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伤寒有论 方证辨证

有人说:卫星上了天,高铁在飞驰,世界向电子、基因、超导、数控迈进,全国都在创新,中医还抱着汉代张仲景的“佛脚”不放。我说:是的,中医各大流派的前贤们,“摸爬滚打”2000年,仍未能跳出张仲景的“手心”。因为麻黄、桂枝、柴胡、黄芩未变,恶寒发热、呕吐下利未变。只要中草药在地里生长,《伤寒论》就不会失传,张仲景还是医圣。

最为全面的中医学院本科教材五版《方剂学》共收录名方422首,其中《伤寒论》方剂上榜95首,占22.5%。而宋朝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名方,只收有35首,仅占8.53%。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医治疗大法的代表方剂,如解表剂、和解剂、温中剂、散寒剂、攻下剂、祛瘀剂、调理肠胃剂、调和肝脾剂、清气分热剂、温经散寒剂等均为经方挂帅。

医保《疾病病名手册》载病名9925个,除手术及专科治疗的疾病之外,能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者,至少有四分之一。二版《中药大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3月2日版)收载中药6008味,除地方本草及名贵稀有者,尚有1000种可用。如此众多的病种和中药,医生要在10~15分钟之内,给患者一个正确并且有效的处方,确实是件很难的事。而胡希恕老师的《伤寒论》“方证辨证”,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临床辨证的捷径。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医学巨著,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两千年来,指导着无数医家的临床医疗实践。伤寒学派也成为中医学最为壮大、最为活跃的一个学术流派,经久不衰。刘渡舟老师讲:“《伤寒论》是中医之魂,倘若没有《伤寒论》,中医将黯然失色。”历代研究《伤寒论》的著作,多达2300部,现存的也有600部以上。《伤寒论》白本原文,3万多字。高校《伤寒论》教学参考丛书,有117万字。《张仲景医学全书》达366万字。这给初学者带来一个难题:无从下手。读原文,字古文简,奥理深邃。学名注,眼花缭乱,莫衷一是。仅争论《伤寒论》六经实质的学说,少则也有十余种,有些是“玄说”,纸上谈兵。无奈之余,只好自己“造方”,杂药乱投,开大处方。动辄开药二三十味,甚者名贵稀有药材挂帅。既浪费资源,又疗效不佳,只能加重医保运行成本。

经方大师、国医圣手胡希恕老师,为我们解决了上面所谈的两个难题,指明了努力方向。老师治学严谨,研究有素。用毕生精力,潜心钻研《伤寒杂病论》。师古而不泥古,以独到见解,提出“以八纲释六经”、“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有是方证用是方,有是药征用是药”、重点学好用好“常遭遇的方证”,是近代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刘渡舟老师曾称赞说:“(胡老)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唯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似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料,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董建华老师谓:“百年来,中国真正经方家者,只有两人,一是曹颖甫,一是胡希恕。”20世纪80年代,日本汉方医学界称赞胡希恕是“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老德艺双馨,桃李满园,大师兄冯世纶教授尽得其真传。厚积薄发,撰经方专著十余卷,工作浩瀚,劳苦功高,使老师真言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当今中医界的一桩大事,成绩斐然。

余高中毕业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局做中药学徒二年。1960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六年又参加北京医疗队一年)。非常幸运,我有机会于1961年跟随胡希恕老师临床见习,于1963年跟随其进行半年的期中实习。学院里有佳话传诵,称陈慎吾为小柴胡,胡希恕为大柴胡。在众多知名老师中,唯有陈、胡二位老师有这样的雅号,说明他们在《伤寒论》研究和应用上确有很高的造诣。陈、胡二老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使我树立了努力学习《伤寒论》的信念。胡老在家中讲课,每讲都有提纲,有讲我必先到,并做好笔记,积累了很多第一手资料。间断讲课持续到1966年“文革”开始,胡老搬家。这些传承,在我之后5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使我受益终生。老师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使我非常感激,永志不忘。1967年年底,我响应号召,听从国家分配,来到新疆农村。离北京太远,当时交通不便,没能见到和蔼慈祥的恩师,直到1986年,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获悉,老师千古。遥想当年,感慨万千。只有努力写好这本册子,面向东方,鞠躬叩首,才能平息愚由衷之念。

从冯世纶著作中得知:“伤寒论坛”“民间中医”的众多网友们,集体发起了整理胡希恕老师讲座录音的行动,渴仰百分之百的实录;北京有“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受此两则信息的鼓舞,感悟良多,余决心整理一册《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以应用为主,有利于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希望能对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毕业生在临床时有所启发,期望能解“开卷了然,临证茫然”之惑。

花影婆娑,果实摇曳。在浩瀚的中医研究中,本书仅为沧海一粟。一孔之见,一愚之得,若能日后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助,则心无旁骛,喜出三叹矣!

伤寒有论,方证辨证。经方疗疾,奉献为本。为师系崇,所志为大。

先续医圣,后启来者,是为序。

陈雁黎时年七十有六
2014年秋月于新疆昌吉市世纪花园
康业7号楼 Ev4VZqcRlY/VmaoYcgPft6/tXUxNcGCOgFbRGNpZ6B7vrdTgR6cg9AW/wRVpZ+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