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郝万山序

20世纪70年代初,我侍诊胡希恕老师数月,以后每遇疑难,则向老师求教,倏忽竟历数年。对胡老用经方屡起沉疴,耳濡目染;释经典见解独特,体会深切。但当时总以为近水楼台,随时可向老师求教,却疏于文字记录。及至1984年老师仙逝,检视所留笔记,谈理论多是提纲要语,难成体系;录医案竟是有头无尾,缺少随访。懊悔之情,难以名状,机会既失,终生抱憾。

近收新疆陈雁黎大师兄《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书稿,堪似得到一块珍贵的和田宝玉,细细把玩,爱不释卷。字里行间,犹如恩师释疑解惑、耳提面命时的声音重绕耳旁;个个医案,犹如随师抄方时的场景再现眼前。时光居然倒流,空间竟可穿越,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终生懊悔,至此无憾。

从中医教育的历史上看,只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略甚至取消了中医经典的教学,随后就会看到中医队伍萎缩,中医疗效滑坡,中医名医减少,中医创新不增多。因此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熟读经典,多临证,问道明师,有悟性”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备条件。胡老精研中医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生不离临床,而且天资敏悟,勤于思考,终成一代宗师。陈师兄雁黎熟读经典,半世纪临证,问道胡老,认真聆教,有闻必录,将老师的文章、札记、医案、经验潜心研究,细细揣摩,验于临证。走的正是名医成才之路,所以才能疗效卓著,享誉一方,其成才经历堪称后学楷模。

《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证》的出版,不仅对一代宗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发扬光大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医临床家的治学与成才树立了标杆。因而在此书付梓之际,欣然为之序。

郝万山
2014年11月17日于北京 swcWVPktSb4bdNgGdP6kR1m49bGVxr1TsbzjCtS3UP5xbvm/4RHsD1pIfwDgeM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