状全部消失。2013年4月27日复查颈椎X线片(图1-1-9):寰枢关节复位,颈椎曲度恢复至Ⅱ级。回访3年未复发。

图1-1-9 治疗后

【体会】韦以宗教授研究发现,久坐、伏案工作(儿童亦然),引发寰枢关节错位,甚至半脱位。根据韦教授脊柱圆筒枢纽学说理论,寰枢关节错位(紊乱综合征)不是局部的病变,而是颈椎旋转侧弯移位,在脊柱圆运动作用力下,头颅反方向倾斜(侧方型),要复位必须纠正颈椎的侧弯,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以针灸、推拿、中频、药熨理其筋,以正脊骨法、颈部仰卧牵引矫正中下段颈椎的侧弯,颈病调胸椎,上病下治,诸症皆消。嘱患者坚持做功能锻炼,防止复发。

(杨宗胜)

颈肩综合征

刘某,女,34岁,北京昌平区三街人。于2016年1月12日住院,1月25日出院。

【主诉】颈肩部疼痛,伴左肩肘部麻木1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1年前晨起受凉后感颈肩背部疼痛,尤以过伸、侧屈、旋转颈椎时加重,局部热敷后疼痛消失。后每因伏案劳累上述症状反复,伴随出现左肩部、上臂及肘周麻木、酸楚症状。3周前症状反复,遂来就诊。诊为“颈椎病”并给予推拿针灸治疗,症状略缓解。2天前加班,症状反复且明显加重。

【体检】颈部僵硬,颈椎椎旁有压痛,向肩背部放射。肩背部肌萎缩,肌张力下降,肩胛提肌止点之肩胛角、斜方肌腱、冈上肌肩胛附着点可触及条索状改变及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左肩自主活动障碍,被动活动疼痛,左肩关节外展70°,上举60°,前屈90°,后伸20°,外展10°,内收10°,内旋60°,外旋20°。

【辅助检查】2016年1月12日颈椎X线片(图1-1-10):颈胸段稍向左侧弯;颈曲变直,颈3、颈4略向后成角,颈3~颈5后缘双边征。张口位片示:寰枢关节左窄右宽。

图1-1-10 治疗前

【诊断】颈肩综合征。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在颈部、肩背、肩臂部行膏摩药熨;在肩背部肌肉硬结、板硬处行刺血拔罐法;用推拿手法分筋、理筋,每次10~20分钟;针灸取肩井、曲垣、秉风、阿是穴等配合电针,辅以TDP改善局部循环。

2. 正脊骨法:选用牵颈折顶法、寰枢端转法、旋转解锁法。

3. 调曲:仰卧,颈椎布兜牵引,重量3~6kg,每次20~30分钟。

4. 功能锻炼:锻炼“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顶天立地式、拍墙松筋式和前弓后箭式。每天30分钟。

以上方法每日1次,治疗半个月后,肩背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正常,上臂、肘、前臂麻木症状消失。2016年1月25日复查颈椎片(图1-1-11):颈胸段侧弯改善,颈椎曲度恢复正常。

【体会】患者因劳损导致颈椎椎体旋转、钩椎关节紊乱,继发颈椎曲度异常,颈脊神经受刺激或卡压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按照韦以宗教授《中国整脊学》中“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及“椎曲论”,通过理筋改善肌肉劳损、粘连,行颈椎布兜牵引法、寰枢端转法、牵颈折顶法、旋转解锁法,纠正寰枢关节错位,改善椎体旋转侧弯,恢复颈椎曲度,使颈椎各椎体对点对线后,症状消失。

(高腾、贾耀山、李明亮)

图1-1-11 治疗后

颈肩综合征

黄某,女,60岁,新西兰人。于2015年4月5日住院,4月16日出院。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昼轻夜重,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受限,在新西兰行物理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两个月前探亲回深圳,到深圳市某二甲医院拍肩关节线片,未见异常。予局部痛点封闭治疗,但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就诊。

【体检】颈2~颈6棘旁压痛(+),压头试验(+),右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肩胛冈上缘压痛(+),肩胛骨左高右低。颈椎活动度:前屈25°,后伸15°,其余方向活动度正常。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屈50°,后伸30°,上举90°,外展70°,内收10°,内旋30°,外旋30°。

【辅助检查】2015年4月4日颈椎X线片(图1-1-12):颈曲明显变小,呈Ⅲ级椎曲,颈4~颈6椎体骨质增生,椎体旋转侧弯。胸椎DR片(图1-1-13):胸椎上段棘突右偏,下段棘突左偏,左右肩胛骨高低不对称,锁骨左低右高。

【诊断】颈肩综合征。

【治疗经过】

1. 理筋:颈部予专科制剂“双活脊痛消”熏洗剂熏药治疗、中药封包治疗;弹拨、按揉斜方肌、斜角肌、冈上肌;针刺颈椎华佗夹脊穴、肩贞、肩髃、臂臑等穴。

2. 正脊骨:用颈椎旋提法、牵颈折顶法、提胸过伸法及胸椎旋转法纠正颈椎及胸椎错位,用提肩推胛法调整肩胛骨位置。

图1-1-12 治疗前

图1-1-13 治疗前

3. 调曲:行仰卧位颈椎牵引,调整颈椎曲度。

4. 功能锻炼:锻炼“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侧颈双肩松胛式、虎项擒拿式、双胛合拢式、顶天立地式。

以上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肩痛缓解,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前屈90°,后伸40°,上举170°,外展90°,内收40°,内旋80°,外旋50°。2015年4月15日复查颈椎及胸椎DR片(图1-1-14):颈椎曲度明显改善,椎曲由Ⅲ级恢复为Ⅰ级,双侧锁骨及肩胛骨对称。

图1-1-14 治疗后

【体会】既往患者肩痛多被诊断为肩周炎,治疗多采取局部对症处理,疗效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住肩周炎发病的病因病理。韦以宗教授告诉我们:肩周炎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颈椎、胸椎骨关节错位,力学失衡导致肩胛骨位移,使通过结节间沟的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冈上肌腱等出现“筋出槽”现象,产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出现疼痛和粘连,因此临床上常称为“颈肩综合征”。在治疗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治疗肩关节局部,必须首先考虑颈椎和胸椎。韦教授常说,“胸椎不响,颈椎甭想”,“肩胛不松,关节无功”。在治疗颈椎时必须调整胸椎,通过颈椎、胸椎及肩胛骨的整体调整,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肩周炎的病理环节,达到与众不同的疗效。

(林远方、蔡其锐)

颈肩综合征

张某,男,47岁,北京昌平十三陵人。于2013年6月26日住院,7月30日出院。

【主诉】颈肩痛伴左上肢麻痛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颈背及左肩重度疼痛,左上肢麻痹、剧痛,左肩关节活动障碍,不能上举,夜不能眠,曾至昌平某三甲医院就诊,行颈椎MRI检查后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手术,患者拒绝,遂来就诊。患者除有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腰部酸胀痛,左下肢偶有麻木。

【体检】颈5~颈7、胸1~胸3棘突左侧旁及左侧肩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0°(+),肱二头肌腱反射左侧减弱,肱三头肌腱反射左侧消失,右侧减弱,三角肌肌张力左侧下降,上肢肌力左侧Ⅲ级,右侧Ⅴ级。颈椎屈曲10°,后伸0°,左右侧屈0°,左右旋转0°,左肩关节外展60°,上举50°,前屈90°,后伸20°,外展0°,内收0°,内旋60°,外旋20°。

【辅助检查】

1. 2013年6月20日颈椎MRI:颈4~颈5及颈5~颈6椎间盘突出。

2. 2013年6月26日颈胸椎X线片(图1-1-15):颈椎棘突左偏,颈曲上直下弓,椎曲Ⅴ级,胸椎旋转侧弯约10°。

3. 2013年6月27日腰椎X线片(图1-1-16):腰椎棘突左偏右凸,腰曲变浅,呈全直型,椎曲Ⅳ级。

图1-1-15 治疗前

图1-1-16 治疗前

【诊断】

1. 颈肩综合征。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经过】

1. 理筋:于颈、胸腰行中药热敷疗法;骨空针刺,取颈夹脊、天宗、秉风、条口、合谷。

2. 正脊骨法:用牵颈折顶法、提胸过伸法和胸腰旋转法调整颈腰椎旋转。

3. 调曲:四维调曲法和颈椎卧位牵引5kg,调整颈腰椎曲度。

4. 功能锻炼:疼痛缓解后开始练习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拍墙松筋式和前弓后箭式功能锻炼,每天坚持30分钟。

以上治疗每天1次,经治疗3天后疼痛略缓解,于颈6~胸3椎旁左侧及左肩胛内上角痛点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治疗。两周后疼痛明显减轻,可正常仰卧,颈部活动正常,左肩活动明显改善,外展90°,上举160°,后伸40°,外展30°,内收40°,内旋70°,外旋30°。治疗4周时疼痛消失,颈肩活动自如。2013年7月16日复查颈腰椎X线片(图1-1-17):颈腰椎体旋转明显改善,胸椎侧弯消失;颈曲明显改善,椎曲恢复至Ⅲ级;腰椎曲度较前加深,椎曲Ⅲ级。

图1-1-17 治疗后

【体会】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椎两侧肌肉功能失衡,引起颈椎椎体旋转、倾斜,颈曲异常,导致颈椎间孔变窄、椎间盘突出,刺激神经根,引起颈肩背部及上肢麻痹、疼痛症状。急性期颈肩部肌肉痉挛加重椎体旋转(两侧肌力失衡),神经根受刺激加剧使麻痛明显,故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后疼痛缓解,再行提胸过伸法、胸腰旋转法及四维牵引法来调整腰椎、胸椎旋转,这一思路充分体现了韦以宗教授脊柱劳损病的“上病下治”策略,配以颈椎局部牵颈折顶法和颈椎牵引调整颈椎椎体旋转、倾斜,改善椎间孔大小,解除神经刺激,临床症状消失。

(王秀光)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Ⅳ级椎曲)

凌某,女,35岁,常州人。于2016年6月22日初诊。

【主诉】颈背痛伴右手麻木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颈项部疼痛,向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上肢沉重,酸软无力,在外院行针灸治疗,症状没有缓解,夜寐差,故来就诊。

【体检】颈椎棘突两侧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侧(+),压顶试验(+)。肱二头肌腱反射右侧减弱,上肢肌力右侧Ⅳ级,左侧Ⅴ级,肌张力正常。颈项部活动尚可。

【辅助检查】2016年6月22日颈椎片(图1-1-18):颈椎棘突右偏,左侧凸;颈曲消失,呈全直型,椎曲Ⅳ级,椎体后缘增生。

图1-1-18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项部推拿放松,加局部针刺减压,配合火罐。

2. 正脊骨法:牵颈折顶法和颈椎旋提法。

3. 调曲: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

4. 功能锻炼:练习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等,每天30分钟。

以上治疗方法,每周3次,经治疗一个半月,患者症状消失。2016年8月1日复查颈椎X线片(图1-1-19):颈椎曲度恢复至Ⅲ级。

图1-1-19 治疗后

【体会】患者颈部肌力失衡,导致椎体旋转倾斜,椎间孔变窄,颈椎曲度消失、变直,刺激到神经根,产生症状。故在充分理筋的基础上,进行调曲正骨治疗,改善椎体旋转、侧弯,椎曲恢复,症状随之消失。

(陈剑俊)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Ⅴ级椎曲)

王某,女,37岁,常州人。2015年11月30日初诊。

【主诉】颈背痛伴右上肢疼痛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颈部疼痛,活动不利,伴右上肢疼痛,偶有麻木感、无力,持物不紧,故前来就诊。

【体检】颈部僵硬,棘突旁压痛,右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右上肢肌腱反射减弱。上肢肌力右侧Ⅳ级,左侧Ⅴ级,肌张力正常。上肢和手指浅感觉减退。颈椎活动度:前屈10°,后伸5°,右侧屈10°,左侧屈15°,右旋转20°,左旋转10°。

【辅助检查】2015年11月30日颈椎侧位片(图1-1-20、图1-1-21):颈椎棘突右侧偏,颈椎曲度消失,反弓,呈Ⅴ级椎曲;腰椎棘突右侧偏,左侧凸,腰椎曲度变浅,呈Ⅲ级椎曲。

图1-1-20 治疗前

图1-1-21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部推拿放松,针刺局部疼痛点,加火罐。

2. 正脊骨法:颈椎旋提法及牵颈折顶法。

3. 调曲:四维调曲法和仰卧颈椎布兜牵引。

4. 功能锻炼:练习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等,每天30分钟。

以上治疗方法,每周3次,经治疗4个月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2016年3月28日复查颈腰椎片(图1-1-22、图1-1-23):颈腰椎棘突侧偏改善,颈椎椎曲恢复至Ⅳ级,腰椎椎曲恢复至Ⅰ级。

图1-1-22 治疗后

图1-1-23 治疗后

【体会】患者颈部肌力失衡,导致椎体旋转倾斜,椎间孔变窄,颈椎曲度消失、反弓,刺激到神经根,产生症状。故在充分理筋的基础上,进行调曲正骨治疗,改善椎体旋转、侧弯,椎曲恢复,症状随之消失。另外,脊柱是一有机整体,腰曲影响颈曲,通过四维调曲法,改善腰曲,进而纠正颈曲,体现了“上病下治”法。

(陈剑俊)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腰椎滑脱(腰4向前滑脱半度)

吴某,男,43岁,湖南长沙人。于2016年9月2日住院,9月24日出院。

【主诉】颈肩背痛1个月,加重伴头晕、左上肢麻痛3天。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颈肩背部疼痛,经拍颈椎DR片,诊断为“颈椎病”,行颈椎牵引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3天前劳累后上症加重伴头晕、左上肢麻痛,遂来就诊。

【体检】颈肌紧张,颈3~颈5棘旁及双肩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霍夫曼征(-),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肌萎缩。颈部活动受限:前屈30°,后伸20°,左侧屈20°,右侧屈25°,左右旋转约50°。

【辅助检查】2016年8月10日颈椎DR片(图1-1-24):颈椎退行性变,颈曲变直,椎曲Ⅳ级,钩椎关节紊乱,颈胸段略向右侧倾斜。腰椎DR片(图1-1-25):腰椎棘突左偏,轻度向右侧凸,腰曲呈全直型,椎曲Ⅳ级,腰4向前轻微移位。

图1-1-24 治疗前

图1-1-25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腰椎滑脱(腰4向前滑脱半度)。

【治疗经过】

1. 理筋:颈腰部行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用法、按法、揉法、拿法放松颈肩部、腰部肌;骨空针刺配合电针,以颈腰椎夹脊穴为主,加脊骨上空(风府、百会)、髓空(哑门)、髆骨空(天宗、天容)、臂骨空(三阳络)等。

2. 正脊骨:用胸腰旋转法、颈椎旋提法、颈胸枢纽旋转法和牵颈折顶法,改善颈椎旋转。

3. 调曲:四维调曲法调整腰椎椎曲。

4. 中药内服:辨证口服通窍活血汤合蠲痹颈舒汤加减。

5. 功能锻炼: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1式至第7式和第10式、第18式进行锻炼。

以上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2个疗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2016年9月24日复查颈腰椎片(图1-1-26、图1-1-27):颈腰椎旋转侧弯消失,椎曲均恢复至Ⅱ级,腰4向前移位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图1-1-26 治疗后

图1-1-27 治疗后

【体会】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容易按一般颈椎病而被单纯局部正骨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且易复发。韦以宗教授认为:“人类脊柱的根基在腰椎,颈椎病源自久坐导致腰椎椎曲紊乱。”所以治疗时采用“上病下治”,调整颈椎关节紊乱的同时,用四维调曲法调整腰曲,进而有效解决颈曲异常的问题,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林远方、王方生)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Ⅴ级椎曲)

张某,女,35岁,新疆呼图壁县人。于2016年11月10日住院,11月26日出院。

【主诉】颈背痛伴右上肢麻木1年余,加重两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背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自服止痛药物后疼痛缓解,右上肢麻木改善不明显。近两个月劳累后上症加重,颈椎活动受限,偶见头痛头晕,遂来就诊。

【体检】颈部肌肉僵硬,颈2~颈7棘间压痛,右侧肩胛提肌、斜方肌、肩胛骨区域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侧(-)、右侧(+),旋颈试验(±),双上肢肌力Ⅴ级,肱二、肱三肌腱反射右侧下降,左侧正常。颈椎活动度:前屈30°,后伸15°,左侧屈25°,右侧屈25°,左侧旋转50°,右侧旋转40°。

【辅助检查】2016年3月7日颈椎X线片(图1-1-28):颈椎棘突右偏,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颈椎曲度呈反弓型,椎曲Ⅴ-1级。

图1-1-28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Ⅴ级椎曲)。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在颈背部进行药熨;用推法、拿法、揉法等手法放松颈项部肌群;骨空针,取颈夹脊为主,配合电针和TDP治疗。

2. 正脊骨法:予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胸腰旋转法加挺胸过伸法。

3. 调曲:行卧位颈椎布兜牵引3kg。

4. 功能锻炼:锻炼“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顶天立地式、拍墙松筋式和前弓后箭式,每天30分钟。

以上治疗每天1次,经治疗半个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016年11月26日复查颈椎X线片(图1-1-29):颈椎右偏好转,颈曲恢复正常。

图1-1-29 治疗后

【体会】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由颈背部肌肉、韧带力量失衡引起,也就是说,“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韦以宗教授在研究脊柱枢纽关节论中指出,颈椎的所有动力系统(肌肉韧带)均起自胸廓。颈6、颈7已近似胸椎,在矢状面颈6、颈7与上段胸椎是在同一力线上。胸椎旋转至颈胸枢纽关节后,颈椎必然反向旋转。颈椎一旦旋转必侧弯,椎曲也随之改变。这是由它自身骨关节的三维结构压应力所决定的。椎曲异常后,刺激临近的神经、椎动脉,产生疼痛、麻木、头晕等系列症状和体征。本案在理筋的基础上,通过调胸整脊的“上病下治”法,改善旋转侧弯,纠正颈椎曲度,临床症状迎刃而解。

(王云江、梅江)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Ⅴ级椎曲)

刘某,女,34岁,北京昌平区人。于2016年1月12日住院,1月26日出院。

【主诉】颈背痛,伴左上肢麻木7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7年前清晨起床后感觉颈背部疼痛,呈电击样向肩、左上肢及手指放射,伴麻木,呈间断性发作,颈后伸障碍,持物时加重。至昌平区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给予口服药物后好转,未行系统治疗。两天前劳累后加重,麻痛呈持续性,影响睡眠,遂来就诊。

【体检】颈背肌肉僵硬,棘突两侧压痛明显。臂丛牵拉试验左侧(+),压头试验(+),肱二头肌腱反射及肱三头肌腱反射左侧减弱。左上肢和手指浅感觉减退,左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无肌萎缩。颈部活动受限:屈曲15°,后伸0°,左侧屈10°,右侧屈15°,左旋转25°,右旋转40°。

【辅助检查】2016年1月12日颈椎X线片(图1-1-30):各颈椎棘突及上段胸椎棘突右偏,颈椎曲度呈全直型,椎曲Ⅴ级,颈2、颈3后成角。

图1-1-30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神经根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背部药熨,每次30分钟;骨空针刺,取颈夹脊、曲池、合谷、阿是穴,配合电针治疗,每次30分钟。

2. 正脊骨:行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提胸过伸法。

3. 调曲:行仰卧位颈椎布兜牵引法。

4. 功能锻炼:练习“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1式至第7式。

以上治疗每日1次,经治疗两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月25日复查颈椎片(图1-1-31):棘突侧偏明显好转,颈曲明显改善,椎曲Ⅱ级。

图1-1-31 治疗后

【体会】颈椎因劳损导致曲度消失,神经受压而出现上述症状。颈椎曲度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随之消失。

(高腾、王丽英)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

于某,女,11岁,山东即墨市普东镇人。于2015年8月20日住院,8月31日出院。

【主诉】颈背痛伴头晕、恶心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背痛,伴头晕、恶心,颈椎活动时头晕明显,发病时不能行走,每在下午出现,每次持续1~3小时,每天发作,时轻时重,平卧可缓解。曾到北京、青岛等多家医院诊治无效。1个月前得知整脊专家来即墨,遂来求治。

【体检】颈2、颈3椎旁压痛,腰4~骶1椎旁轻微压痛,双臀扪及索状筋结。两侧风池穴不对称并压痛。桡动脉试验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双侧(-)。颈部活动受限:屈曲10°,后伸5°,左侧屈15°,右侧屈10°,左旋20°,右旋15°。

【辅助检查】2015年8月20日颈胸腰椎片(图1-1-32、图1-1-33):颈5、颈6、颈7棘突右偏;颈曲显著减小,呈Ⅲ级椎曲,颈2向后滑移。开口位:寰枢关节不对称,寰齿间隙左窄右宽。胸椎正位片:右侧弯14°,腰椎棘突右偏;腰曲加大,呈Ⅴ级椎曲。

图1-1-32 治疗前

图1-1-33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胸、腰部药熨;骨空针刺,取颈胸夹脊穴、三风、大椎;行按脊松枢法,寰枕、颈背部分筋、理筋法。

2. 正脊骨法:腰椎旋转法、胸腰旋转法、提胸过伸法、牵颈折顶法、寰枢端转法。

3. 调曲:卧位,颈椎布兜牵引2kg,每次30分钟;三维调曲法,每次30分钟。

4. 功能锻炼:练习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抱肩转胸式、抱背转胸式、床上起坐式(3式)、点头哈腰式、拍墙松筋式。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锻炼30分钟。

以上治疗每天1次,治疗10天后症状、体征消失。2015年8月29日复查X线片(图1-1-34、图1-1-35):寰枢关节及寰齿间隙完全对称,颈2滑移复位,颈腰椎曲度、胸椎侧弯恢复正常。

图1-1-34 治疗后

图1-1-35 治疗后

【体会】本案因颈椎椎曲异常、寰枢关节错位,刺激枕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椎动脉而引起上述诸症。韦以宗教授认为,寰枢关节错位不是局部的错位,而是颈椎旋转、侧弯、移位,在脊柱圆运动作用力下,头颅反方向倾斜(侧方型)或腰骶角变小,寰枢角位移(前倾型)(平行四边形原理)。因此,要复位错位的寰枢关节,必须纠正颈椎的侧弯或腰骶角的变化,才能达到复位的目的。在充分理筋的基础上,调腰曲以调胸曲及颈曲,从而治愈病程3年、病情严重的头晕、恶心。

(戴国文)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腰椎滑脱症(腰4向前滑脱Ⅰ度)

柴某,女,59岁,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人。于2011年10月29日住院,11月18日出院。

【主诉】头痛头晕伴头面部麻木、耳闭、失眠5年。

【现病史】患者5年前劳累后出现头部不适伴头懵,间断出现头面麻木、耳闭、失眠,逐渐加重致头痛头晕,持续性头面麻木、耳闭、失眠,且感周身不适,坐卧不安,到浙江各大医院诊治无效,体重从60kg降至45kg,后经人介绍来诊。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常有腰部轻微疼痛。

【体检】寰枕部至颈胸枢纽棘突旁压痛,腰3以下棘间、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桡动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腰部活动受限:颈椎屈曲10°,后伸5°,右侧屈15°,左侧屈10°,右旋转10°,左旋转20°;腰椎后伸10°,屈曲60°,左侧弯25°,右侧弯25°,左旋转20°,右旋转20°。

【辅助检查】2011年10月29日颈腰椎X线片(图1-1-36、图1-1-37):颈4、颈5、颈6棘突右偏,左侧弯,颈3~颈6钩椎关节退变明显,胸2、胸3、胸4棘突右偏;颈曲变直,呈Ⅳ级椎曲,颈5、颈6椎间隙变窄。腰椎棘突右偏,腰曲加大,呈Ⅴ级椎曲,腰4向前Ⅰ度滑脱。

图1-1-36 治疗前

图1-1-37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并腰椎滑脱症(腰4向前滑脱Ⅰ度)。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颈背、胸、腰部药熨;骨空针刺,取颈腰夹脊穴、颈上三风、天柱、大椎、颈百劳。

2. 正脊骨法:行胸腰旋转法、提胸过伸法、按脊松枢法、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

3. 调曲:先行一维调曲法,1周后改行三维调曲法,两周后改带腰围下行四维调曲法,每次30分钟。卧位,颈椎布兜牵引3kg,每次20分钟。

4. 功能锻炼:练习抱头侧颈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虎项擒拿式、左右开弓式、点头哈腰式,每天上午、下午各锻炼1次,每次30分钟。

上述治疗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两个疗程后行颈胸铍针松解,正骨复位,复位过程中患者立即感到头面部轻松舒服,豁然开朗。治疗20天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011年11月17日复查X线片(图1-1-38、图1-1-39):颈腰椎曲恢复正常,颈椎旋转侧弯消失,腰椎滑脱复位。

图1-1-38 治疗后

图1-1-39 治疗后

【体会】由于颈椎旋转侧弯、关节错位,刺激颈神经、面神经、交感神经及耳大神经而致此症。人类后天自然系统之一——颈腰椎曲度,腰曲因坐形成,颈曲因站立行走出现。从人类的发育过程来看,就是腰曲带动颈曲。人类站立在地球上,地心引力决定了腰椎是承载力和运动力的基础。因此,颈椎骨关节的序列决定于腰椎。腰椎一旦旋转侧弯、椎曲消失,在地心引力作用下,颈胸椎为维持中轴平衡,必须相互反向旋转侧弯,椎曲紊乱。所以说,颈椎骨关节紊乱的主要原因不是颈椎,而是“腰椎不正,胸椎不应;胸椎不响,颈椎甭想”(韦以宗医话)。颈腰椎曲恢复正常,神经功能自然也恢复,故症状、体征消失。

(戴国文)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椎动脉型)

余某,女,33岁,贵州省贵阳人。于2016年10月19日入院,11月2日出院。

【主诉】颈部疼痛伴头晕5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疼痛呈间歇性酸胀痛,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眼花,无肢体麻木,就诊于贵阳市某三甲医院,考虑“椎动脉痉挛”,予口服银杏叶片等药后症状好转。3天前上症加重,遂来就诊。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

【体检】颈4~颈6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两侧风池穴不对称,有压痛。桡动脉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旋颈试验、分离试验(-)。双侧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存在。颈椎活动度:前屈25°,后伸10°,左侧屈15°,右侧屈15°,左右旋转35°。

【辅助检查】2016年10月19日颈椎X线片(图1-1-40):颈椎棘突右偏左凸,颈曲度变浅,呈Ⅱ级椎曲。

图1-1-40 治疗前

【诊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椎动脉型)。

【治疗经过】

1. 理筋:颈背部中药热奄包;针刺颈夹脊、颈上三风、翳风等穴,配合电针;颈部行法、推法、拿法等;肩井、大椎、天宗穴进行拔罐治疗。

2. 正脊骨法:颈椎旋提法和牵颈折顶法。

3. 调曲:仰卧,颈椎布兜牵引3kg。

4. 功能锻炼:练习抱头侧颈式、虎项擒拿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顶天立地式、拍墙松筋式。

以上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经治疗1个疗程后,颈部活动逐渐恢复,疼痛明显缓解,未现头晕、恶心,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至第2周,疼痛消失,颈椎活动正常。2016年10月31日复查颈椎片(图1-1-41):颈椎棘突侧偏消失,颈曲恢复正常。

图1-1-41 治疗后

【体会】患者因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软组织受力不平衡,颈神经受损,颈椎曲度变直,刺激颈部神经、椎动脉,引起颈部疼痛、头晕。通过理筋、调曲、练功等治疗,松解颈背部软组织,行颈椎卧位牵引,调整颈曲及椎间隙。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修复,颈椎生物力学恢复正常,相应节段脊髓和神经根解除压迫,神经症状减轻,颈部症状随之改善。

(王松)

颈椎病继发脊柱侧弯

奚某,女,61岁,安徽省巢湖人。于2016年11月1日住院,11月15日出院。

【主诉】颈背痛半年,加重伴颈部无力1周。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劳累后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旋颈时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疼痛好转。1周前,疼痛加重伴颈部无力,步态不稳,遂来就诊。

【体检】站立轻度不稳,脊柱侧弯,向左转颈时右侧胸锁乳突肌张力增高明显。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压顶试验(-),转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双侧(-),夹纸试验(-),闭目难立征(-),锥体束征(-)。右手握力Ⅴ-1级,余肌力正常。四肢感觉对称正常,四肢肌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颈椎活动度:前屈45°,后伸10°,双侧屈45°,双侧转颈60°。

【辅助检查】2016年11月1日颈腰椎X线片(图1-1-42、图1-1-43):腰椎向左侧倾斜,颈椎向右侧倾斜,颈胸段左侧弯,Cobb角32°。颈曲呈全直型,椎曲Ⅳ级,寰齿间隙右窄;腰椎曲度上直下弓,椎曲Ⅴ级。

图1-1-42 治疗前

【诊断】颈椎病继发脊柱侧弯。

【治疗经过】

1. 理筋:常规中药封包外敷颈背部;激光、红外线照射颈背部;颈肩部及腰部手法推拿;骨空针刺,取颈夹脊、腰夹脊为主,加肩井、天柱、天宗、委中、承山、后溪等穴位;以上松筋,每日1次;针刀松解颈部肌肉,每周1次。

图1-1-43 治疗前

2. 正脊骨法:提胸过伸法、牵颈折顶法和腰椎旋转法,每天1次。

3. 调曲:行四维调曲法和仰卧颈椎牵引,每天1次。

4.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行虎项擒拿式、抱头侧颈式、抱头屈伸式、侧颈双肩松胛式、顶天立地式、前弓后箭式、过伸腰肢式、拍墙松筋法(胸椎)。

以上治疗方法,每周休息1天。经治疗1周,肩颈部酸痛症状缓解,自诉颈部无力感稍缓解,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至第2周,颈痛消失,无力感消失。2016年11月11日复查颈腰椎片(图1-1-44、图1-1-45):颈腰椎侧弯、倾斜较前改善,侧弯Cobb角恢复到26°,颈腰椎曲均恢复至Ⅲ级。

图1-1-44 治疗后

图1-1-45 治疗后

【体会】本案患者发病可能与一种罕见的神经科疾病“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相关。病因与遗传基因相关性较大。主要表现为拮抗肌和主动肌过度收缩和收缩不协调所引起的肌张力异常的运动障碍,具有持续性和不自主性的特点。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到患者躯体的某一部位,以颈部肌肉多见。长期颈部肌肉持续的痉挛,引起了颈椎向患侧侧弯改变。

韦以宗教授箴言,“骨正则筋柔,筋柔则骨正”。患者一侧颈部肌肉持续紧张,椎体旋转,小关节紊乱,继发侧弯。脊柱要保持重力线平衡,胸椎、腰椎自然会向对侧弯。筋骨同病,脊柱侧弯后一侧的竖脊肌或者腰方肌、腰大肌明显紧张,与“椎曲论”“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相呼应。本案的治疗,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上病下治”,对颈椎、胸椎、腰椎段行理筋后给予正骨调曲治疗,配合功能锻炼。经过两个周期的系统治疗,临床疗效可观。

(刘孝丰、肖镇泓) w67ugXcMfPFjniMZLYiF7ZK3SbAK2BxbMGFPFqKIghEMU0i7kIvplREX/hNDRN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