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韦以宗医案医话文集》系实录我国著名中医学大家韦以宗教授从医50余载之学术成就,由其弟子门生汇集编撰而成,包括临证医案、诊余医话、诗词及毕生开展科学研究之论文,洋洋大观凡60余万言。日前有幸拜读书稿,获益良多。清代郑板桥有诗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韦以宗教授正是这样一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医学家,且医文相通,善诗词,工书法。该书不仅记载了其立于中医事业继承创新之成果,亦充分体现了韦以宗教授的人文情怀,乃后学者传道、解惑、授业之难得课本,同道当为之点赞。

医案者,始于《史记》所载仓公之诊籍,唐宋以后医案著作日渐增多,明清更为衍盛。子华子日:“医者,理也,意也。所谓明其理而求其意,意得则立法用药中的,历代医家莫不簸弄化机,纲挈元珠,以求枯生朽起,制人命于掌上。故案者,断也,方者,法也。凡断而能有法,神运妙方者,又莫不宗内难之经、仲景之论、温病之辨以致汲取各家之说熔于一炉,触类旁通。”韦以宗教授长期专攻中医骨科技术史之研究,涉猎前人治伤之百般技巧,又熟谙岐黄之道而十三科一理贯之,斯以其临证存案者,每可见诸诊病之圆机,施法之灵活,用药之独到。有日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结合方为大家。韦以宗教授独特的思维模式及其创新的治疗体系在医案中均有生动体现。明代江瑾编《名医类案》曾日:“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指迷广见,或庶几焉耳。学者譬之由规矩以求难,因彀以求羿,引而伸之,溯流穷源,推常达变,将不可胜用矣!”嗟乎,三尺之书,后学之鉴,韦师者功莫大焉!

医话则是中医学独有之学术现象,医家往往运用医文相参之方式,于诊余闲暇记述临诊一得、博览心悟、医道议论,或与侍者交流解惑,或为灯下钩玄沉墨。人称唐代王勃撰《医话序》是为鼻祖,宋代张杲著《医说》及明代俞弁著《续医著》,堪称医话之师。嗣后问世者如林,如《友渔斋医话》《柳州医话》《冷庐医话》《惜余医话》等不可胜数。本书所摘编医话亦可称韦以宗教授为医为人之写照。观其学近乎道,艺通乎神,翠竹碧梧,鸾雀停峙。诚菊泉之侧,橘井之旁,起废扶伤,以回膏肓。所言所论,有典有故,亦皆经验之谈。唐代虞世南《蝉》诗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折肱而为医,大医精诚此之谓也。

当今我国中医药事业正在经历着由民间技艺走向国家科学高端平台,由传统特色弘扬进入学科体系建设,由师承教育与高等教育完整体系共存等历史进程,不断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这种由国家主导、具有中国特点、中医特色、时代特征的传统医学大变革大发展,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上亦无先例。中医药已成为世界生命科学重要元素,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并在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是中医药的故乡,我们在打造传统医学高地,让世界和我们接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自觉,还需要不畏艰难的果敢自为精神。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在推进中医药事业整体发展中,必须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在医疗教学科研全方位发展中坚持以中医药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为继承主体,以弘扬传统文化和积极汲取现代科学为创新两翼,从而造就一代代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医才子俊秀,开创21世纪新的辉煌。如何实现这一时代的壮举,我们不仅要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守望精神,也要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谋略智慧。然而可言之滔滔,往往行之则了了!环顾左右,韦以宗教授坚持中医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无疑是一位敢于拼搏的实践家和丰厚的收获者。“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书收集的韦以宗教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所撰写的数十篇论文,昭示其学有所致,术有专攻,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信念和坚持,为推进独具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医骨科学和中国整脊学发展,从理论基础之构建,防治体系之规范,均做出了独创性的巨大贡献,并成为中医药之先声,于20世纪80年代即走出国门,享誉海外。这种抱负与国学患难相守,一路走来,以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品格,胜不骄,败不馁,坚守自己前行的道路,实难能可贵,获得我国骨科学术泰斗葛宝丰院士、尚天裕教授等前辈和国内众多同行高度评价和点赞。

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培育了我国文化人一以贯之的文化心态,融汇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塑造了人们看待人生的眼光。林语堂曾说,诗教给中国人一种旷达的人生观,一种慈悲的意识,一种丰富的爱好自然的风度和艺术家的忍耐性。其实,在人类社会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穷通顺逆等应属常态,如何应对这样的人生则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诗歌往往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文化宝库中汇聚着众多不朽之作。许多名家诗词,甚至标示着一个时代的印记,折射出作者非凡的人格魅力,多彩的文化性格,情通旷达的行为方式,为后人歌颂效仿。如所谓“东坡范式”即为宋以后中国文人倾慕不已,传扬800余载的名篇《定风波》即形象地表现了苏东坡的独特风范。词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在这首词中表达的表里澄澈、风骨凛凛、简要精通、毫不迂执的人格,何其伟哉。我与韦以宗教授相知已近四十载,对其为中医骨科事业戎马一生,甚是敬佩。本书所载韦以宗诗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中所融化的喜怒哀乐。《咏黄山迎客松》曰:“千年古树迎客松,顶天立地傲苍穹,晨迎旭日东升起,暮送夕阳下群峰。风霜雨雪总葱翠,春夏秋冬自从容;无需沃土能挺立,人生若此是英雄。”这正是韦以宗教授之人格写照。全诗将豪放的情怀与浪漫的文采融为一体,不啻企踵苏式遗风,于今日尤为难得!令人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道岐黄,薪火相传。韦以宗教授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己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唯有人才是事业兴盛的基础。因此,数十年来,韦以宗教授在努力开拓中医骨科和整脊学创新型学科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培养精英,使之成为事业兴旺的中流砥柱,授人以渔,化为教学资源,学生弟子才识日益增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乘改革开放东风,创办了“光明中医骨伤学院”,分校遍布全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万人民办大学,为我国中医骨科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嗣后又发起创建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以学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继续教育,造就了一批分布海内外的中医骨科专业人才,让原创于中国的骨科学和整脊学展翅腾飞于世界众多国家,使之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闪光名片,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为弘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曰:“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韦以宗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勇于向涛头立的弄潮儿,深信其“勇立涛头,敢于创新拼搏”的精神,必将在弟子中传承发扬光大,结出更多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国家战略高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历经百余年劫难终于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正是“水透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代钱起《春郊》)。在这金鸡高啼,“无限光景一时新”的时际,深信本书付梓则是韦以宗教授和他的弟子们奉献给时代的一曲和鸣之音!斯以为序。

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校长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

2017年春月 9z04x8+DdGj/UUUG/NM1/M4vGUUB+T83hl8PxKMxU1SX9l7778NrFGq7Piquo0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